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糖原和粘多糖...

合集下载

食品水产原料:鱼贝类ppt

食品水产原料:鱼贝类ppt

四、鱼贝类肌肉化学组成与特性 (一)鱼类
鱼体的可食部分主要是鱼肉,占体重的 50%~70%,如带鱼72%,马鲛鱼70%、黄鲷 50%、鳙46%。鱼肉中水分占70%~85%、粗 蛋白质10%~20%、碳水化合物1%以下、无 机盐1%~2% 。与陆产动物肉相比,鱼肉 的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 量略高于陆产动物。
白色鱼 鲷鱼
(一)鱼类
鱼体肌肉组织是鱼类的主要可食部分,对称 地分布在脊骨的两侧,故称为体侧肌。体侧 肌又可划分成背肌和腹肌在鱼体横断面中分 别呈同心圆排列着(图1-a)。
鱼体除去皮层后,可看到体侧肌从前部到尾 部连续排列着呈“W”形的很多肌肉节。每一 肌肉节由无数平行的肌纤维纵向排列构成, 肌节间由结缔组织膜连接(图1-b)。
(二)贝类
3、碳水化合物
软体动物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为糖原 和粘多糖,糖原是贝类尤其是双壳贝的 主要能量贮藏,这与鱼类不同。一般来 说,贝类肌肉的糖原含量高于鱼肉肌肉, 蛤蜊为2%~6%、蚬为5%~9%、牡 蛎干为20% ~25%、扇贝为7%,贝 类糖原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一般 与其肥满期相一致。
二、鱼贝类肌肉的结构 (一)鱼类
鱼类小科普 根据鱼类的生活水环境分为海水鱼和淡
水鱼两大类。一部分鱼类由于肌红蛋白 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含量较高,肉色 为红色,称为红肉鱼类。而肌肉中仅含 少量色素蛋白,肉色几乎白色的鱼类, 称白肉鱼类。
红色鱼 金枪鱼
红 色 鱼 鲐 鱼 鲐鱼
红色鱼 沙丁鱼
白色鱼 鳕鱼
(一)鱼类
2、脂质
海产鱼类脂质中含有丰富的ω-3系列的二十 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 和提高智力的功能。鱼油制品是以海洋动物 油脂为原料,经进一步精制加工而成的功能 食品,其起始原料可以是新鲜鱼类,也可以 是鱼类加工的下脚料(如鱼头、内脏、鱼骨、 鱼皮等)。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水产品的化学组成成分一、鱼贝类的水分[1]水的作用●溶解物质如糖、盐;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渗透压●影响产品的加工、保藏和质量[2]食品中水分●游离水,结合水[3]水分活度●Aw=P/p0二、鱼贝藻的蛋白质[1]鱼贝类肌肉组织●普通肉和暗色肉●红肉鱼和白肉鱼[2]鱼贝类的蛋白质组织1.鱼肉类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纤维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2.鱼类肌肉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肌浆蛋白水溶●肌质蛋白不溶[3]肌肉的构造1.肌纤维●细胞组成◆肌膜◆肌原纤维✓粗肌丝✓细肌丝✓肌原纤维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浆✓溶酶体◆肌细胞核2.肌基质蛋白(构成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蛋白3.胶原氨基酸共性组成●胶原蛋白●交联◆胶原蛋白的应用◆其它基质蛋白[4]水产品过敏原[5]水产品过敏蛋白[6]海藻蛋白质1.藻胆蛋白2.藻红蛋白3.藻蓝蛋白4.异藻蓝蛋白三、鱼贝类的脂质[1]脂肪1.非极性脂肪2.极性脂肪[2]鱼贝类脂肪含量1.脂质含量2.作用●作为热源●必须营养素●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缓冲3.影响脂质含量的因素●环境条件(水温、生栖深度、生栖场所等)●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食饵状态(饵料的种类、摄取量)四、鱼贝类的糖类[1]鱼贝类的糖原●贝类●鱼类[2]水产品的其他糖类●中性粘多糖●酸性粘多糖五、鱼贝类的提取成分[1]Extract的定义1.抽提成分●含氮成分●非含氮成分2.提取物成分研究课题●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化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工业方面的研究3.提取物成分的分布含氮成分●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有机盐类●其他低分子成分非含氮成分●有机酸●游离单糖类六、鱼贝类的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A、D、E、K)1.维生素D(Vit D)2.维生素E(Vit E)[2]水溶性维生素(B、C)1.硫氨素(Vit B1)2.核黄素(Vit B2)3.尼克酸又称烟酸(Vit B5)4.维生素C(Vit C)七、鱼贝类的无机质[1]概述1.常量元素(Na、K、Ca、Mg、Cl、P、S)2.微量元素(Mn、Co、Cr、I、Mo、Se、Zn、Cu等)[2]鱼贝类中无机含量的特点●硬组织含量高●肌肉相对含量低●作为蛋白质、脂肪等组成的一部分●体液的无机质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同渗透压力调节和酸碱度平衡相关八、鱼贝类的呈味成分[1]鱼类[2]甲壳类[3]贝类●琥珀酸及其钠盐具有鲜味,其次还有苷氨酸等●糖原具有调和浸出物成分的味,增强浓厚感[4]其他水产食品加工学什么是root effect?答:root effect(鲁特效应):鱼类特有的现象,是指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而且Hb氧容量也下降的现象。

2 第一章(水产原料)

2 第一章(水产原料)
表34普通肉与暗色肉的一般成分种类部位水分蛋白质灰分真鲷普通肉暗色肉75873623619408491411沙丁鱼普通肉暗色肉720700231159291281410普通肉暗色肉78273720219317591312大眼金枪鱼普通肉表层暗色肉深部暗色肉728729744247221228265317121112鲣鱼普通肉表层暗色肉深部暗色肉73270472225224721902281813131262季节的差异鱼类主要是脂质含量与此相关联的水分的变动大贝类主要是糖原含量变动较大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条 生理条件、季节、 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 影响而变动。 影响而变动。 口语中一般分为 低脂鱼( 低脂鱼(<5%)和高脂鱼(>5%) )和高脂鱼( )
底栖性鱼类 淡水鱼、鲷科、 淡水鱼、鲷科、 洄游性鱼类 带鱼、鲅鱼、 带鱼、鲅鱼、鲐 鱼、金枪鱼等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 ( 0.3% ~ 1.0% ) , 挣扎 疲劳死亡的鱼类, 消耗体内糖原, 疲劳死亡的鱼类 , 消耗体内糖原 , 使其含 量降低。 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高。 量降低 。 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高 。 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糖原, 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糖原 , 因此其含量 往往比鱼类高10 10倍 往往比鱼类高 10 倍 , 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 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 变化 , 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 , 产卵后急剧 增加。 增加。 代谢方式;鱼类→ 代谢方式;鱼类→乳酸 贝类→ 贝类→琥珀酸
鱼虾贝类肌肉中的蛋白质根据其溶解度性可分为三 类: 肌原纤维蛋白(60%~ %~70% 盐溶性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 %)

水产类的营养价值.

水产类的营养价值.

):
2、脂类
脂肪含量约为1%-10%,主要存在于皮下和脏器周 围,肌肉组织中含量甚少,不同鱼种含脂肪量有较大差异。 鱼类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一般占60%以上,消化 率为95%左右。
2、脂类
鱼类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鱼油中,主要是二 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抑 制血小板形成作用,EPA与DHA不仅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还具有抗癌作用。抗氧化物质维生素 E的含量很低,因此鱼油在贮藏过程中易于氧化。
• 此外,γ-亚麻酸是n-6系列
• 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
单选
• 缺锌患者应该多食用( )。 • A. 蛋类食物。 • B. 豆制品食物。 • C. 海产贝类食物。 • D. 水果。 • 答案: C
多选
• 下列食物含锌丰富的有( • A、贝壳类; • B、红色肉类; • C、水果; • D、蔬菜 • 答案:AB
肉更易腐败变质。组氨酸含量高,一旦变质,可产生大 量组胺,能引起人体组胺中毒。保存处理一般采用低温 或食盐来抑制组织蛋白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防止食物中毒
有些鱼含有极强的毒素,如河豚鱼,其卵、卵巢、 肝脏和血液中含有极毒的河豚毒素,若不加工处理,可 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
(三)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
Cx:yw-z 其中:
C 表示碳原子
x表示碳数
y表示双键数
w-z表示从距羧基最远端碳 原子数起的第z个碳原子开 始有双键出现。
C20:5:w-3 C22:6:w-3 C18:2:w-6
3、碳水化合物
含量低,约为1.5%左右,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 式是糖原。鱼体内还含有粘多糖类,这些粘多糖类按有无 硫酸基分为硫酸化多糖和非硫酸化多糖。

水产食品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鲁东大学

水产食品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鲁东大学

第一章测试1.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品总量快速上升,精深加工品比重不断加大,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A:对B:错答案:A2.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A:建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B: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建立C:质量全标准体系完善D:质量追溯技术与装备取得突破E:关键危害因子控制技术取得进展答案:ABDE3.水产品中富含(),食用鲜度鲜度下降的产品时,易出现过敏和发炎。

A:苯丙氨酸B:异亮氨酸C:赖氨酸D:组氨酸答案:D4.淡水鱼耐冻性差,所以不能作为鱼糜制品的生产原料A:对B:错答案:B5.水产品易腐性的原因有()。

A:内脏和腮等部位细菌易于繁殖;B:组织、肉质的脆弱和柔软性C:鱼皮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易侵入D:鱼体中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答案:ABCD6.()被誉为当今三大未充分利用、开发潜力巨大的渔业资源。

A:南极磷虾B:中上层鱼类C:罗非鱼D:头足类答案:ABD7.乌贼的墨囊中含有(),具有显著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A:乌贼墨黑色素B:乌贼墨蛋白C:乌贼墨多糖答案:AC8.鱼虾贝藻等加工副产物中各类功能活性因子,是开发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的低廉原料。

A:对B:错答案:A9.螺旋藻产品开发时不需要做破壁处理A:对B:错答案:A10.糖类是海藻的主要成分,根据海藻体内存在的位置可分为()A:细胞内贮存多糖B:细胞间质多糖C:细胞壁多糖D:细胞膜多糖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水产品同畜肉产品相比,以湿基计算,蛋白质含量相近,不同的是脂肪含量低A:对B:错答案:A2.鱼肉加工的主要成分是鱼体的()。

A:环状肌B:平滑肌C:心肌D:骨骼肌答案:D3.()是导致食用虾类、蟹类及头足类水产食品产生过敏反应的主要蛋白。

A:原肌球蛋白B: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答案:A4.肌浆蛋白是指存在于肌细胞细胞质中()的总称A:不溶性蛋白B:盐溶性蛋白C:可溶性蛋白质答案:C5.蛋白序列中Gly-Pro-Hyp频繁出现是胶原与球状蛋白质的显著不同点A:对B:错答案:A6.鱼贝类的脂质含量,受环境条件、生理条件、食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即使是同一种属也因渔场和渔汛不同而有差异。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

水产部分试题库1. 简述大、小黄鱼体态特征及不同点2. 简述鲅鱼、鲐鱼体态特征及其不同点3. 简述我国鲍鱼主要品种及其差异性4. 简述锯缘青蟹的体形特征及其加工培养方法 5. 简述小球藻特征及其营养特点6. 简述杜氏藻形态特征及生产类胡萝卜素机理。

7. 鱼类暗色肉有何特点?8. 简述肌原纤维蛋白特征及其功能特性9. 简述海产动物脂质与陆上动物脂质的区别。

10.简述鱼贝类脂质成分的种类。

11.简述鱼贝类抽提物成分组成特征赵老师:您好!不知什么原因附件给您发不过去,水产题库我直接复制在下面。

望查收!填空题的下标线没有了,需补上。

高昕水产部分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 常见暖温性中上层结群洄游鱼类有鲐鱼、蓝圆鲹、竹荚鱼、银鲳、鲅鱼。

2. 常见暖温性中下层洄游鱼类有带鱼、大黄鱼、金枪鱼。

3. 常见暖温性底层鱼类有真鲷、马面鲀、河鲀、条鳎、鲨鱼、团扇鳐。

4. 常见冷水性中上层鱼类是鲱鱼。

5. 常见冷水性底层鱼类是鳕鱼。

6. 常见近海结群洄游鱼类有小黄鱼、鳓鱼、沙丁鱼、鳀鱼。

7. 常见近海底层鱼类有海鳗、石鲽鱼、牙鲆。

8. 沙丁鱼类包括远东拟沙丁鱼、小鳞脂眼鲱和日本鳀。

9. 具有代表性的海淡水鱼有凤鲚、银鱼、鲥鱼、河鲀、鲈鱼。

10. 油脂含量高(鱼肝油原料)的鱼有鲅鱼、鲐鱼、马面鲀、鳕鱼、沙丁鱼。

11. 软骨鱼类常见品种有鲨鱼和团扇鳐。

12. 我国产量最高的淡水鱼是鲤鱼。

俗称“四大家鱼”是指青、草、鲢、鳙,其中鲢鱼肉做鱼糜品质好。

13. 名贵淡水鱼品种有团头鲂、鲥鱼、鳗鲡、短盖巨脂鲤、鱼厥鱼、大马哈鱼、虹鳟鱼。

14. 离水后最易腐败的鱼(离水烂)是鳀鱼。

15. 我国鲍鱼主要有皱纹盘鲍、耳鲍和杂色鲍3个品种。

其中个体最大的是皱纹盘鲍。

16. 对虾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其中个体最大的是斑节对虾,鲜销困难的是墨吉对虾。

17. 蟹类主要品种有中华绒螫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

食品原料总复习题

食品原料总复习题

填空题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清蛋白)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胚乳)3个部分构成。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5.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葡萄糖)含量最多。

6.鱼贝类死后肌肉在(僵直)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7.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磷蛋白)。

8.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9.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10.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大豆) 11.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乳糖) 12酪蛋白的等电点是(pH4.6)13.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50mg/100g)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

14.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15.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密切相关。

16.乳脂肪中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 17.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胚乳)18.粮油蛋白质中不溶于水和中性盐而溶于70-80%乙醇的蛋白质是(胶蛋白) 19.猴头菇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碳水化合物) 20.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21.果蔬中有收敛性涩味且对制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单宁) 22果蔬中的花青素极不稳定,在(碱性)pH下呈蓝色 23.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约为(3.0%) 24.微冻保鲜鱼类通常温度约为(-3℃)25.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4)大类。

26.核果类果实(纤维)的多少与粗细是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27.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28.鱼贝类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在(A TP)存在下形成肌动球蛋白。

29.海藻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占其干重的(50%)以上。

30.蜂王浆中的(乙酰胆碱)具有扩张动脉血管,使犬股动脉血流量暂时增大的作用。

水产食品科学 答案

水产食品科学  答案

水产食品科学答案一、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 鱼类蛋白质中的肌原纤维蛋白是有肌动蛋白_、_肌球蛋白_、_肌钙蛋白_、_原肌球蛋白组成。

2.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_Lys含量特别高,可与谷物类食物蛋白互补。

3.鱼贝类的脂质特征是富含_n-3多不饱和脂肪酸。

4.鱼贝类提取物的游离氨基酸中最为特殊的两种是His_和Tau。

5.鱼贝类的鲜度评定方法有_感官评定法_、__微生物学法、_化学法_和物理法。

6.海洋鱼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脂肪酸是DHA和EPA 。

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肌原纤维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肌动蛋白和(D)A:肌红蛋白 B:血红蛋白 C:肌浆蛋白 D:肌球蛋白2.鱼类中脂溶性维生素不包括( D )。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3.下列同鱼类鲜度相关的指标是( A )A:K值 B:过氧化值 C:ATP D:PUFA4.肉中(C)含量增高,则肉变得僵硬。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动球蛋白 D:原肌球蛋白5.贝类中含有的主要糖类成分是(C)。

A:淀粉 B:膳食纤维 C:糖原 D:乳糖三、判断分析,指出可能的错误处并改正错误处。

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鱼贝类肌肉的蛋白质,由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肌基质蛋白质组成。

(√)2.鱼类蛋白质消化率低于畜肉。

(×)改:高于3.甲壳质和硫酸软骨素都是鱼贝类中存在的糖类物质。

(√)4.鱼体死后的细菌繁殖从解僵才开始。

(×)改:从一开始就与死后的生化变化、僵硬以及解僵等同时进行。

5.腌制水产品时等渗溶液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

(×)改:最适宜生长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鱼贝类提取物:(3分)将鱼贝类组织,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除了蛋白、多糖类、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鳍金 枪鱼
120 200 70 70 30 40 40 80 50 70 40 + 6670 160 20 110
真鲷
120 130 30 40 30 20 20 20 30 30 + 20 40 110 + 50 20 1380

50 130 10 10 பைடு நூலகம்0 10 10 10 30 40 10 30 10 170 30 60 10 1710
第五节 维生素
鱼贝类可食部分含有多种人体营养所需 的vit,包括脂溶性VA、VD、VE和水溶 性的VB族、VC族,其含量依鱼贝类的种 类和部位而异。
一、脂溶性vit
1、VA(视黄醇):①vitA1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 (可制作鱼油) ②vitA2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VA的生理作用 VA成人日需量:20002u/d,鱼肝油和鱼卵好的VA食物 源之一。 2、(VD2-VD3):生物活性较高的是VD2和VD3,也 存在于鱼类的肝流域中,但软骨鱼类肝流域中含量少。 肌肉中含脂量多的中上层鱼类(红肉鱼)含量在3Iu/g 以上。 VD的生理功能
6.1.6 奥品类
除棘皮动物、节肢动物之外的无脊椎动物,特 别是软体动物、环形动物一类的海产动物组织中存 在奥品类化合物: 章鱼碱(octopine) 丙氨奥品(alanopine) 凤螺奥品(甘氨奥品,strompine) 牛磺奥品(tauropine,又称红藻酸 rhodoic acid) β –丙氨奥品( β -alanopine)
研究意义:
浸出物成分都是与生物体代谢有关的物质, 在生化领域早就受到多方面关注。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的味是受到浸出物 成分的组成所支配,同时发现在食品品质劣化方 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化学领域对浸出物 成分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6.1 含氮成分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肽(peptide) 核苷酸(nucleotide)及其关联化合物 甜菜碱(betaine)类 胍基化合物(guanidino compound) 奥品类(opine)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 尿素(urea)
6.1.3 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
鱼贝类肌肉中主要含腺嘌呤核苷酸,1g肌 肉中含有4-9 mol,在休息状态的肌肉中存在的 大部分是ATP。 死后代谢:
ATP AMP ADP 脱磷酸 Adr (腺嘌呤核苷 腺嘌呤核苷) 腺嘌呤核苷 HxR Hx 脱氨基 IMP HxR Hx
这种代谢速度因动物种类、死前的运动量、贮藏条件不 同而有显著差异。金枪鱼、真鲷为HxR蓄积型,鲆、鲽类为 Hx蓄积型,秋刀鱼、带鱼等为中间型,无脊椎动物则一般蓄 积AMP。
无脊椎动物
有机酸的种类和分布因动物种类而异。 虾、蟹类通常乳酸含量比较高,可达底层鱼的 水平。 乌贼、章鱼类,糖酵解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主要 与精氨酸结合生成章鱼碱。 蛤子、真蚬、扇贝等体内,主要蓄积琥珀酸、 苹果酸、延胡索酸等,乳酸含量很低。
第四节 糖
鱼贝类体内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多糖的 糖原和粘多糖,也有单糖、二糖。 糖原是鱼贝类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贮存于肌 肉或肝脏中,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肌肉中,只含有 微量的糖。贝类中糖原含量高,尤其是牡蛎,但 季节变动性较大。 影响含量的因素:鱼种、生长阶段、营养状 态、饵料组成、致死方式等。
组氨酸 +
肌肽 +
鹅肌肽 1-33
鲸肌肽 +
20-120 -10 + 4-25 +
-10 + 7-25 + ±
-120 7-42 + + ±
± ± + ± ±
+ +
6-13 10-20
+ 1-6
50-65 16-25
这些咪唑化合物一般在游泳能力强的鱼类及鲸类 肌肉中含量较多,因为咪唑环的pK值在生理pH附近, 被认为具有缓冲物质的作用。 β值:使1g组织的pH升高1个ph单位所需要的 NaOH的mol数。咪唑化合物含量多的蓝鳍金枪鱼普 通肉的β值高,这种高β值的60%以上是由咪唑化合 物支持形成的。 在贝类、乌贼、章鱼类、虾、蟹的肌肉中,几乎 没有肌肽、鹅肌肽和鲸肌肽的检出。
鲤肌肉中的磷酸糖苷和乳酸( 表 鲤肌肉中的磷酸糖苷和乳酸(mg/kg) )
磷糖及其他 G6P F6P FDP α-GP* 乳酸
休息状态 170 30 290 430 330
消耗状态 350 50 440 790 1130
* α-磷酸甘油
6.2.2 有机酸
鱼 类
在金枪鱼、鲣一类洄游性的红肉鱼类中,肌肉 糖原含量可高达约1%,捕获后鱼肉中乳酸含量从67g/kg增至12g/kg。相比之下,运动不活泼的底层鱼 类,糖原含量低,乳酸含量在2-3g/kg。 乳酸的生成因捕捞时的运动量(致死方法)、 放置条件等而有显著差异。
南极 磷虾
1160 1060 630 860 480 2170 530 480 430 540 340 2660 170 1450 420 520 350
340
500
630
9460
7840
1500
2060
6.1.2 肽
鱼类肌肉中含有寡肽,但只有少数已经确认结构 三肽:谷光甘肽(glututhione, γ-L-glutaminyl-L-cys-teinyglycine) 二肽:由β-丙氨酸与组氨酸或甲基组氨酸构成。 肌肽(carnosine, β-alanyl-L-histidine) 鹅肌肽(anserine,
K值: 用作表示鱼类肌肉高鲜度的尺度。
K值(%)=
HxR+Hx ATP+ADP+AMP+IMP+HxR+Hx
* 100
6.1.4 甜菜碱类
鱼贝类中存在的甜菜碱类化合物有: 为链状化合物的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 β –丙氨酸甜菜碱(alanine betaine);γ-丁酸甜菜碱 (butyrobetain);肉毒碱(carnitine);江珧碱 (atrinine);石勃卒碱(halocynine)。 为环状化合物的有:龙虾肌碱(homarine);葫芦 巴碱(trigonelline);水苏碱(stachydrine)。
3、VE(生育酚) 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烯酚,具有 VE的活性,其中又一生育酚活性最强。 VE的生理功能 海产鱼中又一生育酚含量90%以上,淡 水鱼的鳃、红点鲑含r-生育酚的比率最高, 个别贝含s-生育酚比率较高。
二、水溶性vit
1、维生素B1(vit B1)——硫胺素 含量:多数鱼类0.001—0.004mg/g。 八目鳗、河鳗、鲫、鲣0.004-—0.009 mg/g。 一般来说暗色肉比普通肉含量高,肝脏中含量 与暗色肉相同or略高。 2、(核黄素) 一般红肉鱼高于白肉鱼,肝脏、暗色肉高出普 通肉5—20倍。
奥品类化合物的结构
上述化合物都是分子内具有共同的D-丙氨酸骨架,采取D-丙 氨酸分别与L-精氨酸、L-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及β –丙氨酸 以共有亚氨基的形式相结合的结构。 在生物体内,丙酮酸与上述5种氨基酸以尼克酰胺二核苷酸 (NADH)为辅酶,通过各自的奥品脱氢酶催花生成。例如:
章鱼碱的生理作用 通过是厌氧的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与磷酸肌酸 分解时产生的精氨酸两者结合,而起到如下作用: 蓄积有关能量成分; 可以抑制渗透压的上升和pH值的变化。
香鱼
370 150 60 60 30 130 20 20 60 80 + 40 260 240 10 30 200 0 150 1540
盘鲍
1740 980 370 240 180 830 260 570 950 820 130 2990 230 760 90 1050
扇贝
19250 2560 80 30 20 510 20 80 160 30 3230 20 50 10 40 1400
6.1.1 游离氨基酸
表 水产动物肌肉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分布(mg/kg)
氨基 酸
Gly Ala Val Leu Ile Pro Phe Tyr Ser Thr Met Arg His Lys Orn Asp Glu Asn Gln 牛磺酸

90 230 90 90 60 80 40 40 50 80 50 + 13400 330 10 90
3、VB5(烟酸)or(尼克酸) 普通肉的含量高于暗色肉和肝脏。 4、VC(抗坏血病) 紫菜中含量较丰富。
第六节 浸出物成分
含氮成分 无氮成分 各种因素引起的浸出物成分变化 鱼贝肉的味与浸出物成分的关系 水产品的品质劣化与浸出物成分的关系
概 述
定义
浸出物成分(extractive components): 将生物组织细切后加水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 从浸出物中除去蛋白质、多糖、色素、维生素等成 分之后的游离氨基酸、肽、有机碱、核苷酸及其关 联化合物、糖、有机酸等,总称为浸出物成分(或 提取物成分)。 从广义上讲,浸出物成分可以认为是除去高 分子成分后的水溶性部分。
6.1.7 氧化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TMAO)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组 织,但在淡水动物中则基本不存在。 鱼类中,白色肉鱼类的含量比红色肉鱼类多,特 别是在鳕类中含量较高。板鳃类含量可达10-15g/kg 肌肉,它与尿素一起有起者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乌贼类有很多种类富含TMAO;虾蟹中含量较高; 贝类中,扇贝闭壳肌含有大量TMAO,但蝾螺、牡 蛎、盘鲍几乎不含有。
6.1.5 胍基化合物
鱼贝类中含有精氨酸、肌酸、肌酸酐之类具有 胍基的胍基化合物。精氨酸多存在于无脊椎动物 肌肉中,肌酸则多存在于脊椎动物肌肉中。 已知在鱼贝类中还存在有精胺(agmatine), γ-胍酪酸( γ- guanidino-n-butyric acid), γ-羟基精 氨酸( γ- hydroxyarginine),海星红素(二甲胍基 乙磺酸,asterubine),蚶碱(arcain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