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鱼贝类脂质

合集下载

三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三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414 Acta Nutrimenta Sinica, Aug., 2009, V ol.31 No.4三种贝类的脂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评价The Lipid Components and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Three Seashells 刘书成,李德涛,高加龙,李小莹,章超桦,吉宏武(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湛江 524025)LIU Shu-cheng, LI De-tao, GAO Jia-long, LI Xiao-ying, ZHANG Chao-hua, JI Hong-wu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5, China)贝类中脂类成分含量大约在2%左右,但是在脂肪酸组成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EPA 和DHA)含量相当丰富。

EPA(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明显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改善机体脂质代谢,抗炎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1];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则促进大脑发育,预防老年痴呆症以及保护视力[2]。

贝类的脂类成分中富含磷脂成分如磷脂酰己醇胺,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3]。

然而,对贝类的脂类成分研究,以往只分析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4-8],对胆固醇、磷脂、中性脂和极性脂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很少[3,9]。

本研究测定湛江产青蛤、皱肋文蛤、华贵栉孔扇贝的脂类成分包括粗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含量、总脂、极性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为湛江贝类资源的深加工和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1.1 材料青蛤(Cyclina sinensis)、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s)、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2008年3月购于湛江市东风市场。

贝类品种由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全国贝类专家蔡耀国教授鉴定。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水产品的化学组成成分一、鱼贝类的水分[1]水的作用●溶解物质如糖、盐;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渗透压●影响产品的加工、保藏和质量[2]食品中水分●游离水,结合水[3]水分活度●Aw=P/p0二、鱼贝藻的蛋白质[1]鱼贝类肌肉组织●普通肉和暗色肉●红肉鱼和白肉鱼[2]鱼贝类的蛋白质组织1.鱼肉类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纤维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2.鱼类肌肉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肌浆蛋白水溶●肌质蛋白不溶[3]肌肉的构造1.肌纤维●细胞组成◆肌膜◆肌原纤维✓粗肌丝✓细肌丝✓肌原纤维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浆✓溶酶体◆肌细胞核2.肌基质蛋白(构成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蛋白3.胶原氨基酸共性组成●胶原蛋白●交联◆胶原蛋白的应用◆其它基质蛋白[4]水产品过敏原[5]水产品过敏蛋白[6]海藻蛋白质1.藻胆蛋白2.藻红蛋白3.藻蓝蛋白4.异藻蓝蛋白三、鱼贝类的脂质[1]脂肪1.非极性脂肪2.极性脂肪[2]鱼贝类脂肪含量1.脂质含量2.作用●作为热源●必须营养素●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缓冲3.影响脂质含量的因素●环境条件(水温、生栖深度、生栖场所等)●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食饵状态(饵料的种类、摄取量)四、鱼贝类的糖类[1]鱼贝类的糖原●贝类●鱼类[2]水产品的其他糖类●中性粘多糖●酸性粘多糖五、鱼贝类的提取成分[1]Extract的定义1.抽提成分●含氮成分●非含氮成分2.提取物成分研究课题●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化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工业方面的研究3.提取物成分的分布含氮成分●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有机盐类●其他低分子成分非含氮成分●有机酸●游离单糖类六、鱼贝类的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A、D、E、K)1.维生素D(Vit D)2.维生素E(Vit E)[2]水溶性维生素(B、C)1.硫氨素(Vit B1)2.核黄素(Vit B2)3.尼克酸又称烟酸(Vit B5)4.维生素C(Vit C)七、鱼贝类的无机质[1]概述1.常量元素(Na、K、Ca、Mg、Cl、P、S)2.微量元素(Mn、Co、Cr、I、Mo、Se、Zn、Cu等)[2]鱼贝类中无机含量的特点●硬组织含量高●肌肉相对含量低●作为蛋白质、脂肪等组成的一部分●体液的无机质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同渗透压力调节和酸碱度平衡相关八、鱼贝类的呈味成分[1]鱼类[2]甲壳类[3]贝类●琥珀酸及其钠盐具有鲜味,其次还有苷氨酸等●糖原具有调和浸出物成分的味,增强浓厚感[4]其他水产食品加工学什么是root effect?答:root effect(鲁特效应):鱼类特有的现象,是指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而且Hb氧容量也下降的现象。

食品化学问答题

食品化学问答题

问答题1、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水分活度越低,食品质量越稳定。

其原因是:水分主要是化学结合水;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

水分活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淀粉老化:淀粉发生老化后,会使食品失去松软性,同时也会影响淀粉的影响。

影响淀粉老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但水分活度对其影响也很重要。

食品在水分活度较高的情况下,淀粉老化速度最快;降低水分活度,淀粉老化速度就下降,若含水量降至10%—15%,淀粉就不会发生老化。

(2)、脂肪酸败:食品中的水可以影响脂肪的氧化和其他自由基反应,而且影响非常复杂。

水分活度为0.3-0.4 时,脂肪氧化速度最慢。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湿热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变性。

因此低水分活度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变性。

(4)、酶促褐变:酶促褐变的催化剂是酶,改变酶的作用条件,降低酶的活力就可以抑制酶促反映的进行。

低水分活度可以抑制酶促反应的进行。

(5)、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在中等至高水分活的下反应速度最快,因此,低水分活度可以抑制非酶褐变的发生(6)、水溶性色素:花青素溶于水不稳定,水分活度增加,花青素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影响食品的色泽。

2、影响脂类氧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脂肪酸的组成,游离氨基酸与相应的酰基甘油,氧浓度,温度,表面积,水分,分子定向,物理状态,乳化,分子迁移率与玻璃化转变,助氧剂,辐射能,抗氧化剂。

3、影响蛋白质水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1)、pH 值:在等电点,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蛋白质与水之间作用减小,水和能力下降。

(2)、盐:低浓度时,水合盐离子与蛋白质带电基团微弱结合,水和性增强;高浓度时,盐离子与水结合,水合力下降,(3)、温度: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水合力下降。

(4)、蛋白质浓度及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浓度增大水合能力增大,带电的氨基酸数目愈多,水合能力愈大。

4、请简要回答蛋白质适当热处理的意义。

答:蛋白质适当热处理可以使蛋白质部分变性,从而改进他们的消化率和必须氨基酸的生物有效性。

水产食品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鲁东大学

水产食品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鲁东大学

第一章测试1.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品总量快速上升,精深加工品比重不断加大,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A:对B:错答案:A2.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A:建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B: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建立C:质量全标准体系完善D:质量追溯技术与装备取得突破E:关键危害因子控制技术取得进展答案:ABDE3.水产品中富含(),食用鲜度鲜度下降的产品时,易出现过敏和发炎。

A:苯丙氨酸B:异亮氨酸C:赖氨酸D:组氨酸答案:D4.淡水鱼耐冻性差,所以不能作为鱼糜制品的生产原料A:对B:错答案:B5.水产品易腐性的原因有()。

A:内脏和腮等部位细菌易于繁殖;B:组织、肉质的脆弱和柔软性C:鱼皮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易侵入D:鱼体中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答案:ABCD6.()被誉为当今三大未充分利用、开发潜力巨大的渔业资源。

A:南极磷虾B:中上层鱼类C:罗非鱼D:头足类答案:ABD7.乌贼的墨囊中含有(),具有显著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A:乌贼墨黑色素B:乌贼墨蛋白C:乌贼墨多糖答案:AC8.鱼虾贝藻等加工副产物中各类功能活性因子,是开发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的低廉原料。

A:对B:错答案:A9.螺旋藻产品开发时不需要做破壁处理A:对B:错答案:A10.糖类是海藻的主要成分,根据海藻体内存在的位置可分为()A:细胞内贮存多糖B:细胞间质多糖C:细胞壁多糖D:细胞膜多糖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水产品同畜肉产品相比,以湿基计算,蛋白质含量相近,不同的是脂肪含量低A:对B:错答案:A2.鱼肉加工的主要成分是鱼体的()。

A:环状肌B:平滑肌C:心肌D:骨骼肌答案:D3.()是导致食用虾类、蟹类及头足类水产食品产生过敏反应的主要蛋白。

A:原肌球蛋白B: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答案:A4.肌浆蛋白是指存在于肌细胞细胞质中()的总称A:不溶性蛋白B:盐溶性蛋白C:可溶性蛋白质答案:C5.蛋白序列中Gly-Pro-Hyp频繁出现是胶原与球状蛋白质的显著不同点A:对B:错答案:A6.鱼贝类的脂质含量,受环境条件、生理条件、食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即使是同一种属也因渔场和渔汛不同而有差异。

水产食品

水产食品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与加工关系不大, 主要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与加工关系 很大。 肌球蛋白是一种盐溶性蛋白,并具有 ATP酶活性,当变性后ATP酶活性活性降 低或者消失,在盐类溶液中的溶解度也 降低。 因此,这二种性质可以用以衡量鱼类肌 肉蛋白的变性程度。

(二)肌浆蛋白 存在于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蛋白质 的总称,成分复杂,有很多酶类。 不同鱼种间肌浆蛋白的组成不一样,可 以利用这些酶类的种间差别进行鱼种鉴 定。
(三) 维生素B5 维生素B5又称烟酸或尼克酸,也叫抗 糙皮病维生素,在鱼肝脏中含量丰富。 尼克酸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素,它 是辅酶I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和辅酶II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磷酸,NADP+)的前体。 动物内脏、乳制品、全营养大米、蛋 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5
储备高能磷酸的分子称之磷酸原 (phosphagens),例如在动物肌肉细胞中 发现的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 在脊椎动物的肌肉中,大量的磷酸肌酸 是在ATP供应充足时生成的。在静止的 肌肉中,磷酸肌酸的浓度大约是ATP的 5倍。当需要ATP时,肌酸激酶催化激 活的磷酰基团从磷酸肌酸转移给ADP, 快速地补充ATP。
核苷酸以及相关化合物可以作为鲜度 的指标(K值)。 IMP(肌苷酸)是鲜味的,并且与味精 复合具有很强的增鲜作用,是强力增 鲜剂;HXR(次黄嘌呤核苷)是无味的; HX (次黄嘌呤)是苦味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 甜菜碱类 甜菜碱类广泛分布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体 内,在软骨鱼体内也较多。 甜菜碱也与无脊椎动物的风味有关。 甜菜碱包括直链型和环型二种,均为季 铵盐的分子内盐,具有两性离子的特性, 与调节鱼、贝类的体内渗透压有关。

鱼虾蟹贝类的营养价值

鱼虾蟹贝类的营养价值

7、艾滋病、牛皮癣、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炎症、关节炎
8、多病、易感冒、病后体虚、产后体弱、术后补虚、久病低热、腰疼、耳鸣
海蜇
每100g海蜇的营养成分 水分 625g 蛋白质 12g 脂肪 0.1~0.5g 钙182mg
碳水化合物 4g 碘 132ug
能量 66kcal除此之外 Nhomakorabea海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海蜇的保健功能
重要影响。
4、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贝类的营养价值
贝类肌肉细嫩,各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恰当,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容 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贝类含有丰富的钙等微量元素,如碘、锌、硒、铜、铁、钻,尤其是海蛎肉, 是所有贝类中含锌量最高的食物。 中医认为,贝类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有的贝类还有益精润脏的作 用。 所有人都可以吃贝类,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 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虾类的营养价值
虾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20%左右;
脂肪的含量在2%左右;
碳水化合物在3%以下; 维生素与鱼类相似,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烟酸和维生素E; 矿物质在1.0%~1.5%,其中钙、钾、钠、镁、锌、硒、铜等含量丰富; 钙的含量多在 150mg/100g 以上,河虾的钙高达 325mg/100g ,钾的含 量多在200mg/100g。
蟹的保健功能
1、蟹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 2、蟹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 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 肠道功能。
3、蟹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
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库1. 简述大、小黄鱼体态特征及不同点2. 简述鲅鱼、鲐鱼体态特征及其不同点3. 简述我国鲍鱼主要品种及其差异性4. 简述锯缘青蟹的体形特征及其加工培养方法 5. 简述小球藻特征及其营养特点6. 简述杜氏藻形态特征及生产类胡萝卜素机理。

7. 鱼类暗色肉有何特点?8. 简述肌原纤维蛋白特征及其功能特性9. 简述海产动物脂质与陆上动物脂质的区别。

10.简述鱼贝类脂质成分的种类。

11.简述鱼贝类抽提物成分组成特征赵老师:您好!不知什么原因附件给您发不过去,水产题库我直接复制在下面。

望查收!填空题的下标线没有了,需补上。

高昕水产部分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 常见暖温性中上层结群洄游鱼类有鲐鱼、蓝圆鲹、竹荚鱼、银鲳、鲅鱼。

2. 常见暖温性中下层洄游鱼类有带鱼、大黄鱼、金枪鱼。

3. 常见暖温性底层鱼类有真鲷、马面鲀、河鲀、条鳎、鲨鱼、团扇鳐。

4. 常见冷水性中上层鱼类是鲱鱼。

5. 常见冷水性底层鱼类是鳕鱼。

6. 常见近海结群洄游鱼类有小黄鱼、鳓鱼、沙丁鱼、鳀鱼。

7. 常见近海底层鱼类有海鳗、石鲽鱼、牙鲆。

8. 沙丁鱼类包括远东拟沙丁鱼、小鳞脂眼鲱和日本鳀。

9. 具有代表性的海淡水鱼有凤鲚、银鱼、鲥鱼、河鲀、鲈鱼。

10. 油脂含量高(鱼肝油原料)的鱼有鲅鱼、鲐鱼、马面鲀、鳕鱼、沙丁鱼。

11. 软骨鱼类常见品种有鲨鱼和团扇鳐。

12. 我国产量最高的淡水鱼是鲤鱼。

俗称“四大家鱼”是指青、草、鲢、鳙,其中鲢鱼肉做鱼糜品质好。

13. 名贵淡水鱼品种有团头鲂、鲥鱼、鳗鲡、短盖巨脂鲤、鱼厥鱼、大马哈鱼、虹鳟鱼。

14. 离水后最易腐败的鱼(离水烂)是鳀鱼。

15. 我国鲍鱼主要有皱纹盘鲍、耳鲍和杂色鲍3个品种。

其中个体最大的是皱纹盘鲍。

16. 对虾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其中个体最大的是斑节对虾,鲜销困难的是墨吉对虾。

17. 蟹类主要品种有中华绒螫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

鱼贝类脂质的特征

鱼贝类脂质的特征

鱼贝类脂质的特征
鱼贝类脂质是指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含有的脂质成分。

它们是
性质特殊的脂质,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
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鱼贝类脂质
的特征。

一、多种脂类组成
鱼贝类脂质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多种成分,具有复杂的脂质组分结构。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贝类脂质的主要
成分之一,多数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16和18,且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不同。

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鱼贝类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特别是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非
常丰富。

欧米伽-3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
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改善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鱼贝类
脂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三、磷脂含量高
鱼贝类脂质中含有大量的磷脂,多数是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等。

其中,磷脂酰胆碱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之一,对人体脑力、记忆力
的提高以及神经系统的健康非常关键,因此鱼贝类脂质的磷脂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四、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
鱼贝类脂质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虾青素、胆碱、锌、铜、镁、硒等,这些成分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

例如,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美容护肤物质,能够增强皮肤的代谢能力,对美容
养颜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鱼贝类脂质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欧米伽-3脂肪酸、磷脂和虾青
素等含量比例较高,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食用鱼贝类
等海洋食品来增加身体内的这些有益成分,保持更健康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3.1
0.4 33.7
-
0.6
0.5 10.4
1.1
4.1
0.4
1.6
64.2 24.6
24.7 11.2
6.4
4.5
-
-
0.3
1.5
1.0
0.4
-
-
-
-
-
-
-
-
棘磷蛇鲭
FA
ALc
0.1
2.5
0.7 48.1
-
-
Hale Waihona Puke 0.75.31.8
7.4
0.5
1.6
72.1 29.5
10.9 1.5
3.3
-
0.5
R1为饱和脂肪酸, R2为不饱和脂肪酸
R3= -H为磷脂酸 (phosphatidic acid,PA) R3= -CH2CH2N+(CH3)3 为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 choline, PC)
R3= - CH2CH2NH2 为磷脂酰乙醇胺
OH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 )
第二节 脂质
1、脂质含量
脂质是一般成分中变动最大的成分,种类之间的变动 在0.2%-64%之间,即含量最低的种类与含量最高的 种类之间实际差别可达320倍之多。同一种类脂质周 年变化也较大,其变化量与水分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条件、 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
日本胸鳍鲷
FA
ALc
0.9
1.4
1.4 24.6
1.5
0.7
0.5
6.6
7.7
1.5
0.9
0.9
52.8 9.6
19.1 21.4
10.6 21.8
0.5
3.0
-
-
1.1
0.8
Tr
-
Tr
-
-
-
-
-
2.4 二酰甘油醚
二酰甘油醚: 鱼类中所含有的甘油醚系甘油的2-位和3-位
的OH基与脂肪酸以酯键相结合而形成的。
-
0.4
2.7
1.6
-
0.9
-
0.9
-
1.4
-
2.1
-
海鲂
FA
ALc
2.4
0.6
8.0
8.7
-
-
1.8
5.7
6.7
1.8
1.1
0.2
35.4 18.7
16.5 26.4
9.1 26.4
0.8
1.9
1.2
0.8
0.6
0.7
1.5
1.0
2.2
-
2.9
-
3.5
-
1* 包括有侧链的脂肪酸及醇,*2 脂肪酸链,*3 醇链。
➢ 少量存在其他磷脂: 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肌醇(phophatidylinositol) 鞘磷脂(sphingomyelin) 醛缩磷脂 (plasmalogen)
O
R2COO
CH2OC CH CH2 O
R1 O P OR3 O
根据鱼体中脂肪含量的多少可将鱼分为:
少脂
中脂 多脂
高脂
<1%
1-5% 5-10% >10%
口语中一般分为
低脂鱼(< 5%)和高脂鱼( > 5%)
底栖性鱼类 淡水鱼、鲷科、
石首科
洄游性鱼类 带鱼、鲅鱼、鲐 鱼、
金枪鱼、鳀鱼
根据季节分:春、秋
根据生殖季节分:产卵前、产卵后 含脂高 含脂低
粗脂+水分=常数
鱼种之间脂质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 于贮藏脂质含量的差异所致。
2、 脂质成分
脂质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非极性脂(non-polar lipid) 或中性脂(neutral lipid)
蜡脂(wax ester) 二酰甘油醚(diacyl glyceryl ether) 烃(hydrocarbon)
R3=
OH
OH HO OH
为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 PI)
表 金枪鱼肌肉的磷脂群组成(%)
磷脂
长鳍金枪鱼 Ⅰ
7kg *1
10.3% *2
磷脂酰胆碱
61.0
磷脂酰乙醇 胺
22.6
磷脂酰肌醇
3.4
长鳍金枪鱼 Ⅱ
12kg 1.2%
40.6
24.7
4.2
长鳍金枪鱼 Ⅲ
5kg 9.0%
常见的脂肪酸
WHO,FAO,中国营养协会推荐
1:
1:
1



















2.2 磷脂
概述
磷脂被称为组织脂肪,主要作为细胞膜的构 成成分,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大量 存在于脑、内脏器官、生殖腺等组织,肌肉中也 有分布。
与中性脂相比,磷脂含量变动小。
磷脂的组成
➢ 鱼肉中的磷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 磷脂酰乙醇胺(phophatidylethanolamine,PE)
➢ 板鳃类脂质的不皂化物中存在大量甘油醚,主要 有: 鲨油醇(selachyl alcohol)和银鲛肝醇(chimyl alcohol)为主的甘油醚; 鳐肝醇(batyl alcohol)也比较多.
➢ 长鲳科的Seriollela sp.和S. punctata等含有 C20:1醇的甘油醚比较多。
甾醇(固醇 sterol)
甾醇脂(固醇脂 sterol ether)
磷脂(phospholipid) 极性脂(polar lipid)
糖脂(glycolipid)
大西洋产鳕肌肉中的脂质群组成(%)
脂质群


甘油三酯
4.1
3.6
胆固醇
6.3
6.5
甾醇脂
2.2
2.8
磷脂质
84.1
85.3
磷脂酰胆碱
60.0
表 鱼类肌肉中蜡酯的脂肪酸及醇组成(%)
烷基链的碳 原子数*1
14 : 0 16 : 0 17 : 0 18 : 0
16 : 1 17 : 1 18 : 1 20 : 1 22 : 1 24 : 1
16 : 2 18 : 2 20 : 3 20 : 5 22 : 5 22 : 6
异鳞蛇鲭
FA*2 ALc*3
③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EPA 5n-3, DHA 6n-3)海水鱼 比淡水性鱼贝显著。在比较深海中生息的细鳞鮋、异鳞蛇鲭、 棘鳞蛇鲭。日本胸鳍鲷等的脂质也是C18:1 C20:1 C22: 1这之类单稀酸显著多,多稀酸少,体现出深海性鱼类的特 征,另外,当这些鱼供食用时因肌肉中含蜡酯多的缘故有时 会引起腹泻or类似腹泻的症状。(细鳞鮋与蜡酯无关,也许 是因为一时摄入过多的中性脂质,未完全消化吸收而排泻而 引起的症状。)
CH2-OH | HO-C-H | CH2-OH
甘油
Sn-1
CH2OOC(CH2)14CH3 |
Sn-2CH3(CH2)7CH=CH(CH2)7COOCH
|
Sn-3
CH2OOC(CH2)16CH3
三酰基甘油
Sn-1: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和单烯酸 Sn-2:主要为多烯酸及短链脂肪酸 Sn-3:主要为长链脂肪酸
2.5 烃类及固醇
烃 类:
碳原子数从14到33,大多为偶数系列,也存 在有奇数系列。 ➢ 主要烃类是角鲨烯( C30H50 squalene),除 了在深海性的鲨鱼肝油中含量较多,在鲸油、狭 鳕肝油中也有广泛分布。 ➢ 少量含有:姥鲛烷(C18H38, pristane),鲨 烯(C18H36, zamene)。
影响因素:
鱼肉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因饵料、渔场、渔期、水温、肥满 度、成熟度、部位等种种因素而有显著变动。一般来说
①淡水鱼的脂质中比海水鱼含有的C16:1 、C18:2 、 C18: 3的组成比高,C20:1 、 C22:6的组成比低的倾向。
②海水鱼随着生息深度的增加,多烯酸的组成比减少,单烯酸 的组成比增加。
商乌贼 短沟对虾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勘察加拟石蟹 武装多刺蟹
胆固醇
1390 1800 1230 1560 1320 1640 530 720
鱼类
金枪鱼 鲷 鲥
牙鲆 拟沙丁鱼
带鱼 鳝
鳗鲡 鲤 鲫
胆固醇
500 520 560 600 850 680 1500 1220 650 520
45.7
23.0
7.10
黄鳍金枪 鱼
11kg 0.5% 58.1
18.2
1.4
鞘磷脂
7.5
16.6
4.2
7.2
其他
5.8
14.0
22.6
15.2
*1 体重,*2 脂质含量。
磷脂的脂肪酸组成
➢ 将磷脂的磷酸基除去,调制成适当的衍生物后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GLC分析,可以区分甘油1-位和 2-位OH基上结合的脂肪酸种类。 ➢ 已确认在鱼肉中存在的PC的脂肪酸分子种类属于: [C22: 6, C22: 6]; [C22: 6, C20: 5]; [C20: 5, C20: 5], [C16: 0, C22: 6]; [C16: 0, C20: 5]; [C18: 1, C22: 6]; [C18:1 , C20: 5]; [C16: 0, C18: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