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各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
河南省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2018(修订版)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版)河南省教育厅目录一、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 (1)(一)专业名称 (1)(二)招生对象 (1)(三)基本学制 (1)(四)培养目标 (1)(五)职业范围 (1)(六)人才规格 (1)(七)主要接续专业 (3)(八)课程结构 (3)(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4)(十)教学时间安排 (10)(十一)教学实施 (15)(十二)教学评价 (16)(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16)(十四)专业师资 (22)(十五)其它 (22)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23)(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标准 (24)(二)《商品学》课程标准 (34)(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标准 (38)(四)《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44)(五)《广告实务》课程标准 (51)(六)《网络营销》课程标准 (56)(七)《推销实务》课程标准 (64)(八)《客户服务实务》课程标准 (70)附件: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项目组成员名单 (77)一、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市场营销专业代码:121000(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从事营销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在各种工商企业中从事商品销售、促销、推销、导购、理货、客户服务等工作,也可以在企业中担任业务洽谈、市场调研和开发、市场推广、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工作。
具体内容见表1:表1 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1.职业素养结构及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有进取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018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
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教学教案标准格式

教案填写要求1、教学教案(总)首页、末页要求填写该门课程总体内容,教学教案(单元)首页要求填写各单元授课内容。
2、课程类型:实训、理论、实践(下乡写生、实习、毕业创作、毕业论文);3、计划课时:填写该门课程总课时数;4、单元课时:实训课为12课时/周,理论为2课时/周,下乡写生(实习)为18课时/周。
5、本教案内容以周课时为一单元进行编写,每周课程教案内容页数要求为6页(其中包括教案首页与末页)。
各位教师按照自己课程情况进行填写。
6、内容填写规范,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间距:固定值 22磅教案末页内的课后总结与自我评价要求在每单元结束后用黑兰色钢笔填写。
7、打印要求:纸张大小:A4 单面并与教学进度表、教案封面(装订成册。
装订侧统一为教案左侧。
8、教案递交内容:按照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教案一套,电子文档一套(文件上传至公共邮箱内)。
10、教案递交时间:电子教案在每门课程上课前一周递交。
教案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任课班级系部名称美术系使用教材学期授课进度表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材周课时周别授课章节的内容摘要需用课时课外作业备注教研室负责人签名:系负责人签名:备注:1、此表一式三份:教师自存、教学系(部)留存、教务处存档。
专业课程教学教案(总)首页专业班级授课教师课程名称课题课程类型授课时间计划课时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材与教具说明与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教案首页专业班级授课教师课程名称课题课程类型授课时间计划课时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材与教具说明与要求教学手段与时间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手段与时间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手段与时间教学内容分配小结作业安排与布置课后总结与自我评价。
(完整版)专业课程标准模板

专业课程标准样本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学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编制:
审定:
一、制定依据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五、课程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
六、课程教学设计
七、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二)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要强调工学结合。
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八、教学评价
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融入考试、考核大纲中的内容。
九、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 (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1概述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
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髙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
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
![2018年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9c7ecf770bf78a652954e9.png)
2017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刚刚,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为(2017年版)各科课程标准最全版(扫码直接进入)↓↓↓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XX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解读:表格力求体现出专业与行业、职业等的对应关系。
专业方向区分度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
职业面向内容包括:
专业大类与专业类(对应2015版专业目录大类和中类)
对应的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到小类)
主要岗位类别(需调研行业企业现行通用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
五、培养目标
解读:通用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等行业/职业类别/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
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二)知识
(三)能力
解读: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
这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
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落实2017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文化素质
提出对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进一步要求。
职业素质
一般应包括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可综合写一条,也可分写2-3小条,200-300字。
注意与中职和本科的区别。
身心素质
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要求,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有关要求。
能力
专业的技术技能是最核心的能力,应结合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主要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等,注意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
在“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应细化出若干条目。
600字以内。
注意,高职是高等教育一部分,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应提出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体系
XXXX专业课程体系
注:1.课程类别分别为纯理论课程(A类)、理论+实践(B类)、纯实践课程(C类);
2.核心课程一般5—8门左右;
3.学分控制在130—160之间,学时数应为2500—2800学时。
(二)课程设置
(解读: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毕业要求),每门课程设置都应服务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课程设置应与高职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呼应,同时落实国家有关文件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并在调研学校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课程设置要求。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专业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① XXXX(课程名称)按下表描述
② XXXX(课程名称)按上表描述
(3)专业拓展课程
3.实践性教学环节
解读: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实训、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实习达到教育部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三)学时安排
三年制专科总学时一般为2500——2800学时,总学分一般为130—160学分。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实践教学每周按28学时计算。
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25%。
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各类选修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为28周,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毕业设计为8周,各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解读:包括校内自有教师和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
本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避免盲目上新专业,保证专业建设水平。
建议双师型教师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二)教学设施
(解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主要内容。
实验室的面积、设施应能支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教育
信息化条件应支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基地)可单列,也可融入实践教学条件中。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九、质量保障
解读:以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注意:
专业不能建立独立的质量保障体系,校系两级均建起有效运行的质保体系才能确保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质保体系建设有五个关键要素,各系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质量标准是前提。
各主要教学环节均应有质量标准,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实训、考试、毕业设计等。
条件保障是基础。
包括专业教学经费、设施、质量监控机构和人员等。
过程管理是重点。
包括规章制度、校院两级管理等。
自我评估是核心。
建立周期性的院系、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毕设等在内的系统的评估制度,以及在校生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评价等。
反馈调节改进是落脚点。
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备注:标题为三号字、黑体、加粗;一级标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加粗;二级标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加粗;三级、四级标题为宋体、字号为小四、不加粗;正文为宋体、字号为五号、不加粗,行距为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