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糖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糖原和

合集下载

2 第一章(水产原料)

2 第一章(水产原料)
表34普通肉与暗色肉的一般成分种类部位水分蛋白质灰分真鲷普通肉暗色肉75873623619408491411沙丁鱼普通肉暗色肉720700231159291281410普通肉暗色肉78273720219317591312大眼金枪鱼普通肉表层暗色肉深部暗色肉728729744247221228265317121112鲣鱼普通肉表层暗色肉深部暗色肉73270472225224721902281813131262季节的差异鱼类主要是脂质含量与此相关联的水分的变动大贝类主要是糖原含量变动较大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条 生理条件、季节、 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 影响而变动。 影响而变动。 口语中一般分为 低脂鱼( 低脂鱼(<5%)和高脂鱼(>5%) )和高脂鱼( )
底栖性鱼类 淡水鱼、鲷科、 淡水鱼、鲷科、 洄游性鱼类 带鱼、鲅鱼、 带鱼、鲅鱼、鲐 鱼、金枪鱼等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 ( 0.3% ~ 1.0% ) , 挣扎 疲劳死亡的鱼类, 消耗体内糖原, 疲劳死亡的鱼类 , 消耗体内糖原 , 使其含 量降低。 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高。 量降低 。 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高 。 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糖原, 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糖原 , 因此其含量 往往比鱼类高10 10倍 往往比鱼类高 10 倍 , 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 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 变化 , 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 , 产卵后急剧 增加。 增加。 代谢方式;鱼类→ 代谢方式;鱼类→乳酸 贝类→ 贝类→琥珀酸
鱼虾贝类肌肉中的蛋白质根据其溶解度性可分为三 类: 肌原纤维蛋白(60%~ %~70% 盐溶性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 %)

水产食品学原营养料成分

水产食品学原营养料成分

三、 鱼贝类的糖类 ——糖原和多糖
1 糖原 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 贮存:肝脏、肌肉——能量源 含量:因生长阶段、营养状态、饵料组
成等而异——糖原比脂肪低,贮藏形式 是脂肪好 鱼类的糖原代谢产物:乳酸 贝类的糖原:主要贮存形式,含量比在 鱼类中高,而脂肪含量低,代谢产物为 琥伯酸
贝类可食部和闭壳肌的糖原含 量(%)
鳐鱼、马面鱼。 脂量差别——主要是贮藏脂质:TG。
影响脂质含量的因素
环境条件(水温、栖息深度、栖息场所) 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 食饵(饵料种类、摄入量)
(见下图)
远东拟沙丁鱼脂肪含量的周年 变化
3 鱼类脂质的组成及分布
3.1 鱼中脂肪酸特点 多数是C14-C16:饱和脂肪酸、单烯酸、多烯酸
肌肉组成:
水分
70%-80%
蛋白质 16%-22%
脂肪
%-20%
无机质 1%-2%
碳水化合物 1%以下
维生素 不等
一、鱼贝类的蛋白质
鱼类粗蛋白质:16%-22%,贝类8%15%;
比较:鱼类蛋白(干基):60%-90% 猪牛蛋白(干基):15%-60%
1 鱼贝类的肌肉组成
鱼肌肉:普通肉和暗色肉 (见图)
——在ATP存在下形成肌动球蛋白 ——与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有关
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组成 分子条 ——具有酶活性,催化ATP水解, 释放能量
——不同鱼类的3根轻链的分子质量大 小不同, 同种鱼类是一定的,利用此性
肌球蛋白的两种特性
盐溶性 具有分解ATP的酶活性 ——判断肌肉蛋白质变性的重要标志 与陆上动物相比,鱼肉肌球蛋白的最大特征是非常不

1.1 游离氨基酸 FAA
最主要的含氮成分。有种类差异特性的 氨基酸 有组氨酸(His)、牛磺酸(Tau)、甘氨酸 (Gly)、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脯氨 酸(Pro)、精氨酸(Arg)、赖氨酸( Lys)等, 其中以His和Tau最为特殊。

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糖原和粘多糖...

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糖原和粘多糖...

蓝鳍金 枪鱼
120 200 70 70 30 40 40 80 50 70 40 + 6670 160 20 110
真鲷
120 130 30 40 30 20 20 20 30 30 + 20 40 110 + 50 20 1380

50 130 10 10 பைடு நூலகம்0 10 10 10 30 40 10 30 10 170 30 60 10 1710
第五节 维生素
鱼贝类可食部分含有多种人体营养所需 的vit,包括脂溶性VA、VD、VE和水溶 性的VB族、VC族,其含量依鱼贝类的种 类和部位而异。
一、脂溶性vit
1、VA(视黄醇):①vitA1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 (可制作鱼油) ②vitA2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VA的生理作用 VA成人日需量:20002u/d,鱼肝油和鱼卵好的VA食物 源之一。 2、(VD2-VD3):生物活性较高的是VD2和VD3,也 存在于鱼类的肝流域中,但软骨鱼类肝流域中含量少。 肌肉中含脂量多的中上层鱼类(红肉鱼)含量在3Iu/g 以上。 VD的生理功能
6.1.6 奥品类
除棘皮动物、节肢动物之外的无脊椎动物,特 别是软体动物、环形动物一类的海产动物组织中存 在奥品类化合物: 章鱼碱(octopine) 丙氨奥品(alanopine) 凤螺奥品(甘氨奥品,strompine) 牛磺奥品(tauropine,又称红藻酸 rhodoic acid) β –丙氨奥品( β -alanopine)
研究意义:
浸出物成分都是与生物体代谢有关的物质, 在生化领域早就受到多方面关注。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的味是受到浸出物 成分的组成所支配,同时发现在食品品质劣化方 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化学领域对浸出物 成分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库1. 简述大、小黄鱼体态特征及不同点2. 简述鲅鱼、鲐鱼体态特征及其不同点3. 简述我国鲍鱼主要品种及其差异性4. 简述锯缘青蟹的体形特征及其加工培养方法 5. 简述小球藻特征及其营养特点6. 简述杜氏藻形态特征及生产类胡萝卜素机理。

7. 鱼类暗色肉有何特点?8. 简述肌原纤维蛋白特征及其功能特性9. 简述海产动物脂质与陆上动物脂质的区别。

10.简述鱼贝类脂质成分的种类。

11.简述鱼贝类抽提物成分组成特征赵老师:您好!不知什么原因附件给您发不过去,水产题库我直接复制在下面。

望查收!填空题的下标线没有了,需补上。

高昕水产部分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 常见暖温性中上层结群洄游鱼类有鲐鱼、蓝圆鲹、竹荚鱼、银鲳、鲅鱼。

2. 常见暖温性中下层洄游鱼类有带鱼、大黄鱼、金枪鱼。

3. 常见暖温性底层鱼类有真鲷、马面鲀、河鲀、条鳎、鲨鱼、团扇鳐。

4. 常见冷水性中上层鱼类是鲱鱼。

5. 常见冷水性底层鱼类是鳕鱼。

6. 常见近海结群洄游鱼类有小黄鱼、鳓鱼、沙丁鱼、鳀鱼。

7. 常见近海底层鱼类有海鳗、石鲽鱼、牙鲆。

8. 沙丁鱼类包括远东拟沙丁鱼、小鳞脂眼鲱和日本鳀。

9. 具有代表性的海淡水鱼有凤鲚、银鱼、鲥鱼、河鲀、鲈鱼。

10. 油脂含量高(鱼肝油原料)的鱼有鲅鱼、鲐鱼、马面鲀、鳕鱼、沙丁鱼。

11. 软骨鱼类常见品种有鲨鱼和团扇鳐。

12. 我国产量最高的淡水鱼是鲤鱼。

俗称“四大家鱼”是指青、草、鲢、鳙,其中鲢鱼肉做鱼糜品质好。

13. 名贵淡水鱼品种有团头鲂、鲥鱼、鳗鲡、短盖巨脂鲤、鱼厥鱼、大马哈鱼、虹鳟鱼。

14. 离水后最易腐败的鱼(离水烂)是鳀鱼。

15. 我国鲍鱼主要有皱纹盘鲍、耳鲍和杂色鲍3个品种。

其中个体最大的是皱纹盘鲍。

16. 对虾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其中个体最大的是斑节对虾,鲜销困难的是墨吉对虾。

17. 蟹类主要品种有中华绒螫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

水产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水产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其它的营养作用
(1)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2)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 (3)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 (4)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一)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
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率低,主要原 因是: 1、体内催化糖原转变为葡萄糖-1-磷酸的酶是磷酸化 酶,但这种酶的含量很少或者是其活性受到某种 代谢因子或激素的限制; 2、肝脏己糖激酶的活性较低; 3、红肌中己糖激酶的活性较高,但是红肌在肌肉中 占的比例却很小。
(二)影响碳水化合物消化率 的主要因素
1、水产动物种类
表6-2 不同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种类 河鳟 虹鳟
碳水化合物种类 ß-淀粉 ß-淀粉
消化率(%) 38
20~24
鲤鱼
ß-淀粉
50~60
注:
(1)水产动物种类不同,则食性不同,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 不同,即消化率: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
66
59
率(%)
排空速度
782
379
412
注:
(min)
(1)粗纤维含量高,使得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大幅度降低,这是因为 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道的排空速度越快,酶作用的时间就越短,消化 的时间也越短,而且粗纤维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所以粗纤维含量越高, 细胞壁的阻碍作用越大,就越不利于消化,消化率越低;
(1)碳水化合物的碳原子数目越多,水产动物对其消化率就越低;
(2)糖的空间结构会影响消化酶的作用位点,从而影响消化率。
3、碳水化合物构型
表6-4 水产动物不同构型碳水化合物消化率
动物
淀粉类型
消化率(%)
虹鳟

水产食品科学 答案

水产食品科学  答案

水产食品科学答案一、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 鱼类蛋白质中的肌原纤维蛋白是有肌动蛋白_、_肌球蛋白_、_肌钙蛋白_、_原肌球蛋白组成。

2.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_Lys含量特别高,可与谷物类食物蛋白互补。

3.鱼贝类的脂质特征是富含_n-3多不饱和脂肪酸。

4.鱼贝类提取物的游离氨基酸中最为特殊的两种是His_和Tau。

5.鱼贝类的鲜度评定方法有_感官评定法_、__微生物学法、_化学法_和物理法。

6.海洋鱼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脂肪酸是DHA和EPA 。

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肌原纤维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肌动蛋白和(D)A:肌红蛋白 B:血红蛋白 C:肌浆蛋白 D:肌球蛋白2.鱼类中脂溶性维生素不包括( D )。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3.下列同鱼类鲜度相关的指标是( A )A:K值 B:过氧化值 C:ATP D:PUFA4.肉中(C)含量增高,则肉变得僵硬。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动球蛋白 D:原肌球蛋白5.贝类中含有的主要糖类成分是(C)。

A:淀粉 B:膳食纤维 C:糖原 D:乳糖三、判断分析,指出可能的错误处并改正错误处。

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鱼贝类肌肉的蛋白质,由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肌基质蛋白质组成。

(√)2.鱼类蛋白质消化率低于畜肉。

(×)改:高于3.甲壳质和硫酸软骨素都是鱼贝类中存在的糖类物质。

(√)4.鱼体死后的细菌繁殖从解僵才开始。

(×)改:从一开始就与死后的生化变化、僵硬以及解僵等同时进行。

5.腌制水产品时等渗溶液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

(×)改:最适宜生长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鱼贝类提取物:(3分)将鱼贝类组织,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除了蛋白、多糖类、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

水产食品学

水产食品学

一、绪论1、常见头足类的分类:①章鱼(octopus)②枪乌贼(squid),其中鱿鱼可以分为太平洋柔鱼和枪乌贼③乌贼(cuttlefish)2、水产品的加工方式:①传统加工:腌制、干制、熏制②现代方法:人工干燥、罐藏技术、冷冻技术、鱼糜制品(低值鱼为主)③精深加工:多肽、美容产品、药物制备3、水产品的原料特性①多样性:ⅰ)种类多ⅱ)含脂量差异大,如中上层鱼类(脂肪较多15%-20%)大于底层鱼类片(白肉鱼,脂肪含量少,约为5%,如鳕鱼,鲽鱼,鲆鱼,左鲆右鲽[可以根据嘴巴位置区分],石斑鱼,鲷鱼)(其中体侧线可将鱼分为腹部与背部,腹部的脂肪含量高)②易腐性(腐烂速率早于陆上动物)ⅰ)捕获与处理方法ⅱ)本身特性*肌肉阻止水分高*酶类活性强*鳃及体表附有细菌:粘液③渔获量不稳定性受渔场,季节,海况,气候,环境等因素④原料成分多变性ⅰ)脂肪,水分,蛋白质的变化(季节,洄游,饲料(饵料变化))ⅱ)如带鱼,夏天瘦,含脂量少,冬天含脂量高。

二、水产食品原料2.1水产食品原料种类和特性①种类: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类,贝类②原料:水(70%-80%),蛋白质(16%-22%),脂肪(6.5%-20%),无机质(1%-2%),碳水化合物(1%以下),维生素(不等);其中鱼类蛋白(干基):60%-90%;猪牛蛋白:15%-60%2.1.1鱼的肌肉结构与特点:可以分为普通肉和暗色肉(血合肉)①血和肉的特点:ⅰ)位置:多分布于鱼的体侧线表面、背侧部和腹部之间(组成纤维较细)ⅱ)存在鱼种:活动性强的中上层鱼类,如鲐鱼、沙丁鱼。

它们暗色肉含量高,也叫做红肉鱼类ⅲ)特点:a.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色素蛋白)、酶蛋白、脂质、糖原、维生素,故此类肉能支持适当缓慢持续地洄游运动。

b.酶的活性高,糖类物质少。

②普通肉的特点:ⅰ)分类:a.白色肉b.白色肉加上红色肉(从体侧的红色肉逐步向鱼骨中心变白)c.粉色肉ⅱ)存在鱼种:活动性不强的底层鱼类较多ⅲ)特点:能适应急速运动——猎食,跳跃,避敌③鱼的肌肉结构:ⅰ)组成单位关系:肌肉→肌节→肌细胞(肌纤维)→肌原纤维ⅱ)肌肉类型:a.横纹肌:躯干肌肉,扇贝等双壳贝类闭壳肌b.平滑肌:食道、肠道、胃、部分血管c.斜纹肌:墨鱼外套膜,牡蛎扇贝半透明闭壳肌④鱼的肌肉结构和其生活方式的关系:中上层鱼类多为红肉鱼,由于其洄游性,使用的部位是红肉;下层鱼多为白肉鱼,是由于其生活习性较为缓慢。

水产动物性原料

水产动物性原料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第二节鱼贝类的水分新鲜水产原料的Aw一般在0.98-0.99,腌制品在0.80-0.95,干制品在0.60-0.75。

Aw低于0.9时,细菌不能生长;低于0.8时,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低于0.75时,大多数嗜盐菌生长受抑制;低于0.6时,霉菌生长完全受抑制。

第三节鱼贝类的蛋白质一、鱼肉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盐溶性)、肌浆蛋白质(水溶性)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不溶性)(一)肌原纤维蛋白肌球蛋白(粗丝)肌动球蛋白(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肌动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原肌球蛋白细丝(60%-70%)肌钙蛋白(二)肌浆蛋白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或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种类复杂,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蛋白。

低温贮藏和加热处理中,较稳定,热凝温度较高。

此外,色素蛋白的肌红蛋白亦存在于肌浆中。

肌红蛋白含量的高低,是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普通肌)的主要标志。

红肉鱼类的肌浆蛋白含量多于白肉鱼,腐败速度也大于白肉鱼。

(三)肌基质蛋白(2-10%,远低于陆地动物15-20%)胶原蛋白、连接蛋白、弹性蛋白(三者构成结缔组织)(四)胶原蛋白1、胶原蛋白的概念胶原蛋白(Collagen)又称胶原,是由三条肽链拧成的螺旋形纤维状蛋白质。

是动物结缔组织重要的蛋白质,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占了约20~30%,因为有高含量的胶原蛋白,结缔组织具有了一定的结构与机械力学性质,如张力强度、拉力、弹力等以达到支撑、保护的功能。

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肉、骨骼、牙齿、内脏(如胃、肠、心肺、血管与食道与眼睛等处。

2、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征①甘氨酸(glycine)约25~30%,每隔两个其他氨基酸残基(X,Y)即有一个甘氨酸,其肽链可用(甘-X-Y)n表示。

②胶原中脯氨酸(Proline)约12%,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约10%,一般动物性蛋白质中羟脯氨酸含量极少,另外氨酸(alanine)有11%,羟赖氨酸(hydroxylysine)约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生物组织细切后加水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 从浸出物中除去蛋白质、多糖、色素、维生素等成 分之后的游离氨基酸、肽、有机碱、核苷酸及其关 联化合物、糖、有机酸等,总称为浸出物成分(或 提取物成分)。 从广义上讲,浸出物成分可以认为是除去高 分子成分后的水溶性部分。
研究意义:
浸出物成分都是与生物体代谢有关的物质,
柔鱼
550 380 110 220 130 8970 100 80 150 160 150 490 1640 120 30 70 160 + 310 4150
日本 对虾
12200 430 170 130 90 2030 70 200 1330 130 120 9020 160 520
长额 虾
5260 900 230 370 170 710 180 140 110 160 190 1810 60 270 290 100 410 31 460

第五节 维生素

鱼贝类可食部分含有多种人体营养所需 的vit,包括脂溶性VA、VD、VE和水溶 性的VB族、VC族,其含量依鱼贝类的种 类和部位而异。
一、脂溶性vit


1、VA(视黄醇):①vitA1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 (可制作鱼油) ②vitA2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VA的生理作用 VA成人日需量:20002u/d,鱼肝油和鱼卵好的VA食物 源之一。 2、(VD2-VD3):生物活性较高的是VD2和VD3,也 存在于鱼类的肝流域中,但软骨鱼类肝流域中含量少。 肌肉中含脂量多的中上层鱼类(红肉鱼)含量在3Iu/g 以上。 VD的生理功能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藏于组织 中。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 0.3%—1.0% ),挣 扎疲劳死亡的鱼类,消耗体内糖原,使其 含量降低。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 高。 贝类主要能源贮藏形式是糖原,因此其含 量往往比鱼类高 10 倍,含量有明显的季节 性变化,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产卵后急 剧增加。 代谢方式;鱼类→乳酸 贝类→琥珀酸
在生化领域早就受到多方面关注。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的味是受到浸出物
成分的组成所支配,同时发现在食品品质劣化方
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化学领域对浸出物
成分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6.1 含氮成分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肽(peptide)
核苷酸(nucleotide)及其关联化合物 甜菜碱(betaine)类 胍基化合物(guanidino compound) 奥品类(opine)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 尿素(urea)
第四节 糖
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 糖原和粘多糖,也有单糖、二糖。 糖原是鱼贝类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贮存于肌 肉或肝脏中,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肌肉中,只含有 微量的糖。贝类中糖原含量高,尤其是牡蛎,但 季节变动性较大。 影响含量的因素:鱼种、生长阶段、营养状 态、饵料组成、致死方式等。
南极 磷虾
1160 1060 630 860 480 2170 530 480 430 540 340 2660 170 1450 420 520 350
340
500
630
9460
7840
1500
2060
6.1.2 肽
鱼类肌肉中含有寡肽,但只有少数已经确认结构 三肽:谷光甘肽(glututhione, γ-L-glutaminyl-L-cys-teinyglycine)
香鱼
370 150 60 60 30 130 20 20 60 80 + 40 260 240 10 30 200 0 150 1540
盘鲍
1740 980 370 240 180 830 260 570 950 820 130 2990 230 760 90 1050
扇贝
19250 2560 80 30 20 510 20 80 160 30 3230 20 50 10 40 1400
二肽:由β -丙氨酸与组氨酸或甲基组氨酸构成。
肌肽(carnosine, β-alanyl-L-histidine) 鹅肌肽(anserine,
3、VE(生育酚) 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烯酚,具有 VE的活性,其中又一生育酚活性最强。 VE的生理功能 海产鱼中又一生育酚含量90%以上,淡 水鱼的鳃、红点鲑含r-生育酚的比率最高, 个别贝含s-生育酚比率较高。

二、水溶性vit



1、维生素B1(vit B1)——硫胺素 含量:多数鱼类0.001—0.004mg/g。 八目鳗、河鳗、鲫、鲣0.004—0.009 mg/g。 一般来说暗色肉比普通肉含量高,肝脏中含量 与暗色肉相同or略高。 2、(核黄素) 一般红肉鱼高于白肉鱼,肝脏、暗色肉高出普 通肉5—20倍。
3、VB5(烟酸)or(尼克酸) 普通肉的含量高于暗色肉和肝脏。 4、VC(抗坏血病) 紫菜中含量较丰富。

第六节 浸出物成分
含氮成分
无氮成分
各种因素引起的浸出物成分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鱼贝肉的味与浸出物成分的关系
水产品的品质劣化与浸出物成分的关系
概 述
定义
浸出物成分(extractive components):
6.1.1 游离氨基酸
表 水产动物肌肉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分布(mg/kg)
氨基 酸
Gly Ala Val Leu Ile Pro Phe Tyr Ser Thr Met Arg His Lys Orn Asp Glu Asn Gln 牛磺酸

90 230 90 90 60 80 40 40 50 80 50 + 13400 330 10 90
蓝鳍金 枪鱼
120 200 70 70 30 40 40 80 50 70 40 + 6670 160 20 110
真鲷
120 130 30 40 30 20 20 20 30 30 + 20 40 110 + 50 20 1380

50 130 10 10 10 10 10 10 30 40 10 30 10 170 30 60 10 1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