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吸附在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皂苷成分的研究

大 孑 吸 附树 脂 属 于功 能 高分 子材 料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L
骨 架结构 ,通 过 它 巨 大 的 比表 面进 行 物 理 吸附 而工 作 。 大 孔 吸附 树 脂 按 其 极 性 大 小 和 所选 用 的 单 体 分 子 结 构 不 同 ,可 分 为 非 极 性 、中极 性 和极 性 3类 。
L OSi e U h— i ( in fn V c t n l n eh ia C l g ,Xinfn 4 0 1 hn ) w X a ga o ai a dT c ncl ol e o a e a ga 412 ,C ia
Ab ta t Ma r p ru d ob n e i t ag rs ra e ae sr c : co o o sa s r e trsn wi lr e u fc ra, fse wic ig, hg c a ia te gh, srn ni h a trs thn ih me h nc lsr n t to ga t— p luin a ii olto blt a d g o h r lsa i t y, n o d t ema tb l y, i wiey u e n t e e ta to n e aain o fe tv o o e t n i s d l s d i h xrcin a d s p rto fefcie c mp n n si
c n t u n sfo gnsn o si e t rm i e g, b l o fo ra d p n x n tgn e g a d S n t al n we n a a o o i s n n O o . o l K e r s: M a r p ru d o b n e i y wo d c o o o sa sr e trsn; S p n n; P r iain aoi uic t f o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姚 干 等[] 富集 女贞 子 中齐墩 果 酸和 熊果 酸使 用 的树脂 型号及 纯 化工 艺 的研究 , 明 HP 】对 o 表 D一 10树脂 0
对 这两 种 酸 的吸 附 与解 吸 性能 较 好 , 品 中齐 墩果 酸 、 果 酸 的质 量 分数 分别 为 2 . 1 、 5 6 , 移率 产 熊 5 2 1 . 5 转 分 别达 9 . 4 、8 5 . 8 6 9 . 8 吴小 东 等 I 1 比较 了 D一3 1 D一3 2 D一3 0大孔 阴离子 交 换 树脂 和 x一 5 则 0 R、 9、 8 、 AB一8 NKA一9 S 一8 5 孔 吸附树 脂 对丹 参水 溶性 成分 的 吸附 和解 吸能力 , 选 出效果较 好 的 s 一8 5 、 、P 2 大 筛 P 2
树 脂进 行 分离 纯化 , 度洗 脱时 可得 到 以丹参 素 ( 梯 水洗 脱 )和丹 酚酸 B( 乙醇洗 脱 )为 主的产 品 , 中丹 参素 其
纯 度达 9 . 2 . 文 兰等 ¨ 53 李 】 采用 D一1 1大孔 吸 附树 脂分 离 川芎 中阿魏 酸及 总 酚酸 , 0 结果 显 示 , D一1 1 0 树
到 8 . 7 纯化 后产 品 中多糖 含量 由原 来 的 2 . 6 高 到 8 %. 9 3 %, O 5, 9提 3
1 6 其 他 成 分 的 纯 化 .
孙 萍 等口 采 用 7种不 同型号 的大孔 树 脂对 沙枣 中提 取 的沙枣 鞣质 进行 静 态 吸 附及解 吸 、 态 吸附 及解 动 吸试验 , 果表 明 , S 结 L A一5 、 一8 X一5和 NKA一9型 大孔 树脂 对 沙枣 鞣质 均 具有 较强 的 吸 附和解 吸性 8 AB 、
纯 化 过 程 中 的 应 用 进 展 状 况 进 行 综 述 , 分 析 总 结 大 孔 树 脂 在 应 用 过 程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并 为进 一 步 的研 究 提 供参 考 依 据 . 关键词 : 孔吸附树脂 ; 大 中药 纯 化 ; 药 复 方 ; 述 中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 Q9 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2 2 1 ) 1 0 6 — 0 10 —7 4 (0 2 O — 0 2 4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

4 结语
目前 , 大孔吸附树脂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药的化学成
分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中 [16 , , 17 ] 但就其使用也应注意一些问 题 。首先 ,在致孔剂和降解物的毒性方面 ,吸附树脂是由有机单 体加交联剂 、致孔剂 、分散剂等聚合而成的 ,这种多孔的球状聚 合物会残留有害的添加剂 , 因此应用于药物研究的吸附树脂自 身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 , 由于 D 101 型 大孔吸附树脂大多应用于以水为介质的体系中 , 但三萜皂苷中 有许多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 这使得树脂的使用受到了限 制 ,因此这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 9 ] 李宝馨 , 杨宝峰 , 郝晓敏 , 等 1 黄连素单用及合用谷维素 在家兔及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J ] 1 中国药学 杂志 ,2000 ,35 (1) :331
[10] 赵玉男 , 邢东明 , 丁 怡 , 等 1 解热药 YL 2000 中小檗碱 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J ] 1 中国药理学 通报 ,2003 ,19 (10) :1 1701
[11] Pan J F , Yu C , Zhu D Y , et al 1Identificatioa of t hree sulfate - co njugate metabolites of berberine chlo ride in healt h volunteers’ urine af ter o ral administ ratio n [J ] 1 A ct a Pha rm acol S i n ,2002 ,21 (1) :771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
对其在分离提取中药皂苷有效部位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中药;皂苷;有效部位;综述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提取分离与精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制约其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
因此,如何尽可能地提取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所需要的成分,分离出无效成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技术的应用,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吸附剂,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有选择地吸附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后,克服了传统中药“粗、大、黑”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
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分离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多为苯乙烯型或2-甲基丙烯酸配型,是一种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固体高分子物质。
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酸、碱及常用有机溶剂,显微形状为球形颗粒,颗粒内部有很多网状孔穴,因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吸附原理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新的色谱方法,既能通过表面作用和形成氢键来产生吸附作用,同时其本身的多孔状结构又具有筛选作用。
吸附和过筛作用以及本身的极性使得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富集、分离不同母核结构化合物的功能;可根据所分离化合物的性质选择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和极性[1]。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中药皂苷类成分的可行性分析皂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也是许多中草药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一些中药的总皂苷作为新药应用于临床,如地奥心血康、绞股蓝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种类众多,如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等,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理化性质:一为皂苷的苷元部分为憎水性,能以疏水机理被非极性树脂所吸附;二为皂苷元连接糖基成苷后具有较大的极性,一般能溶于水或醇。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是一项不需复杂设备、操作条件温和的新型分离技术。
综述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进展正文1 前言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 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 也有一部分以游离态(苷元) 形式存在,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及防菌防病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解毒护肝、细胞保护、防治心血管疾病、调节机体内分泌和代谢、影响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颇为重视。
近十年来,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倾向于其药用价值的开发, 更多地涉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含量测定及制剂研究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单体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提取法、色谱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等;单体分离方法主要是色谱法, 除经典的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等。
本文在此仅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2 1 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大孔吸附树脂于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有HP-30、D101、DA-201、AB-8、XAD-4、XAD-16 等, 其特点是吸附容量大、再生简单、效果可靠, 尤其适用于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大规模生产]21[、。
李兆龙]3[等用日本产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如Diaion HP-10、HP-20、HP-21) 等分离银杏叶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研究目的筛选同时纯化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最佳吸附树脂,系统研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的多种因素,为葛根及其复方新药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以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测定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解析能力及吸附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漏出曲线的绘制,优选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
结果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较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取适当浓度的葛根提取液,上样吸附速度为2 BV/h,饱和吸附后(总黄酮的饱和吸附量为54.93 mg/g),先以4 BV水洗脱,再分别以4 BV 30%、50%及70%乙醇解析。
所得产物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分别为58.89%、26.32%。
结论方法简便可行,纯化效果好,能为葛根复方新药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标签:葛根总黄酮;葛根总皂苷;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漏出曲线葛根为《中国药典》现行版收载品种,具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之功。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等;高血压颈项强痛[1]。
葛根主要含有异黄酮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查尔酮衍生物类及香豆素类等成分。
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异黄酮类是其主要有效成分[2]。
迄今已从葛属植物中分离的异黄酮成分主要有:葛根素(puerarin)、大豆苷元(daidzein)、大豆苷(daidzin)、3’-羟基葛根素(3’-hydroxy-puerar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葛根素-7-芹糖苷(puerarin-7-O-apioside)、芒柄花苷(formononetin-7-O-glucoside)、葛根素-7-葡萄糖苷(puerarin-7-O-glucoside)和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daidzein-4’7-diglucoside)等。
于智峰, 王敏. 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J]. 中药材 , 2006,(12)
![于智峰, 王敏. 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J]. 中药材 , 2006,(12)](https://img.taocdn.com/s3/m/7bc8c0f4f61fb7360b4c6514.png)
[7]李志强,徐敬东1九节菖浦对大鼠小肠电活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1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261[8]周晓圆1中药石菖蒲、九节菖蒲致畸、致突变的研究1中草药,1998,2:1101(2006-05-22收稿)・综述・大孔吸附树脂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于智峰,王 敏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 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和评价分离效果的参数,对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效果的因素、大孔吸附树脂的安全性管理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此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精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回顾了近几年大孔吸附树脂在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黄酮;大孔吸附树脂;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454(2006)1221380205基金项目:科技部攻关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03BA901A19);西安市2003年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G2003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及2005年校科研基金资助作者简介:于智峰(19792),男(汉族),山西原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
E 2mail:yzf513@1261com 。
3通讯作者:王敏,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
E 2mail:hheather@etang 1com 。
大孔吸附树脂(macr opor ous abs or p ti on resin )是由聚合单体和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添加剂经聚合反应制备而成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从吸附性能来说,它具有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选择性较好,不受无机物影响众多优点。
就自身特性而言,它具有比表面积较大、交换速度较快、机械强度高、对被提取物污染小、热稳定好等特点。
与其它分离技术相比,它具有提高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产品不吸潮、生产周期短、树脂再生方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而近几年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被广泛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研究

7 0 % 乙醇解析 。所 得产物总黄 酮和总皂苷含 量分别为 5 8 . 8 9 %、 2 6 . 3 2 %。结论 方法简便 可行 , 纯化效果好 , 能为葛 根复方新药研发及工业化生 产提供参 考 。 【 关键词 】 葛根 总黄 酮 ; 葛根 总皂苷 ; 大孔 吸附树脂 ; 吸 附动力 学曲线; 吸 附等 温线 ; 漏 出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孔树脂吸附在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作者:梁少玲蔡宇杨燕霞徐炎【关键词】大孔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黄酮;皂苷;分离纯化1大孔吸附树脂概述1.1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基本原理大孔树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大孔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含交联基团的、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多为白色球状颗粒。
大孔吸附树脂本身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具有吸附性,又具有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而有筛选性能,是一类不同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筛性能相结合的分离材料[1]。
1.2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选择大孔树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大类,根据极性的大小还可以分为弱极性、中等极性和强极性等。
分离的化合物分子量较大时,应选择大孔径树脂,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则可选用小孔径而表面积大的树脂,以增加吸附力。
物理性能方面,大孔树脂一般不溶于水、酸碱溶液和常用的有机溶剂,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目前国内外均有商品生产,美国RohmHass公司Amberlite XAD系列吸附树脂,主要应用于化工、治金、食品等领域较多。
其中XAD4型吸附树脂常用来除消毒副产品达到净化饮用水的目的[2],也应用于除去工业等排放污水中的有毒Cr(VI)离子[3]。
国产吸附树脂主要用于食品和屮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常用树脂型号有D101型、DA201 型、D 型、SIP 系列、X5 型、AB8 型、GDX104 型、LD605 型、LD601 型、CAD40 型、DM130 型、RA 型、CHA111 型、WLD 型(混合型)、H107 型、NKA9 型等[4]。
2在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精制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广为应用,是提取精制中草药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黄酮的提取分离、精制纯化常用此技术。
曹群华等[5]在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条件及参数中,发现D101大孔树脂对沙棘籽渣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
最佳条件为30%乙醇为洗脱剂,树脂投量与生药比2:1,径高比1:10,溶剂用量与生药比10:1,吸附时间 3 h;以沙棘籽渣总黄酮的得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得率达2. 39%,纯度达64. 81%。
结论为该纯化方法可取,工艺简便。
纪兴等[6] 对地锦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也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以地锦草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 (34)正交试验表,结果10 mL样品液上柱、静置吸附30 min,用95%乙醇洗脱地锦草总黄酮为最佳工艺;洗脱液干燥后总固体物中的地锦草总黄酮含量大于16%,高于乙醇提取干浸膏的7. 61%,且洗脱率大于93%。
结论为采用此法可以较好地富集地锦草中的有效成分。
潘廖明等[7]比较了 9 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性质,对其中效果较好的LSA8型树脂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研究。
通过对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静态吸附曲线、动态吸附透过曲线和解吸曲线的分析得知,该树脂在35°C时对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动态最大吸附量为204. 6 mg/g干树脂; 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解吸5 h,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可达57. 0%,比原样提高了 48倍。
实验结果可为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薛长晖等[8]通过比较D101A,D138, DM130这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对苦荞粉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性能,其相应的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非常接近,可用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剂。
以DM130树脂为代表研究了动态吸附及解吸,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较易被解吸;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对DM130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当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80〜220 mg/ml时,DM130树脂的吸附量最大;研究了 DM130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发现其吸附方式可能是多层吸附,这为树脂吸附法成功地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陈强等[9]选择10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葛根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筛选较优的葛根黄酮吸附剂。
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较宜于葛根黄酮的提纯,经AB8树脂吸附分离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提高近1倍。
何琦等[10]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大孔吸附树脂的银杏黄酮吸附性能筛选,确定出性能较佳的D140树脂。
实验结果表明,D140树脂12个周期反复使用的平均银杏黄酮吸附率达66. 61%,产物收率为3. 54%,产物黄酮含量为24. 54%,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佳的银杏黄酮专用吸附树脂,已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
综上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一黄酮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实验,或者纯化精制的工艺研究等应用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仅使得产品纯度高、质量稳定,而且同传统方法相比,其制备工艺更易操作、节省溶剂,另有人通过实验发现,除无机矿物质外,其他中药有效部位(黄酮、生物碱、水溶性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被树脂吸附纯化[11]。
3在皂苷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皂苷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常用于皂苷的型号主要是D101。
此外,应用的型号还有DA20111,D3520,AB8, AASI2, D3520, D4020等[12]。
吴红[13]等为了研究并优化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山茱萸总皂苷。
结果山茱萸总皂苷富集子500 ml/L乙醇洗脱液部分,洗脱剂用量为上柱样品液的8倍,洗脱率达81.8%。
HPD300大孔树脂法与常规溶剂法提取山茱萸总皂苷的得率分别为2. 49%,2.19%。
结论为乙醇洗脱所得总皂苷的收率略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有效地除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选择性地保留有效成分,所得山茱萸总皂苷,颜色明显比用传统溶剂法所得总皂苷浅,吸潮性也明显降低。
常规的溶剂提取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特别是用有机溶剂进行梯度萃取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困难。
而新工艺采用水一醇提取再上大孔树脂,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使产品的收率和质量都明显提高,大孔树脂适宜于山茱萸总皂苷的分离、纯化。
张崇禧等[14]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确定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为洗脱剂效果最佳。
人参总皂苷洗脱率为90%以上,洗脱人参皂苷量最大,纯度高,纯化后干浸膏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60%左右,精制度达00%以上。
该工艺简便、成本低,有利丁•推广。
刘臣等[15]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刺五加苷D的工艺,制成刺五加粉针剂。
采用D101型,NKA9型,AB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刺五加苷D进行吸附纯化,并采用HPLC法,以刺五加苷D含量和收率为参考指标综合评价。
结果为D101型,NKA9型,AB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方法中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分别为11.88 mg/g, 7.92 mg/g和12. 18 mg/g;静态洗脱吸附率分别为70. 1%,55. 3%和93. 8%;以3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率最高为92. 6%;稳定性实验中第3周期刺五加苷D含量占总固形物总量为27.4%;纯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25°C。
结论为3种纯化方法中,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刺五加苷D的分离纯化。
王力生等[16]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
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 7%提高至27. 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 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 nm,与苦玄参苷A—致。
苦玄参苷A在4. 56〜91. 2 M 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
结论为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4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特点4.1在中药分离纯化中应用的优势近30年来,旧的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基本沿用至今,没有明显的改革和突破,水煮醇沉除杂的方法仍很普遍,致使我国的中药制药技术滞后于国际制药工业水平,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提取的药液进行除杂精制,与传统的除杂方法和工艺相比,能提高中药内在质量和制剂水平;能增强产品的稳定性;能缩短生产周期。
该技术免去了静置沉淀、浓缩等耗时多的工序。
节约包装,降低成本,同时所需设备简单。
2.2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争议性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应用于复方中药的等效性、技术评价的科学性; 国产大孔树脂致孔剂等合成原料及溶剂残留,树脂的收缩溶胀系数较大,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易受流速和样品浓度的影响,其纯化条件的规范化、重现性的问题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我国申报的新药中采用该技术的不占少数,这势必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该技术已在办内广泛用于纯化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并大规模生物。
随着有关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相关标准、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大孔树脂精制纯化技术必将成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7]。
5展望从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黄酮及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中的广泛应用情况来看,从国家对该技术的关注程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成熟。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等己曰益显示其独特的效果,不仅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有效、可靠的纯化富集手段,更重要的是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外观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必将有利于中草药制剂工艺的改进,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有极大的研究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张虹,柳正良,王洪泉.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 32(1): 40.[2]Fabio Kummrow, Celia M. Rech, Carlos A. Coirabrao, et al. Comparisonof the mutagenic activity of XAD4 and blue rayon extracts of surface water and related drinking water samples [J] . Mutation Research, 2003,514:103.[3]Sibel Yalcin,Re sat Apdk . Chromium (III,IV)speciation analysis with preconcentration on amaleic acidfunctionalized XAD sorbent [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4,505:25.[4]丁文,周卉.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 13(12): 730.[5]曹群华,瞿伟菁,李家贵,等.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 225.[6]张纪兴,李坚,程国华.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地锦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2, 25(2): 123.[7]潘廖明,姚开,贾冬英,等.大孔树脂吸附大豆异黄酮特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5): 15.[8]薛长晖,王佩维,姚晨之,等.大孔树脂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固液界面吸附性能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3, 33(2): 73.[9]潘见,陈强,谢慧明,等.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工业,2003,33(2): 73.[10]何琦,及元乔,丁立生,等.D140大孔吸附树脂银杏黄酮提取性能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1): 56.[11]梁碧岩,陈周全,徐莲英,等.树脂法提纯中药成分技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1, 12(8): 743.[12]王艳宏,李永吉,冯彩丽,等.大孔吸附树脂在皂苷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4’ 22(2): 373.[13]吴红,梁恒,吴道澄,等.大孔吸附法分离纯化茱萸总皂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8): 689.[14]张崇禧,郑友兰,张春红,等.大孔树脂吸附人参总皂苷工艺及再生使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 661.[15]刘臣,张钧寿.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刺五加苷D的研究[J].中成药,2004,26(9): 701.[16]王力生,邹节明,郭亚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J].中草药,2004, 35(5): 515.[17]潘五九,肖小河,袁海龙,等.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4):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