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一)2017.5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

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__________(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__________(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丿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丿(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3)题。

2016东城语文一模答案

2016东城语文一模答案

2016东城语文一模答案【篇一:2016北京东城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ss=txt>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

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

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

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

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

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综合测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综合测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敷衍.(yǎn)陨.落(yǔn)枘.凿(ruì)B、亵.渎(xiè)骈.进(bìng)弥.留(mí)C、乞.求(qǐ)睿.智(ruì)宽恕.(shù)D、诅.咒(zǔ)灵柩.(jiù)诉讼.(sòng)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

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3分)嘲笑微笑坚毅力讥讽他以战胜暴力,以战胜专制,以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4.假如你是文字编辑,请从下列8个词语中圈出4个错别字,把它依次改正过来。

(2分)强聒不舍言行相故自知之名恼羞成怒气吞抖牛涕泗横流怒不可遏化为无有更正:Array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3分)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江河溪流,;大海汪洋,;湖光粼粼,。

A、是抖动的曲线B、是翻腾的曲线C、是流动着的曲线D、是屹立着的曲线6.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

(4分)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

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

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

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东城2016年联考初三语文答案

东城2016年联考初三语文答案

一、试卷整体概述本次试题遵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遵循2016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检测要求,参考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结构,命制出体现“变化”,体现“选拔”换“展示”特点的原创试题。

在秉承北京新一轮中考语文改革思路,坚持文化能力双重立意,并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逐渐拓宽命题的素材来源,注重考查语文内容与其它学科及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并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与运用。

而命题时又考虑到“联考”对期中与期末的连接作用和其要承担的任务,无论从素材的选择还是题型的设置上,试卷整体性很强,考查目的明确。

此套试卷真正突出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阅读量,强调整体阅读、主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注重阅读策略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强调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化的自我表达,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反对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试卷总分值120分,较好体现了期中之后期末之前承担阶段性检测初三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的任务。

主题阅读、文言阅读、名著阅读、古诗文及传统文化比例加大,很好的应和了新中考的改革趋向,对新阶段的复习以积极有效的指导。

二、试卷结构内容特点联考试卷严格按照北京中考真题分值标准设置分值,尽量全面的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1)第一大题“基础•运用”,知识点蕴含字音字形、字词含义、标点、对联传统文化、关联词语、文学常识等多个考点。

题目内容多涉及传统文化,在字里行间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例1】⑶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博大精深淡薄B.既源远流长淡泊C.即博大精深淡泊D.即源远流长淡薄【解析】这是第一题的第3小题,区别近义词含义。

“薄”强调具体事物,人情冷暖,印象模糊,或是云雾、味道等密度小,不浓厚;“泊”更强调抽象事物,多用于书面语,指不追求名利。

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统练答案 2015-12

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统练答案 2015-12

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1一、基础·运用。

(共30分)选择题部分。

(共6分。

每小题2分)(第3小题共2分,选择A给2分,选择B给1分)填空部分。

(共24分)4.答案: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评分:3分。

共九处停顿,每三处停顿1分。

5.答案: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⑵示例:虽然曹操以为英雄应有远大志向,有谋略,但刘备认为还须韬光养晦、随机应变。

⑶①《三国演义》②示例:煮酒论英雄评分:共9分。

第⑴题2分,曹操对英雄看法的句子1分,正楷字抄写1分。

第⑵题共4分,曹操的看法1分,刘备的看法2分,关联词选择、使用恰当1分。

第⑶题共3分,第①空1分,第②空2分。

6.答案:⑴①施耐庵;②示例:三拳打死镇关西;③示例:和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⑵示例:忙飞起脚,把两个泼皮先后踢进粪窖。

评分:共5分。

⑴3分,三个空,每空1分。

⑵2分。

7.答案:⑴年少万兜鍪⑵燕然未勒归无计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⑷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评分:共7分。

第⑴-⑶题每空1分,第⑷题每个建议1分;错一字即该空(建议)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0分)8.答案:⑴用鞭子打。

⑵屠杀,绝杀。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9.答案:⑴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为戍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达到十分之六七。

⑵于是关闭城门凭借城墙防守。

(或: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关键词“藉第”、“死”的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关键词“城城”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0.要点:客观原因:天下苦秦;有人相助。

主观原因:能抓住有利时机;注意笼络人心(鼓动人心,会宣传)。

评分:共4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各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

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__________(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__________(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丿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丿(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3)题。

(共6分)【资料】①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法国,各有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

2016东城一模微写作范例及点评

2016东城一模微写作范例及点评

二、出现的问题 1.认识水平的问题:
第1小题,有学生对古诗词完全没有感受,大谈诗 词大会可以带人找回童年的感受云云; 第2小题,有学生不知道六小龄童是谁,以为是一 个孩子,有的不知道六小龄童的造型是猴子,头 上是辫子、触角,有的否定六小龄童出来的价值、 批评他年纪大了还趁机捞金云云; 第3小题,有学生不懂得诗歌,用一些完全不属于 诗歌评价的角度去理解,如“故乡怎么可能小呢? 它还有房子呢”“两个字是什么,没写完”云云。
2016年东城区一模语文
第27题微写作反馈
一.评分细则 1.各小题基准分为7分。 题目所设定之特殊语境、特殊目 的,特殊要求,同时符合,给7分, 加分项符合其中一项上升1分。
具体说明: 27-1题: 如何符合语 文化益智节目、古诗词、开场白 境 如何体现目 节目宗旨“诗词与文化 / 生活之美” 的 特殊要求的 激发参与热情(语言的鼓动性) 具体含义
2.缺少考试意识,在作答中自说 自话。 如:有的考生在第1小题写作中, 说关于参与抽奖、拨打热线之类 的话。 有的考生在第2小题的写作中,大 谈自己童年往事,说了很多对小 时候看《西游记》的回忆和感想。
3.不能围绕中心进行展开,文段 中说与特殊语境或特殊目的无关 的话,东拉西扯越说越远的。 如:第 2 小题,有的考生用大量 笔墨描写六小龄童的服饰;多种 感受却彼此没有内在联系。 第 3 小题,有的考生在文段中大 谈城市化与农村消亡的话题等。
4.仍然存在审题问题。
第 1 小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特 殊语境”,不像开场白,单纯谈诗词 之美。 第2小题,有的学生脱离语境去谈 《西游记》的翻拍,批评其他电视台 的春晚,甚至谈尊老爱幼。 第 3 小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针对 诗歌获奖发表观点,而去谈“故乡” 这一选材或自己心目中的故乡。

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21分)1.礴、缭、A、A2.(1)小人求诸人(2)赢得生前身后名(3)会当凌绝顶(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6)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D4.(1)①孙悟空②杨志③阿廖沙(2)A、违背了向丈夫许下的把简爱当做自己孩子抚养超人的诺言B、当简爱的亲舅舅有一笔遗产要他去继承时里德太太竟说简爱在洛伍德学校染上风寒死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14分)5.(3分) (1)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2)仍然毫无变化。

(3)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6.(3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4分)B D8.(4分)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二)(12分)9.(3分)写柳生三年做杂役,而后不分日夜被师傅袭击,迫使柳生吸收剑术实战经验的故事,是为了引出下文做人之道是要蜕去浮躁之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专心致志地追寻武道,才能最终携真义浮上水面的人生哲理(引出文章的论点——静心下沉,才能蓄力上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4分)(1)不是当年“谢安当年对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而是谢安在家世显赫的情况下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学问,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所以才能不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2)不是为了说明“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才能越出水面。

”是问了说明企鹅“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从而说明甘于沉下去,才能浮上来的人生哲理。

11.(2分)静心下沉,才能蓄力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稳定情绪、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发育,加快皮肤再生、有利美容。睡眠同水、空气及食物一样重要,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更为重要的是,睡眠与人类的高级思维、与学习记忆也密不可分,充足的睡眠是人类获取 记忆、思维敏捷的保证。但是,人为什么要睡觉?至少这个问题在得到完美的解答前,无 数的生物学家将夜不能寐。 【材料二】睡眠的突触稳态假说示意图
【材料三】 失眠能影响学习记忆。课题组考察了睡眠剥夺(每天强制减少睡眠 4 个小时)对成年
及青春期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青春期大鼠睡眠剥夺后学习记忆水平显著降低, 而成年大鼠未发生明显改变。这说明,失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短期重复性 睡眠减少将损害青春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一发现告诫大家,通过减少青少年睡 眠、延长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效果适得其反。
选段二 顺宗①即位,(子厚②)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③,未至,又例贬永 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④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⑤,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⑥ 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怆幽邃”,比照材料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的偏僻、幽静,而且也与 ⑴有关。材料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⑵、⑶(每空不超过 4 个字), 材料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形就有了变化。(3 分) 【第二组】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①,容 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 掠②须是掠,磔③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 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杨朱④、墨翟⑤,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尽 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答: ⑵简要说说你从鲁滨逊造船经历中获得的人生启示。(2 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 13-15 题。(共 8 分) 【材料一】
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是相对连续的。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科学家开始关注大脑,通 过毁损与刺激动物特定脑区、在体记录神经元①的电活动等方法,探索睡眠觉醒调节机制。 研究发现,睡眠最明显的特点是意识丧失或减弱,因此大部分睡眠研究者特别关注大脑。 有证据表明,睡眠介导②了大脑的重要功能——学习记忆。记忆不是发生一个事件后立即产 生的,而是通过一些途径形成短期记忆,睡眠后再转化为长期记忆的。
宽、四尺深、半里长的小河,终于把独木船 上枪、火药和粮食,准备沿着海岸去旅行一
弄下了水。
周,了解一下沿岸的情况。
初三语文试卷第 4页(共 11 页)
⑴连环画是对原著的编绘,允许一定程度的改编。请找出以上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 在主要情节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这四幅连环画和原著该部分都能体现鲁滨逊哪些 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3 分)
关于睡眠和学习记忆间的相关性目前存在两种假说:睡眠的记忆巩固说和突触稳态假 说。前者认为,记忆在睡眠期间通过“重演”促进突触③联系而得以巩固。突触稳态假说认 为,,以便开展下一轮学习。因此,有学者将睡眠形象地比喻为大脑“重置过程”。多数学 者支持睡眠的记忆巩固假说,而关于突触稳态假说,人们希望科学家们能提供更多的科学 证据。
初三语文试卷第 2页(共 11 页)
A.以.其境过清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⑵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 10.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材料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
⑴材料一的文字出自《论语》,材料中加点词“子”应指①。从该材料可以看出,“孝” 在儒家思想中,不仅是修身的根本,而且能②(不超过 5 个字);在一个家庭中,对父 母应奉养,更要③(不超过 5 个字)。(3 分)
⑵材料二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①》这种②的“孝”持反感态度。(2 分)
(沈括《梦溪补笔谈》)
①音 qiánɡ。②汉字书写的笔划,即长撇。③音 zhé,指汉字书写的笔划,即捺。④战国时期思想家,其 学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⑤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此语得其一偏.偏:
⑵作.字亦然作: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1 分)
想达到“入神”的境界,需经历 ⑵ 、 ⑶ (每空不超过 4 个字)这两个阶段。(3 分)
三、名著阅读。(共 10 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 3页(共 11 页)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第⑴-⑵题。(5 分)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006 年 5 月,楹联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是出自故宫太和殿的多音字联,意思是“以
音乐为快乐,以音乐为快乐啊,这是何等快乐;早晨上朝,早晨上朝啊,天天早晨都要
上朝”。因此,对联中加点字的读音按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东城区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 2016.5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1.本试卷共 11 页,共五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①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②指将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种“物 质”的过程和方式。③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它是
初三语文试卷第 5页(共 11 页)
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13.根据上下文,结合材料二,给材料一的横线处补上恰当语句。(3 分) 答:
【材料二】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
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 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 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 这样的巧事。
选段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作出判断,并简要说说 依据。(3 分) 答:
15.根据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并结合你目前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一个以睡眠提高记 忆力的合理方案。(2 分)
答: (二)阅读《最后的勇士》一文,完成第 16-19 题。(共 12 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 1页(共 11 页)
潴(zhū,水积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默写。(8 分)
⑴,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蒹葭》)(2 分)
A.朝而.往(《醉翁亭记》) B.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
译文: ⑵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译文: 10.为论述书法之道,本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指出 ⑴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法要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①指李诵,公元 805 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②柳宗元的字。 ③官名,唐代以州(郡)太守为刺史,比 下文闲职“司马”官职高。④指子女。⑤音 móu,指相等。 ⑥官名,指桂管经略史。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斗.折蛇行斗:
⑵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注:独角兽指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为吉祥物。)
5.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ù)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 102 字的长联,上联是 “一楼何奇?,,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下联 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须 4.在答题卡上,第 1、4、5、8 题选择的答案,文言文阅读、大小作文选择作答的

题目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