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小狗包弟》

(教学实录)《小狗包弟》

(语文)黄奕波

一、导入新课:一位老人跌倒在路边,你敢去搀扶吗?如果不敢去搀扶,你

事后有过反思吗?

生:应该搀扶老人,这是起码的公德;见死不救,这是缺德行为。

生:不敢,怕担法律风险。

师:“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是写给哪位文化名人的?

生:巴金

师: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向大家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生: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灭亡》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等,以及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等。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文眼。

师: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生: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文章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融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仔细品读理出作者的情绪变化流程。

生:用自己的话或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理出作者的情绪变化流程。

包弟的经历--“我”的感情

2-6段: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7-9段: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10段: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3、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与行为的句子。思考:

A.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B.用“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

(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小狗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正面描写:第二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三段,“它不咬人……引得客人发笑”等。

侧面描写:第三段,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四段,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五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等。

C.总结:正面和侧面写小狗包弟的可爱,更显得小狗惨遭厄运之悲与“我”内心煎熬之痛;

三、深入研读,品味探讨

师:“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是本文的“文眼”。这种“歉意”集中在哪几段?品析:

1、10段:“看见的不是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台上被割开肚皮的包弟”,这句中的小狗和包弟两个词语是否可以互换?

与学生讨论,大家觉得不可以,换了感觉差多了。

为什么呢?虽然指代的是同一个对象,但是,前者重在它是一个可爱的宠物,或者若同学们说的开心果,后者则突出它的悲惨结局,是一个受摧残的朋友,一个与我们同等的生命,一个友人了。这个更表现出巴金的愧疚,他不能忘却和原谅那个时代。

鲁迅也有类似的句子: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她是中国的青年。(教材P28三)这里说的都是刘和珍,但表达的意义不同。

这种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是一种使文章表意深入一层的修辞手段。

2、11段:“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整整”一词有什么作用?

生:作者心情沉重、一种深深的自责。

师:在这段中,哪两个词体现了这份自责、歉意?

生:创伤、熬煎

3、11段:“创伤”有哪几层意思?如何理解“熬煎”?

心灵的痛不能消失。失去的永远失去了,而对黑暗,作者不能奋笔揭露痛击,自己还要承受无辜的良心谴责,社会缺少人性,自己人格受辱,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不感到是受熬煎呢?因为作者所受的是漫长的精神伤害。

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放下魔鬼。”在学过本文后,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巴金的忏悔之情。

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才能不断进步;一个敢于反省的民族,必会更加理性与文明。

四、写作特色探究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也就是回答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一段和全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A、从结构讲:1、先说别人的故事,然后引入自己的故事,具有引入、铺垫的作用;2、与后文“我与包弟”的故事形成照应。

B、从主旨讲: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者与狗的故事,都说明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文革”造成的人祸惨烈,这类事在全国十分普遍,从而深化了的主题。

2、作者以一条小狗反映“文革”的现实,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让人看到“文革”的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了“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2)通过包弟的遭遇,看到一个作家是如何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3)通过小狗的遭遇,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意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写作特色小结:1)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2)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3)运用铺垫、照应的写作手法。

五、总结

师:我们共同学习了《小狗包弟》,不仅体会到巴金先生的真诚行走,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也能了解“文革”对人的伤害之深。“文革”是我们民族的灾难,我们应多读有关文章,吸取教训。同时,巴金先生“说真话”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多读他的文章,接受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反思:1、导入新课环节由老人跌倒在路边,你敢去搀扶和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引入,联系现实,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引发其读文的好奇心。介绍巴金,是调动读文积极性的需要。但,没有交代文章背景,学生理解“文革”和理解文章主旨有肯困难。预做铺垫。

补充:巴金在十年文革动乱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同时失去了一生的挚爱——萧珊。他也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

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文革”结束后,他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2、缺少拓展阅读

拓展运用能巩固知识,深化理解,能力迁移。阅读《怀念萧珊》(节选),,让学生再次感受巴金的热情、忧患、良知,反思“文革”的罪恶,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对其心理进行第二次冲击,加深印象。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小狗包弟》,咱们感受到巴金先生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下面大家阅读他的另一散文名篇《怀念萧珊》(节选),是先生为纪念自己最亲爱的人──夫人萧珊而写的。要求:1、找出饱含情感的句子。2、划出表现人性扭曲的句子。

品味分析以上两类句子,不懂之处讨论解决或询问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