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ppt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
湖南. 张家界风光
澳大利亚.十二门徒石
激情教育
【导入】
我中华有如此山岳河流,
我中华是如此人杰地灵,
哪还有理由让我不去爱她!
哪还有理由让吾辈不去为她奋发图强!
我定将好好学习,不负祖国所望!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了解地貌的观察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 2.能在景观图、区域图或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识别高 度、坡度的大小、坡向等特点及对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 3.在地形起伏的山区,人类活动要注意保持适度规模 ,防止生态破坏。
C.③——山峰 D.④——山脊
读某岛屿简图,回答6-7题。
6.该岛地势( )
【固】
A.中部低,四周高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7.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读我国台湾铁路分布图,完成8-9题。 8.台湾岛建筑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固】 据图思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观察举例:塔里木河冲积扇
【展】
宏观

点 微观
五大地形:山地、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
河谷
冲积扇
【学】(限时6分钟)
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和材料,有圈画和标注。 2、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 4、把握好时间。
【议】(限时5分钟)
要求: 1.讨论【学】中有疑问的问题 2.组长做好安排,起立讨论 3.拿起笔,随时记录。 4.注重效率,及时整理落实。
知识点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地貌观察的顺序再观察和描述次一【展级】 地貌

高中地理说课PPT课件

高中地理说课PPT课件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第1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第2页/共26页
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 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
第24页/共26页
第25页/共26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第7页/共26页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第8页/共26页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第9页/共26页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第4页/共26页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第20页/共26页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4/3/24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 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 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自转是绕地 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公转 是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 。
4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系统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 圆,长度相等并指示南北方向。
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
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超 载问题。
1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调整,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城市化对策
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 会保障等。
2024/3/24
15
农业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业地域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如水稻种植业、畜牧 业、混合农业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农业策略
地理坐标系统
以经度和纬度为坐标的地理坐标 系统,用于表示地球上任何地点 的位置。
01
02
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是地 理坐标的基础。
03
04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长度不等并指示东西方向 。
2024/3/24
5
地图投影及变形处理
地图投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说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说课课件

3 温故知新,分析变暖原因
【问题思考】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速上升?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解释 近现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气温上升,实现温故知新。
3 温故知新,分析变暖原因
近现代时期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燃烧化石燃料 大量森林被砍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❷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布图和案例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锻 炼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能力。 ■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通过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培养全球意识。
1 三维目标 2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1 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2 阅读图表,认识气候变化 3 温故知新,分析变暖原因 4 合作探究,分析可能影响 5 合作探究,提出应对措施 6 写宣传语,实现情感升华 7 总结提炼,形成技能方法 8 布置作业,实现迁移运用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46亿年)
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1 三1 维三目维标目标 2 重点难点
❶知识与技能:
■分析三个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图表资料,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运用图表,分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来解释。 ■运用材料,从海平面、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说明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能从三个不同角度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通过阅读图表资料,锻炼读坐标图和分布图的技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 说课(共22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 说课(共22张PPT)
向斜
内力
成谷
外力
成山
三、地理意义 背斜储油气和修隧道;向斜储水
3/21/2019 18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图褶曲的基本形态, 乙为 背 斜、丙为 向 斜
3/21/2019
19
七、说板书设计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
一、褶皱的形成
二、褶皱的类型
1、背斜 内力
成山
外力
成谷
2、向斜
内力
成谷
背斜山
背斜谷
向斜山
向斜谷
3/21/2019
13
世界有名的褶皱山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3/21/2019
14
3/21/2019
15
打铁趁热

1.甲处属于( B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甲处地形剖面的是( D )
3/21/2019
16
三、地理意义
3/21/2019
11
二、褶皱的类型——背斜和向斜 探究二:背斜、向斜的地貌变化?
向一次性筷子两端慢慢施加压力,折坏它但 不折断。观察:筷子哪里先破裂,为什么?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顶部
背斜成谷
3/21/2019
向斜成山
底部
12
提示:请用线条代表岩层的弯曲
角色扮演
角色一:地质勘探员 岩层3中有石油、天然气和水,哪里能找到油气, 哪里找得到水? 角色二:工程师 你会在甲处还是乙处修隧道? 提示:是否积水方面
1 2 3 4
3/21/2019
背斜(储油气) 气 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要点一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课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课PPT
• (3).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 针阔叶混交林带 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活动探究!
常绿阔叶林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总结分析珠穆朗玛 峰的垂直自然带带 谱的方法,迁移运 用,思考乞力马扎 罗山垂直自然带的 分布。 学以致用,知识迁 移。
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等。
教学理念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本节
内容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而对本章节来说,是对第
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热量 时也是在一定的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 这种分布特征在 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提出要求,活动探究 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对比总结,加深理解
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域分异规律,设计不一 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同时可 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
学情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2课时】山地垂直性分异规律
生活中的地理!
诗歌引入,引起思考 从生活中的地理知 识入手,引出山地 垂直性分异现象的 存在,增加课堂趣 味性,引起学生的 兴趣。 由浅入深,循循善 诱。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共24张PPT)

讲授新课——⑴景观欣赏,直观感受
呈现景观图片,增 强视觉对比,直观 感受景观特点
讲授新课——⑵阅读文本,概念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 本,提取重要信息, 完成对喀斯特地貌概 念的学习;讲解概念 中的关键词,适当涉 及成因问题。
讲授新课——⑶明确分类,认识特点
引导学生梳理归类; 讲解喀斯特溶蚀地貌 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 程;学生认识常见的 喀斯特地貌景观,描 述地貌特点。
2.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基础差、兴趣低
厌“地”怕“地”
素养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 特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景观图片或示意图,描述常见喀斯 特地貌的景观特点。(综合思维)
3、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巩固练习
针对教学目标和 重难点设置练习 题,有效促进学 生强化学习认知, 提高学习效率
3
说板书设计
溶沟、石芽

喀 斯
溶蚀地貌:峰林、孤峰
溶斗、地下溶洞



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
石柱、钙华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以本节课地貌、景观两个概念为核心,发散延伸出喀斯特地貌的 具体表现和特点,突出核心概念—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地对 人的影响主线,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能力,在归纳 梳理中培育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4
说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课堂 容量 用教 材教
研读课标内容要求,做好教材二次开发,最大程度利用教材栏 目和文本,引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获得信息,并对教学内容进 行加工、梳理和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做出课堂笔记 课前预习
说教具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准备好制作所用素材。
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点击添加文本
情境创设
读图分析
引出课题
1 独立探究
环节二:新知探究
2 四人小组
3 展示汇报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三:新知巩固
教学重点:培
养学生从经济和自然 的各个要素分析区域
教学难点:结合
不同的区域特点,联系 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从而树立可持续发 展观念
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引探式教学法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说学法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 ,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解释地理环境差 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 境的影响。 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 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 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差异形成的 原因。
长 白 山

共性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地理环境差异 对区域发展影 响
长江三角 洲和松嫩 平原比较
区域不同发 展阶段对地 理环境影响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早期 农业社会 现代
地理位置差 异
气候条件差 异
矿产资源条 件差异
水热条件差 异
农业
交通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 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 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 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 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 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 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畅所欲言谈收获
思考:什么是区域, 区域有哪些特点?
定义 区域
特征
具有一定的区位 特征
有些边界是明确 的有些边界是过 度的
区域内部稳定 性区域之间的 差异性
区域划分过程 中有一定的层 次
思考:以上几幅图各 具有区域的哪些特点?
32
长江 黄海
°N
三角洲 东海
小兴安岭
大 45 兴 °N 安

松 嫩 平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类 活 动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工业 商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思考: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工业 发展比较
板书设计
区域含义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目标: 1、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 考察区域特点,区域差异及差异原因 2、考察区域发展的影响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概括区域特征和比较差异的一般 方法
情感目标:
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1:学生经过一学 年的学习,对区域 定位和区域分析有 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2:学生生活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对本地区的自然 经济特点有一定了 解。
缺点
1:本节知识点较多, 较复杂,学生很可能不 能一下子理解,运用。 2:学生对松嫩平原不 了解,识记会出现困难
教学目标的制定
基础练习
Text 1
延伸练习
拓展练习
游戏
• 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复述 •总对结书本上重要知识点概括、
• 对课本上的思考题,活动 体进行独立思考解答 • 对课本上阅读题进行探究 • 同学和老师一起分析我国 的其他区域
• 同学四人一组,通过抽签的 方式任意来解答问题(运用 本章知识点)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与特点
地位
特点
本节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的区别,要求掌握区域特征和比较 差异的一般方法,要联系生产生活 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意识 培养自己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事物 的能力,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奠 定基础
1: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以弄 混,调理不清晰 2: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从横 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纵 向时间方面分析 3:本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 分析能力,对区域有一定的掌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教学说课稿
——说 课 环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内容分析
1、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地理高中二年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组课文展示了 许多方面的内容,为后来学习区域与生态建设 ,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