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名词解释(1)

口外名词解释(1)
口外名词解释(1)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在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感染伤口:指细菌侵入与繁殖并引起组织急性炎症化脓坏死的创口。

一期愈合:一期愈合——指在7-10 天临一期愈合:床创口全部愈合。

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局麻药液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晕厥:是由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的短暂的意识障碍过程。

霍纳征:由于颈深神经阻滞麻醉时,麻药浸润使交感神经麻痹所致。临床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结膜充血、面色潮红、耳廓红润、面部皮肤干燥无汗、鼻黏膜充血、鼻塞等。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牙种植术:是将非生物性的人工种植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到牙槽骨内,作为牙根假体来承受咬合力,在其上方再行义齿修复的方法。

智齿冠周炎:是指乔智齿萌不全或阻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在口腔、颌面及上颈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痈;相邻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颌骨骨髓炎:指包括骨膜、骨密质、骨髓以及骨髓腔中的血管、神经在内的颌骨组织炎症的总称。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症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

阻塞性窒息:主要见于昏迷伤异物阻塞或组织移位,肿胀压迫咽喉部而引起的窒息。

吸入性窒息:伤员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

牙搓伤:外力造成牙周膜和牙髓损伤。

牙脱位: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发生脱离牙槽窝,或有牙移位、嵌入、统称牙脱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

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无神经系统体征。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贝尔麻痹: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贝尔征:贝尔面瘫后,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了与受动眼神经支配的上睑提肌保持平衡协调的随意动作,致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用力紧闭时,则眼球转向外上方,此称为贝尔征。

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粘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

肿瘤放疗:应用射线照射肿瘤从而杀伤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肿瘤化疗:应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从而杀伤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原位癌:指局限于黏膜内或黏膜表层的癌。

清创术:是对伤口的早期的基本的外科处理,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包括对创口的冲洗、清理和缝合。

正颌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个分支,以诊治和研究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

假性动脉瘤:颌面部外伤后可发生,多见于腮腺区或上颈部,系由动脉破裂血液潴留于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波动性病损;病理检查可见纤维壁及血凝块。动脉造影多可确诊。

危险三角区: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鼻唇部静脉常无瓣膜,致使在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被称为―危险三角区‖。牵张成骨术: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促使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畸形和缺损的外科技术。

爆裂性骨折: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称爆裂性骨折。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表层皮片:也称刃厚皮片、薄层皮片或Thiersh 皮片。它包括表皮层和很薄一层真皮最上层的乳突层。轴型皮瓣轴型皮瓣:也称动脉皮瓣,轴型皮瓣,皮瓣内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并以此血管作为皮瓣的轴心,使之与皮瓣的长轴平行。

牙颌面畸形:主要系指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则表现为颌面形态异常。

唇腭裂序列治疗: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的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腭咽闭合:在发音时,由于这些肌群的收缩,使软腭处于抬高(向上腭咽闭合后延伸)状态。软腭的中、后1/3 部分向咽后壁、咽侧壁靠拢;再由咽上缩肌活动配合,使口腔与鼻腔的通道部分或全部暂时隔绝,形成―腭咽闭合‖

颌间牵引:是在上下颌牙列上分别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然后根据骨折需要复位的方向,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上橡皮圈作牵引,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颌间挛缩:即关节外强直关节外强直,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粘膜和或深层次组织的斑痕导致的张口受限。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骨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骨下份附丽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

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多见于下颌下腺及导管,常使涎液排除受阻而继发感染。

干槽症:是指拔牙2–3 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

民法学试题及答案(民法学1试卷号2097)

法学专业民法学(1)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按份共有 2.房屋典权 3.民事法律事实 4.监护 5.法定代理 6.法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和。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停止的活动。 7.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委托代理和三类。8.《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或起计算。 9.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和。 10.以占有人主观上是否知道其占有属于非法为标准,可将不法占有分为和。11.在我国共同共有基本形式有和两种。 12.《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方便生活、、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A.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 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

A.既得权和期待权 B.财产权和人身权 C.主权利和从权利 D.绝对权和相对权 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A.有限清偿责任 B.无限清偿责任 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D.按份责任 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内容 5.公民死亡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 A.遗嘱发生效力 B.财产开始继承 C.债权债务消灭 D.婚姻关系消灭 6.法人终止的原因有()。 A.依法被撤销 B.解散 C.违约或侵权 D.依法宣告破产 7.自阿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行为的附属要件,条件应符合的要求有()。 A.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B.条件是将来必定发生的事实 C.条件是法定而非当事人议定的 D.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8.《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9.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 A.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意志 B.法人代理人的意志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2、①招标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的目的是什么P56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格预审文件审查的重点是什么P54 ③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必须满足哪些条件P57 答:①资格预审的目的主要考察该企业总体能力是否具备完成招标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公开招标设置资格预审程序:一是保证参与投标的法人或组织在资质和能力等方面能够满足完成招标工作的要求;二是通过评审优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批申请投标人,再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以减小评标的工作量。 ②1、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2、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3、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 ③投标人必须满足的基本资格条件:1、必要合格条件通常包括法人地位、资质等级、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分包计划等具体要求,是潜在投标人应满足的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Chromosomal disorders: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Down’s综合征(+21),猫叫综合征(5p-)。 2 Single gene disorders: 由于控制某个性状的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之。 3 Polygenic disorders: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因素中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而是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性状。 4 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指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结构和数目异常,导致线粒体病。线粒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故随细胞质(母系)遗传。 4 Somatic cell disorders: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 5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相互独立的分离,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个生殖细胞的规律性活动。 7 连锁与互换定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8 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9 Point mutation: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转换(transition):嘧啶之间或嘌呤之间的替代。颠换(transversion):嘧啶和嘌呤之间的替代。 10 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11 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改变了氨基酸序列。错义突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二个碱基 12 Non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3 Frame shift mutation: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4 dynamic mutation :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在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发生改变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称动态突变。

电大民法学1(已排好)

一、名词解释 1.人格关系: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房屋典权: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3.表见代理: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4.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5.民事义务:是指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必要性。 6.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7.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8.复代理: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的行为。 9.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 10.共有:是指某项财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所有权。 11.国有土地使用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2.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之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13.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14.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15.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16.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17.其他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物权,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权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他物权人对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18.诉讼时效:权利人在法定期间那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19.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0.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 21.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22.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担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填空题 1.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联营主要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 6.根据期限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所起作用不同,分为延续期限和解除期限。 7.《民法通则》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10.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偿。 1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1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1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1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1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1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17.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类。 18.《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19.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0.以占有人主观上是否知道其占有属于非法为标准,可以将不法占有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21.在我国共同共有基本形式有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两种。 22.《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3.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_财产所有_关系和_财产流转_关系。 24.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_组织_和_个人_不得侵犯。25.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_支配_权、_请求_权、_抗辩_权和_形成_权。26.民法上的死亡分为_生理死亡_和_宣告死亡_。 27.《民法通则》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_资金_、_实物__、__技术_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28.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效灭。 29.《民法通则》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当_追缴_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_国家_、_集体_所有或返还_第三人_。 30.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_ 不可抗力_;(2)_其他障碍_。 31.担保物权主要包括:_抵押_权、_质押_权和_留置_权。 32.财产所有权形式可以分为_单独所有_和_共有_两种。 33.恩格斯曾经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_法律形式_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34.民法通则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_管理_和_使用_。 35.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_登记机关_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36.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_符合所附条件_时生效。 37.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由_被代理人_和_代理人_负连带责任。 38.诉讼时效按其适用的范围可分为_普通诉讼时效期间_和__特殊诉讼时效期间_。 39.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_自我保护__和_诉讼_保护。 40.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__原始取得_和__继受取得_两种。 41.占有分为_所有人占有_和_非所有人占有_两种情形。 42.在发生相邻房屋滴水纠纷后,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它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43.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_占有_、_使用_、__收益_的权利。 44.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_主体_、_内容_、_客体_三个要素。 45.民法通则规定_16周岁__以上_不满18周岁_的公民,以__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_ 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6.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__法人成立时_产生,到__法人终止时_终止。 4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__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_和_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_两种。 48.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_口头形式_、_书面形式_、_推定形式_、_沉默形式_。 49.民法上的期限,依确定根据,可分为_法定期限_、_指定期限_、_意定期限_。 50.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__原始取得__与_继受取得_。 51.收益在法律上又称为孳息,它分为_天然孳息_与_法定孳息_两种。 52.物权分为_所有权_和_其他物权_。 53.公民从_出生时_到_死亡时_,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三、选择题 1.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自( D )起计算。 A.失踪人最后离开住所之日 B.失踪人最后离开居所之日 C.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 D.战争结束之日 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 A )。 A.企业法人 B.国家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3.某纺织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 B )。 A.党委书记 B.厂长 C.工会主席 D.副厂长 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C )。 A.诺成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 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 BC ) A.没收 B.买卖合同 C.赠与 D.取得孽息 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ABC )。 A.股票 B.支票 C.本票 D.发货票 7.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 ABD ) A.行为人不合格的民事行为 B.因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C.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8.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 ABCD )。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 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 D.共有人平等地承担义务 9.下列( ABCD )属于国家所有权的客体。 A.矿藏 B.森林 C.军事设施 D.广播设施 10.动产物权包括( ABCD )。 A.动产所有权 B.留置权 C.动产的抵押权 D.以国库券作抵押 1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 1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 A )。 A.既得权和期待权 B.财产权和人身权 C.主权利和从权利 D.绝对权和相对权 1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C ) A.有限清偿责任 B.无限清偿责任 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D.按份责任 1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 ABCD )。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5、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6、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7、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9、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10、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1、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2、基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3、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14、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15、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6、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7、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18、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19、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0、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2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2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2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 25、部分二倍体:含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叫部分二倍体或部分合子。 26、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27、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28、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29、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名词解释答案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指博弈中的所以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 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民法学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人格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必要性。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 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清算:指法人终止后由清算组织依据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的全部财产关系。 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系。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的是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的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指定代理:是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复代理:又称再代理,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的行为。 表见代理: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物权: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的权利。 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入什么人的手中,物权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典权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善意占有:是指不法占有人在占有他人财产时,不知道或者无法知道占有是非法的。 善意取得:是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 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共同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他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财产上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依法享有的处分权。国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遗传学名词解释

Explaining of genetics nouns 一、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concepts. 1、heredity;(遗传)transmission of traits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2、transmission genetics;(传递遗传学)is the brand dealing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genes and genetic trait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and how genes recombine 3、centromeres; (着丝点)each chromosome often has a constriction along its length 4、zygote;(合子)the cell produced by the fusion of male are female gametes 5、autosomes; (常染色体)chromosomes other than sex chromosome 6、sister chromatid; (姐妹染色单体)a chromatud denved from replication of one chromosome during interphase of the cell cycle 7、chromatin; (染色质)the mixture of DNA and protein 8、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保留复制)a model of DNA replication in which a double-stranded molecule replocat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daughter moleculars are composed of one parental(dd)and one nemly synthesized serand 9、the replication fork; (复制叉)the region where the helix unwinds and new DNA 10、replicon; (复制子)DNA replicated from a single origin 11、codon; (密码子)the DNA sequence of a gene is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units of three bases 12、degeneracy; (简并)the number of codons is greater,all of the amino acids,with the exception of methionine and typtophan,are encodoned by more that one codon 13、hereditary traits; (遗传性状)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that one transmitt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14、Genotype; (基因型)the genetic constitution of an organism 15、phenotype; (表现型)is the observable properties(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of organism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genotype and the environment 16、pure-breeding lines; (纯种品系)this refers to organisms which have been inbred for many generations in which a certain phenotype remains the same 17、dominance;(显性)in hybrids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phenotypes only ine phenotype may be observed 18、testcross; (测交)is a cross of an individual of unknown genetype (usually expressing the dominant phenotype)with a known homozygous recessive individua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genetype 19、the dihybrid cross;(双因子杂交)a cross involving two pairs of contrasting traits 20、complete dominance; (完全显性)is the phenoment in which one alleles is dominant to another,so that the neterozygote(F1)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homozygous dominant 21、incomplete dominance; (不完全显性)expression of heterozygous(F1)phenotype which is distinct from and often intermediate to that of either parent 22、multiple alleles; (复等位基因)three or more alleles of the same gene 23、epistasis; (上位作用)is a from of gene interaction in which one gene masks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another 24、linkage; (连锁)is the tendency of for alleles of two or more genes to be passed together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网络广告 是指利用互联网这种载体,通过图文或多媒体方式发布的,旨在推广产品、服务或站点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一种由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在网络上发布的有偿信息传播。2.电子支付 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体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 3.客户关系管理(CRM) 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使企业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它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软件技术。 4、移动电子商务 是指移动用户利用移动接入设备(手机、笔记本式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Internet 上从事的网上商务(电子交易)活动,是与无线上网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用户可以获取信息服务,进行购物、交易、交纳各种费用等。 5、EDI 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以及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的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或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或自动处理。 6、支付网关 是网上银行和Internet间的接口,是将Internet上传输的数据转换为网上银行金融机构内部数据的设备,通常由第三方商家提供。 7、网络证券 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国内外各交易所的即时报价,查找国际国内与投资者相关的经济金融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户、委托、支付、交割和清算等证券交易全过程,实现实时交易。 8、物流管理 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各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