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配套练习(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配套练习(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BC∥FG∥ED,若每两个三角形相似,构成一组相似三角形,那么图中相似的三角形的组数是()A. 1B. 2C. 3D. 42. 如图,AB∥CD,AE∥FD,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A. 2对B. 4对C. 6对D. 8对3. 已知,在△ABC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2,3,4,△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1.5,要使△ABC∽△A′B′C′,那么△A′B′C′中的第三边长应该是()A. 2B.C. 4D. 2二、填空题4. 如图,添上条件_____________ (填一个即可),则△ABC∽△ADE.三、解答题5.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BG=4,求△CEF的周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解:∵BC∥FG∥ED∴△ABC∽△AFG△AFG∽△ADE△ABC∽△ADE∴图中相似的三角形的组数是3组故选C2. C解:AB∥CD,AE∥FD∴图中4个三角形均相似,从4个中任选2个均相似,故有C42对相似三角形,故有6对,故选C.3.A 解:已知在△ABC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2,3,4,△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1.5,可以看出,△A′B′C′的两边分别为△ABC的两边长的一半,因此要使△ABC∽△A′B′C′需各边对应比例相等,则第三边长就为4的一半即2.故选A.二、填空题4.BC∥DE或∠ABC=∠ADE或=解:∵∠A=∠A∴当BC∥DE或∠ABC=∠ADE或=时,△ABC∽△ADE.三、解答题5. 解:∵在▱ABCD中,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AB∥DC,∠BAF=∠DAF,∴∠BAF=∠F,∴∠DAF=∠F,∴AD=FD,∴△ADF是等腰三角形,同理△ABE是等腰三角形,AD=DF=9;∵AB=BE=6,∴CF=3;∴在△ABG中,BG⊥AE,AB=6,BG=4,可得:AG=2,又BG⊥AE,∴AE=2AG=4,∴△ABE的周长等于16,又∵▱ABCD∴△CEF∽△BEA,相似比为1:2,∴△CEF的周长为8.。

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一)-含答案

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一)-含答案
2 的抛物线过 B、C 两点,且交 x 轴于另一点 A,连接 AC. (1)直接写出点 A、点 B、点 C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Q(点 C 除外),使以点 Q、A、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
似?若存在,求出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C
A O
B x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 2,直线 OQ 与线段 BC 相交于点 E,当△OBE 与△ABC 相似时,求点 Q 的坐标.
y
y
A O
B x
C
D
图1
A O
C
B x
E Q
D
图2
第2页,共14页
【分析】
(1)抛物线: y = x2 − 2x − 3;
(2)思路:考虑到△ABC 和△BOE 有一组公共角,公共角必是对应角.
根据线段长度可知∠ABQ 与∠ABC 的两边并不成比例,故(-8,-7)舍掉.
情况二:若∠ABQ=∠BAC,
过点 B 作 AC 平行线,与抛物线交点即为 Q 点.
易得直线 BQ 解析式: y = 3 x − 9 , 42
联立方程:
3 4
x

9 2
=
−1 8
x2
+
1 4
x
+
3 ,解得:
x1
=
−10

x2
的坐标.
y B
A
C
O
x
第6页,共14页
【分析】 (1) y = 1 x2 − 2x +1 ;
3 (2) tan ABC = 1 ;
2 (3)思路:平行得相等角,构造两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格点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例1、(2010·衢州)如图所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 ⑴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⑵P1,P2,P3,P4,P5,D,F是△DEF边上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 格点中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的线段,不 必说明理由)。
y E D x A O C B
四、课堂小结
y
A O
B
x
C D
三、坐标系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练习1:(2010·天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在x 轴上,点D、E在y轴上,OA=OD=2,OC=OE=4,DB⊥DC,直线AD与经 过B、E、C三点的抛物线交于F、G两点,与其对称轴交于点M,点P 为线段FG上的一个动点(与点F、G不重合),PQ∥y轴与抛物线交 于点Q。 ⑴求经过B、E、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N y Q ⑵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Q、M为 G E 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 M 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 P F D 请说明理由。A来自FCD
O
E
B
三、坐标系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例3、(2010·定西)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 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⑴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D的坐标; ⑵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⑶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D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 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D E

中考专题:二次函数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

中考专题:二次函数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

二次函数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1、)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交于A(-1,0)、E(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顶点为D ,求四边形AEDB 的面积; (3)△AOB 与△DB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给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置如图所示,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60)A ,,(03)C -,, 直线34y x =-与BC 边相交于D 点. (1)求点D 的坐标; (2)若抛物线294y ax x =-经过点A ,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3)设(2)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OD 交于点M ,点P 为对称轴上一动点,以P O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 △相似,求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3、)如图,已知抛物线y =34x 2+bx +c 与坐标轴交于A 、B 、C 三点, A 点的坐标为(-1,0)过点C 的直线y =34tx -3与x 轴交于点Q ,点P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H⊥OB 于点H .若PB =5t , 且0<t <1.(1)填空:点C 的坐标是_ _,b = _,c =_ _;(2)求线段QH 的长(用含t 的式子表示);(3)依点P 的变化,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P 、H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 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1,过点()01E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抛物线214y x =上的两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4,直线AB 交y 轴于点F ,过点A B 、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 、D ,连接CF DF 、. (1)求点A B F 、、的坐标; (2)求证:CF DF ⊥; (3)点P 是抛物线214y x =对称轴右侧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PQ PO ⊥交x 轴于点Q ,是否存在点P 使得OPQ △与CDF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6、)如图,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6AD =,若OA 、OB 的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7120x x -+=的两个根,且OA OB >.(1)求sin ABC ∠的值. (2)若E 为x 轴上的点,且163AOE S =△,求经过D 、E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OE △与DAO △是否相似?(3)若点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以A 、C 、F 、M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F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09贵州安顺)解:(1) ∵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0,3),∴设抛物线解析式为)0(32≠++=a bx ax y (1′) 根据题意,得⎩⎨⎧=++=+-033903b a b a ,解得⎩⎨⎧=-=21b 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22++-=x x y (5′) (2)由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为(1,4) 设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F∴四边形ABDE 的面积=ABO DFE BOFD S S S ∆∆++梯形 =111()222AO BO BO DF OF EF DF ⋅++⋅+⋅=11113(34)124222⨯⨯++⨯+⨯⨯=9(3)相似如图,==∴====∴2220BD BE +=, 220DE = 即: 222BD BE DE +=,所以BDE ∆是直角三角形 ∴90AOB DBE ∠=∠=︒,且AO BO BD BE ==∴AOB ∆∽DBE ∆ 2、(09青海)解:(1)点D 的坐标为(43)-,.(2)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3984y x x =-.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1P 符合条件. ∵OA CB ∥, ∴1POM CDO ∠=∠. ∵190OPM DCO ∠=∠=°, ∴1Rt Rt POM CDO △∽△. ∵抛物线的对称轴3x =, ∴点1P 的坐标为1(30)P ,. 过点O 作OD 的垂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2P . ∵对称轴平行于y 轴, ∴2P MO DOC ∠=∠.∵290POM DCO ∠=∠=°, ∴21Rt Rt P M O DOC △∽△∴点2P 也符合条件,2OP M ODC ∠=∠. ∴121390PO CO P PO DCO ==∠=∠=,°, ∴21Rt Rt P PO DCO △≌△. ∴124PP CD ==.∵点2P 在第一象限,∴点2P 的坐标为2P (34),, ∴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两个,分别是1(30)P ,,2P (34),3、(09广西钦州) 解:(1)(0,-3),b =-94,c =-3. (2)由(1),得y =34x 2-94x -3,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得B (4,0). ∴OB =4,又∵OC =3,∴BC =5. 由题意,得△B HP ∽△BOC ,∵OC ∶OB ∶BC =3∶4∶5 , ∴HP ∶HB ∶BP =3∶4∶5 , ∵PB =5t ,∴HB =4t ,HP =3t . ∴OH =OB -HB =4-4t . 由y =34tx -3与x 轴交于点Q ,得Q (4t ,0). ∴OQ =4t . ①当H 在Q 、B 之间时, QH =OH -OQ =(4-4t )-4t =4-8t . ②当H 在O 、Q 之间时,QH =OQ -OH =4t -(4-4t )=8t -4. 综合①,②得QH =|4-8t |;(3)存在t 的值,使以P 、H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 相似. ①当H 在Q 、B 之间时,QH =4-8t , 若△QHP ∽△COQ ,则QH ∶CO =HP ∶OQ ,得483t -=34tt, ∴t =732. 若△PHQ ∽△COQ ,则PH ∶CO =HQ ∶OQ ,得33t =484t t -,即t 2+2t -1=0.∴t 11,t 21(舍去).②当H 在O 、Q 之间时,QH =8t -4.若△QHP ∽△COQ ,则QH ∶CO =HP ∶OQ , 得843t -=34t t ,∴t =2532.若△PHQ ∽△COQ ,则PH ∶CO =HQ ∶OQ , 得33t =844t t -,即t 2-2t +1=0.∴t 1=t 2=1(舍去).综上所述,存在t 的值,t 11,t 2=732,t 3=2532.4、(09福建莆田)(1)解:方法一,如图1,当1x =-时,14y =;当4x =时,4y = ∴1A ⎛⎫- ⎪⎝⎭1,4 ()44B ,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1444k b k b ⎧-+=⎪⎨⎪+=⎩ 解得341k b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14y x =+ ,当0x =时,1y = ()01F ∴, 方法二:求A B 、两点坐标同方法一,如图2,作FG BD ⊥,AH BD ⊥,垂足分别为G 、H ,交y 轴于点N ,则四边形FOMG 和四边形NOMH 均为矩形,设FO x =图3BGF BHA △∽△ BG FG BH AH ∴= 441544x -∴=-解得1x = ()0F ∴,1(2)证明:方法一:在Rt CEF △中,1,2CE EF == 22222125CF CE EF ∴=+=+=CF ∴在Rt DEF △中,42DE EF ==, 222224220DF DE EF ∴=+=+= DF ∴=由(1)得()()1141C D ---,,,, 5CD ∴=, 22525CD ∴== 222CF DF CD ∴+=90CFD ∴∠=° ∴CF DF ⊥方法二:由 (1)知5544AF AC ===,AF AC ∴= 同理:BF BD = ACF AFC ∴∠=∠AC EF ∥ ACF CFO ∴∠=∠ AFC CFO ∴∠=∠ 同理:BFD OFD ∠=∠ 90CFD OFC OFD ∴∠=∠+∠=° 即CF DF ⊥(3)存在. 如图3,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又PQ OP ⊥ Rt Rt OPM OQP ∴△∽△ PM OMPQ OP∴= PQ PM OP OM ∴= 设()2104P x x x ⎛⎫> ⎪⎝⎭,,则214PM x OM x ==,①当RtRt QPO CFD △∽△时,12PQ CF OP DF === 21142xPM OM x ∴== 解得2x = ()121P ∴, ②当Rt Rt OPQ CFD △∽△时,2PQ DF OP CF === 2142xPM OM x ∴==解得8x = ()2816P ∴, 综上,存在点()121P ,、()2816P ,使得OPQ △与CDF △相似.(图2)5、(09山东临沂)解:(1)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将(40)A ,,(10)B ,代入,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 当14m <<时, 4AM m =-,215222PM m m =-+-. 又90COA PMA ∠=∠=°, ∴①当21AM AO PM OC ==时, APM ACO △∽△, 即21542222m m m ⎛⎫-=-+-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 m -=-+-.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 ∴当14m <<时,(21)P ,.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 当1m <时,(314)P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 (3)如图,设D 点的横坐标为(04)t t <<,则D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t t -+-. 过D 作y 轴的平行线交AC 于E . 由题意可求得直线AC 的解析式为122y x =-.E ∴点的坐标为122t t ⎛⎫- ⎪⎝⎭,. 2215112222222DE t t t t t ⎛⎫∴=-+---=-+ ⎪⎝⎭.22211244(2)422DAC S t t t t t ⎛⎫∴=⨯-+⨯=-+=--+ ⎪⎝⎭△.∴当2t =时,DAC △面积最大.(21)D ∴,. 6、(09牡丹江)(1)解27120x x -+=得1243x x ==,,OA OB >, 43OA OB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有5AB = 4sin 5OA ABC AB ∴∠== (2)∵点E 在x 轴上,163AOES =△ 11623AO OE ∴⨯= 83OE ∴= 880033E E ⎛⎫⎛⎫∴- ⎪ ⎪⎝⎭⎝⎭,或, 由已知可知D (6,4) 设DE y kx b =+,当803E ⎛⎫⎪⎝⎭,时有46803k b k b =+⎧⎪⎨=+⎪⎩解得65165k b ⎧=⎪⎪⎨⎪=-⎪⎩∴61655DEy x =- 同理803E ⎛⎫- ⎪⎝⎭,时,6161313DE y x =+ 在AOE △中,89043AOE OA OE ∠===°,, 在AOD △中,9046OAD OA OD ∠===°,, OE OAOA OD= AOE DAO ∴△∽△ (3)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123475224244(38)(30)1472525F F F F ⎛⎫⎛⎫----- ⎪ ⎪⎝⎭⎝⎭,;,;,;,。

第二十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边之比称为它们的相似比,可以想到这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其他一些对应元素也与相似比有一定的关系.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以上诸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丰富了与角、面积等相关的知识方法,开阔了研究角、面积等问题的视野.例题求解 【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AD<BC),AC 、BD 交于点O ,若S △OAB =256S 梯形ABCD ,则△AOD与△BOC 的周长之比是 .(2001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题)思路点拨 只需求BCAD的值,而题设条件与面积相关,应求出BOC AOD S S ∆∆的值,注意图形中隐含的丰富的面积关系.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比例线段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人类第一次运用相似原理进行测量,是2000多年前泰勒斯测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是古希腊著名学者,有“科学之父”的美称.他把逻辑论证引进了数学,确保了数学命题的正确 性.使教学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明力.【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DE :CE=2:3,连结AE 、B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则S △DEF :S △EBF :S △ABF =( )A .4:10:25B .4:9:25C .2:3:5D .2:5:25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思路点拨 运用与面积相关知识,把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 【例3】如图,有一批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片,呈直角三角形,已知∠C=90°,AB=5cm ,BC=3㎝,试设计一种方案,用这批不锈钢片裁出面积达最大的正方形不锈钢片,并求出这种正方形不锈钢片的边长.思路点拨 要在三角形内裁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正方形所有顶点应落在△ABC 的边上,先画出不同方案,把每种方案中的正方形边长求出.注 本例是一道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开放性题型,通过分析、推理、构思可能的方案,再通过比较、鉴别、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问题虽简单,但基本呈现了现实的生产中产生最佳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例4】 如图.在△ABC 的内部选取一点P ,过P 点作3条分别与△ABC 的三边平行的直线,这样所得的3个三角形1t 、2t 、3t 的面积分别为4、9和49,求△ABC 的面积.(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思路点拔 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相似三角形性质建立面积关系式,关键是恰当选择相似比,注意等线段的代换.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例5】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l =∠2=∠3,如果△ABC 、△EBD 、△ADC 的周长依次是m 、m 1、m 2,证明:4521≤+m m m .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思路点拨 把周长的比用相应线段比表示,力求统一,得到同—线段比的代数式,通过代数变形证明.注 例4还隐舍着下列重要结论: (1)△FDP ∽△IPE ∽△PHG ∽△ABC ; (2)1=++BCHGAC IE AB DF ; (3) 2=++ACFGAB HI BC DE .学历训练1.如图,已知DE ∥BC ,CD 和BE 相交于O ,若S △DOE :S △COB =9:16,则AD :DB= . 2.如图,把正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正方形A'B'C'D'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若AC=2,则正方形移动的距离AA'是 . (2003年江西省中考题)(第1题) (第2题) (第4题)3.若正方形的4个顶点分别在直角三角形的3条边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 和4cm ,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 . (2000年武汉市中考题) 4.阅读下面的短文,并解答下列问题: 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a :b ,设S 甲:S 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则222)(66b a ba S S ==乙甲,又设V 甲、V 乙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则333)(b a b a V V ==乙甲.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 .两个球体B .两个圆锥体C .两个圆柱体D .两个长方体 (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3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 ;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 ;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 . (200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5.如图,一张矩形报纸ABCD 的长AB=acm ,宽BC=b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EF 对折后,矩形AEFD 的长与宽之比等于矩形ABCD 的长与宽之比,则a :b 于( )A .2:1B .1:2C .3:1D .1:3 (2004年南京市中考题)(第5题) (第6题) (第7题)6.如图,D 为△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DBC=∠A ,已知BC=2,△BCD 与△ABC 的面积的比是2:3,则CD 的长是( ) A.34 B.3 C .232 D .334 7.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31=AC AD ,AE=BE ,则有( ) A .△AED ∽△BED; B .△AED ∽△CBD;C .△AED ∽△ABD; D .△BAD ∽△BCD. (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 8.如图,已知△ABC 中,DE ∥FG ∥BC ,且AD :FD :FB=1:2:3,则S △ADE :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等于( )A .1:9:36B .l :4:9C .1:8:27D .1:8:36(第8题) (第9题) 9.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CD=∠B ,求证:ADBCCD AB =22.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于E ,连结A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C .(1)求证:△ABF ∽△EAD ;(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 的长. (2003年长沙市中考题)11.如图,在△ABC 中,AB =5,BC=3,AC=4,PQ ∥AB ,P 点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Q 点在BC 上.(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CP 的长; (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3)试问:在AB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 的长. (2002年厦门市中考题)12.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2,在BC 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 l 、P 2、…P 100,过这100个点分别作△ABC 的内接矩形P 1E 1F 1G 1,P 2E 2F 2G 2…P 100E 100F 100G 100,设每个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L 1、L 2,…L 100,则L 1+L 2+…+L 100= . (安徽省竞赛题) 13.如图,在△ABC 中,DE ∥FG ∥BC ,GI ∥EF ∥AB ,若△ADE 、△EFG 、△GIC 的面积分别为20cm 2、45cm 2、80cm 2,则△ABC 的面积为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14.如图,一个边长为3、4、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的顶点B 重合,另两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的两条边AD 、DC 上,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厘米2. (第11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5.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 =EF=FB ,BG=2CG ,DE ,DF 分别交AG 于P 、Q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G ⊥FDB .AQ :QG =6,7C .EP :PD=2 : 11D .S 四边形GCDQ :S 四边形BGQF =17:9 (2002年重庆市竞赛题) 16.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且CD=3AB ,EF ∥CD ,EF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AE :ED 等于( )A .2B .23 C .215+ D .215-(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17.如图,正方形OPQR 内接于△ABC ,已知△AOR 、△BOP 和△CRQ 的面积分别是S 1=1,S 2=3和S 3=1,那么正方形OPQR 的边长是( ) A .2 B .3 C .2 D .318.在一块锐角三角形的余料上,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4个顶点都在三角形边上,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 ,且a >b >c d ,问正方形的2个顶点放在哪条边上可使加工出来的正方形零件面积最大?19.如图,△PQR 和△P ′Q ′R ′,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它们的重叠部分是一个六边形ABCDEF ,设这个六边形的边长为AB= a 1,BC =b 1,CD= a 2,DE= b 2,EF= a 3,FA =b 3 .求证:a 1 +a 2 +a 3= b 1+ b 2 +b 3.20.如图,在△ABC 中,AB=4,D 在AB 边上移动(不与A 、B 重合),DE ∥BC 交AC 于E ,连结CD ,设S △ABC = S ,S △DEC =S 1. (1)当D 为AB 中点时,求SS 1的值; (2)若AD= x ,y SS =1,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D ,使得S S 411>成立?若存在,求出D 点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2年福州市中考题)21.已知∠AOB=90°,OM 是∠AOB 的平分线,按以下要求解答问题:(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边OA ,OB 交于点C ,D . ①在图甲中,证明:PC=PD ;②在图乙中,点G 是CD 与OP 的交点,且PG=23PD ,求△POD 与△PDG 的面积之比. (2)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一直角边与边OB 交于点D ,OD=1,另一直角边与直线OA ,直线OB 分别交于点C 、E ,使以P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 相似,在图丙中作出图形,试求OP 的长.(2003年绍兴市中考题)。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ABC ∽△DEF ,A 、B 分别对应D 、E ,且AB :DE =1:2,那么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BC :DE =1:2B .△ABC 的面积:△DEF 的面积=1:2 C .∠A 的度数:∠D 的度数=1:2D .△ABC 的周长:△DEF 的周长=1:2 【答案】D2.如图,AB 、CD 、EF 都与BD 垂直,且AB =1,CD =3,那么EF 的长是A .13B .23 C .34D .45【答案】C【解析】∵AB 、CD 、EF 都与BD 垂直,∴AB ∥CD ∥EF , ∴△DEF ∽△DAB ,△BEF ∽△BCD ,∴EF DF AB DB =,EF BF CD BD =,∴EF EF DF BFAB CD DB BD+=+=1. ∵AB =1,CD =3,∴13EF EF +=1,∴EF =34.故选C .3.已知:如图,在ABCD中,AE:EB=1:2,则FE:FC=A.1:2 B.2:3 C.3:4 D.3:2 【答案】B【解析】在ABCD中,AB=CD,AB∥CD,∵BE=2AE,∴BE=23AB=23CD,∵AB∥CD,∴EFFC=BEDC=23,故选B.4.已知:如图,E是ABCD的边AD上的一点,且32AEDE=,CE交BD于点F,BF=15cm,则DF的长为A.10cm B.5cmC.6cm D.9cm【答案】C【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边AD上,∴DE∥BC,且AD=BC,∴∠DEF=∠BCF;∠EDF=∠CBF,∴△EDF∽△CBF,∴BC BF ED DF=,∵32AEDE=,∴设AE=3k,DE=2k,则AD=BC=5k,52BC BFED DF==,∵BF=15cm,∴DF=25BF═6cm.故选C.5.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1,则△DEF与△ABC的面积之比为A.9:1 B.1:9C.3:1 D.1:3【答案】B【解析】∵△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1,∴△ABC与△DEF的相似比为3,∴△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3,∴△DEF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9,故选B.6.如图,△ABC∽△AB'C',∠A=35°,∠B=72°,则∠AC'B'的度数为A.63°B.72°C.73°D.83°【答案】C【解析】∵∠A+∠B+∠C=180°,∠A=35°,∠B=72°,∴∠C=180°–35°–72°=73°,∵△ABC∽△AB'C',∴∠AC′B′=∠C=73°,故选C.7.如图,△ABC中,E为AB中点,AB=6,AC=4.5,∠ADE=∠B,则CD=A.32B.1C.12D.23【答案】C【解析】∵E为AB中点,∴AE=12AB,∵∠ADE=∠B,∠A=∠A,∴△ADE∽△ABC,∴AE ADAC AB,∴12AB2=AD•AC,∴AD=4,∴CD=AC–AD=0.5,故选C.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8.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是12,如果小三角形的面积是9,那么大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36【解析】∵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是12,∴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小三角形的面积是9,∴大三角形的面积是36,故答案为:36.9.矩形ABCD中,AB=6,BC=8.点P在矩形ABCD的内部,点E在边BC上,满足△PBE∽△DBC,若△APD是等腰三角形,则PE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65或310.如图,在△ABC纸板中,AC=4,BC=2,AB=5,P是AC上一点,过点P沿直线剪下一个与△ABC相似的小三角形纸板,如果有4种不同的剪法,那么AP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3≤AP<4【解析】如图所示,过P作PD∥AB交BC于D或PE∥BC交AB于E,则△PCD∽△ACB或△APE∽△ACB,此时0<AP<4;如图所示,过P作∠APF=∠B交AB于F,则△APF∽△ABC,此时0<AP≤4;如图所示,过P作∠CPG=∠CBA交BC于G,则△CPG∽△CBA,此时,△CPG∽△CBA,当点G与点B重合时,CB2=CP×CA,即22=CP×4,∴CP=1,AP=3,∴此时,3≤AP<4;综上所述,AP长的取值范围是3≤AP<4.故答案为:3≤AP<4.11.如图,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且△CDE与△ABC相似,则点E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6,0),(6,5),(6,2),(4,2)、(4,5)、(4,0).【解析】在△ABC中,∠ABC=90°,AB=6,BC=3,AB:BC=2.①当点E的坐标为(6,0)时,∠CDE=90°,CD=2,DE=1,则AB:BC=CD:DE,△CDE∽△ABC;②当点E的坐标为(6,5)时,∠CDE=90°,CD=2,DE=4,则AB:BC=DE:CD,△EDC∽△ABC;③当点E的坐标为(6,2)时,∠ECD=90°,CD=2,DE=1,则AB:BC=CD:DE,△CDE∽△ABC;同理,当点E的坐标为(4,2)、(4,5)、(4,0),故答案为:(6,0),(6,5),(6,2),(4,2)、(4,5)、(4,0).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求证: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请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解析】已知:如图,已知△ABC ∽△A 1B 1C 1,顶点A 、B 、C 分别与A 1、B 1、C 1对应,△ABC 和△A 1B 1C 1的相似比为k .求证:111ABC A B C S S △△=k 2;证明:作AD ⊥BC 于D ,A 1D 1⊥B 1C 1于D 1,∵△ABC ∽△A 1B 1C 1,顶点A 、B 、C 分别与A 1、B 1、C 1对应, ∴∠B =∠B 1,∵AD 、A 1D 1分别是△ABC ,△A 1B 1C 1的高线, ∴∠BDA =∠B 1D 1A 1,∴△ABD ∽△A 1B 1D 1,∴11AD A D =11ABA B =k , ∴111ABC A B C S S △△=11111212BC AD B C A D ⋅⋅⋅⋅=k 2.13.如图所示,Rt △ABC ∽Rt △DFE ,CM 、EN 分别是斜边AB 、DF 上的中线,已知AC =9cm ,CB =12cm ,DE =3cm .(1)求CM 和EN 的长; (2)你发现CMEN的值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结论?【解析】(1)在Rt △ABC 中,AB =22AC CB +=22912+=15,∵CM 是斜边AB 的中线, ∴CM =12AB=7.5, ∵Rt △ABC ∽Rt △DFE , ∴DE DF AC AB =,即319315DF==, ∴DF =5,∵EN 为斜边DF 上的中线,∴EN =12DF =2.5; (2)∵7.532.51CM EN ==,相似比为9331AC DE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14.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PCD 是等边三角形,且△ACP ∽△PDB .(1)求∠APB 的大小.(2)说明线段AC 、CD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15.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1)如图1,在△ABC 中,∠A =48°,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且AD =CD ,则∠ACB =__________°. (2)如图2,在△ABC 中,AC =2,BC 2,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且△ACD 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完美分割线CD的长.【解析】(1)当AD=CD时,如图,∠ACD=∠A=48°,∵△BDC∽△BCA,∴∠BCD=∠A=48°,∴∠ACB=∠ACD+∠BCD=96°.(2)由已知得AC=AD=2,∵△BCD∽△BAC,∴BCBA=BDBC,设BD=x2)2=x(x+2),∵x>0,∴x3–1,∵△BCD∽△BAC,∴CD BDAC BC=32,∴CD 312-×62.故答案为:96.。

4.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4.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利用两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关键问答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1.①如图4-4-1,已知△ABC∽△DEF,则x等于()图4-4-1A.40°B.60°C.80°D.80°或60°2.如图4-4-2,D,E,F,G四点在△ABC的边上,其中DG与EF相交于点H.若∠ABC=∠EFC=70°,∠ACB=60°,∠DGB=40°,则下列哪一组三角形相似()图4-4-2A.△BGD,△CEF B.△ABC,△CEFC.△ABC,△BGD D.△FGH,△ABC3.如图4-4-3,已知△ABC与△ADE相似,且∠B=∠ADE,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图4-4-3A.AD∶AC=DE∶BC B.AE∶BE=AD∶DCC.AE∶AB=AD∶AC D.AE∶AC=AD∶AB命题点1利用两角分别相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热度:93%]4.②如图4-4-4,P为线段AB上一点,AD分别交BC,PC于点E,G,BC交PD于点F,∠CPD=∠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图4-4-4A.1对B.2对C.3对D.4对方法点拨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若△ABC∽△A′B′C′,△A′B′C′∽△A″B″C″,则△ABC∽△A″B″C″,即三角形相似具有传递性.5.③·株洲如图4-4-5所示,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斜边EF上,EF与BC相交于点G,连接CF.(1)求证:△DAE≌△DCF;(2)求证:△ABG∽△CFG.图4-4-5解题突破③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命题点2根据两三角形相似进行计算[热度:90%]6.④[·毕节]如图4-4-6,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且∠BCD=∠A,已知BC =2 2,AB=3,则BD=________.图4-4-6方法点拨④在写相似表达式时要像写全等表达式那样,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也有利于正确写出边的比例式,保证结果正确.7.⑤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4-4-7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D 处,折痕为EF.已知AB=AC=3,BC=4,若以点B,D,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CF的长是________.图4-4-7易错警示⑤注意根据对应顶点分类讨论.8.⑥·六盘水如图4-4-8,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接OE交AD于点F.若CD=5,BC=8,AE=2,则AF=________.图4-4-8解题突破⑥作平行线构造“A”字形图的相似三角形.命题点3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热度:80%]9.⑦如图4-4-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BC边的中点,点P在射线AD上,过点P作PF⊥AE于点F.(1)求证:△PF A∽△ABE.图4-4-9(2)当点P在射线AD上运动时,设P A=x,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以点P,F,E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AB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易错警示⑦注意x的值可能不止一个.10.⑧如图4-4-10①,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点F,OE⊥OB交BC于点E.(1)求证:△ABF∽△COE;(2)当O 为AC 边的中点,AC AB =2时,如图②,求OFOE 的值;(3)当O 为AC 边的中点,AC AB =n 时,请直接写出OFOE的值.图4-4-10方法点拨⑧求线段的比时常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当比例式中的线段不能构成相似形时,可考虑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求解.详解详析【关键问答】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1.C[解析] ∵△ABC∽△DEF,∴∠B=∠E.∵∠B=80°,∴∠E=x=80°.故选C.2.B[解析] ∵∠ABC=∠EFC=70°,∴EF∥AB,∴△ABC∽△EFC,故B正确;在△BDG中,∠B=70°,∠DGB=40°,则∠GDB=70°;在△ABC中,∠B=70°,∠ACB=60°,则∠A=50°,∴△ABC,△CEF与△BGD不相似,故A,C错误;∵EF∥AB,∴△FGH∽△BGD;∵△BGD与△ABC不相似,∴△FGH与△ABC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B.3.D[解析] 由∠B=∠ADE可知△ABC∽△ADE,∴AE∶AC=AD∶AB.故选D.4.C[解析] 在△PCF和△BCP中,∵∠CPF=∠B,∠C为公共角,∴△PCF∽△BCP;在△APD和△PGD中,∵∠GPD=∠A,∠D为公共角,∴△APD∽△PGD;∵△APD∽△PGD,∴∠APD=∠PGD,∴∠BPF=∠AGP.又∵∠A=∠B,∴△AGP∽△BPF.共有3对相似三角形.故选C.5.证明:(1)由正方形ABCD及等腰直角三角形DEF,可知∠ADC=∠EDF=90°,AD =CD,DE=DF,∴∠ADE+∠ADF=∠ADF+∠CDF,∴∠ADE=∠CDF.在△DAE和△DCF中,DE=DF,∠ADE=∠CDF,AD=CD,∴△DAE≌△DCF.(2)延长BA交ED于点M,如图所示.∵△DAE≌△DCF,∴∠EAD=∠FCD,即∠EAM+∠MAD=∠BCD+∠BCF.∵∠MAD=∠BCD=90°,∴∠EAM=∠BCF.∵∠EAM=∠BAG,∴∠BAG=∠BCF.又∵∠AGB=∠CGF,∴△ABG∽△CFG.6.83[解析] ∵∠BCD=∠A,∠ABC=∠CBD,∴△ABC∽△CBD,∴BCBD=ABBC,即2 2BD=32 2,∴3BD=8,∴BD=83.7.127或2[解析] 因为△ABC沿EF折叠后点C和点D重合,所以FD=CF.设CF=x,则BF=4-x,若以点B,D,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BFD=∠C,则FDBF=ACBC,即x4-x=34,解得x=127;①若∠BFD=∠A,则FDBF=ACAB,即x4-x=1,解得x=2.综上所述,CF的长为127或2.8.169[解析] 如图,过点O作OM∥AD交AB于点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MO是△ABD的中位线,∴AM=BM=12AB=52,MO=12BC=4.∵AF∥OM,∴△AEF∽△MEO,∴AEME=AFMO,即22+52=AF4,∴AF=169.9.[解析] (1)在△PF A与△ABE中,易得∠P AF=∠AEB及∠PF A=∠ABE=90°,故可得△PF A∽△ABE;(2)分两种情况列出关系式.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BC ,∴∠P AF =∠AEB . 又∵∠PF A =∠ABE =90°, ∴△PF A ∽△ABE .(2)若△EFP ∽△ABE ,,如图① 则∠PEF =∠EAB ,∴PE ∥AB , ∴四边形ABEP 为矩形, ∴P A =BE =2,即x =2;若△PFE ∽△ABE ,如图②, 则∠PEF =∠AEB .∵∠P AF =∠AEB ,∴∠PEF =∠P AF , ∴PE =P A .∵PF ⊥AE ,∴F 为AE 的中点. ∵AE =AB 2+BE 2=2 5, ∴EF =12AE = 5.∵PE AE =EF EB ,即PE 2 5=52, ∴PE =P A =5,即x =5. ∴满足条件的x 的值为2或5.10.[解析] (1)要求证△ABF ∽△COE ,只要证明∠BAF =∠C ,∠ABF =∠COE 即可. (2)作OH ⊥AC ,交BC 于点H ,易证△OF A 和△OEH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得出所求的值.(3)同(2)可得,OFOE=n .解:(1)证明:∵AD ⊥BC ,∴∠DAC +∠C =90°. ∵∠BAC =90°,∴∠BAD +∠DAC =90°, ∴∠BAD =∠C .∵OE ⊥OB ,∴∠BOA +∠COE =90°. 又∵∠BOA +∠ABF =90°, ∴∠ABF =∠COE . ∴△ABF ∽△COE .(2)如图,过点O 作AC 的垂线交BC 于点H ,则OH ∥AB .由(1)得∠ABF =∠COE ,∠BAF =∠C , ∴∠AFB =∠OEC , ∴∠AFO =∠HEO .又∵∠BAF =∠C ,∠BAF +∠F AO =∠C +∠EHO =90°, ∴∠F AO =∠EHO ,∴△OF A ∽△OEH ,∴OF OE =OAOH .又∵O 为AC 的中点,OH ∥AB , ∴OH 为△ABC 的中位线, ∴OH =12AB ,OA =OC =12AC .而AC AB =2,∴OA OH =2,∴OF OE=2. (3)OF OE=n .。

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 (2,1),且经过原点O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C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D 在抛物线上,且以O 、C 、D 、B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D 点的坐标;(3)连接OA 、AB ,如图②,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OBP 与△OAB 相似?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抛物线22y ax bx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一1,0)、B(m ,0),与y 轴交于点C.且∠A C B=90°.A AB B OO x x y yxyF -2 -4-6ACE PDB5 2 1 24 6 G (1)求m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1,n )在抛物线上,过点A 的直线1y x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若点P 在x 轴上,以点P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BDP 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________.解:(1)令x=0,得y=-2 ∴C(0,一2).∵ACB=90°,CO⊥AB,.∴ △AOC ∽△COB,.∴OA ·OB=OC 2;∴OB=22241OC OA == ∴m=4.3、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A (5,0)、B (6,-6)和原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若过点B 的直线y kx b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C (2,m ),请求出∆OBC 的面积S 的值.(3)过点C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y 轴于点D ,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位于直线DC 下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PF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点F ,交直线DC 于点E . 直线PF 与直线DC 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OFED (如图),是否存在点P ,使得∆OCD 与∆CPE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得:255036600a b c a b c c ++=⎧⎪++=⎨⎪=⎩ 解得150a b c =-⎧⎪=⎨⎪=⎩故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25y x x =-+(2)C Q 在抛物线上,2252,6m m ∴-+⨯=∴= C ∴点坐标为(2,6),B Q 、C 在直线y kx b '=+上∴6266k b k b'=+⎧⎨'-=+⎩ 解得3,12k b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12y x =-+设BC 与x 轴交于点G ,则G 的坐标为(4,0)1146462422OBC S ∴=⨯⨯+⨯⨯-=V (3)存在P ,使得OCD V ∽CPE V 设P (,)m n ,90ODC E ∠=∠=︒Q 故2,6CE m EP n =-=-若要OCD V ∽CPE V ,则要OD DC CE EP =或OD DC EP CE = 即6226m n =--或6262n m =-- 解得203m n =-或123n m =- 又(,)m n Q 在抛物线上,22035m n n m m =-⎧⎨=-+⎩或21235n mn m m =-⎧⎨=-+⎩解得12211023,,6509m m n n ⎧=⎪=⎧⎪⎨⎨=⎩⎪=⎪⎩或121226,66m m n n ==⎧⎧⎨⎨==-⎩⎩ 故P 点坐标为1050()39,和(6,6)- 4、如图,抛物线(1)(5)y a x x =+-与x 轴的交点为M N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20)P -,,与y 轴交于C .若A B ,两点在直线y kx b =+上,且AO BO ==AO BO ⊥.D 为线段MN 的中点,OH 为Rt OPC △斜边上的高.(1)OH 的长度等于 ;k = ,b = . (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抛物线(1)(5)y a x x =+-以D N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是否还有符合条件的E 点(简要说明理由)每一个E 点,直线NE 与直线AB 的交点G 是否总满足PB PG <g解:(1)1OH =;k =b =(2)设存在实数a ,使抛物线(1)(5)y a x x =+-上有一点E ,满足以D N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等腰直角AOB △相似.∴以D N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只有两类,一类是以D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类是以DN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D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则ED DN ⊥.由抛物线(1)(5)y a x x =+-得:(10)M -,,(50)N ,.(20)D ∴,,3ED DN ∴==.E ∴的坐标为(23),.把(23)E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13a =-.∴抛物线解析式为1(1)(5)3y x x =-+-.即2145333y x x =-++.②若D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DE EN ⊥,DE EN =.E ∴的坐标为(3.51.5),.把(3.51.5)E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9a =-. ∴抛物线解析式为2(1)(5)9y x x =-+-,即22810999y x x =-++当13a =-时,在抛物线2145333y x x =-++上存在一点(23)E ,满足条件,如果此抛物线上还有满足条件的E 点,不妨设为E '点,那么只有可能DE N '△是以DN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得(3.51.5)E ',, 显然E '不在抛物线2145333y x x =-++上,故抛物线2145333y x x =-++上没有符合条件的其他的E 点. 当29a =-时,同理可得抛物线22810999y x x =-++上没有符合条件的其他的E 点. 当E 的坐标为(23),,对应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145333y x x =-++时,EDN Q △和ABO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GNP PBO ∴∠=∠=o 又NPG BPO ∠=∠Q ,NPG BPO∴△∽△.PG PNPO PB∴=,2714PB PG PO PN ∴==⨯=g g ,∴总满足PB PG <g .当E 的坐标为(3.51.5),,对应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2810999y x x =-++时,同理可证得:2714PB PG PO PN ==⨯=g g ,∴总满足PB PG <g 5、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 (2,1),且经过原点O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求点M ,使△MOB 的面积是△AOB 面积的3倍;(3)连结OA ,AB ,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使△OBN 与△OAB 相似?若存在,求出N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2+-=x a y∵抛物线过原点 ∴01)20(2=+-a ∴41-=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412+--=x y 即x x y +-=241. (2)∵△AOB 与△MOB 同底不等高 又∵S △MOB =3 S △AOB ∴△MOB 的高是△AOB ∴x x +-=-2413 ∴01242=--x x 解得 61=x ,22-=x ∴)36(1-,M )32(2--,My CNP(3)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O =AB ABO AOB ∠=∠若△OBN 与△OAB 相似, 必须有BNO BOA BON ∠=∠=∠, 显然 )12('-,A ∴直线ON 的解析式为x y 21-=, 由x x x +-=24121,得01=x ,62=x ∴)36(-,N 过N 作NE ⊥x 轴,垂足为E . 在Rt △BEN 中,BE =2,NE =3,∴133222=+=NB 又OB =4 ∴NB ≠OB ∴∠BON ≠∠BNO ∴△OBN 与△OAB 不相似,同理说明在对称轴左边的抛物线上也不存在符合条件的N 点.故在抛物线上不存在N 点,使得△OBN 与△OAB 相似6、如图所示,将矩形OABC 沿AE 折叠,使点O 恰好落在BC 上F 处,以CF 为边作正方形CFGH ,延长BC 至M , 使CM =|CE —EO |,再以CM 、CO 为边作矩形CMNO. (1)试比较EO 、E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令CMNOCFGH S S m 四边形四边形=,请问m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m 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CO =1,CE =31,Q 为AE 上一点且QF =32,抛物线y =mx 2+bx+c 经过C 、Q 两点,请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在(3)的条件下,若抛物线y =mx 2+bx+c 与线段AB 交于点P ,试问在直线BC 上是否存在点K ,使得以P 、B 、K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F 相似?若存在,请求直线KP 与y 轴的交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习题)
复习巩固
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10,点P是AD上的一个
动点,若以A,P,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DC相似,则
AP=________.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4,
3
),且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6.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A,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1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
于点C,过点A作AP∥CB交抛物线于点P.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点M作MG⊥x轴于点G,使以A,M,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A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b与x轴交于点A,B,且点A的坐标为
(1,0),与y轴交于点C(0,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点B的坐标.
(2)过点B作BD∥CA交抛物线于点D,在x轴上点A的左侧是否存在点P,使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抛物线经过A(4,0),B(1,0),C(0,-2)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二次函数y =-x 2+4x +5图象的顶点为D ,对称轴是直线
l ,一次函数215
y x =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且与直线DA 关于l 的对称直线交于点B .(1)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_;
(2)直线l 与直线AB 交于点C ,N 是线段DC 上一点(不与点D ,C 重合),点N 的纵坐标为n .过点N 作直线与线段DA ,DB 分别交于点P ,Q ,使得△DPQ 与△DAB 相似.①当275
n =时,求DP 的长;②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n 的值,有且只有一个△DPQ 与△DAB 相似,请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9或5 2.(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38373999
y x x =-+;(2)点Q 的坐标为(10,33)或(-2,33).
3.(1)A (-1,0);B (1,0);C (0,-1);
(2)点M 的坐标为(-2,3),(4,15)或(43,79
).4.(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1;B (-1,0);
(2)点P 的坐标为(13
,0)或(-2,0);5.(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
y x x =-+-;(2)存在,点P 的坐标为(0,-2),(-3,-14),(2,1)或(5,-2).
6.(1)(2,9);
(2)①DP 的长为954或352;②92155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