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观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索与改革研究
中国小城镇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乡村 聚 落 一 兀 一 兀 一 兀
表 2 不 同城 镇 的城 市 设 计 本 质 差 异
与乡村之间 城镇体系不 完整 , 缺乏
统 一规 划 : 成 区面 积 偏 小 , 划 设 建 规
2 小城镇城市设计对象
依据 小城镇规 划不 同阶段和城
市设计空间元素的不 同尺度 将小城 镇城市设计对象划分为宏观 、 中观 、 微观三个层次 。 即总体城市设计一地 段城市设计一细部城市设计”。 】 2 1宏观层面 . 主要是小城镇空 间环境 的格 局 设计。 它研究小城镇的 自然环境与人 文环境资源的特色构成 : 研究城市总 体规划前提下城镇空间形态 城镇景
计水平 、 政府的建设与 管理 水平不 高 空间环境不佳等先天不足的特征
和接 近 自然 、 新鲜 空气 、 固有 的人文 、
民俗 地方等优势 与大城市有一定 差别, 因此小城镇城市设计内容不可 能照搬照抄 , 面面俱到 . 除遵循各项 工作程序外 设计应简洁 明了, 关注
研究在有限的空 间和资金条件限制
开。
蔚然成风 . 小城镇特有的可识别性正 走 向弱化 造成这 一现状 的因素很 多. 包括城市设计在小城镇总体规划
中的缺失 城镇空 间形态设计不 多
导致占主体的中观 、 微观层次的小城 镇规划出现断裂或衔接不上。 这种状
1小城镇相关概念 解析
1 1小城镇概念 .
概括说 目前对小城镇的界定大致 有以下 四种 《 见表1 : ) ①小城镇 =小 城市 +建制镇 +集镇 : ②小城镇 :小 城市 +建制镇 ; ③小城镇 =建 制镇 : ④小城镇 :建制镇 +集镇。 第四种界 定比较符合我国的实情和发展趋势 因此. 本文研究的是建制镇和集镇的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内涵;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小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分析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规划与布局的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讲,小城镇规划主要是持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的统一即在现有小城镇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留有余地结合远景空间结构性布局,重点是对于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小城镇必须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程度、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数,并使其在时空上具体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载体。
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布局的统一。
小城镇宏观布局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小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微观规划指小城镇城区内的总体规划与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合理控制城镇规模。
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应当根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历史发展与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合理确定,而不应一味贪大求全。
特别是处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山区、库区、沙漠地区的小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农田、耕地十分有限, 因此对于可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是如何充分用好现有土地,而不是大规模开垦新的土地,更要杜绝随意侵占农田与耕地的现象发生。
小城镇的布局不仅仅是单个城镇的建设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布局时要考虑其发展对经济相对集中的小城市,卫星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镇区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适应该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

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第一篇: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内,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
专家认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小城镇,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建设上。
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房屋、道路等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行业发展和冶金机电等产品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在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内外的各种城市发展经验也都表明,小城镇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进一步摆脱小城镇发展的束缚,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提升小城镇建设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联系新晃县的实际,对小城镇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东部地区借助地缘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2008年全国千强镇评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占据绝大多数,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能入围的镇却寥寥无几, 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明显,从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往往是东总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的人口和GDP就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县或地级市。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巫待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政府功能不完善,加上各种自然原因导致的小城镇发展的自发性,致使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总体指导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缺乏合理规划,特色不够鲜明。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第一资源,由于受资金、人才及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普遍存在起点不高、定位不准、观念不新等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目前仍存在中心城市发展过于集中、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因此,推动小城镇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城镇战略的研究探讨,希望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研究目的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也是实现城乡有机结合和发展的有力途径。
研究其战略,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1.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了解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研究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总结目前实践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3.探讨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例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资金支持等,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指导。
4.构建小城镇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已有的小城镇发展案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特点和发展现状(2)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及现有实践案例(3)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4)小城镇发展评价模型构建及案例评估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小城镇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案例研究法:选择已有小城镇发展成功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其产生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3)专家咨询法:选择多位小城镇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咨询和讨论,收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汇总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详细分析我国小城镇特点和现状,总结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2.研究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总结现有实践的成功经验,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小城镇城市设计

小城镇的城市设计探析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小城镇的建设第一次被历史凸现出来。
小城镇的建设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也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随着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也发现全国各地小城镇的面貌却越来越相象。
各地小城镇的特色在逐渐消失,传统小城镇应有的“小桥、流水、人家”亲切空间也消失在对大、中城市刻意模仿中。
造成小城镇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规划专业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小城镇规划的整个过程中,缺乏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
何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就是城市形体、环境的一种构思、方法、手段,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与环境景观,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编制阶段。
要把城市建设好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同样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也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
从目前小城镇现状来看,它们的城市设计具有一些不同于大、中城市的方面,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由于小城镇规模小,用地有限,规划程序较大、中城市简单,一般来说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就可直接指导城市建设,这也就要求在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建立相应深度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这种基本框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其他内容一样,成为指导城镇建设的条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城镇整体特色的建设。
然而,在小城镇规划中城市设计普遍地未被重视,从许多编制好的城镇总体规划来看,城市设计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只字未提。
以上情况也与编制这些规划的设计部门有关。
对于这些设计部门而言,编制小城镇规划通常采用以往的程序化就能很快完成。
编制规划程序化和高速度就不可能使城市设计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这样就会造成在以后城镇建设中,在城市整体景观营造中无据可依,其结果就会使小城镇面貌单调,城镇特色消失。
其次,目前一些地方小城镇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他们认为做好几条沿街城市设计就可代表城市设计,代表城镇风貌,他们认为城镇整体美感就是好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片面地向大、中城市看齐,认为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就是现代化,对这些行为还美其名日“超前意识”,盲目求大,做大手笔。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以陕西省商州区板桥镇为例

布置 , 并尽 量完 善 。在利 用原 有 路 网基 础 , 以减 少 对 原有 环 境 的破 坏, 从 而降低 建设 成 本 ; 同 时 灵 活运 用 “ 之 字路 ” 、 “ 半边 街 、 “ 爬 山 街” 等多 种形 式来 体现 山地 小 城镇 的特 色 , 形成 多 层 次 、 活 泼 洎 机 的山地 小城 镇道 路网 络结 构 。 三、 在不 破坏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的 基 础 上尽 可 能 进行 合理 规划 布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西 部 社 会
山 地 小 城 镇 规 划 思 路 探 索
— —
以陕西省 商 州区板桥镇 为例
姬 巧 娟 7 1 0 0 6 5)
( 西安 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陕 西 西安
【 摘
要】 本 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 为例 , 探 索山地 小城镇规划的指导 思想: 道路 系统是 山地 小城 镇的脉络格 局特 色; 在 不破 坏原有 生
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 , 坚持 可持 续发展 的理 念。规划设计 理念 : 山地 小城 镇的 空间与节 点, 成为 富有 人情味 的生 活空 间; 镇 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 点; 建筑特 色及风 貌环境应 充分利用当地民居 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 关键 词】 山地 ; 小城镇规 划; 思路 随 着 我国城 镇化 进程 的加 快 , 在 大 都市 规 模 扩 张 的 同时 , 小 城 镇 也步 入 了一个 快速 发展 的时 期 , 山地小 城镇 较之平 原地 区面 临 更 复 杂的 问题 和矛 盾 。目前 , 我 国部 分 山 地城 镇 发 展 的现 状 为 : 地 方 为 了追 求城镇 发展 , 不 惜以牺 牲资 源为 代价 , 搞掠 夺 式开发 , 从 而导 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历史人文景观破坏 , 滑坡、 泥石流等 自然 灾 害频频 出现 , 环 境污 染 日趋 严重 等 j 。 了, 不 能太 过于 宽大 ; 次干 道则 结 合地形 及建 筑群 组 自由舒 展 , 灵 活
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

中 的关 键 内容 , 主要 包括 与社 会 公共 与 有关 的建 筑 工 程管 理 活 动 。从 整体 角 度 而言 , 小 城 镇规 划 与建 设管 理 主要 是 指城 镇建 设 主 管部 门与 地方 政 府通 力 协作 , 以城 镇规 划 建 设 目标 为落 脚 点 , 统 一部 署 城 镇 建设 中 的组 织 、 决策 、 规 划、 监 督 等活 动 。 笔 者 立足 于城 镇 发展 角 度 , 深 入探 究 新形 势下 小 城镇 规 划与
经 由相关 统 计 发 现 ,目前 国内大 部 分 城 市 汽车 总 保 有 量呈 逐 年 增 加态
农村 建设 的重要 平 台 ; ( 3 ) 确 保农 业 快 速发 展 。 小城 镇具 有 良好 的农 资 供应 体 系, 可保 证 农 业快 速 发展 ; ( 4 ) 优化 乡 风 文明 建设 。 小城 镇 资 源丰 富 , 文 化 活动 设施 趋 于完 善 , 可 开展 多 项文 化 活动 , 传 播 现代 生 活 方式 与 现代 文 明 , 丰 富人 们精 神 文化 生 活 ; ( 5 ) 优 化公 共 服务 。小城 镇作 为 发 展农 村 公共 事 业 的平 台 ,
2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优 化 融 资渠 道
1 新 形势 下小城 镇概 述
在新 形 势下 , 要想 实 现社 会 的和 谐发 展 , 必 须要 重 视小 城 镇 的作 用 。 具 体 而言 , 其 主 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1 ) 辐 射 带动 作 用 。统 筹 城 乡发 展关 键 在 于城 镇 带动 农村 。与农 村 比较 , 小 城 镇 生产 生活 方式 较 为 先进 , 资源丰富, 具
小城镇总规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探索——以安徽六安市诸佛庵镇为例

12 总体规划与城市空 间形态 .
城 市 规 划 是 社 会 能 动 者 对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发 展 进 行 干
预的一种 社会行动 是 以塑造 良好人居环境 为出发点 的。 总体规 划 ( 以下简称总规 ) 作 为我国法定规 划体 系 中的核
心 层 次 ,重 点 研 究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的 宏 观 战 略 问题 。它 通 过
康 、可 持 续 的城 市 空 间形 态 。
t e u b n mo p o o y r a a n n n r a s g h r a r h l g ,u b n pl n i g a d u b n de i n.
I p e e t h o t r s n s t e c mp sto n o t n s o h o o m o ii n a d c n e t ft e t wn f r o t z t n i h se ln ma i g o ma l o s An t p i ai n t e ma trp a kn fs l t wn . d i mi o a ay e e p a t e o u o a o se l n f o t e n l z s t r c i fZh f ’ n t wn ma t rp a r m h c h a p c so a i e e r h a d o t z to e i n o e s ai l s e t fb sc r s ac n p i ai n d sg f h p t mi t a o m f in in ; Ja q a g YU Li
【 要 】 针 对 总 体 规 划 对 城 市 ( ) 间 形 态 调控 乏 力 的 问 摘 镇 空
市 化 加 速 、社 会 经 济 变革 引 发 小 城 镇 的 人 口集 聚 用 地 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观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索与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7T15:32:00.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时维军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备受关注,小城镇作为城乡纽带,其规划建设质量与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息息相关。
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单县 274300
摘要:近些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备受关注,小城镇作为城乡纽带,其规划建设质量与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息息相关。
现如今,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虽发展迅速,但是存在缺乏地方特色、空间优化不足等问题,致使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受到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基于城市设计观下深入分析了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及改革,以期塑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城市设计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规划建设不合理、缺乏区域特色、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问题。
如何有效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质量,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需在引进城市设计手法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的一些原则,例如:“延续文脉留住乡愁”、“城镇不能盖成水泥森林”等。
唯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可识别性高、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1.城市设计观下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1.1数据关注转向以人为本
传统时期的城镇规划,着重考虑城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忽视与人活动相关环境等因素。
但是现如今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强调以人文本,重点考虑城镇生活居民感受与体验。
倘若城镇规划建设仅考虑理论与数据,必然会出现规划尺度偏大、忽视民众体验等问题。
基于空间角度考虑,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需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重点考虑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大小。
倘若城镇规模偏小,需对空间尺度进行优化,例如城镇建筑之间、人之间的尺度,均需要着重考虑人在城镇中生活、工作、休闲的感受[1]。
另外,城镇规划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但是以往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主要以具体数据为依据,盲目追求数据的合理性,忽视人的体验感,不利于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质量。
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时,需利用城市规划设计手法,具体定量化评价城市生活环境和人对实际空间的优化,在城镇规划建设期间体现出以人文本的设计思想,以此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质量[2]。
1.2抽象规划图转为可操作具象
以往城镇规划成果图,主要以简单的色块、线条等元素构成,提供专业人士进行数据分析。
这类规划成果图具有抽象特点,并且主要以二维方式呈现,分析过程中,侧重地块与路径关系,容易忽视三维空间方面的问题。
倘若城镇规划设计期间,引进城市设计方法,就可以将城镇规划抽象规划图更加具象,便于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城镇规划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优化城镇规划,进而有助于提高城镇规划建设质量[3]。
1.3政府主导规划转向公众参与规划
政府主导下的城镇规划,城镇规划容易忽视公众体验感,不利于城镇规划建设质量的提高。
公众参与城镇规划中的各个设计阶段,可有效提高城镇规划建设质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镇规划设计人员不熟悉城镇情况进行设计,可由公众参与提供一些可靠完整的城镇数据信息[4]。
同时,城镇居民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了解城镇历史文化、民俗特色,也深知城镇生活、工作、休闲的不便利之处。
如此一来,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进来,可以让城镇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城镇居民理想中城镇,提高生活体验的同时,提升生活幸福指数[5]。
同时,公众参与进来,可让城镇规划建设更好地融入地区文化、民俗特色,有效提高城镇可识别性,为城镇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改革分析
2.1转变规划理念
基于城镇整体角度考虑,对城镇街区、建筑形态、建筑功能、建筑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适当调整城镇整体规划设计。
同时,城镇总体规划设计,需在延续城镇原有结构与形态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城镇建筑与道路之间的关系,增加社区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规划建设期间,立足于城镇规划发展需要,整合一些零碎的街区,并重视城镇原有文化区的保留、延续,以此打造旅游文化体验区。
除此之外,结合城镇规划建设发展需求,适当增加部分居住用地,以此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求。
2.2结合数据与体验
城镇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人的体验与感受,并结合数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城镇规划设计时,数据与体验的相结合,需着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理性分析,感性设计。
城镇规划设计时,需全面收集与城镇相关的资料,例如地质、人文、文化习俗等,总结吸收先进的城镇规划设计经验,如此理性分析把控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保证城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其次,重视微观,合理调整局部。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除了在宏观角度下融入感性设计之外,还需要在微观视角下重视局部的优化设计。
小城镇通常具有规划建设面积小等特点,需规划设计师在重视人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局部设计,保证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进而保证城镇规划设计合理性与质量。
2.3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设计
城镇规划设计时,唯有鼓励公众参与,才能保证城镇规划建设成果满足人们对小城镇的需求。
城镇规划设计前期,相关人员需深入居民群体,通过逐家逐户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
城镇规划设计时,鼓励公众参与度的提高,需建立有效措施及制度。
具体言之,首先,建立规划居民意见收集制度。
信息化时代,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十分普及,例如:手机、电脑等。
因此,城镇规划设计时,可通过网络、手机等渠道征询民众意见。
同时,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可运用现代设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吸收民众有价值的意见,并将其贯彻实施在城镇规划设计中。
其次,完善规划方案公示制度。
小城镇规划设计,通常不会向民众公众规划成果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城镇规划建设重视度不足,同时,公众对城镇总体缺乏兴趣,造成城镇规划成果图公示失去价值,直接影响到城镇规划建设发展。
基于此,城镇规划许环节,需建立居民与政府、规划师的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公布城镇规划成果图,让民众对城镇规划设计进行评价,保证城镇规划设计全过程全民参与、全民监督,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快速实施。
最后,完善监督制度。
城市规划设计期间,规划设计人员个人行为直接影响规划设计质量。
因此,有必要完善民众监督制度,鼓励民众参与进来,保证城镇规划设计与民众要求一致,如此才能建设一个
满足民众需求的新型化小城镇。
3.结语
基于城市设计观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可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现有优势,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
但是受限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小城镇规划设计。
故而,小城镇规划设计需重视方法的改革,从转变规划理念、结合数据与体验、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和谐、具有区域特色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彭晓烈,王昕彤,晋冰.触媒视角下旅游接待型小城镇城市设计研究——以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集镇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09-116.
[2]叶贵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要点分析——以邵武市金坑乡总统规划为例[J].四川水泥,2018(10):335.
[3]刘笛.浅谈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思路——以株洲县淦田镇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8,4(07):96-97.
[4]刘雨昕.中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规划探索——以《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镇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05):237.
[5]陈超,徐宁,张姚钰,滕珊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城市设计实践反思——以南京市江宁区土桥新市镇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6,32(01):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