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 元稹
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

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离思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下面,为大家提供离思元稹赏析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忆,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除却:除了。
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思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假设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那么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忆”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离思》赏析鉴赏作者:元稹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
取次。
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离思元稹翻译

离思元稹翻译离思元稹翻译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翻译,欢迎来参考!【原文】离思(其四)——[唐]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
曾,副词,曾经。
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神女所化。
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
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取次”,依次。
这里有任意,随便之意,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引申)。
“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韦丛。
【翻译】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
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赏析】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斗争,遭到贬谪。
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
后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
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
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
元稹离思翻译

元稹离思翻译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元稹离思翻译,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元稹离思原文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元稹离思的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

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除却:除了。
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篇1:离思元稹带赏析离思元稹带赏析元稹唐七绝:《离思》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参考注释:取次:走进.元稹唐七绝:《离思》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离思元稹拼音版

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
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 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 射。稹自少与白居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思元稹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元稹的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元稹《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第四首解读: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
经,经历。
2.沧海:大海。
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全文赏析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
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
“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
“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
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
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
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
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
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
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
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