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W
O
R
K
CONTENTS
目 录
R
E
P
O
R
T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 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 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 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 主。
•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 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PA RT 02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 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 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目录
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 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 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01
地震基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 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 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 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 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 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 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 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
难和寻求帮助。
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 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 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 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 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 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 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
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
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 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 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 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 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 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 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 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 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 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 有生存的希望。
信息。
服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 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
03
校园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
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 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 ”,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 、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 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 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 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

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 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

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五、长治会不会发生地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学校如何避震?
“大家不要慌,躲在 桌子下,靠门窗的同 学躲到墙根下!”
正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 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 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能跳楼!
在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 回到教室去。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造成300
人以上死亡,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地震。
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防震
? 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
法律 法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 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 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 能力。
(4)看现在。解放以后,长治市记录最早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是1965年9月4日发生在平顺的4.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共记 录三级以上地震十二次,其中四级以上地震四次,这说明长治 地区的地震并不是不活动。04年2月20日,黎城发生3.6级地震 、6月29日沁源发生3.2级。06年8月到9月黎城和潞城交界处发 生小震群。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所 以地球表面的地壳也是不断 运动着的。原先的海底会随 着地壳的变化慢慢升起,变 为高山。
沧海桑田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几千万年前就曾是一片 沧海。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地震基本知识 • 防震减灾措施 • 地震应急救援 • 地震次生灾害防范 •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0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定义
01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层在地应 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释放出 积聚的能量而引起的地表振动现 象。
02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当地地震灾害特点和可能发 生的地震灾害情况,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程序 和责任。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 急救援队伍和公众的应对能力, 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响应。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包括 消防、医疗、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专 业人员,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 到达灾区进行救援。
定期进行防震演练
02
让学生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提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教师和学生的防震知识教育
03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册等方式,普及地震知识和应对方法。
社区防震
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地震并发出预警,为居民提供逃生时 间。
建设避难场所
在社区内规划建设避难所,提供给居民在地震时临时避难。
地震的能量沿断裂线释放,导致 地壳快速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层的错动、破裂引起的地 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 力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
火山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 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火山活动区, 占全球地震数的7%。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的地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火山活动 区,占全球地震数的7%。

《防震减灾教育》ppt课件

《防震减灾教育》ppt课件

2023REPORTING 《防震减灾教育》ppt课件•防震减灾概述•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实践•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培养•总结与展望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防震减灾概述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表现为地壳的快速振动。

地震定义地震类型地震波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勒夫波、瑞利波)。

030201地震基本概念03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

01直接灾害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

02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瘟疫等。

地震灾害及其影响防震减灾意义与重要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因地震灾害引发的社会动荡。

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水平,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2023REPORTINGPART02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全球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国内地震台网布局和国际合作地震台网。

地震监测站网分布介绍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如地震仪、地磁仪、地形变测量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监测手段与技术评估现有地震监测网络对地震活动的监测能力,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参数的确定。

监测能力评估地震监测网络布局阐述地震预警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等部分。

预警系统组成解释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地震波速度与电磁波速度之间的差异,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预警。

预警原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提供紧急避险提示、触发自动紧急制动等,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交通、能源、医疗等。

预警功能及应用预警系统原理及功能国外案例分析介绍国外在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如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相关实践。

国内案例分析选择国内典型的地震案例,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分析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2024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2024版)
地震正确逃生方法
在学校
1、在教室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上课时候千万不要锁教室的后门。如果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也不要在教室里乱跑、争抢外出。从高楼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乘电梯。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
在学校
2、在操场、室外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站立不稳时,可原地不动蹲下,以免在地震中摔倒。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双手抱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电线、标牌、盆景等。远离在建中的建筑物。在山区,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等。
地震成因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地震类型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天然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
其他地震:人工地震孤立型地震双震型地震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 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下水异常: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 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动物异常: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地震震波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地震感人事迹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无私的超市老板娘:胡国香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第二部分
介绍著名地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基金会提供30万美元紧急援助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

02 组织架构
建立由政府、专家、社会组织等组成的防震减 灾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03 监测预警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及时发布地震信息,指导公众科学应对
04 宣传教育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 和应急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01
02
防震减灾措施
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地震观测, 获取最新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 据的分析,预测地震可能发生的
PART 02
防震减灾的重 要性
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有效降低人员伤亡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 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破坏,降低 经济损失。
保护生命安全
减轻经济损失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破坏
地震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减少损失
震安全意识。
关注地震信息
关注地震预报信息,提高地震减灾意识 和应对能力。
在地震发生后,积极参与应急救 援工作,协助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行动。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家庭防震
家庭成员要共同参与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防震减灾措施。
个人应急准备
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应急避难场所和疏 散路线,熟悉基本的应急救援技能。
地震的分类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如开矿、爆破等引起的。
分类的标准
地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地震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来进行的,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了解地震分类的重要性
了解地震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震活动,采取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减少地震 带来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地震的产生与类型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发工地来自地地地






地震的产生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 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 种
03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 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 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 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 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 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 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 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 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 “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 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大东英才学校第12周安全班会课 班级:7年级4班
2018.5.15
目录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02 地震的产生与类型 03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的方法 04 地震基本常识
01 防震减灾日的由来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 灾日。
防震减灾图标意义
防震减灾的图标以彩虹、 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 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 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 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 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 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 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 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 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之意。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在不同场合的避震方法
04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