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结构示意图(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45页)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结构示
意图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58
B .82.1
C .140.1
D .198.1
2.日前,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限制镓锗两种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出口。
锗元素的元素符号为Ge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中子数为41,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
甲图是镓元素的信息图,请模仿甲图,乙图的①处应填(
)
A .41
B .72.64
C .32
D .40.64
3.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起飞,其采用了最新的三结砷化镓光伏电池柔性太阳翼,在太空中大放异彩。
砷、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砷和镓位于同一周期
B .砷化镓的化学式是Ga 3As 5。
2020-2021深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
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
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1)通过蒸发结晶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写出一条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_____。
(2)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I,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
①步骤I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_____(选填字母序号)A 过量的Na2CO3溶液B 过量的BaCl2溶液C 过量的NaOH溶液②步骤I中加入的三种除杂试剂需略过量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步骤Ⅲ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步骤V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风力大(阳光充沛等) BAC(或CBA或BCA)将杂质完全除去2NaHCO3ΔNa2CO3+H2O+CO2↑ Mg(OH)2+2HCl=MgCl2+2H2O【解析】【分析】【详解】(1)风力大、阳光充沛等都利于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晒盐”;(2)①粗盐水中主要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等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是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再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顺序不唯一,只要把稍过量的BaCl2溶液放在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前面加入就行;故顺序为BAC(或CBA或BCA);②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2NaHCO3ΔNa2CO3+H2O+CO2↑;(4)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 (OH )2+2HCl=MgCl 2+2H 2O 。
2.《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ZnCO 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下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化学中考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越大,元素周期数越小C.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D.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是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B选项错误,原子序数越大,元素周期数应该越大。
C选项错误,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D选项错误,同一周期内,电子层数是相同的。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位素的是:A. 氢的同位素氘和氚B. 碳的同位素碳-12和碳-14C. 氧的同位素氧-16和氧-18D. 铀的同位素铀-235和铀-238答案:A解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A选项中,氘和氚是氢的同位素,B、C、D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同位素。
因此,A选项不属于同位素。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HCl(盐酸)B、NaOH(氢氧化钠)C、H2SO4(硫酸)D、CH4(甲烷)答案:D解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的物质。
选项A、B、C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
而选项D的甲烷(CH4)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不会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因此不属于酸。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Zn + CuSO4 → ZnSO4 + CuB、2H2 + O2 → 2H2OC、Fe + 2HCl → FeCl2 + H2↑D、CaCO3 → CaO + CO2↑答案:D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C分别是锌与硫酸铜反应、氢气与氧气反应以及铁与盐酸反应,都是典型的置换反应。
而选项D的碳酸钙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深圳坑梓光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深圳坑梓光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 .77.5%B .63.3%C .46.7%D .22.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发生的反应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Mg (OH)2+2HCl=MgCl 2+2H 2O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水的质量是:111.4g - 20.6g=9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 水来自三部分:1、盐酸中的:100g-100g×14.6%=85.4g ;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利用氢元素守恒:2HCl H 2O ,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100g×14.6%=14.6g ,水的质量:3.6g ;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90.8g-85.4g-3.6g=1.8g ,利用氢元素守恒:Mg (OH)2H 2O ,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 ;根据反应:Mg (OH)2+2HCl=MgCl 2+2H 2O ,计算氯化镁的质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258955.8Mg OH MgCl g x58 5.8g 95x= 解得x=9.5g ,则氯化钙的质量:20.6g-9.5g=11.1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 ,则有: 32CaCO Ca 10011111Cl 1.g y 10011111.1gy = 解得y =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10g 100%63.3%10g+5.8g⨯≈。
故选B 。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深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练习题.doc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A~G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 A 为金属氧化物, E、 F 为金属单质,且 F 为紫红色,化学反应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请按要求填空:(1)物质 C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E、 F 和氢由强到弱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H2 4 4置换反应 E 氢 FO Fe + CuSO= FeSO+ Cu【解析】【分析】【详解】(1) A 为金属氧化物,那么 B 为酸,可以是硫酸,因为 D 可以和金属单质 E 反应生成紫红色的金属单质F,所以可以判断 C 为水,根据金属单质 F 的颜色可以判断 F 为铜,所以 D 就是硫酸铜,故本题答案为:H2O。
(2)根据( 1)的分析可知 E 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 E 是比铜活泼的金属,我们可以定为铁,故本题答案为:Fe+CuSO=FeSO+Cu。
4 4(3)反应③是酸与铁等活泼金属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故本题答案为:置换反应。
(4) F 为铜, E 的活动性比铜强,并且能够和酸反应,所以应该在氢前,故本题答案为: E 氢 F。
2.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 A 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I 是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D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 ________。
(3) J 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合金中 ________含有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和区别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 概念的认识D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附答案解析)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甲待测值是5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1:5
D.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乙炔(化学式为C2H2)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6.6g二氧化碳、1.4g一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A.0.6g B.0.9g C.1.8g D.3.6g
3.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4.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g碳与3.2g氧气反应能生成4.4g二氧化碳
B.2g氢气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4g水
C.用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D.点石(碳酸钙)成金(金子)遵循质量守恒
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5g先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后,再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15g(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
第1页(共32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复习题 (16)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复习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B.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该净水器能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D.该净水器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答案】B
【解答】A.该净水器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A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该净水器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故C错误;D.该净水器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
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⑥D 以上全部都是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
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g)【答案】C 生石灰 CO2+Ca(OH)2=CaCO3↓+H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解析】【分析】【详解】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石灰;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2233Ca(OH)+Na CO=CaCO+2NaOH106100212g10.6%x100106=x212g10.6%⨯⨯↓x=21.2g。
2.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⑴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 D.不锈钢刀具⑵钢铁锈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防止或减缓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⑶“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世界湿法冶金的先驱。
试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 反应。
(填“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⑷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了该样品2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答案】C 制成不锈钢( Fe + CuSO4 FeSO4 + Cu 置换 13.5g【解析】⑴金属做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选C⑵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有将钢铁制成不锈钢或钢铁表面洁净后,覆盖保护层,例如涂油、漆,镀锌,烤蓝工艺等)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4 FeSO4 + Cu ,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是置换反应;⑷解:设Zn的质量为x,则Zn + H2SO4 = ZnSO4 + H2↑65 2 x 0.2g∴6526.5 x0.2gx g,得==则样品中Cu的质量 = 20g - 6.5g = 13.5g答:该样品中含有13.5g Cu 。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A 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2H2O 通电2H2↑+O2↑ 2n < BE CD【解析】【分析】【详解】(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 通电2H2↑+O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故答案:2H2O 通电2H2↑+O2↑、2n.(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BE.(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g150g;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g131.6g.故B说法不正确.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4.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有以下两种途径: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B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试判断: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哪种途径较好?____;理由____.(2)若取6.4g 铜加入到50g 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_____; ②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答案】A 途径好 制取等量的硝酸铜A 方案节省原料,产生污染物少 18.8g 33.6% 【解析】 【分析】(1)由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因此直接用金属铜和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不是理想的选择.(2)依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 3(浓)=Cu (NO 3)2+2NO 2↑+2H 2O 中铜的质量可计算生成的硝酸铜的质量和反应的硝酸的质量,进而可计算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两个方程式的情况可得物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8HNO 3(稀)~3Cu (NO 3)2~2NO 和4HNO 3(浓)~Cu (NO 3)2~2NO 2,比较不难看出若要得到等质量的硝酸铜消耗的稀硝酸少,而且生成的气体少,因此A 较好;(2)设可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为x ,原稀硝酸溶液中溶质HNO 3的质量为y33221925045646.4gy3Cu +8HNO =3Cu xNO +2NO +4H O(稀)() 192564504==6.4g x yx =18.8g ;y =16.8g 稀硝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16.8g50g×100%=33.6% 答: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18.8g ,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3.6%。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1)如表是CO 2气体在水中的几组溶解度数据(单位:mL/100mL 水)①根据CO2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填“>”、“<”或“=”)瓶外大气压强.(2)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①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②t1℃时,50g水中加入30g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③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_____(填编号).A 加足量溶质乙B 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C 降温④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的取值范围为_____.⑤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t1℃时溶质质量:甲=乙B t1℃时溶剂质量:甲>乙C t1℃时溶液质量:甲<乙D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答案】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相同时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甲70AB不饱和0<a%≤37.5%CD【解析】(1)①由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压强减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①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②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1℃时,50g水中放入30g乙,只能溶解2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③③由图示信息可知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足量溶质乙;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④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乙的溶解度是60g,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a%的取值范围是不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60g100%37.5%60100g g⨯≈+;⑤A、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 B、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错误;C、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t1℃时溶质质量:甲<乙,故t1℃时溶液质量:甲<乙,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