预防登革热知识讲座
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总结

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总结登革热是什么病?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因人而异,一般在感染病毒后的5-8天发病。
患者常会出现突发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出现意识障碍、消化道大出血等。
哪些人是患此病的高危人群?宝宝感染登革风险较大,另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老人、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及孕妇也容易感染登革病毒,这些人群即使只出现轻微症状,也建议立即就医。
另外,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因为会出现“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ADE),也就是说症状及预后往往还会比初次感染的患者还要严重。
为什么被蚊子叮咬会传染登革热?登革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但人与人之间通常不传播。
病毒由伊蚊(俗称花蚊子)携带传播,伊蚊是登革传播的唯一媒介。
伊蚊叮咬传染源后,登革病毒便进入伊蚊体内大量繁殖,随后带有病毒的伊蚊叮咬健康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人体。
人体被叮咬部位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会成为登革病毒的增殖场所。
增殖后的大量登革病毒最终会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产生登革热症状。
所以,有了这种传播和繁殖机制,只要被蚊子咬一口,就有可能感染上登革病毒。
如果不做好防护的话,比较容易会产生一定规模的疫情爆发。
如何治疗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轻症患者的病程持续10天左右,预后良好。
但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登革热的症状与感冒、流感比较相似,如果是急性高热且高热不退时,应该及时就医。
目前,针对登革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降体温、补液及止血等,患者应当知悉,切忌在高热时,自行应用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
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皮肤发红,似“酒醉状”)的病人,不要使用酒精擦拭,会加重酒精吸收和出血风险。
最后还要注意,登革热的危险之处还在于退热后仍会病情恶化。
因此,好转患者一旦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持续呕吐、出血(口鼻、便血、皮肤红色斑点)、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返回就诊,切不可大意。
预防登革热知识讲座

03
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避免儿童接触;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要遵照
个 人 如 何 预 防 登 革 热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
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如 何 减 少 蚊 媒 孳 生
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清除小容器垃圾,如
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
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清
封
环境改造
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排
填
排清积水
疏
01
环境处理
02
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
03
冲刷河道水闸
04
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
05
上门收集垃圾并推 定期清洗家禽和
06
行垃圾分类管理
07
家畜饲养环境
目前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疾病加重的可能,避免出现死亡。
在去往医院前,一定要卧床休息,防止脱水,注意防蚊。
在高热不退时,不要用阿斯匹林、布洛芬等退
烧药,可以用物理降温或泰诺、扑热息痛等药品。
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就医。
Thank you!
色都为黑色或深褐色,身体多处有白纹和白色斑点,被称为“花蚊子”。
埃及伊蚊
分 布 地 全球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雷州
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区域和台湾南部,尽管其分布局限,但其对登革热病毒的传播能力强。
特
点 为家栖蚊种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病情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预防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就登革热的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泯灭病媒蚊1.1 清除孳生地:清除家庭周围的积水,避免蚊子繁殖。
1.2 定期清洁水缸:清洗花盆、水桶等容器,避免蚊子在水中产卵。
1.3 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蚊剂或者穿戴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二、个人防护2.1 穿长袖长裤: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皮肤的机会。
2.2 使用蚊帐:在睡眠时使用蚊帐,有效避免被蚊子叮咬。
2.3 避开疫区: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的地区,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加强环境卫生3.1 定期清洁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蚊子滋生。
3.2 定期清理垃圾:及时清理家庭垃圾,避免成为蚊子的孳生地。
3.3 定期除草: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减少蚊子藏身之地。
四、加强个人免疫力4.1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4.2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反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4.3 注意歇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身体健康。
五、及时就医5.1 注意症状:注意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5.2 寻求医疗匡助:一旦浮现疑似登革热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5.3 预防传播:患病者应避免被蚊子叮咬,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结语:登革热的预防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预,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提高免疫力,及时就医治疗,共同抵御登革热的威胁。
希翼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有效减少登革热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的健康。
谢谢大家!。
登革热预防知识讲座

16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 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 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 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 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 涂抹驱避剂。 4.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 喷洒灭蚊剂。
4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 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 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 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 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 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 ,不高出皮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7
蚊类的防治:生物防治
18
❖除四害提炼后有四句话, 简单易懂,方便记忆。
“蚊子来自水,灭蚊要管水” “苍蝇来自脏,灭蝇要治脏” “老鼠来自洞,灭鼠要‘堵’洞” “蟑螂来自缝,灭蟑要抹缝”
2017年9月
1
夏秋之交,天气炎热并伴有降雨 ,正是蚊子肆虐的时期。讨厌的 蚊子时不时的骚扰你,一晚不得 安宁,大家一不小心被蚊子叮咬 ,又会得病。蚊子会传播多种疾 病,疟疾、乙脑、登革热、寨卡 病毒病等。近期就流行登革热。
❖xx暂无登革热疫情,但也不可以掉 以轻心,防范措施还是要做足的。
2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 引起,经伊蚊(俗称花 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 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 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 染病。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一、引言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重要的疾病——登革热,并分享一些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传染病,其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健康。
通过了解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登革热的认识,并传播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二、登革热的概述1. 登革热的定义和病因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病毒共有四种血清型,即DEN-1、DEN-2、DEN-3和DEN-4。
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
2.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蚊子叮咬传播和母婴传播。
蚊子叮咬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媒介。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妇感染登革病毒后,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消灭蚊虫滋生地蚊子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消灭蚊虫滋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我们可以定期清除家中的积水,如花盆、水桶等,以减少蚊子的滋生。
同时,在室外活动时,要选择穿着长袖长裤,并使用蚊虫防护喷雾等防蚊措施。
2.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教育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教育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
社区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如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和预防登革热的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登革热是全球性的疾病,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对于预防登革热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加强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加强登革热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为全球范围内的人们提供更好的保护。
四、登革热的应对措施1.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登革病毒,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024版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目录•登革热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登革热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人类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登革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淋巴组织、肝、脾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和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浆蛋白渗出和出血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地区01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为高发区。
流行季节02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与蚊虫活动季节密切相关,一般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易感人群03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只有短暂的免疫力。
0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查取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或外周血单核细胞等标本,通过RT-PCR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或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抗原。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热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每年都会导致大量的感染和死亡。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一、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两种蚊子传播,分别是埃及伊蚊和亚洲伊蚊。
这两种蚊子是日间活动的,主要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叮咬人类。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一个健康人时,病毒就会传播给该人。
此外,登革热还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垂直传播(即从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传播。
二、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消灭蚊子的繁殖地:登革热病毒主要存在于蚊子的体液中,因此消灭蚊子的繁殖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我们可以清理周围的废水和垃圾,清除积水容器,如花盆、轮胎等,以减少蚊子繁殖的场所。
2. 避免蚊子叮咬:在登革热高发地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蚊子叮咬。
首先,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减少。
其次,使用蚊帐进行室内保护,特别是在睡觉时。
此外,使用驱蚊剂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3. 加强社区卫生教育:社区卫生教育对于预防登革热的传播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登革热的防范意识。
4.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登革热的疫情情况,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可以帮助控制疫情的扩散。
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如灭蚊行动、紧急疫苗接种等,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5.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登革热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蚊子叮咬部位后。
此外,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理废物,可以减少蚊子的滋生和传播。
三、登革热的症状和治疗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眼部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7天内出现,持续2-7天。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登革热可能导致出血、休克和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登革热。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

登革热的预防讲稿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包括个人防护、环境管理和社区参预。
一、个人防护措施1. 穿着适当衣物:在登革热高发季节,尽量选择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此外,可以选择轻薄、透气的面料,以提高舒适度。
2. 使用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可以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
确保蚊帐的边缘完好无损,并将其垂下床的四周,以避免蚊子进入。
3.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驱蚊成份的皮肤涂抹剂或者喷雾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蚊子叮咬。
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使用,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
4. 避免蚊子滋生的场所:清理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在水中滋生。
可以定期清理花盆、桶、瓶子等容器中的积水,以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
二、环境管理1. 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杂草和落叶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蚊子滋生的场所。
2. 泯灭蚊子的栖息地: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室外的潜在蚊子栖息地,如花园、院子和储存室等。
定期清理水槽、水缸和水箱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
3. 定期检查水源:定期检查水源,如水塘、水沟和下水道等,确保没有积水。
如发现有积水,及时清理或者处理。
三、社区参预1. 教育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和高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加强卫生管理:加强社区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清理垃圾、杂草和下水道等,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
总结:登革热的预防需要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个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着适当衣物、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
家庭应做好环境管理,清洁环境、泯灭蚊子的栖息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您:
立即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联系 及时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 快确诊,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 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登革热的预防
防蚊灭蚊是关键 蚊子的一生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
谢 谢!
患了登革热有什么表现?
三红征(面部、颈 突然起病 部、胸部潮红、结 迅速高热(可达39~ 膜充血) 40℃,少数患者表现 多样性皮疹(麻疹 为双峰热) 样、猩红热样) 三痛及疲乏症状(头、 出血倾向 眼眶、肌肉关节) 白细胞明显下降或 血小板减少
如果您:
发病月份分布,1990-2010
7000 6227 6000 5000
病例数
4000 3000 2000 1000 0 5 1
8~10月报告病例占92.4% 7~11月报告病例占99.1%
3293 2808
2 2
3 38 4ຫໍສະໝຸດ 11 537 6 月份
340 7 8 9 10
560 52 11 12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虫(蚊子)这四个时期。 前三个时期蚊卵、幼虫、蛹都生活在水 里。 及时清除积水是有效防蚊的关键
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
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 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 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 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白纹伊蚊(左) 库蚊(右)
传播途径
外潜伏期:8~14日
帶病毒蚊
健康人士
潜伏期:3~15日 常见为5~8日
患病者
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
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內(大
约6~7日)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 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
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 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 垃圾桶内。
小 结
1.登革病毒经蚊子叮咬而传播,主要 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2.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 因此接触登革热患者不会被传播。 3.清除积水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 4.目前无特效药、无疫苗,防蚊灭蚊 是预防的重点。
预防登革热, 人人有责!
你有留意过这些现象吗?
这些积水让蚊子肆 意繁殖,容易传播 登革热!
蚊类属全变态昆虫;
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时期。
成蚊
蛹
水
卵
幼虫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与蚊子息息相关!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 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 染病,必须由病媒蚊叮咬才 能从人传给人。 一般潜伏期为3~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