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

合集下载

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们的启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们的启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们的启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年轻维特对爱情、理想和人生的思考。

这部作品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青年迷茫:小说中的维特表达了青年时期常见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这提醒我
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困惑和挑战,需要探索自己的内心和人生方向。

●爱情与理想:维特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是小说的核心。

这反映了人们在年轻时对爱情
和理想的强烈向往,但也提示我们要理性思考和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人生的曲折:小说中的维特经历了生活的曲折和挫折,这让我们明白人生很少是一帆
风顺的,面对困境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对自然的赞美: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以及维特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节,让我们
意识到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治愈和启发作用。

●艺术的力量:维特通过写诗、表达情感来发泄内心的烦恼,这反映了艺术对于情感宣
泄和心灵寄托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探讨了人生、爱情、理想等主题,给予读者对成长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文学分析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文学分析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文学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维特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为主线,深刻探讨了人性、爱情、自由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其情感深度、哲思探讨以及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以下是我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1. 内心情感的深刻描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以维特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为核心,将其内心的挣扎、追求和矛盾情感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维特对爱情、人生、自由的追求和纠结,以及对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反叛,都在小说中得以深刻表现,让读者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2. 人生的苦痛与追求:维特作为一个青年,经历了内心的剧烈波动,既有对爱情的狂热追求,又有对世界的不满和对现实的逃避。

小说展现了人生的苦痛与追求之间的微妙平衡,揭示了青年一代面对未知未来时的不安和烦恼,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 爱情的复杂性:小说中维特与夏洛特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维特在情感中迷茫,一方面是深爱夏洛特,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割舍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内心挣扎使爱情显得深刻而令人感慨,让人思考爱情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4. 对自由的追求和反叛:维特的反叛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贯穿整个小说。

他拒绝受到社会规范和现实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和自由的生活。

这种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浪漫主义对个人情感和内心真实性的重视,也唤起了读者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5. 文学与哲学的交融: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学和哲学元素,维特的诗歌创作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这使得小说不仅是情感和故事的叙述,更是一场对人生、爱情和自由等重要问题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进入深度的思辨。

6. 小说结构的变革:歌德在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时采用了“书信体小说”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的书信来叙述故事。

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维特的内心,感受到他情感的真实和复杂。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情感与社会交织的产物,是德国作家歌德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这部作品让我沉浸在浓厚的情感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少年维特的情感波折和社会矛盾,仿佛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挑战和冲突。

维特对绿蒂的深情厚意,是纯真、执着和热烈的,但他的爱情在社会的束缚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绿蒂已经与他人订婚,这一事实让维特体验到了爱情的苦涩。

他的情感得不到回应,不是因为绿蒂不爱他,而是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他们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种无法与所爱之人在一起的痛苦,让我想到了社会桎梏下许多人的情感困境。

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心爱的人走到一起,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社会的各种限制和约束。

维特与封建社会的格格不入,更是让我看到了每个时代中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

维特渴望自由,追求真我,他不愿意为了迎合社会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情感。

但是,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道德观念让他觉得压抑和窒息。

他的自杀,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绝望,更是对这个社会的抗议。

他的死,让我思考了社会应该如何对待那些与众不同、追求个性的人们。

这部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热情却是深沉而难以抗拒的。

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种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冲动。

维特的故事告诉我们,情感是真挚而宝贵的,它不应该被社会的种种框架所束缚。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是否过于冷漠和压抑,是否给予了每个人追求真我和情感的机会。

维特的烦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烦恼,而是每一个追求爱情和自由的人们的烦恼。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情感,更加坚定地追求真我。

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和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少年维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为主线,描写了他在爱情、友情和人生选择上的烦恼和挣扎,以及最终的成长和解脱。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爱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少年维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内心矛盾、情感丰富的青年,对爱情和友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不断的挣扎。

他对夏洛特的爱情是如此的炽烈和纯粹,但又因为道德和责任的束缚而无法得到满足。

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使他在内心不断地挣扎和痛苦。

然而,正是这些烦恼和挣扎,让他最终成长和解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次,小说中对爱情和友情的描写让我深受触动。

在小说中,爱情被描绘得如此美好和伟大,但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维特对夏洛特的爱情是如此的执着和坚定,但又因为现实的束缚而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痛苦和挣扎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小说中对友情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维特对威廉的友情是如此的深厚和真挚,但又因为现实的隔阂而无法得到真正的交流和理解。

这种友情的痛苦和无奈让我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小说中的成长和解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的结尾,维特通过种种痛苦和挣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内心的解脱。

他放下了对夏洛特的执着和对友情的无奈,选择了独自远行,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种成长和解脱让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内心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总之,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爱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小说中的少年维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我深受触动。

同时,小说中对爱情和友情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对爱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小说中的成长和解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和内心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内心的启发和思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3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3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大文豪歌德创作。

这部小说以少年维特的内心烦恼和迷茫为主线,揭示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部小说对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腻而生动。

主人公维特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满热情和理想的少年,他痛苦地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在维特的心境中,爱情是一种追逐他的存在的力量,也是他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与夏洛特的爱情,既种下了他对幸福的向往,也使他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夏洛特则是一个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同时爱着维特和她已经订婚的阿尔伯特。

在夏洛特的形象中,作者并没有将她塑造成极端的坚决或软弱,而是呈现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此外,小说中还有德斯维林、美杜莎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节,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部小说通过维特的内心烦恼和追求,表达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维特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少年,他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公和痛苦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烦恼和迷茫在整个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对现实的不满、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都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痛苦。

小说通过维特的经历,探讨了人类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引起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最后,这部小说的文学形式十分独特。

作者运用了“小说中的小说”的形式,通过故事中的信件、日记等文体,将故事的情节呈现得更加生动。

而且,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诗歌,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作为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富有感情、富有想象力,并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意象的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综上所述,《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小说深刻地展示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对主题的表达,小说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通过独特的文学形式,小说展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和艺术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杰作,它以维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在情感与社会的纠葛中苦苦挣扎的历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维特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他对世界的感知敏锐而独特。

然而,当他遇到心仪的女子绿蒂时,却发现她已经订婚。

这种情感的挫折让维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开始对生活和爱情产生了怀疑。

故事中,歌德通过对维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在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挣扎。

维特的痛苦和无奈,让我深感同情。

他的挣扎和选择,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此外,《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维特在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况下,感到前途无望,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一结局不仅是对维特个人的悲剧,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声控诉。

歌德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摆脱封建道德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主题鉴赏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主题鉴赏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主题鉴赏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主题是探讨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作品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年轻的贵族少年,他对人生充满着热情和理想,但是在现实中却遭遇到了种种挫折和痛苦。

维特的爱情和友谊都没有得到满足,他的生命也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结束。

整个作品通过维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索。

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它探讨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的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珍惜生命,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

总之,《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哲理的作品,它探讨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的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珍惜生命,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它对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通用12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通用12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通用12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维特之烦恼》心得及体会篇1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

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

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

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

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

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

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

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

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

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

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

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杀 崇尚自然,反对理性
——歌德
好句分享
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 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
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诈和恶意还要误事。 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剂治我心灵的良药,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 着我常常寒战的心。 多数人为了生计,干活耗去了大部分时间,剩下的一点业余时间却令他们犯了闲愁,非 得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它打发掉。啊,人就是这么个命。 当生活中最爱的人让人抬走的时候,最感到伤心的是孩子,很久以后他们还在抱怨穿黑 衣服的人抬走了妈妈。 世上的事归根到底还不统统都是毫无价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人只是为别人而去拼 命追名逐利,而没有他自己的激情,没有他自己的需要,那么,此人便是傻瓜。
参考文献
1.论书信体小说的表现张力——以《少年维特之 烦恼》为例.崔颖颖 2.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形象.刘为 3.“死得其所”——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 特自杀情景的解读 罗汝霖
THANKS
“狂飙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 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 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改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 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 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少年维特之烦恼》正 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的表现了具有时代性的狂热突进精神。
03
艺术特点与主题揭示
叙事特点
1.内心独白式的书信体小说
2.双重叙事视角
本书采用书信体裁,书中绝大部分内容以
维特寄给好友威廉的书信展现给读者。威廉作
为书信的收信人,他的回信却没有呈现在小说
中,他仅以倾听者角色进入阅读视野,使维特
更好地倾诉自身情感,表达内心声音。故小说
以内心独白的形式,让维特敞开心扉,把忧郁
一、人物形象
1.美丽活泼,性格开朗,能歌善舞。 2.友爱善良,笃于人伦。 3.有文学见解。
“我最喜爱的作家是,在他的作品中我能重新看到我的世界的作家。”
4.在封建社会市民道德的边界上踌躇不前,欲进又退的畏缩态度。
“她把自己的女友挨个儿思量了一遍,觉得每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有可挑剔的地方,可以把维特交给 的没有一个”
三、作品简介
书信体小说 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部分是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 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这部全书以主人公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 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少年维特受过良 好的教育,满怀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却爱上了已经订婚的姑娘绿蒂。深感痛苦的 他决定离开绿蒂,寄望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 与他格格不入。在爱情失败、事业受挫、为世人唾弃的多重打击下,维特最后 一次来到已经结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 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 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二、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
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 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 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
1770年新兴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发起狂飙突 进 运 动 , 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进行揭露。他们要 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崇尚自然,标举天才, 高扬民族意识。
“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 着我常常寒颤的心。 ”维特迷恋的绿蒂是他眼中 自然的化身,他的审美观念也从自然出发“这增强 了今后我纯粹要遵循自然的决心。惟有自然才是 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
歌德借维特之口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 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 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虽然封建桎 梏推搡着维特走向悲剧,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却更鲜明地彰显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恶。
04
阅读感悟与好句分享
阅读感悟
“我选定了留下,你选定了离去, 你且先行吧——你没有丧失很多东西”
02
第二部分
一、故事情节
维特行动线
城市
山村
城市
• 较富裕的中 产阶级家庭
• 爱上绿蒂, 结识绿蒂的 未婚夫阿尔 伯特
• 在公使馆当 办事员,结 识C伯爵
一、故事情节
猎庄
• 想从军,未 成功
山村 • 物是人非
圣诞节前一天 • 诀别
一、人物形象
维特是一个性格率真、感情细腻丰富、才思敏捷、爱憎分明的青年形象。他热爱优美 壮丽的大自然,崇尚纯真的人性,同时才华横溢,追求个性解放和情感的自由。但维特作 为一个“第三者”的形象却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他厌恶虚荣无聊的小市民、矫揉造作 的贵族和保守迂腐的官场,尽管面对无处不在的排斥、指责和打击,以致时时在感情的痛 苦和心灵的矛盾中挣扎,他仍义无反顾地反抗世俗和传统,追求纯真的爱情。
歌德认为天才是最合乎自然、反对束缚、要 求平等和个性解放且最富创造力的人。维特正是 这样的“天才”,他认为“拥抱大自然的全部奇妙的 感情”都“打上了天才的印记”。
作为“自然”与“天才”融于一身的维特宁死也不 肯抛弃性格与追求,以死宣扬自己的心声。
《维特》 创作 于法国大革命之前,当时欧 洲正面临着伟大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的彻底 崩溃已是无可挽回,资本主义时代正在微露晨 曦。然而德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德国资产 阶级受到贵族的压迫心有不满却无力推翻。
特少 恼之年
烦维
0
10 第一部分
20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0 4
第四部分
CONTENTS


01
第一部分
一、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 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大量的间接抒情
在本书中,除了直抒胸臆的直接抒情外,作者更多的采用了间接抒情。


“这件可怕的事对他的触动不小,他的方寸全乱了。刹那间,他摆脱了悲
特 点
伤,摆脱了压抑,摆脱了一死了之的情绪,现在一种不可抗拒的同情心正左右
着他,使他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欲望:一定得挽救这个年轻人!”
“看到狂暴的山洪在月光映照下回旋激荡,淹没了田地、草场、树篱和一 切,宽阔的山谷变成了一片翻腾的汪洋,汹涌的波涛合着狂风的呼啸,那景象 真是可怕!”
、痛苦、挫折、希望与抱负一股脑儿宣泄出来
,坦诚地表露自己的颂扬与批评、反抗与退缩 ,
表达情感更为自然真挚。并且每封书信都配带
准确的时间点,如
,这些时间
点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书信的间隔时间也反
映了维特情感的激烈程度和心路历程。
第一重叙事视角是在书信中以维特本人进 行的第一人称叙述,这类叙述占据了绝大部分 篇幅。
第二重叙事视角是作者以编者的身份在叙 事过程中进行的叙述,如 在 “ 编 者 致 读 者 ” 中 作 者以第三人称对维特等人进行的客观性叙述, 还 有 在故事开头编者写给读者的话“有关可怜维 特的故事,凡是我能搜集到的,我都尽力汇集 在这里,供你们翻阅,我知道你们将为此而感 谢我。对于他的精神和性格,你们定会深表钦 佩和爱怜,对于他的命运定会洒下你们的泪 水……”
语言风格:诗意化、散文化
语 言 的 风 格 是 情 调 忧 郁 而 充 满 诗 情 画 意 。 “!——那是连绵不断的山丘和个个可爱的山 谷!——但愿我在那里留连忘返!——我急忙赶去,去而复返,我所希冀的,全没有发现。哦, 对远方的希冀犹如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揭示
推崇自然与天才
以维特的悲剧揭发德国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