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稹《离思》

合集下载

离思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思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思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

文学其一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

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姿。

其二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清泉漫流,万树桃掩映,已非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

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

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

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

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离思》赏析鉴赏作者:元稹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

取次。

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元稹的《离思》诗词赏析

元稹的《离思》诗词赏析

元稹的《离思》诗词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 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 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 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 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

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 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

前 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 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 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 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 眼里。


1/4


2/4


3/4


4/4













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

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
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除却:除了。
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元稹《离思》赏析参考

元稹《离思》赏析参考

《离思》
曾经①沧海难为水,除却⑦巫山不是云。

取次③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④。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
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
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
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
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
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
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约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号稽山,以诗名重唐朝,是八劝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情感深沉,艺术高妙,风格独到,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介绍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及其相关内容。

一、《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离情别恋之苦,表达了对此情境的感慨。

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借用《汉书》中班超《使西域传》中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感慨,同时揭示了作者心中离别之苦。

其次,“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对巫山神女的寓言,暗示着作者与恋人举目无亲,只有对方事实才能让自己感到亲切。

最后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则点明主旨,表示离别之苦与修道之路无法避免。

二、《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一首写自己的诗,主要是借用江湖酒客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是对自己过去的自恋,而“赢得青楼薄幸名”则是对自己的自嘲,表示自己一生只能过一段荒诞而潦倒的生活。

三、《离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是描写了盘坐在阁楼的作者看到的秋景,同时寓意深刻,像金石之家经典,通观古今。

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是描写现场气氛的一个画面,而“轻罗小扇扑流萤”则是为了凸显此时的轻盈感,用意非常明显。

最后,“坐看牵牛织女星”则点出了谷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主旨。

四、《独不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绿林晚袖,红泪弹琴处,念去来应无所。

”这首诗刻画了商女的感情状态,同时也是揭示一个时代的文化。

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是指商女对国家的政治生态一无所知,而对情感生活久已恍然。

其次,“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是表现出商女对江南文化的热爱。

最后一句“念去来应无所”,体现了作者置身其中态度冷静的态度。

五、《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离思五首》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离思五首》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离思五首》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描绘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残妆晓镜中欣赏自己的容貌,环钗随意地插在绿丝丛中。

片刻之后,太阳射出,映照在她的脸颊上,一朵红花仿佛即将融化。

诗人通过描写细节,如“残妆”“环钗”“日射胭脂颊”等,展现了妻子的美丽和温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眷恋。

其二描绘了诗人与妻子曾经的美好时光。

山泉散漫地绕着街道流淌,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诗人悠闲地读着道书,慵懒地不愿起床,隔着水晶帘看着妻子在妆台前梳头。

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恩爱和温馨。

其三通过描写衣物的华美和质地的柔软,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诗人说不要嫌弃衣物的材质薄弱,因为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这反映了诗人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他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而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其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情之深和专一。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他也懒得回顾,这一半是因为修道,另一半则是因为对妻子的思念和眷恋。

其五以梨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尽怀念。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诗人说在百种花齐放的春天,他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妻子,如今江边只剩下两三棵树,和树叶一起度过残春。

诗人以梨花的纯洁和美丽,象征着妻子的高尚品质和美丽容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思。

《离思五首》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念和精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 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 《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 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 云”,就是神女的化身。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 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 两句诗还减缩成成语“曾经沧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与研讨】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本诗的精华 所在,请说明比 喻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作为悼亡题材的诗歌,这首诗有什么特色?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离思(其四)
————元稹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者简介】
元稹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 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 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年53卒,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 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 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 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 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 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 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 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作品赏析】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三句用万花丛中懒回顾比喻自己对其他女 人毫无兴趣,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 示主题。 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 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 说,只不过是遁词罢了。
【写作特点】
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 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他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 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可是造化弄人,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31 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 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
【作品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 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曲折地表达对 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
【元稹的情感世界】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 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 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 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 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 关心,更凝结成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 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 妻韦从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写作背景】
唐德宗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 20的苇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 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 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从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 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 甜蜜。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一种执着到底的 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 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 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 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 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 术感染力!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 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 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 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 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爱情名句】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