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模拟题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刑法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 )。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3、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5、黑夜中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认识甲,即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对乙说:“跟你闹着玩的。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6、胡某,27岁,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强。

一日,胡某带小强到一座桥上玩,胡某提着小强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7、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A、甲和乙共同抢劫之后,主动到公安机关交代自己的抢劫事实,但未提及乙。

B、甲和乙共同抢劫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万元,经查证属实。

C、甲给检察机关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0万元贿赂,并交代了受贿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D、甲抢劫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抢劫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8、张某1998年3月5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10年,2003年3月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诉期限也是10年。

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如何计算,( )A、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20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10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

《刑法学总论》习题及答案集目录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第四章犯罪概述第五章犯罪构成第六章犯罪客体第七章犯罪客观要件第八章犯罪主体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第十章排除犯罪性行为第十一章犯罪形态第十二章共同犯罪第十三章定罪第十四章刑事责任第十五章刑罚概述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十七章量刑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第十九章刑罚消灭制度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研究(D)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 B.结构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D)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二、多项选择题1.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BC)。

A.学理解释 B.文理解释C.论理解释 D.立法解释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 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3.刑法的性质包含(AB)两层含义。

A.阶级性 B.法律性C.严厉性 D.残酷性4.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C)。

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B.鲜明的阶级性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5.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ABCD)。

A.保卫国家安全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6.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CD )。

A.公安部 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7.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 D.限制解释8.在我国,广义的刑法包括(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D.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E.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刑法,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大学刑法总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刑法总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刑法总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客体B. 犯罪客观要件C. 犯罪主体D. 犯罪动机答案:D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挑拨B. 防卫过当C. 防卫不适时D. 防卫他人财产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5.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A.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B.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C.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完成阶段D. 犯罪中止后,犯罪分子通常会被免除刑事责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D. 一人帮助他人犯罪答案:ACD7.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林木答案:ABCD8. 下列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阻却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被害人承诺D. 犯罪预备答案:ABC9.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制度包括哪些?A. 缓刑B. 减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ABC10.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导致犯罪的未完成状态?A.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B. 犯罪实行阶段被迫停止C. 犯罪实行阶段自动中止D. 犯罪完成阶段被他人阻止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答案: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预备行为,但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况。

而犯罪未遂则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情况。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篇一: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class=txt>1、被告人朱某,男,28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年9月25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

同年10月25日,朱某见韩某的10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父报仇,叫儿子去打韩某的男孩。

小儿子受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韩某男孩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

邻近的群众见状,急忙将男孩送乡医院抢救,终因留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问:(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不构成共同犯罪。

(2分)原因是他的小儿子13岁,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2)对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对朱某只能定为间接正犯,朱某教唆自己的小儿子去犯罪,因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只相当于教唆人的犯罪工具。

2、被告人郑某,男,53岁,某建筑材料厂更夫。

被告人郑某,多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次因抓窃贼时,手被窃贼砍伤。

此后,郑某在打更时便带一把刀用以防身。

1998年4月10日深夜,郑某听到仓库内有响声,并见仓库内有个黑影,即大声发问:“谁?”对方不应。

这时,郑某便拔出尖刀向仓库内的黑影走去。

盗窃分子突然跃出,向迎面走来的郑某脸部猛击一拳,郑某情急之下,不及招架,便举刀向对方刺了两刀。

然后便奔出仓库,边喊“来人,抓贼!”边跑向宿舍去找人。

人们闻讯赶来发现盗窃分子被刺后已倒地身亡。

郑某见盗窃人已死便持刀去公安机关自首。

问:被告人郑某的行为是构成防卫过当呢,还是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分)被告人郑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3分)理由是:盗窃分子突然从仓库内跃出,并向郑某猛击一拳,实施暴力侵袭,作为防卫人很难判断对方的强度。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第一部分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解释1.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答案:C。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答案:D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的适用。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

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C.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答案:C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个单行刑法。

目前共有8个修正案。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答案:D(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行相适应原则:A.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B.C.D.2.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三、刑法的适用范围(一)空间效力1、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总论模拟题答案————————————————————————————————作者:————————————————————————————————日期: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 1985 年 5 月生1998 年 6 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 2380 余元1999 年 8 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 1200 余元2001 年 10 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7、 A 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执行 4 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 年以上 15 年以下 B、5 年以上 15 年以下 C、5 年以上 11 年以下 D、6 年以上 11 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 2——4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

、危害行为、犯罪的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方法、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 CD 。

、故意形式、过失形式、作为形式、4不作为形式、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ACD 。

、法定的义务、道义上的义务、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AB 。

、犯罪时空上不同、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犯罪的结果不同、犯罪的行为不同、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 ABCD 不构成共同犯罪。

、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 AD 。

、事前避险、假想的避险、事中避险、事后避险 1 、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 AB CD 。

、一次或分期缴纳、强制缴纳、随时追缴、减免缴纳、刑罚裁量原则是 CD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准绳 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 ABCD 。

、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在被通缉、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父母送子女归案的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对、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对、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对、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对、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对、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错、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错、一般累犯的构成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年内。

错、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对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任选其中的五个题去回答。

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

2、谈谈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那些条件 5、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

6、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答案:参考答案: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立法体现在:(1)总则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种类、量刑原则等;(2)废止了类推;(3)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则;(4)分则规定了罪状和法定刑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1)必须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2)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1)预见程度不同;(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3)意志因素不同。

4、不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5、犯罪集团的特征有:三人以上;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多次犯罪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6、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表现在: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分共分1、被告人朱某男28 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 年 9 月 25 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

同年 10 月 25 日朱某见韩某的 10 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 13 岁的小儿子替父报仇叫儿子去打韩某的男孩。

小儿子受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韩某男孩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

邻近的群众见状急忙。

将男孩送乡医院抢救终因留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问 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2对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2、被告人郑某男53 岁某建筑材料厂更夫。

被告人郑某多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次因抓窃贼时手被窃贼砍伤。

此后郑某在打更时便带一把刀用以防身。

1998 年 4 月 10 日深夜郑某听到仓库内有响声并见仓库内有个黑影即大声发问“谁”对方不应。

这时郑某便拔出尖刀向仓库内的黑影走去。

盗窃分子突然跃出向迎面走来的郑某脸部猛击一拳郑某情急之下不及招架便举刀向对方刺了两刀。

然后便奔出仓库边喊“来人抓贼”边跑向宿舍去找人。

人们闻讯赶来发现盗窃分子被刺后已倒地身亡。

郑某见盗窃人已死便持刀去公安机关自首。

问被告人郑某的行为是构成防卫过当呢还是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 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 1必须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3 分2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3 分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1——3 分。

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 1预见程度不同1——3 分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1——3 分3意志因素不同1——3 分。

4、不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1——3 分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1——3 分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1——3 分。

5、犯罪集团的特征有三人以上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多次犯罪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每要点 2 分答得全面的再给出分 6、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表现在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

每要点 2 分答得好的再给出分、 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不构成共同犯罪。

原因是他的小儿子 13 岁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3 分。

2对朱某只能定为间接正犯朱某教唆自己的小儿子去犯罪因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只相当于教唆人的犯罪工具。

5分 2、被告人郑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理由是盗窃分子突然从仓库内跃出并向郑某猛击一拳实施暴力侵袭作为防卫人很难判断对方的强度。

为了保卫公共财产不受侵害防卫人采取强度较大的防卫措施即使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也未超过限度。

刑法学总论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A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不株连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

这种解释属于C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这体现了A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遍管辖原4、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 A、抢劫B、贩卖毒品C、绑架D、投毒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A 的犯罪中。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6、行为人误用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B 。

A、客体的错误B、对象的错误C、工具的错误D、因果关系的错误7、A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时间D、犯罪地点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C A、结果说B、行为实施终了说C、构成要件说D、目的实现说9、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

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B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复杂共同犯罪D、必要共同犯罪、10、我国刑罚的目的应采取 D 。

A、惩罚犯罪说B、改造犯罪说C、改造与惩罚相结合说D、预防犯罪说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 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5 分共15 分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ABC 。

A、时间效力B、对地域的效力C、对人的效力D、追诉时效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ABC 。

、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尾随被害人的行为、守候被害人的行为、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BC 。

、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帮助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AD 。

、事前防卫、假想的防卫、防卫挑拨、事后防卫、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BC 。

、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罪责自负原则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