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临床皮肤性病学

合集下载

玫瑰痤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何黎【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3页(P92-94)【作者】何黎【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4玫瑰痤疮(rosacea),又称酒糟鼻,是一种常见累及面部皮肤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以面中央部为主的原发的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炎症性丘疹和脓疱疹,鼻部或面颊、口周增生肥大和纤维化,睑缘炎等一种或多种客观体征,可有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主观症状[1]。

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但以白种人,中年女性好发。

玫瑰痤疮复杂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导致其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容易误诊为敏感性皮肤及其他面部红斑、丘疹性皮肤病。

本文就玫瑰痤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简述如下。

玫瑰痤疮主要依据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只可供参考[2]。

2002年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NRSEC)将玫瑰痤疮分为4种分型,即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主要表现为面中部红斑伴血管扩张,常伴刺痛、烧灼等主观感觉。

丘疹脓疱型主要表现为面中部的炎症性红斑、丘疹和脓疱。

鼻赘型常见于男性,特点是皮脂分泌增加及纤维化增生,好发于鼻尖,也可累及下颌、前额等部位。

眼型表现为眼睑及结膜红肿伴畏光、流泪、眼异物感及视力下降,还可累及巩膜和角膜,常合并其他类型玫瑰痤疮[3]。

总之,玫瑰痤疮的原发皮损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继发皮损为丘脓疱疹,肿胀,斑块,纤维化增生。

诊断标准分为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满足至少1条主要条件提示玫瑰痤疮,可以同时存在次要条件中1条或多条,其中客观体征更为重要[4-5]。

1.1 主要条件以累及面中央为主,出现以下特征:① 阵发性潮红;② 持久性红斑,温度变化、情绪波动及紫外线照射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

需排除由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类癌综合症、甲状腺髓样癌、药物(如5羟基吲哚乙酸、5羟色胺、NSAID类药物、血管活性肠肽)等引起的潮红、红斑。

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摘要:玫瑰痤疮与多种主要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脓疱的皮肤病难以鉴别,本文旨在综述痤疮、脂溢性皮炎、红斑狼疮、敏感性皮肤等皮肤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提高玫瑰痤疮鉴别诊断的正确性。

关键词:玫瑰痤疮;皮肤镜;鉴别诊断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好发于面中部,常表现为红斑、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肥大增生等,常伴有干燥、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

尤其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人,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病。

目前以面部红斑、潮红、丘疹、脓疱等为特征的面部皮肤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如玫瑰痤疮、痤疮、脂溢性皮炎、红斑狼疮、敏感性皮肤等。

然而,这些疾病诊断多以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而在不同疾病的不同的病程,部分临床症状十分类似,甚至发生“重叠”,所以区分玫瑰痤疮和其他皮肤病症是具有挑战性的,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

本文将对这些疾病进行阐述,来提高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1)痤疮痤疮容易被误诊为玫瑰痤疮,尤其是在25岁以后发病的成人痤疮,又称为青春期后痤疮[7]。

在临床上,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和痤疮的症状和体征很相似,容易误诊,鉴别诊断是对两种疾病治疗所必需的。

有实验[8]通过对463例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患者和412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面部主要自觉症状、体征和表皮屏障功能得出结论:红斑、灼热、干燥、瘙痒是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的特征,与寻常痤疮不同,且丘疹脓疱性红斑痤疮患者的表皮屏障功能受损,而寻常痤疮患者的表皮屏障功能未受损。

粉刺一般出现在寻常痤疮中,但在玫瑰痤疮中很少见。

面色潮红、毛细血管扩张通常出现在玫瑰痤疮中,而寻常痤疮中则不存在。

若存在眼部症状也倾向于诊断玫瑰痤疮。

而且,玫瑰痤疮很少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而寻常痤疮在年轻人中更常见[9]。

寻常痤疮的好发部位也与玫瑰痤疮有所不同,而另一项统计研究表明,非面部区域的受累在寻常痤疮中很常见,而玫瑰痤疮则很少见。

玫瑰痤疮主要影响面部中央,包括脸颊、鼻、前额和下颌[7],而寻常痤疮可以出现在面部任何地方,且与激素有关的痤疮更集中在颌下,颏下和颈部。

玫瑰痤疮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玫瑰痤疮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玫 瑰 痤 疮 的 病 因及 流 行 病 学
李 健 , 袁 超
文献标志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3 1 0 . 2 0 1 7 . 0 2 . 0 0 5
( 1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 重庆 4 0 0 0 3 8 ; 2 .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上海 2 0 0 4 4 3)
临床杂志 , 2 0 1 5,1 2 ( 2 ) :1—2 .
部) , 一般早 期 表 现 为持 续 性 红 斑 , 皮 肤 屏 障 功 能 受 损不 明显 . 皮肤 敏感 症 状 亦 少 见 , 但 容 易 出现皮 脂 腺
肥大 增 生 , 形 成赘 生 物 , 而 较 少 出现 阵 发 性 潮 红 , 因
[ 4 ] L a c z N L,S e h w a n z R A .R o s a c e a i n t h e p e d i a t r i c p o p u l a t i o n[ J ] .
C u r l s , 2 0 0 4 , 7 4 ( 2 ) : 9 9 - 1 0 3 .
疗 的难点 : 皮损主要位 于鼻部者 ( 往 往 也 首 发 于 鼻
[ 2 ] S p o e n d l i n J , V o e g e l J J , J i e k S S, e t a 1 .A s t u d y o n t h e e p i d e mi o l o g y
酸胶囊 疗 效好 。眼 部症 状 往 往是 其 他类 型玫 瑰 痤疮 的伴 随症 状 。 在 治疗 上 , 随 皮 损 的好 转 . 眼部 症 状 自
此外 还 有 一 些 特 殊 的 亚 型 。 如 肉芽肿 型 、 暴 发 型、 皮质激素诱导型 、 口周 皮 炎 型 、 儿 童 肉芽 肿 性 腔 口皮炎 等 。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琳洁康晓静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4期[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面部充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组织学或血清学标志物。

当前研究认为,玫瑰痤疮是一种包括多种皮肤症状组合的综合征,如:面部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丘疹、脓疱、眼部病变和鼻赘等。

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National Rosacea Society ExpertCommittee, NRSEC)将玫瑰痤疮分为4个亚型和1个变异型,并提出从一种亚型到另一种亚型进展的可能性,而研究这一过程可能会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见解。

本文主要综述了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玫瑰痤疮;分型;临床特征;亚型间联系;临床诊治Abstract: Rosacea is a common chronic facial inflammatory congestive of skin diseas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iverse, bu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unknown, and there are no histologic or serologic markers. Current research considers that rosacea is a syndrome that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skin symptoms, such as flushing, erythema, telangiectasia, edema,papules, pustules, ocular lesions, and rhinophyma. The National Rosacea Society Expert Committee divides rosacea into 4 subtypes and 1 variant. Evolution from one subtype to another may occur, and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is process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Despite th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there is still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ression between subtypes of rosacea.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ion of 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ression between subtypes of rosacea,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acne rosacea;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subtype associati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NRSEC將玫瑰痤疮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ETR)、丘疹脓疱型(Papulopustular, PPR)、肥大增生型(Phymatous, PHY)和眼型(Ocular, OC)玫瑰痤疮4个亚型,并提出从一种亚型到另一种亚型进展的可能性,而研究这一过程可能会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见解[1]。

玫瑰痤疮判断标准

玫瑰痤疮判断标准

玫瑰痤疮判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玫瑰痤疮,又称为红斑疹性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心部位,特点是面颊、鼻尖、额头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和脓疱,伴有疼痛和瘙痒感,甚至会留下疤痕。

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比较常见,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和影响。

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玫瑰痤疮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皮肤科医生的判断。

有一些判断标准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玫瑰痤疮,并与其他皮肤疾病进行区分。

玫瑰痤疮的症状主要包括面部中心部位的红斑、丘疹和脓疱,伴随疼痛和瘙痒感。

这些症状一般会在晚上加重,而早上有所减轻。

患者还会出现面部皮肤泛红、感觉不适、发热等症状。

玫瑰痤疮的病程常较长,反复发作,有时还会伴有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患者容易出现面部皮肤干燥、角质增厚、纹理加深等皮肤损害,严重者可留下疤痕。

患者还可能有不规则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

玫瑰痤疮的诊断应该排除其他疾病,如皮脂腺囊肿、红斑狼疮、皮脂粉刺等。

因为这些疾病的症状和玫瑰痤疮有些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所以在诊断时要细心观察、全面分析。

玫瑰痤疮的治疗方法也值得我们注意。

常见的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激光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该注意调节饮食、保持面部清洁、避免过度日晒等,以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减轻症状的加重。

玫瑰痤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玫瑰痤疮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为您了解玫瑰痤疮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患者们能尽快战胜疾病,重拾自信。

第二篇示例:玫瑰痤疮,又称为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慢性红斑、丘疹和结节,常被误认为青春痘。

玫瑰痤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严重影响外貌和心理健康。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玫瑰痤疮患者至关重要。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各亚型的特征及临床联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玫瑰痤疮病因和复杂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亚型被发现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不同的亚型各有其特殊的病理和表现特点,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一、激素依赖型玫瑰痤疮激素依赖型玫瑰痤疮是指在使用激素过程中,皮肤出现玫瑰痤疮的体征和症状。

激素依赖型玫瑰痤疮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对激素的依赖性明显,并且激素停用后容易复发,对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临床表现:初期为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 (telangiectasia)。

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弥漫性红斑和丘疹, 有时伴有暴露区域的水肿和闭合性粉刺。

使用激素后红斑和丘疹会减轻甚至消失。

停用激素后可以出现皮肤瘀斑和下垂。

治疗: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使用清洁剂、抗生素和局部治疗等非激素依赖的治疗方法。

二、毛囊闭锁型玫瑰痤疮毛囊闭锁型玫瑰痤疮是指在毛囊内部发生角化异常,导致毛囊口部阻塞,出现红肿、丘疹和毛囊炎症。

临床表现:毛囊闭锁型玫瑰痤疮的特点是有封闭性粉刺和白头丘疹存在,表面有黑头,可有毛囊炎和发炎症状。

治疗:去角质、局部外用抗生素等。

三、血管痉挛型玫瑰痤疮血管痉挛型玫瑰痤疮是指由于面部血管神经调节的失调造成的痉挛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脸部的红肿和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表现:该型玫瑰痤疮最常见的病变特点是眉毛和颧骨部位的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痛感很轻甚至没有。

治疗:推荐使用β-受体拮抗剂等降低面部血管紧张的药物。

炎症型玫瑰痤疮的病因较为复杂,多因面部细胞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这种亚型的玫瑰痤疮表现为皮肤的红肿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且会伴随着丘疹和脓包的存在。

临床表现:疾病呈类似于青春痘的慢性炎症,有痛感,常伴有橙色囊肿 (金孔虫皮炎) 。

治疗:使用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口服维生素 A 酸以及其他抗生素治疗。

(这段翻译不准确,需待人工审核修改。

)总之,了解不同类型的玫瑰痤疮亚型对于有效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阳光保护、避免过度洗脸、注意饮食及情绪调节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玫瑰痤疮的发病和复发。

【皮肤性病学】痤疮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痤疮PPT课件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临床表现 青壮年 进展期、静止期、恢复期 全秃 、普秃 鉴别诊断-假性斑秃、头癣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Ⅱ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胸 背部
Ⅲ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 半身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预后
一般是周期性或季节性加重 大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后逐年减轻 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聚合性痤疮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聚合性痤疮
好发青年男性。 部位: 背、臀、面颊、下颌,也可见于腹、肩、颈、上
临床表现
患者某一阶段常以某一种形态皮疹为主
粉刺性痤疮 丘疹性痤疮 脓庖性痤疮 结节性痤疮 囊肿性痤疮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级 严重程度
Ⅰ度(轻度) Ⅱ度(中等度) Ⅲ度(重度) Ⅳ度(重度-集簇性)
临床表现特点
散发或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的炎性丘 疹
Ⅰ度+炎性丘疹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 但局限于面部
痤疮炎症期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物理治疗
蓝-红光照射 光动力疗法 面膜 皮肤磨削术 粉刺挤压器 果酸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斑秃(alopecia areata)
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任何部位 病因
不完全清楚 遗传(易感性) 情绪应激 内分泌失调 自身免疫(易与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
消炎膏,中药面膜,囊肿内皮质激素注射;
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
内用药物治疗
适用于中等和严重程度痤疮,也用于那些轻度痤疮但心理严重受影 响的病人

玫瑰痤疮的症状及分类

玫瑰痤疮的症状及分类

玫瑰痤疮的症状及分类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

其特点是面部潮红、血管扩张、痤疮样病变及眼部症状的出现。

本文将介绍玫瑰痤疮的症状及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症状玫瑰痤疮的症状可以根据潮红、血管扩张、痤疮样病变和眼部症状来进行分类。

1. 潮红潮红是玫瑰痤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会在面部的中央区域出现。

潮红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情绪激动、气温变化、饮酒或辛辣食物等都能导致潮红发作。

一些患者还可能会感到面部发热或灼痛。

2. 血管扩张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出现在面部中央区域的血管扩张,形成明显的血管网状结构。

这种血管扩张常常与潮红一起出现,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明显。

3. 痤疮样病变部分患者在面部出现痤疮样病变,这些病变类似于毛囊炎,但与青春痘有所不同。

玫瑰痤疮的痤疮样病变通常不伴有粉刺,但可能出现红色囊肿、红斑或结节。

这些病变会导致面部皮肤的不平整和不规则。

4. 眼部症状玫瑰痤疮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眼部症状,例如干眼症、眼睑炎、结膜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眼睛感到干涩、疼痛或视力模糊。

分类根据疾病的表现形式,玫瑰痤疮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亚型,即红斑型、类固醇依赖型、痤疮样型和眼部病变型。

1. 红斑型红斑型是最常见的玫瑰痤疮亚型,主要特征是面部异常潮红和血管扩张。

此类型的痤疮样病变较少,眼部症状也相对较轻微。

2. 类固醇依赖型类固醇依赖型玫瑰痤疮通常发生在患者短期内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后。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会迅速加重,出现更严重的潮红和痤疮样病变。

3. 痤疮样型痤疮样型玫瑰痤疮以痤疮样病变为主要特征,患者面部可能出现红色囊肿、结节、脓疱等。

此类型的痤疮样病变通常不伴随明显的潮红,但血管扩张可能仍然存在。

4. 眼部病变型眼部病变型玫瑰痤疮主要表现为眼部炎症症状,如眼睑炎、结膜炎、干眼症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眼不适和视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痤疮
rosacea
第三节第三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发病机制可能为: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23
固有免疫异常及紫外线
损伤
对皮肤微
生物的炎
症反应血管高反应性
日晒
辛辣食物
饮酒冷热刺激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内分泌功能障碍激素依赖诱发和加重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Ø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人的面中部,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也不同,但一般都有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

Ø玫瑰痤疮常分为三期一型,各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二、临床表现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玫瑰痤疮
红斑期:
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斑,初起为暂时性,反复发作后持久不退,可见树枝状的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毛囊口扩大及皮肤油腻。

二、临床表现
丘疹脓疱型
玫瑰痤疮
脓疱期: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结节, 并且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

二、临床表现
鼻赘型玫瑰痤疮
鼻赘期:
病情长久者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即为鼻赘期。

鼻赘期仅见于少数患者,几乎均为40岁以上男性。

二、临床表现
眼型玫瑰痤疮
眼型:
玫瑰痤疮有高达50%的患者可有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睛异物感、烧灼感或刺痛感,干燥、瘙痒、光敏、视物模糊,可以见到巩膜及其他部位毛细血管扩张,或眶周水肿。

三、鉴别诊断
痤疮
丘疹脓疱型
玫瑰痤疮
一般治疗
米诺环素;异维A酸;强氯喹。

外用药系统治疗
光电治疗手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溴莫尼定;甲硝唑等抗菌剂;维A酸。

四、治疗
激光及强脉冲光。

鼻赘。

Ø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强脉冲光及激光治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