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定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是培养训练本科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研究规范。
为保证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对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申请授予本学科学士学位的科研成果。
这一成果能够说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文献综述和正文的写作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正文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
文献综述的字数在1000~3000字之间。
(二)正文的写作规范正文是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对选题进行研究、设计或创作而形成的作品。
财经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正文可以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
1.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内容,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所在,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
包括引论、本论、结论或结束语三大部分。
引论部分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沿革、目的,以及文中拟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等,应言简意赅。
本论部分是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形成作者自己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因此,要求作者充分展开论题,对所研究的问题和获得的成果作详细的表述,深刻地进行理论分析,周密地进行逻辑论证,确切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和见解。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_论文格式_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要求: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使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撰写(外语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3~5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6~10万。
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二、学位论文的组成及撰写要求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学位论文前置部分、学位论文主体部分、学位论文附录部分(论文格式见图1)。
1.学位论文的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摘要、目录、图表清单、注释表。
1.1 封面封面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
1.2 题名页包括中文题名页和英文题名页。
题名页的内容主要有: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名称、申请学位级别、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0299+学号)等。
其中,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可分为1~2行居中打印;英文题目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3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论文独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的格式范本见附件,研究生本人和指导教师需按规定亲笔签名。
1.4 摘要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创新性的成果和结论等。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学位论文的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_论文格式_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一、学位论文各部分内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用汉语撰写(外国语相关专业除外)。
硕士学位论文(包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中职硕士等)字数一般为3—5万;专业学位论文(包含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字数为2.5万以上;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为8—10万。
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文内容一般由13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扉页、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符号说明、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研究生学院规定的统一封面格式,封页上应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类型、作者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指二级学科专业名称或专业学位方向)、论文提交日期、中图分类号等内容。
2.扉页:扉页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申请学位类别和级别、学科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指导教师、论文提交日期等。
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简明概括论文的内容要点,包含论文的基本信息,体现研究课题的核心思想,明确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并突出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部分。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3000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的,用以标识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数量为3-6个,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5.目录:目录是将正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
6.符号说明:用于说明论文中符号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介:目次前言.................................................................................. II 1 范围................................................................................. 1 2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的国家标准]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3)5 要素 (3)5.1 前置部分 (3)5.2 主体部分 (5)5.3 结尾部分(必要时) (6)5.4 学位论文数据元 (7)6 编排格式 (7)6.1 封面 (7)6.2 目次 (7)6.3 章、条、段 (7)6.4 公式 (7)6.5 附录 (7)6.6 参考文献 (7)6.7 幅面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结构图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条文排列格式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条文排列格式 (10)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封面编排示例 (11)附录 D (规范性附录)书名页示例 (1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题名页示例 (1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摘要和文摘页示例 (14)附录G (规范性附录)目次页示例 (15)附录H (规范性附录)参考文献示例 (16)附录I (资料性附录)注释示例 (17)参考文献 (19)前言本标准是对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GB/T 771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中的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单独列为一个标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学位论文的编写规则》,修改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1、论文开本及版芯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2、论文用中文撰写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5、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χχχ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单面复印时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双面复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侧排列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第一章)、正文、结论(最后一章)、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封面:论文封面(见附件1)、要求如下: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6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2、中文摘要: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300个左右。
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
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学位论文是本科生学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学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应控制在8-12千字。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使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
一、一般格式和顺序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
(一)前置部分1. 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
为了方便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2. 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为中文摘要的翻译。
3. 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由论文的章、节、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之后,章、节、条分别以1、1.1 、1.1.2等数字依次标出。
4. 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主要符号表。
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二)主体部分1. 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2.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结论等,应在相应位置以上标的形式注明参考文献号码。
3. 结论:结论是全文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和归纳形成的总观点,应该明确、精练、完整、准确,要着重介绍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附录部分1. 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10篇。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
2. 附录:主要包括(1)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便于他人阅读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计算机软件类设计验收报告等。
学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书写规范说明

学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书写规范说明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专题实习完成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反映本科生专业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
好的论文不仅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一)论文的组成与排列顺序毕业论文,一般由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封面1.1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须简明确切,并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22字,不要设副题。
题目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问号及多数人不熟悉的缩写等。
1.2 学生署名一位学生一题,不得两名以上学生合写一篇论文。
1.3 教师署名原则上为一位教师,没有讲师职称但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可作为第二指导教师署名,其他合作指导教师可在致谢中说明。
1.4 日期每年6月份为毕业实习完成时间。
2.摘要2.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是全文的缩影,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提供的主要信息。
中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200-300字左右。
内容包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一般不超过3~5个,可用“;”分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书写。
2.2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包括关键词)相对应。
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义和逻辑正确。
英文摘要写在中文摘要之下,其间空一行。
中、英文关键词排列应一致。
3.论文3.1 论文题目须与封面一致3.2 前言(或引言)一般300~500字左右。
要写出立题依据、国内外现状、研究思路,并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文字要简练。
3.3正文是论文的主体。
内容一般包括:材料、仪器、所用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等。
材料与仪器应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
实验方法应写出具体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基本规范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基本规范学士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论文应包括封面、标题、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1.1 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通过标题使读者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
论文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英文题名应一致。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各章节的小标题是对各分论点的概括,应包含该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小标题的字数不超过15个字,不使用形象性、比喻性、描述性语言。
1.2 目录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中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1.3 摘要与关键词1.3.1 摘要摘要又称内容提要,它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中英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生动,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彩,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定一、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1.题目。
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对论文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界定恰如其分,醒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标题、副标题的方法解决,可通过副标题对正标题进行补充、延伸或限定,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与中文题目相对应,还应有英文题目。
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3.中文摘要。
论文第2页为中文摘要.摘要的作用是读者不必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
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获得的基本结论或研究成果。
在论文摘要的末尾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5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中文关键词应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列示的规范词,以便检索。
4.英文摘要(Abstract)。
论文第三项为英文摘要,应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能正确概括文章的内容。
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Keywords),可选取3~5个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5.目录。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读者阅读论文的指南,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页号从正文开始连续编排直至全文结束。
目录中的页码应与正文中的页码一致。
6.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翔实、可靠,论证充分、有力。
正文应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合乎逻辑。
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章、节、分标题、小标题等)。
正文结构一般由引言(导论)、文献综述(文献回顾)、社会实践阐述、理论分析论证(设定分析前提与建立基本模型)、实证分析检验、结论等部分组成。
正文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正文层次序号全文应一致。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准确、精练,结论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0.8万字。
7.论文写作力求文字凝练,语言流畅,专业术语准确,避免语言晦涩、用词生僻、文理不通。
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规定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汉字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按照《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GF1001—2001《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的要求,使用规范汉字。
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注意《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早已被明令废止,不再使用。
按照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标点符号的使用,执行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8.注释。
学位论文的作者应当树立良好的学风和遵守学术规范,引用的文献、资料及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可以采用注释方式处理。
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方式,注释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脚注采用当页单独排序的方式。
每篇学位论文的注释,不得少于10个。
注释标注格式分为以下几种:第一,非连续出版物普通图书的标注格式(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②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①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②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古籍的标注格式标注顺序古籍一般应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示例:①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②(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第二,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期刊文章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①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报纸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示例:①仲伟志:《2005中国改革交锋录》,《经济观察报》2005年10月3日,第37版。
第三,外文文献引用专著(编著、译著)标注顺序:(1)作者;(2)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3)出版地点及出版机构;(4)出版时间;(5)页码(引文在原书跨页的,页码间用连接号(如“pp.3—4”)。
示例:①Basar,T.,G.J.Olsder,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NewYork:AcademicPress,1982,p.123.引用期刊中的析出文献标注顺序:(1)作者;(2)文章名;(3)刊物名(斜体);(4)卷期号;(5)出版时间;(6)页码。
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顺序:(1)作者;(2)文章名;(3)编者;(4)文集名(斜体);(5)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6)页码。
①Heath.B.Chamberlain,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Modern China,vol.19,no.2(April1993),pp.199—215.②R.S.Schfield,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In R.I.Rotberg and T.K.Rabb(eds.),Hungerand History: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3,p.79.第四,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需要注明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的详细地址。
示例:[7]法悟:《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GB/1045/3774999.html[8]张勇:《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参与》,/GB/paper39/15940/1409094.html9.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基本要求如下:(1)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无关的一律不得列入。
一般要求博士论文在80个以上,硕士论文在5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2)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示例:[1]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2]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3]金一虹:《非农业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责任者(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出版物名称用斜体;文献纯系英文,句末用英文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
示例:[4]Polo,M.,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Hertfordshire:Cunberl and House,1997.[5]Daily,G.,Ehrlich,P.,Polulation Extinction and the Biodiversity Crisis,In Perrings,C.,etal(eds.),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6]Basar,T.,G.J.Olsder,Dyan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需要注明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的详细地址。
示例:[7]法悟:《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GB/1045/3774999.html[8]张勇:《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参与》,/GB/paper39/15940/1409094.html10.后记(也可不写)。
后记主要是作者的致谢辞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情。
后记的篇幅不得超过一个页码。
二、学位论文的印制(一)学位论文装订的排列顺序是:论文外形尺寸以A4本为准。
装订顺序为:封面、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序或前言(必要时)、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后记(为选择项)、附录(必要时)、封三、封四。
(二)学位论文的印制规格及要求1.学位论文和摘要应用规范的汉字打印。
中英文题头(英文一律用Abstract)用小3号字体,正文内容一律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正文中的图与表需要注明图序(序号)与图题(图的名称)、表序(序号)与表题(表的名称)。
图、表中文字用六号书宋排版。
图表标号采用如下方式:表1-1,1-2,……表6-1,6-2,……(标在表上方左上角处);表的名称与表的序号同行,排在表的上方。
图1-1,1-2,……图6-1,6-2,(标在图的下方);图的名称与图的序号同行,排在图的下方。
2.论文用A4纸(210€?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3.论文在打印时,纸张四周留足空白边缘,每页上方(开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30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分别留边25MM。
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