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许传才教授主编的《铁合金冶炼工艺处理管理组织学》教学活动材料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MaterialFormingTechnology课程编号:07310060学分:6学时:90(其中:讲课学时:78实验学时:12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
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绪论1基本内容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教学要求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重难点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1基本内容(1)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2)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3)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教学要求(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重难点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1基本内容(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2教学要求(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重难点(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 教学大纲

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103Z10课程名称:熔炼与铸造原理与技术/ Melting and Casting of Nonferrous Metal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32/2.0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陈存中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
(2)《铜及铜合金熔炼与铸造》,娄花芬,黄亚飞,马可定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变形铝合金熔炼与铸造》,王立娟,张万金,吴欣凤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全校本科大材料类专业(如包括:粉末冶金等)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的基本原理,熟悉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的相关技术、工艺与装备,可为从事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熔炼与铸造工作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3.1课程对毕业生能力支撑本课程对应毕业要求1-5、2-4、3-2、4-1、5-1、6-2、7-2,具体内容如下:毕业要求1-5:掌握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对材料生产方案进行初步评估;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材料生产过程多因素影响工艺模型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和评估;毕业要求2-4:掌握分析研究材料生产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材料组成-工艺-结构-性能的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识别材料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关键;毕业要求3-2:掌握材料设计与生产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能够清晰地描述出一个设计任务需求,并能够识别该任务所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能从多种备选材料生产制备方案和系统里面进行优选;毕业要求4-1:根据工程应用的需要,能够根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手段对材料组成、组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对试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为材料的应用提出合理建议;毕业要求5-1: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掌握相关技术基础理论和现代分析方法在材料制备技术中的应用知识与应用技巧;系统地掌握材料工程领域主要制备技术,深入了解新材料与材料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毕业要求6-2:能正确认知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方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促进作用,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对社会对国防的重要意义;毕业要求7-2: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各种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掌握一定职业保健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定环保知识与环保技术。
感受传统工艺提高化学素养教学素材开发一例

— 23 —
·教学研究·
工。对硬度较低的钢材一般要进行正火处理,而对硬 度较高的钢材要进行退火处理。谢谢大家!”(掌声)
乙组组长张同学走上实验台:“我们组做的实验 是关于淬火和回火,由我和郭同学为大家表演。”
郭同学操作,张同学解说“:取两枚钢针,放在酒精 灯火焰上烧至红热后,迅速投入水中,使它们急速冷 却。由黑板上的所给的含义我们知道这样的操作方法 叫淬火。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镰刀、锄头、刀、 剑等制品时,早就应用了淬火技术。也就是我们平时 在铁匠铺里看到铁匠师傅把铲头或其他铁制产品烧 至红热后,进行敲打,再放到水里进行急速冷却的过 程。”
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
化学教与学 2019 年第 3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却剂(水、油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和强度等。 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不超过临界温度),冷却,
使其能保护一定的硬度,增加韧性。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30-50℃,保
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 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教学研究·
感受传统工艺 提高化学素养
——教学素材开发一例
冶金原理讲授教学大纲

冶金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系冶金专业的主业课程。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冶金概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重要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含义;2、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基本冶金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3、能够初步解决具体的研究问题;4、不要背诵公式定理,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各章的基本要求:1.冶金熔体a.冶金熔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三元相图相平衡(初晶面,划分三角形,平衡线、平衡点的性质,冷却过程分析,等温截面图)。
要求能够熟练的进行冷却过程分析,会根据相图选择合理的熔体成分;b.了解各种冶金熔体的结构理论,特别是对于冶金炉渣,要求会应用所学的理论解释相关现象;c.了解冶金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能够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正确的查图都区有关参数;d.掌握熔渣的酸碱性、氧化性的表示方法,会用来初步分析问题;了解渣与金属间的反应;e.会读图获取熔体的热力学参数。
2.热力学基础a.了解热力学的性质和应用,严格与动力学相区分;b.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图的构筑和应用方法、图中线的斜率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化合物的分解压。
c.掌握绘制热力学平衡的方法,能够熟练的绘制Me-O系、Me-O-S系的平衡图、电势-pH图,会举一反三建立其他体系的平衡图如Me-Cl-O系的平衡图等;并能用来初步解决具体问题,如解释冶金现象、选择工艺条件等;d.掌握碳的燃烧反应特别是布多尔反应的平衡关系,掌握氢的燃烧反应及C-H-O系的平衡,会进行平衡计算并建立变价金属氧化物用CO和H2、C还原的平衡图;明确熔渣中金属氧化物的还原的对比关系;理解真空还原、金属热还原的原理;e.掌握不同标准状态的换算关系,并会运用活度进行精炼的平衡计算,了解熔析精炼、区域熔炼的原理。
钢铁冶金学II 教学大纲

钢铁冶金学II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116Z10课程名称:钢铁冶金学II/ Ferrous Metallurgy (II)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黄希祜编. 钢铁冶金原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2、朱苗勇主编. 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王筱留主编. 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4、陈家祥主编.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5、包燕平, 冯捷主编. 钢铁冶金学教程.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钢铁冶金学是物理化学、冶金原理、传输原理在炼铁、炼钢工艺过程中的应用,是培养冶金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钢铁冶金技术的现状,全面掌握钢铁冶金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过程及主要设备,了解钢铁冶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钢铁冶金工艺理论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从事钢铁冶金专业技术开发、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深入学习钢铁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掌握铁氧化物还原、碳燃烧、碳的氧化与脱碳、脱氧、除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铁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气固相还原反应的动力学,造渣过程,铁水渗碳与生铁的形成,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动量传输、热量传输现象,熔融金属中的炼钢反应,炉渣和钢渣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深入了解钢铁冶炼过程的基本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了解钢铁冶金过程(特别是铁矿粉造块、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过程)主要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能力要求: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钢铁冶金理论方面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设备或工艺流程。
素质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素质,通过课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冶金反应工程学》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 坚持培 养学生 核心 能力 的 一种教学模式(1),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自 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并通过研讨以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 《冶金反应工程学》是冶金工程学科一门专业理论性强、涉及基 础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的课程,传统授课方式难达到预期教 学目标。因此,讨论了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冶金反应工程学》 教学中的适用性, 并 进行了 教学改革 实践, 对教学 成 效进 行了 讨论。
(本文文献格式:兰苑培,陈朝轶,王林珠,等•《冶金反应工程学》 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1,50 (12):197 — 198)
(上接第196页) 氯化钠是不是电解质呢?实验活动4:在坩埚中加入蒸馏水,直 至氯化钠全部溶解,把导线两端的鳄鱼夹插入其中,实验现象 是二极管发光,说明氯化钠溶液导电,那氯化钠是不是电解质? 氯化钠溶液是不是电解质?实验活动5:把足够多的二氧化碳 化碳通入水中,把导线两端的鳄鱼夹插入溶液中,实验现象是 二极管发光,说明形成的碳酸溶液能导电,那二氧化碳是不是 电解质呢?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活动, 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实 验的形式进行分解展示,能更直观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 掌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021X(2021)12 —0197 —02
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8SeminarTeaching Method in Class o8Metalurg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Lan Yuanpei1,2 , Chen Chaoyi1,2* , Wang Linzhu1,2 , Quan Bianli1&
第12期
铁的冶炼 合金 (2)

课题:铁的冶炼合金(2)主备人:钱兴勇审核:教学目标1、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特性的重要作用;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合金及合金的物理特性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补充栏一、课前预习检测在炼铁高炉里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或其他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生铁,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生铁和钢均为铁的合金。
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阅读P120-121归纳: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的合金钢: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铁的合金从生铁炼成钢的实质为:降碳、除硫磷、调硅锰用途:阅读:P122 有关文字。
归纳: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世界上最常见、应用最广的合金是钢。
引导学生阅读P122 活动与探究:某种保险丝是用武德合金制成的。
比较武德合金和其组成金属的熔点差异,归纳出合金的优良特性。
归纳: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生铁和钢是重要的铁合金。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
阅读:P123 拓展视野几种合金四、当堂训练某钢铁公司用490万吨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石炼铁,所得到的生铁中最多含铁多少吨?五、学习体会,课堂小结合金的性质和用途六、作业布置练习与实践:1----5七、教学后记。
多元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多元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王胜;卜旭东;丁万武;余海存【期刊名称】《科学咨询》【年(卷),期】2022()14【摘要】我校自部分专业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冶金工程专业于2017年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契机,对我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
结合冶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冶金概论》《有色金属冶金学》《湿法冶金学》等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挖掘和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凸显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新功能,同步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实施。
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设计,实现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突破。
专业课在传授冶金工艺及设备的同时,融入前沿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对冶金工艺流程重新审视。
从学生主体认知特点出发,构建节点化、关联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将甘肃省特色冶金和国有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冶金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通过凝练本土化案例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构建在多元背景下专业课体系,探索出课堂教学和网络授课新模式。
【总页数】3页(P75-77)【作者】王胜;卜旭东;丁万武;余海存【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课程思政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2.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3.“文化润疆”工程背景下南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改革实践研究——以“字体与版式设计”为例4.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光学测量”课程为例5.课程思政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以《软件需求工程》课程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