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的中医诊疗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环境因素
气候突变、湿气过重、过 度劳累等环境因素也会影 响人体的抵抗力,从而引 发感冒。
中医对感冒的辨证分型
暑湿感冒
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 头胀痛、咳嗽痰黄、咽燥或咽喉 乳蛾红肿疼痛、鼻塞黄涕、口渴 喜饮、舌质红苔黄。
夏季感冒,身热汗少、肢体酸重 或疼痛心中闷热、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
感冒的症状与表现
鼻塞、流涕、打喷嚏
发热、头痛、乏力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 塞,并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感冒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 致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咳嗽、喉咙痛
感冒时,喉咙黏膜也受到刺激,导致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感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 病毒、鼻病毒等。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 课件
• 感冒的概述 •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 感冒的预防与保健 •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1
感冒的概述
感冒的定义与分类
感冒的定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鼻 塞、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感冒的分类
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两种类型,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 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咙痛等症状。
如辛辣、油腻、烟酒等 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
症状。
05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感冒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感冒是小病,可自行随意用药
不科学用药
许多人在感冒时,会自行购买感冒药,甚至随意增减剂量。然而,不同的感冒症状需要不同 的药物,且药物剂量也需严格控制。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疾 病。

儿童感冒家庭中医治疗方法护理课件

儿童感冒家庭中医治疗方法护理课件

多喝水
感冒时,孩子容易发热、出汗,导致体内 水分流失。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 充体内水分,同时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饮食调理
感冒期间,孩子消化功能较弱,家长应提 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 冒的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
多摄入维生素C
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家长 应保证孩子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鱼 、肉、蛋、豆类等。
建议一
如果孩子感冒症状较轻,可以先观察孩 子的病情变化,注意饮食和休息,暂时
不用药治疗。
建议三
如果孩子感冒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 、腹泻、皮疹等,也需要及时就医,
以便确诊和治疗。
建议二
如果孩子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烧不退 、咳嗽严重等,应及时就医,遵医嘱 治疗。
建议四
在孩子感冒期间,应定期测量体温, 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医。
注意事项
注意一
感冒虽然常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如肺炎、心脏 疾病等。
注意二
感冒时需要积极治疗,同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便尽快康 复。
注意三
感冒时需要适度休息,但也需要保持 适当的运动量,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注意四
感冒时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交叉感染。
就医建议
解答
根据症状和体征,如有发热 、喉咙痛等表现可能是风热 感冒,如流清鼻涕、怕冷等 表现可能是风寒感冒。
问题二
孩子感冒时需要立即就医吗 ?
解答
如症状较轻,可先采取家庭 护理措施,如症状持续加重 或出现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 ,应及时就医。
THANKS
谢谢
增强免疫力与锻炼
适度锻炼
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

中医治疗感冒演讲稿范文

中医治疗感冒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中医治疗感冒的课题。

感冒,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困扰,也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下面,我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中医治疗感冒的奥秘。

一、中医理论对感冒的认识1. 感冒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人体所致,主要病因为风寒、风热、暑湿等。

其中,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和秋季,暑湿感冒多见于夏季。

2. 感冒的临床表现中医将感冒分为表证和里证。

表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里证表现为发热、出汗、口渴、咽痛、咳嗽、痰多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感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合谷、大椎、足三里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感冒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

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可选用以下方剂:(1)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加减银翘散等。

(2)风热感冒:银翘散、加减桑菊饮等。

(3)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散、加减甘露消毒丹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有揉法、按法、搓法等。

4. 食疗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密切相关。

感冒期间,可适当食用以下食物:(1)风寒感冒:生姜、葱、红糖等。

(2)风热感冒:绿豆、梨、白萝卜等。

(3)暑湿感冒:荷叶、西瓜、薏米等。

三、感冒的预防措施1.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跑步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 注意保暖天气变化无常,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③夹惊
证候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舌质红,脉浮弦。
辨证本证以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抽风为特征。心肝热重者舌质红,脉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常加用钩藤、僵蚕、蝉蜕清热镇惊。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中医儿科学小讲课教案
章节内容
感冒(时间:45分钟)
本次课目的要求
了解感冒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熟悉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了解感冒的演变、预后及预防、调护
重点难点
重点:感冒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兼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感冒的鉴别诊断,感冒兼证的辨证论治。
(2)发热期间多饮热水,汤药应热服。饮食易消化、清淡,如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冷饮、油腻食物。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
②夹滞
证候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
辨证本证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为特征。食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或见泄泻;食积化腐,浊气上升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人,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
1.感受风寒

《中医儿科感冒》课件

《中医儿科感冒》课件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
针灸和拔罐
中医还使用针灸和拔罐等疗法来促进患儿的康复。
中医儿科感冒的特点
中医儿科感冒的特点包括发病率高、病程短暂、易复发,但患儿一般病情较轻,容易恢复。
常用中药治疗感冒的配方和用法痛的儿童,经鉴别医生可以开具处方。
中医儿科感冒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按 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 药物。
加强休息
儿童感冒期间需要充足的休 息,避免过度活动。
限制外出
感冒期间应避免外出,减少 感染他人的机会。
结语和总结说明
本课件介绍了中医儿科感冒的治疗方法、常用中药配方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 指导。
2
银翘散
适合感冒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的幼儿,每天服用多次。
3
川芎嗽咳片
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每天根据医生建议服用。
预防感冒的中医建议
1 加强体质
通过饮食调理和锻炼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2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避免和患有感冒的人亲密接触。
3 避免受凉
保持室内温暖,穿衣服加强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的气候中。
中医儿科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本课件将介绍感冒的定义和症状,中医理论与 治疗方法,以及中医儿科感冒的特点。
感冒的定义和症状
感冒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 打喷嚏和咳嗽等。
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
气郁血淤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气郁血淤,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感冒。
辨证施治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儿科)一、概述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感冒又称伤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

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儿科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表现类似的感冒症状,临床须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二、病因病机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冒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署、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

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

当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趁虚而入而成感冒。

如《幼科释迷.感冒》所说“感冒之源,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捋。

”说明了小儿感冒的病因与小儿卫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

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

二、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

(4)、血象检查可见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病原学检查可用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作为病毒学诊断。

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2、鉴别诊断(1)、急性传染病早期: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流脑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中医儿科学之感冒诊断治疗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之感冒诊断治疗PPT课件
神曲、焦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若发热不重挟食滞便溏者,可用藿香正气
散加减
▪ (三)挟惊
▪ 证候:高热,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则神昏 惊厥,舌尖红,脉弦。
▪ 治法:解热镇惊。
▪ 方药:加用钩藤、石决明、蝉蜕、僵蚕、羚羊 骨等平肝熄风,安神定惊。
类证鉴别: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无 汗、头痛、鼻 塞流涕、喷嚏、 喉痒; 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
荆芥、防风,连翘、薄荷、石膏。
▪ (三)暑邪感冒
▪ 证候:发热无汗,身热不扬,头痛,身 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红,苔腻,脉数。
▪ 治法:清暑解表
▪ 方药:新加香薷饮

热重于湿——黄连、黄芩、石膏、滑石

湿重于热——荷梗、荷叶、藿香、佩兰

吐泻——藿香、竹茹、法夏
▪ (四)虚证感冒
▪ 证候:反复发作,倦怠乏力,面色欠华, 自汗,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咳嗽,纳 食不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
诊断要点
3
治疗原则
4
辨证论治
5
预防与调护
发病规律
概述
概念
症状
感冒
特点
1
病因病机
病因
外因:六淫,以风邪为主,兼杂寒、热、 暑、湿、燥等。
内因:Hale Waihona Puke 腑娇嫩,卫外功能薄弱。感冒
病机
外邪侵袭肺卫,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病位
主要在肺,可 累及肝、脾。
2
诊断要点
感冒
症状
发病 特点
3
治疗原则
疏风解表
外感风寒——辛温解表 外感风热——辛凉解表 外感暑湿——清暑解表 体虚感冒——扶正解表 夹痰、夹滞、夹惊

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小儿感冒[1]

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小儿感冒[1]

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小儿感冒一、什么是小儿感冒?小儿感冒是指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其特点是发热、鼻塞、咳嗽、嗓子痛等症状。

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小儿感冒具有发病率高、易传播等特点。

二、中医中药对小儿感冒的认识中医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对小儿感冒有独特的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属于“风寒”、“风热”、“风邪袭表”等病机,可以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小儿感冒主要由寒邪引起的一种类型。

其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咳嗽少痰、无汗、舌质淡白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药物有羌活、藿香、荆芥等,以辛温解表、散寒止痛的药物为主,辅以汤药温化。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小儿感冒主要由热邪引起的一种类型。

其表现为鼻塞、流黄涕、咳嗽多痰、发热、口渴、舌质红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以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药物为主,辅以汤药清热解毒。

3. 风邪袭表感冒风邪袭表感冒是指小儿感冒主要由风邪直接侵袭表层引起的一种类型。

其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身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邪袭表感冒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芍药等,以辛温开表、散风止痛的药物为主,辅以汤药解表。

三、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小儿感冒案例解析案例一:小儿风寒感冒小明,男,6岁。

鼻塞、流鼻涕、咳嗽少痰、无汗、舌质淡白。

经辩证分析,属于风寒感冒。

治疗方案:羌活、藿香、荆芥等辛温解表、散寒止痛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适量。

同时配合温化汤药,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

连续服用3-5天,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

案例二:小儿风热感冒小红,女,5岁。

鼻塞、流黄涕、咳嗽多痰、发热、口渴、舌质红。

经辩证分析,属于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适量。

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的汤药,如银翘散、葛根芩连汤等。

连续服用3-5天,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

案例三:小儿风邪袭表感冒小亮,男,4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
• 2、夹滞证
•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
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 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 垢腻,脉滑。
• 3、夹惊证
• 感冒兼见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
至骤然两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 绀,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
• 四、治疗
• (一)治疗原则
• 感冒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 (2)风热感冒证。金银花30 g、连翘30 g、柴胡
30 g、桑叶30 g、大青叶30 g、薄荷20 g、蝉蜕 30 g、栀子30 g。煎水3 000 mL,候温沐浴。1日 1~2次。
• 4、特殊类型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可见
咽部充血、软腭弓、悬雍垂、软腭等 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咽结合膜热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
数正常或降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
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 卫生出版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 断依据。
• 时疫感冒证
•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寒战,
头晕头痛,鼻塞,喷嚏,咳嗽,面目 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 痛,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骨节酸 痛,腹胀腹痛,或有呕吐,泄泻,舌 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红数, 指纹紫滞。
• (二)兼证 • 1、夹痰证
•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
藿香、佩兰、淡豆豉、白扁豆、六一散等。
• 加减: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呕吐者加半夏、
竹茹;泄泻者加葛根、黄芩、黄连、苍术。
•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 1.4 时疫感冒证 • 治法:清热解毒。 • 主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荆芥、羌活、薄荷、
栀子、黄芩、板蓝根、桔梗、牛蒡子、贯众、 甘草等。
• 加减:高热者加柴胡、葛根;恶心、呕吐者加
竹茹、黄连。
• 2 .兼证 • 2.1 夹痰证
• 治法:风寒夹痰者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
夹痰者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 主方:风寒夹痰者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三拗汤
加减;风热夹痰者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 常用药:风寒夹痰者常用麻黄、荆芥、防风、苏
叶、桔梗、白前、杏仁、半夏、陈皮等;风热夹 痰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 桑叶、大青叶、菊花、黛蛤散、浙贝母、瓜蒌皮 等。
• 2.2 夹滞证 • 治法:疏风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 主方:风寒夹滞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夹滞者用
银翘散为基础,均加用保和丸加减。
• 常用药:风寒夹滞者常用荆芥、防风、苏叶、桔
梗、白前、半夏、陈皮、焦神曲、焦山楂、莱菔 子等;风热夹滞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 蒡子、荆芥、桑叶、大青叶、焦神曲、焦山楂、 槟榔等。
• 1、主证 • 1、1风寒感冒证 • 治法:辛温解表。 •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 常用药:荆芥、防风、羌活、苏叶、
白芷、桔梗、白前、桂枝、葱白、淡 豆豉。
• 加减:头痛明显者加葛根;恶寒无汗
者加麻黄;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外寒 里热者加黄芩、板蓝根。
• 1.2 风热感冒证 • 治法:辛凉解表。 • 主方:银翘散加减。
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 黄,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 宁,头痛,口渴,咽红肿痛,小便 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指纹浮紫。
• 3、暑邪感冒证 • 夏季发病,壮热,汗出热不解,头
晕头痛,鼻塞,喷嚏,身重困倦, 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 咽红肿痛,口渴欲饮或口干不欲饮, 纳呆,恶心呕吐,泄泻,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滞。
• 2.3 夹惊证 •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 主方:银翘散合镇惊丸加减。
•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蝉
蜕、防风、板蓝根、钩藤、僵蚕、白蒺藜等。
• 4 药物外治
• 4.1 药浴疗法
• (1)风寒感冒证。羌活30 g、独活30 g、细辛15
g、防风30 g、苏叶30 g、白芷30 g、桂枝20 g、 葱白30 g、淡豆豉30 g。煎水3 000 mL,候温沐 浴。1日1~2次。
小儿感冒的中医诊疗
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的诊断依据。 以下为中医作为小儿感冒的诊断标 准。
• 1、病史:气候骤变,冷暖失调,
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 史。
•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等为主症。
• 3、感冒伴有兼证者,可见咳嗽加剧、
喉间痰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 腐吞酸、大便不调;烦躁不宁、惊惕 抽风等表现。
• 1、有感冒流行接触史,潜伏期2-
3天或稍久。
• 2、症状: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
热、咳嗽、食欲差,可伴有恶心、 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年长儿,症状较轻,常见鼻塞、流 涕、喷嚏、咳嗽、发热咽痛等不适。
• 体检:可见眼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呼 吸音正常。
• 4、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
•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
豉、荆芥、桔梗、甘草、淡竹叶、桑叶、大青叶等。
• 加减:高热者加栀子、黄芩;咽红肿痛者加蝉
蜕、蒲公英、玄参;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生大 黄
• 中成药: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解表口服液、银
黄颗粒等
• 1.3 暑邪感冒证 • 治法:清暑化湿。 •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 常用药:香薷、荷叶、金银花、连翘、薄荷、
原则上应区分主证和兼证辩证论治。 治疗主证时根据不同的证型相应治 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化湿 及清热解毒。治疗兼证时应在解表 的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 镇惊之法,其中兼有寒痰者宜宣肺
• 同时,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过
汗则耗伤津液,甚则损伤心阳,不 利病愈,反致病深转重,故在解表 时发汗不宜太过。如为体虚感冒者 可用扶正解表法治疗。本病除内服 汤药外,还常用中成药治疗,也可 配合使用外治疗法。
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咽拭 或鼻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可明确病 因。
• 三、辩证 • (一)主证 • 1、风寒感冒证: •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
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面色白, 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 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 2、风热感冒证 • 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