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试卷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8B.7C.2D.12.下列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是( )A.长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3.如图,平移ΔABC得到ΔDEF,若∠DEF=35°,∠ACB=50°,则∠A的度数是A.65°B.75°C.95°D.105°4.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需要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在分割六边形时,所分三角形的个数不可能的是A.3个B.4个C.5个D.6个5.如图,在RtΔABC中,∠ABC=90°,BD是高,E是ΔABC外一点,BE=BA,∠E=∠C,若DE=23BD,AD=95,BD=125,则ΔBDE的面积为A.2725B.1825C.3625D.54256.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下列四个剪纸图案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若∠BEC= 90°,则∠ACE的度数A.60°B.45°C.30°D.15°8.下列式子不能用“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的公式”计算的是A.(3b−a)(3b+a)B.(3b−a)(−3b−a)C.(3b−a)(6b+2a)D.(3b−a)(a−3b)9.下列多项式相乘,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5x+2y)(3x−2y)B.(2x−y)(2x+y)C.(−m+n)(m−n)D.(a−2b)(2a+b)10.如图是小明的作业,那么小明做对的题数为A.2B.3C.4D.511.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a2−9=(a−3)(a+3)B.(x−y)2=x2−y2C.x2−4+4x=(x+2)(x−2)+4xD.x2+3x+1=x(x+3+1x)12.如果多项式x2−5x+c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那么下列c的取值正确的是A.2B.3C.4D.513.下列分式中属于最简分式的是( )A.x+2y+2B.1−x2x−2C.2x+2y6x−6yD.x2−9x+314.如果把分式2x2−3y2x−y中的x和y的值都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12C.变为原来的2倍D.变为原来的4倍15.假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小颖同学到重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她读了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她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如果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页,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140x+140x−21=14B.280x+280x+21=14C.140140101016.体育测试中,小进和小俊进行800米跑测试,小进的速度是小俊的1.25倍,小进比小俊少用了40秒,设小俊的速度是x米/秒,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40×1.25x−40x=800 B.800x−8002.25x=40C.800x−8001.25x=40D.8001.25x−800x=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17.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那么它的内角和是______.18.如图,BD是Δ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ΔABC的面积为20,AB=12,BC=8,则DE的长为______.19.两位同学将同一个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一位同学因看错了一次项系数而分解成(x−1)(x−9);另一位同学因看错了常数项而分解成(x−2)(x−4),则原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正确结果是:______.20.如图,在Δ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B于E.若CE平分∠ACB,∠B=42°,则∠A=______.21.某校九年级学生去距学校6千米的地铁站参观,一部分同学们步行先走,过了4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坐公共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的步行学生速度的3倍,求步行学生的速度.若设步行学生的速度为x km/h,则可列方程______.22.化简:(1x−4−8x2−16)⋅(x+4)=______.三、计算、画图、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分)23.如图,∠B=∠E,BF=EC,AB=DE.求证:AC//DF.24.在如图所示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中,Δ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2,1),顶点B的坐标为(−1,2). (1)在网格图中画出两条坐标轴,并标出坐标原点; (2)作Δ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ΔA''B''C''; (3)求ΔABB''的面积.25.因式分解(1)3a2−6ab+3b2. (2)m2(m−2)+4(2−m).26.先化简再求值: (1)y(x+y)+(x+y)(x−y)−x2,其中x=−2,y=12. 27.(2)2(a−3)(a+2)−(3+a)(3−a),其中a=−2.27.已知分式y−a y+b,当y=−3时无意义,当y=2时分式的值为0,求当y=−7时分式的值.28.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组织初二学生乘车前往距学校132千米的某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二班因事耽搁,比一班晚半小时出发,为了赶上一班,平均车速是一班平均车速的1.2倍,结果和一班同时到达.求一班的平均车速是多少千米/时?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设第三边长x.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x<7. 故选:C.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点,此题比较简单,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答案】A;【解析】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 长方形不具有稳定性. 故选:A. 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答案】C;【解析】解:∵平移ΔABC得到ΔDEF,∠DEF=35°, ∴∠B=∠DEF=35°, ∵∠ACB=50°, ∴∠A=180°−∠B−∠ACB=95°. 故选:C.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B=∠DEF=35°,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A的度数.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移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由平移的性质得到∠B=∠DEF.4.【答案】A;【解析】解:分割六边形,可以从一顶点连接对角线,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如图1; 可以在某条边上任取一点,连接这点和各顶点,分割成五个三角形,如图2; 可以在六边形内取任取一点,连接这点和各顶点,分割成六个三角形,如图3. 故选:A. 分割六边形,可以从一顶点连接对角线,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可以在某条边上任取一点,连接这点和各顶点,分割成五个三角形;可以在六边形内取任取一点,连接这点和各顶点,分割成六个三角形. 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解题关键是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来研究.5.【答案】C;【解析】解:∵∠ABD=∠C=∠E,,AB=BE, 在BD上截取BF=DE, 在ΔABF与ΔBED中, AB=BE∠ABD=∠EBF=DE, ∴ΔABF≌ΔBED(SAS), ∴SΔBDE=SΔABF. ∴SΔABD=12BD⋅AD=12⋅125⋅95=5425. ∵DE=23BD, ∴BF=23BD, ∴SΔABF=23SΔABD=3625, ∴SΔBDE=3625. 故选:C. 根据SAS证明ΔABF与ΔBED全等,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SAS证明ΔABF与ΔBED全等.6.【答案】C;【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7.【答案】D;【解析】解:∵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 ∴BD=CD,即: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E=CE, ∴∠EBC=∠ECB, ∵∠BEC=90°, ∴∠EBC=∠ECB=45°,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ACE=∠ACB−∠ECB=15°, 故选:D. 先判断出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进而求出∠ECB=45°,即可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CB是解本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A、(3b−a)(3b+a)=(3b)2−a2,故A不符合题意; B、(3b−a)(−3b−a)=−(3b−a)(3b+a)=−[(3b)2−a2],故B不符合题意; C、(3b−a)(6b+2a)=2(3b−a)(3b+a)=2[(3b)2−a2],故C不符合题意; D、(3b−a)(a−3b)=−(a−3b)(a−3b)=−(a−3b)2,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解答的关键是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与应用.9.【答案】B;【解析】解:A、原式=15x2−10xy+6xy−4y2=15x2−4xy−4y2,不符合题意; B、原式=4x2−y2,符合题意; C、原式=−(m−n)2=−(m2−2mn+n2)=−m2+2mn−n2,不符合题意; D、原式=2a2+ab−4ab−2b2=2a2−3ab−2b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10.【答案】A;【解析】解:(1)∵a m=3,a n=7, ∴a m+n=a m⋅a n=3×7=21,本小题正确; (2)原式=(−0.125)2020×82020×8 =(−0.125×8)2020×8 =(−1)2020×8 =1×8 =8,本小题正确; (3)原式=2a2b÷ab−ab÷ab (4)原式=(−2)3⋅a3 =−8a3,本小题错误; (5)原式=2x2+x−6x−3 =2x2−5x−3,本小题错误, 则小明做对的题数为2. 故选:A. (1)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2)原式变形后,逆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3)原式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4)原式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5)原式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合并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A;【解析】解:A、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含有分式),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变形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由此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的定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12.【答案】C;【解析】解:当c=4时, x2−5x+c =x2−5x+4 =(x−1)(x−4). 故选:C. ∵4=−1×(−4),−1+(−4)=−5,∴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3.【答案】A;【解析】解:A、x+2y+2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原式=−12,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原式=x+y3x−3y,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原式=x−3,该式子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最简分式的标准是分子,分母中不含有公因式,不能再约分.判断的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且观察有无互为相反数的因式,这样的因式可以通过符号变化化为相同的因式从而进行约分.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最简分式,能熟记分式的化简过程是解此题的关键,首先要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进行约分.14.【答案】C;【解析】解:∵2.(2x)2−3.(2y)22x−2y=8x2−12y22x−2y=4(2x2−3y2)2(x−y)=2(2x2−3y2)x−y, ∴把分式2x2−3y2x−y中的x和y的值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变为原来的2倍. 故选:C.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解决此题.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答案】C;【解析】解:读前一半用的时间为:140x, 读后一半用的时间为:140x+21. 由题意得,140x+140x+21=14, 故选:C. 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页,关键描述语为:“在两周借期内读完”;等量关系为:读前一半用的时间+读后一半用的时间=14,据此列方程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16.【答案】C;【解析】解:小进跑800米用的时间为8001.25x秒,小俊跑800米用的时间为800x秒, ∵小进比小俊少用了40秒, 方程是800x−8001.25x=40, 故选:C. 先分别表示出小进和小俊跑800米的时间,再根据小进比小俊少用了40秒列出方程即可. 该题考查了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式是解此题的关键.17.【答案】720°;【解析】解:设所求正多边形边数为n,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 ∴正n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180°−120°=60°. 又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即60°⋅n=360°, ∴n=6.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是正六边形. 所以内角和是120°×6=720°. 故答案为:720°. 设所求正多边形边数为n,根据内角与外角互为邻补角,可以求出外角的度数.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由60°⋅n=360°,求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并根据外角和求出正多边形的边数.18.【答案】2;【解析】解:作DF⊥BC于F, ∵BD是ΔABC的角平分线,DE⊥AB,DF⊥BC, ∴DF=DE, ∴12×AB×DE+12×BC×DF=20,即12×12×DE+12×8×DF=20, ∴DF=DE=2. 故答案为:2. 作D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F=DE,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9.【答案】(x-3)2;【解析】解:根据题意得:(x−1)(x−9)=x2−10x+9,(x−2)(x−4)=x2−6x+ 8, 原多项式为x2−6x+9=(x−3)2. 故答案为:(x−3)2. 根据两位同学的结果确定出原多项式,分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0.【答案】54°;【解析】解:∵E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E=CE, ∵CE平分∠ACB, ∴∠ACD=2∠ECB=84°, 又∵∠A+∠B+∠ACB=180°, ∴∠A=180°−∠B−∠ACB=54°, 故答案为:54°.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CB=∠ACE=40°,在Δ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 此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1.【答案】6x−63x=23;【解析】解:设步行学生的速度为x km/h,则汽车的速度为3x km/h, 由题意得,6x−63x=23, 故答案为:6x−63x=23. 表示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汽车行驶的时间等于步行行驶的时间减去时间差列方程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两种行驶方式的时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2.【答案】1;【解析】解:(1x−4−8x2−16)⋅(x+4) =x+4−8(x+4)(x−4)⋅(x+4) =x−4(x+4)(x−4)⋅(x+4) =1, 故答案为:1. 先根据分式的减法法则算减法,再算乘法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能正确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运算顺序.23.【答案】证明:∵BF=EC, ∴BF+CF=EC+CF, ∴BC=EF, 在△ABC和△DEF中, BC=EF∠B=∠EAB=DE, ∴△ABC≌△DEF(SAS), ∴∠ACB=∠DFE, ∴AC∥DF.;【解析】 证明ΔABC≌ΔDEF(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FE,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证明ΔABC≌ΔDEF.24.【答案】解:(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2)如图,△A″B″C″即为所求; =3×4-12×1×1-12×3×3-12×2×4=3. (3)S△ABB″;【解析】 (1)根据A,B两点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 (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B'',C''即可; (3)把三角形面积看成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面积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学会用分割法求三角形面积.25.【答案】解:(1)原式=3(a2-2ab+b2) =3(a-b)2; (2)原式=m2(m-2)-4(m-2) =(m-2)(m2-4) =(m-2)(m-2)(m+2) =(m-2)2(m+2).;【解析】 (1)先提公因式3,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进行因式分解; (2)先提公因式(m−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答案】解:(1)原式=xy+y2+x2-y2-x2 =xy, 当x=-2,y=12时, 原式=-2×12=-1; (2)原式=2(a2+2a-3a-6)-(9-a2) =2a2-2a-12-9+a2 =a2-2a-21, 当a=-2时,原式=(-2)2-2×(-2)-21 =4+4-21 =-13.;【解析】 (1)直接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化简,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已知数据代入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化简,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已知数据代入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正确运用乘法公式计算是解题关键.27.【答案】解:∵当y=-3时无意义, ∴-3+b=0, ∴b=3. ∵当y=2时分式的值为0, ∴2-a=0,2+3≠0, ∴a=2. ∴该分式为y−2y+3, 当x=-7时, y−2y+3 =−7−2−7+3 =−9−4 =94. 答:当x=-7时分式的值为94.;【解析】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0,分式等于0的条件是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和分式值为0的条件,解题时注意分式为0的条件是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28.【答案】解:设一班的平均车速是x千米/时,则二班的平均车速是1.2x千米/时, 依题意得:132x-1321.2x=12, 解得:x=44, 经检验,x=44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一班的平均车速是44千米/时.;【解析】 设一班的平均车速是x千米/时,则二班的平均车速是1.2x千米/时,利用时间=路程÷速度,结合二班比一班少用半小时,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一班的平均车速.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已知如图,BQ平分∠ABP,CQ平分∠ACP,∠BAC=α,∠BPC=β,则∠BQC=_________.(用α,β表示)【答案】12(α+β).【解析】【分析】连接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3=12∠ABP,∠4=12∠ACP,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1+∠2=180°-β,2(∠3+∠4)+(∠1+∠2)=180°-α,求出∠3+∠4=12(β-α),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C,∵BQ平分∠ABP,CQ平分∠ACP,∴∠3=12∠ABP,∠4=12∠ACP,∵∠1+∠2=180°-β,2(∠3+∠4)+(∠1+∠2)=180°-α,∴∠3+∠4=12(β-α),∵∠BQC=180°-(∠1+∠2)-(∠3+∠4)=180°-(180°-β)-12(β-α),即:∠BQC=12(α+β).故答案为:12(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连接BC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答案】5【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360°=180°,解得n=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_____.【答案】5:4:3【解析】试题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则x+2x+3x=180,6x=180,x=30,∴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相应的三个外角分别为150°、120°、90°,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150°:120°:90°=5:4:3,故答案为5:4:3.5.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CB=90°,∠A=50°,∴∠B=90°﹣50°=40°,∵折叠后点A落在边CB上A′处,∴∠CA′D=∠A=5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B=∠CA′D﹣∠B=50°﹣40°=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6.如图,小新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米.【答案】600【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小新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º,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º,……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小新走的路线围成一个正多边形,且这个多边形的外角等于30º,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2,小新一共走了12×50=600米,故答案为:60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结CE,CF,若S△CEF=5,则△ABC的面积为()A.15 B.20 C.25 D.3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中线分的三角形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便可找到答案【详解】解: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F是BE的中点,S△CFE=S△CFB=5,∴S△CEB=S△CEF+S△CBF=10,∵E是AD的中点,∴S△AEB=S△DBE,S△AEC=S△DEC,∵S△CEB=S△BDE+S△CDE∴S△BDE+S△CDE=10∴S△AEB+S△AEC=10∴S△ABC=S△BDE+S△CDE+S△AEB+S△AEC=20故选:B.【点睛】熟悉三角形中线的拓展性质:分其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样便可在实际问题当中家以应用.8.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C.正方形和正五边形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铺满地面,关键是要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若能,则说明能铺满;反之,则说明不能铺满.【详解】解:A、正五边形和正三边形内角分别为108°、60°,由于60m+108n=360,得m=6-95 n,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B、正方形、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90°、120°,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C、正方形、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90°、108°,当90n+108m=360,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44,两个正五边形与一个正十边形能铺满地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镶嵌,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需注意正多边形内角度数=180°-360°÷边数.9.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设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x>5 B.x<7 C.2<x<12 D.1<x<6【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AB=5,AC=7,设BC=2a,AD=x,延长AD至E,使AD=DE,在△BDE与△CDA中,∵AD=DE,BD=CD,∠ADC=∠BDE,∴△BDE≌△CDA,∴AE=2x,BE=AC=7,在△ABE中,BE-AB<AE<AB+BE,即7-5<2x<7+5,∴1<x<6.故选D.10.已知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与CE所在直线交于点H,则∠BHC的度数是()A.45°B.45° 或135°C.45°或125°D.135°【答案】B【解析】【分析】①△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ADB=90°,∠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A,从而得解.【详解】①如图1,△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DB=90°,∠BEC=90°,在△ABD中,∵∠A=45°,∴∠ABD=90°-45°=45°,∴∠BHC=∠ABD+∠BEC=45°+90°=135°;②如图2,△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ACE=90°,∠BHC+∠HCD=90°,∵∠ACE=∠HCD(对顶角相等),∴∠BHC=∠A=45°.综上所述,∠BHC的度数是135°或4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难点在于要分△ABC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并且它的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3,则这个多边形为()A.三角形B.四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的比为1 : 3,则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3=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1080,解得:n=8.即这个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0°,这个多边形是()A.八边形B.十四边形C.十边形D.十二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n﹣2)•180°=1800°解得:n=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P为等边△ABC内一点,∠APC=150°,且∠APD=30°,AP=6,CP=3,DP=7,则BD的长为______.【答案】34【解析】【分析】将△CPA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连接EP,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CP,∠ECB=∠PCA,∠CEB=∠CPA=150°,BE=AP=6,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ECP=60°,进而证明△ECP为等边三角形,由等边△ECP的性质进而证明D、P、E三点共线以及∠DEB=90°,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即可.【详解】将△CPA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连接EP,∴CE=CP,∠ECB=∠PCA,∠CEB=∠CPA=150°,BE=AP=6,∵等边△ABC,∴∠ACP+∠PCB=60°,∴∠ECB+∠PCB=60°,即∠ECP=60°,∴△ECP为等边三角形,∴∠CPE=∠CEP=60°,PE=6,∴∠DEB=90°,∵∠APC=150°,∠APD=30°,∴∠DPC=120°,∴∠DPE=180°,即D、P、E三点共线,∴ED=3+7=10,∴BD=22DE BE=234.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点共线的判定,运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已知OP平分∠AOB,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CP=254,PD=6.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_____.【答案】5.【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OP=∠BOP,PC=PD=6,∠PDO=∠PEO=90°,由勾股定理得出2274CE CP P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OPC=∠AOP ,得出∠OPC=∠BOP ,证出254CO CP ==,得出OE=CE+CO=8,由勾股定理求出2210OP OE PE =+=,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OP 平分∠AOB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AOP =∠BOP ,PC =PD =6,∠PDO =∠PEO =90°,∴222257446CE CP PE ⎛⎫⎪⎭-⎝=-==, ∵CP ∥OA ,∴∠OPC =∠AOP ,∴∠OPC =∠BOP ,∴254CO CP ==, ∴725448OE CE CO =+=+=, ∴22228610OP OE PE =+=+=,在Rt △OPD 中,点M 是OP 的中点,∴125DM OP ==; 故答案为:5.【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证明CO=CP 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如图,△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AC 、BE 相交于点M ,AD ,CE 相交于点N ,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 =BE ;②AP =BM ;③∠APM =60°;④△CMN 是等边三角形;⑤连接CP ,则CP 平分∠BP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①根据△ACD ≌△BCE (SAS )即可证明AD =BE ;②根据△ACN ≌△BCM (ASA )即可证明AN =BM ,从而判断AP ≠BM ;③根据∠CBE +∠CDA =60°即可求出∠APM =60°;④根据△ACN ≌△BCM 及∠MCN =60°可知△CMN 为等边三角形;⑤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详解】①∵△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CA =CB ,CD =CE ,∠ACB =60°,∠DCE =60°∴∠ACE =60°∴∠ACD =∠BCE =120°在△ACD 和△BCE 中CA CB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AD =BE ;②∵△ACD ≌△BCE∴∠CAD =∠CBE在△ACN 和△BCM 中ACN BCM CA CBCAN CBM ∠=∠⎧⎪=⎨⎪∠=∠⎩∴△ACN ≌△BCM (ASA )∴AN =BM ;③∵∠CAD +∠CDA =60°而∠CAD =∠CBE∴∠CBE +∠CDA =60°∴∠BPD =120°∴∠APM =60°;④∵△ACN ≌△BCM∴CN =BM而∠MCN =60°∴△CMN 为等边三角形;⑤过C 点作CH ⊥BE 于H ,CQ ⊥AD 于Q ,如图∵△ACD≌△BCE∴CQ=CH∴CP平分∠BPD.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角平分线的判定及相关辅助线的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AC平分∠DAB,CE⊥AB于点E,AB=AD+2BE,则下列结论:①AB+AD= 2AE;②∠DAB+∠DCB=180°;③CD=CB;④S ACE﹣S BCE=S ACD.其中正确的是______.【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详解】①在AE取点F,使EF=BE,连接CF.∵AB=AD+2BE=AF+EF+BE,EF=BE,∴AB=AD+2BE=AF+2BE,∴AD=AF,∴AB+AD=AF+EF+BE+AD=2AF+2EF=2(AF+EF)=2AE,∴AB+AD= 2AE,故①正确;②在AB上取点F,使EF=BE,连接CF.在△ACD与△ACF中,∵AD=AF,∠DAC=∠FAC,AC=AC,∴△ACD≌△ACF,∴∠ADC=∠AFC.∵CE垂直平分BF,∴CF=CB,∴∠CFB=∠B.又∵∠AFC+∠CFB=180°,∴∠ADC+∠B=180°,∴∠DAB+∠DCB=180°故②正确;③由②知,△ACD≌△ACF,∴CD=CF,又∵CF=CB,∴CD=CB,故③正确;④易证△CEF≌△CEB,∴S△ACE﹣S△BCE=S△ACE﹣S△FCE=S△ACF,又∵△ACD≌△ACF,∴S△ACF=S△ADC,∴S△ACE﹣2S△BCE=S△AD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17.如图,AB=BC且AB⊥BC,点P为线段BC上一点,PA⊥PD且PA=PD,若∠A=22°,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23°【解析】解:过D作DE⊥PC于E.∵PA⊥PD,∴∠APB+∠DPE=90°.∵AB⊥BC,∴∠A+∠APB=90°,∴∠A=∠DPE=22°.在△ABP和△PED中,∵∠A=∠DPE,∠B=∠E=90°,PA=PD,∴△ABP≌△PED,∴AB=PE,BP=DE.∵AB=BC,∴BC=PE,∴BP=CE.∵BP=DE,∴CE=DE,∴∠DCE=45°,∴∠PDC=∠DCE-∠DPC=45°-22°=2 3°.故答案为:23°.18.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9【解析】解:由于a 、b 、c 都是正方形,所以AC =CD ,∠ACD =90°;∵∠ACB +∠DCE =∠ACB +∠BAC =90°,即∠BAC =∠DCE ,∠ABC =∠CED =90°,AC =CD ,∴△ACB ≌△DCE ,∴AB =CE ,BC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AB 2+DE 2,即S b =S a +S c =22512 =169. 故答案为:16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结合图形求解,对图形的理解能力要比较强.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BE 的两侧,AB ∥DE ,BF =CE ,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后,仍不能使得△ABC ≌△DEF ( )A .AC =DFB .AC ∥DF C .∠A =∠D D .AB =DE【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AB ∥DE 证得∠B =∠E ,又已知BF =CE 证得BC =EF ,即已具备两个条件:一边一角,再依次添加选项中的条件即可判断.【详解】∵AB ∥DE ,∴∠B =∠E ,∵BF =CE ,∴BF +FC =CE +FC ,∴BC =EF ,若添加AC =DF ,则不能判定△ABC ≌△DEF ,故选项A 符合题意;若添加AC ∥DF ,则∠ACB =∠DFE ,可以判断△ABC ≌△DEF (ASA ),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 =∠D ,可以判断△ABC ≌△DEF (AAS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若添加AB =DE ,可以判断△ABC ≌△DEF (SAS ),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并能通过定理去判断条件是否符合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如图,在等腰△ABC 中,90ACB ︒∠=,8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1)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3)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4)连接CF ,CF 恰好把四边形CDFE 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则CE =13或143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分析】 连接CF ,证明△ADF ≌△CE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①,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②,根据勾股定理判断③,根据面积判断④.【详解】连接C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B=∠A=45,CF=AF=FB;∵AD=CE,∴△ADF≌△CEF(SAS);∴EF=DF,∠CFE=∠AFD;∵∠AFD+∠CFD=90∘,∴∠CFE+∠CFD=∠EFD=90∘,又∵EF=DF∴△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1)正确).当D. E分别为AC、BC中点时,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故(2)错误).由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即当DF⊥AC时,DE最小,此时142DF BC== .∴242DE DF=故(3)错误).∵△ADF≌△CEF,∴S△CEF=S△ADF∴S四边形CDFE=S△AFC,∵CF恰好把四边形CDFE的面积分成1:2两部分∴S△CEF:S△CDF=1:2 或S△CEF:S△CDF=2:1即S△ADF:S△CDF=1:2 或S△ADF:S△CDF=2:1当S△ADF:S△CDF=1:2时,S△ADF=13S△ACF=111684323⨯⨯⨯=又∵S△ADF=1422AD AD ⨯⨯=∴2AD=16 3∴AD=83(故(4)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DAE =45°,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列结论:①△ADC ≌△AFB ;②△ABE ≌△ACD ;③△AED ≌△AEF ;④BE DC DE +=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③【答案】D【解析】 解:∵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ADC ≌△AFB ,故①正确; ②无法证明,故②错误;③∵△ADC ≌△AFB ,∴AF =AD ,∠FAB =∠DAC .∵∠DAE =45°,∴∠BAE +∠DAC =45°,∠FA E =∠DAE =45°.在△FAE 和△DAE 中,∵AF =AD ,∠FAE =∠DAE ,AE =AE ,∴△FAE ≌△DAE ,故③正确;④∵△ADC ≌△AFB ,∴DC =BF ,∵△FAE ≌△DAE ,∴EF =ED ,∵BF +BE >EF ,∴DC +BE >ED .故④错误.故选D .22.如图,在ABC ∆中,AC BC =,90ACB ∠=︒,AE 平分BAC ∠交BC 于点E ,BD AE ⊥于点D ,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D ,给出四个结论:①45ADC ∠=︒;②12BD AE =;③AC CE AB +=;④2AB BC F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过E 作EQ ⊥AB 于Q ,∵∠ACB=90°,AE 平分∠CAB ,∴CE=EQ ,∵∠ACB=90°,AC=BC ,∴∠CBA=∠CAB=45°,∵EQ ⊥AB ,∴∠EQA=∠EQB=90°,由勾股定理得:AC=AQ ,∴∠QEB=45°=∠CBA ,∴EQ=BQ ,∴AB=AQ+BQ=AC+CE ,∴③正确;作∠ACN=∠BCD ,交AD 于N , ∵∠CAD=12∠CAB=22.5°=∠BAD , ∴∠ABD=90°-22.5°=67.5°,∴∠DBC=67.5°-45°=22.5°=∠CAD ,∴∠DBC=∠CAD ,在△ACN 和△BCD 中, DBC CAD AC BCACN DCB ∠∠⎧⎪⎨⎪∠∠⎩===, ∴△ACN ≌△BCD ,∴CN=CD ,AN=BD ,∵∠ACN+∠NCE=90°,∴∠NCB+∠BCD=90°,∴∠CND=∠CDA=45°,∴∠ACN=45°-22.5°=22.5°=∠CAN ,∴AN=CN ,∴∠NCE=∠AEC=67.5°,∴CN=NE , ∴CD=AN=EN=12AE ,∵AN=BD , ∴BD=12AE , ∴①正确,②正确;过D 作DH ⊥AB 于H ,∵∠FCD=∠CAD+∠CDA=67.5°,∠DBA=90°-∠DAB=67.5°,∴∠FCD=∠DBA ,∵AE 平分∠CAB ,DF ⊥AC ,DH ⊥AB ,∴DF=DH ,在△DCF 和△DBH 中90F DHB FCD DBA DF DH ∠∠︒⎧⎪∠∠⎨⎪⎩====, ∴△DCF ≌△DBH ,∴BH=CF ,由勾股定理得:AF=AH ,∴2,2AC AB AC AH BH AC AM CM AC AF CF AF AF AF AM AF AF+++++++====, ∴AC+AB=2AF ,AC+AB=2AC+2CF ,AB-AC=2CF ,∵AC=CB ,∴AB-CB=2CF , ∴④正确.故选D23.在△ABC 中,∠C=90°,D 为AB 的中点,ED ⊥AB,∠DAE=∠CAE ,则 ∠CAB =( )A .30°B .60°C .80 °D .50°【答案】B【解析】 试题解析:∵D 为AB 的中点,ED ⊥AB ,∴DE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DAE =∠DBE ,∴∠DAE =∠DBE =∠CAE ,在Rt △ABC 中,∵∠CAB +∠DBE =90°,∴∠CAE +∠DAE +∠DBE =90°,∴3∠DBE =90°,∴∠DBE =30°,∴∠CAB =90°-∠DBE =90°-30°=60°.故选B .24.在ABC 中,2,72A B ACB ∠=∠∠≠︒,CD 平分ACB ∠,P 为AB 的中点,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D BC CD =-B .AD BC AC =- C .AD BC AP =-D .AD BC BD =-【答案】B【解析】【分析】 可在BC 上截取CE=CA ,连接DE ,可得△ACD ≌△ECD ,得DE=AD ,进而再通过线段之间的转化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详解】解:∵∠A=2∠B , ∴∠A ﹥∠B ∴BC ﹥AC∴可在BC上截取CE=CA,连接DE(如图),,∴∠ACD=∠BCD∵CD平分ACB又∵CD=CD,CE=CA∴△ACD≌△ECD,∴AD=ED,∠CED=∠A=2∠B又∠CED=∠B+∠BDE∴∠B=∠BDE∴AD=DE=BE,∴BC=BE+EC=AD+AC所以AD=BC-AC故选:B若A选项成立,则CD=AC,∴∠A=∠CDA=∠CDE=∠CED=2∠B=2∠EDB∴∠CDA+∠CDE+∠EDB=180°即5∠EDB=180°∴∠EDB=36°∴∠A=72°,∠B=36°∴∠ACB=72°与已知∠ACB≠72°矛盾,故选项A不正确;假设C选项成立,则有AP=AC,作∠BAC的平分线,连接FP,∴△CAF≌△PAF≌△PBF,∴∠CFA=∠AFP=∠PFB=60°∠B=30°,∠ACB=90°当∠ACB=90°时,选项C才成立,∴当∠ACB≠72°时,选项C不一定成立;假设D选项成立,则AD=BC-BD由图可知AD=BA-BD∴AB=BC∴∠A=∠ACB=2∠B∴∠A+∠ACB+∠B=180°∴∠B=36°,∠ACB=72这与已知∠ACB≠72°矛盾,故选项D不成立.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明线段之间的关系.,,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答案】110°、125°、140°【解析】【分析】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详解】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则a+b=60°,b+c=180°﹣110°=70°,c+d=60°,∴b﹣d=10°,∴(60°﹣a)﹣d=10°,∴a+d=50°,即∠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190°﹣α=α﹣60°,∴α=125°;②OA=OD,则∠OAD=∠ADO,∴α﹣60°=50°,∴α=110°;③OD=AD,则∠OAD=∠AOD,∴190°﹣α=50°,∴α=140°;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110°、125°、140°.【点睛】本题是对等边三角形的考查,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10【解析】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 关于AD 对称的点为点E ,连接BE 交AD 于P 点,那么有PB=PF ,PE+PF=BE 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 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27.如图,将ABC ∆沿着过AB 中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1A 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 到BC 的距离记为1h ,还原纸片后,再将ADE ∆沿着过AD 中点1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DE 边上的2A 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11D E 到BC 的距离记为2h ,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20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20192019D E 到BC 的距离记为2020h ,若11h =,则2020h 的值为______.【答案】2019122-【解析】【分析】根据中点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DA=DA ₁=DB,从而可得∠ADA ₁=2∠B,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ADA ₁=2∠ADE,可得∠ADE=∠B,继而判断DE// BC,得出DE 是△ABC 的中位线,证得AA ₁⊥BC,AA ₁=2,由此发现规律:012122h =-=-₁同理21122h =-3211122222h =-⨯=-…于是经过第n 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n-1 En-1到BC 的距离1122n n h -=-,据此求得2020h 的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AA ₁,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A ₁⊥DE, DA= DA ₁ ,A ₂、A ₃…均在AA ₁上又∵ D 是AB 中点,∴DA= DB ,∵DB= DA ₁ ,∴∠BA ₁D=∠B ,∴∠ADA ₁=∠B +∠BA ₁D=2∠B,又∵∠ADA ₁ =2∠ADE ,∴∠ADE=∠B∵DE//BC,∴AA ₁⊥BC ,∵h ₁=1∴AA ₁ =2,∴012122h =-=-₁ 同理:21122h =-; 3211122222h =-⨯=-; …∴经过n 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 n-1E n-1到BC 的距离1122n n h -=-∴20202019122h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本题难度较大,要从每次折叠发现规律,求得规律的过程是难点.28.在△ABC 中,∠ACB=90º,D、E 分别在 AC、AB 边上,把△ADE 沿 DE 翻折得到△FDE,点 F 恰好落在 BC 边上,若△CFD 与△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45°或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BAC的度数为x,则∠B=90°-x,∠EFB =135°-x,∠BEF=2x-45°,当△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ACB=90º,△CFD是等腰三角形,∴∠CDF=∠CFD=45°,设∠BAC的度数为x,∴∠B=90°-x,∵△ADE 沿 DE 翻折得到△FDE,点 F 恰好落在 BC 边上,∴∠DFE=∠BAC=x,∴∠EFB=180°-45°-x=135°-x,∵∠ADE=∠FDE,∴∠ADE=(180°-45°)÷2=67.5°,∴∠AED=180°-∠ADE-∠BAC=180°-67.5° -x=112.5°-x,∴∠DEF=∠AED=112.5°-x,∴∠BEF=180°-∠AED-∠DEF=180°-(112.5°-x)-(112.5°-x)=2x-45°,∵△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FE=FB时,如图1,则∠BEF=∠B,∴90-x=2x-45,解得:x=45;②当BF=BE时,则∠EFB=∠BEF,∴135-x=2x-45,解得:x=60,③当EB=EF时,如图2,则∠B=∠EFB,∴135-x=90-x,无解,∴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BAC 的度数为:45°或60°.故答案是:45°或60°.图1 图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用代数式表示角度,并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ABC中,AC=DC=3,BD垂直∠BAC的角平分线于D,E为AC的中点,则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之差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9 2【解析】【分析】首先证明两个阴影部分面积之差=S△ADC,当CD⊥AC时,△ACD的面积最大.【详解】延长BD交AC于点H.设AD交BE于点O.∵AD⊥BH,∴∠ADB=∠ADH=90°,∴∠ABD+∠BAD=90°,∠H+∠HAD=90°,∵∠BAD=∠HAD,∴∠ABD=∠H,∴AB=AH,∵AD⊥BH,∴BD=DH,∵DC=CA,∴∠CDA=∠CAD,∵∠CAD+∠H=90°,∠CDA+∠CDH=90°,∴∠CDH=∠H,∴CD=CH=AC,∵AE=EC,∴S△ABE=14S△ABH,S△CDH=14S△ABH,∵S△OBD−S△AOE=S△ADB−S△ABE=S△ADH−S△CDH=S△ACD,∵AC=CD=3,∴当DC⊥AC时,△AC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2×3×3=92.故填:9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30.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_________【答案】8 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折叠可得CD=AC=6,B′C=BC=8,∠ACE=∠DCE,∠BCF=∠B′CF,CE⊥AB,然后求得△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B′FD=90°,CE=EF=4.8,由勾股定理求出AE ,得出BF 的长,即 B′F 的长.【详解】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E=AE ,∠ACE=∠DCE ,∠BCF=∠B′CF ,CE ⊥AB ,B′F=BF ,∴B′D=8-6=2,∠DCE+∠B′CF=∠ACE+∠BCF , ∵∠ACB=90°,∴∠ECF=45°,∴△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 ,∠EFC=45°,∴∠BFC=∠B′FC=135°,∴∠B′FE=90°,∵S △ABC =12AC•BC=12AB•CE , ∴AC•BC=AB•CE ,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6810ABAC BC ∴ 4.8AC BC CE AB⋅== ∴EF=4.8,22 3.6AE AC EC -=∴B′F=BF=AB -AE-EF=10-3.6-4.8=1.6=85,故答案是:8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CE 、AE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31.如图,等腰 Rt △ABC 中,∠BAC =90°,AD ⊥BC 于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 AC ,AD 于E ,F ,点M 为 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 BC 于N ,连接 DM ,NF ,EN .下列结论:①△AFE 为等腰三角形;②△BDF ≌△ADN ;③NF 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AB ;④DM 平分∠BMN ;⑤AE =EN =NC ;⑥AE BN EC 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D【解析】【分析】 ①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AD=∠CAD=∠C=4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AEF=∠CBE+∠C=22.5°+45°=67.5°,∠AFE=∠FBA+∠BAF=22.5°+45°=67.5°,则得到∠AEF=∠AFE ,可判断△AEF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求出BD=AD ,∠DBF=∠DAN ,∠BDF=∠ADN ,证△DFB ≌△DAN ,由题意可得BF>BD=AD,所以BF ≠AF,所以点F 不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③不正确,由∠ADB=∠AMB=90°, 可知A 、B 、D 、M 四点共圆, 可求出∠ABM=∠ADM=22.5°,继而可得∠DMN=∠DAN+∠ADM=22.5°+22.5°=45°, 即可求出DM 平分∠BMN ,所以④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B ≌△CAN , 继而可得AE=CN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EN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可得AE=CN=EN ,所以⑤正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BAN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BD=AB ,继而可得22BD BC A BC B ==,由⑤可得22AE EN EC EC ==所以⑥正确. 【详解】解:∵等腰Rt △ABC 中,∠BAC=90°,AD ⊥BC ,∴∠BAD=∠CAD=∠C=45°,∵BE 平分∠ABC ,∴∠ABE=∠CBE=12∠ABC=22.5°, ∴∠AEF=∠CBE+∠C=22.5°+45°=67.5°,∠AFE=∠FBA+∠BAF=22.5°+45°=67.5° ∴∠AEF=∠AFE ,∴△AEF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①正确;∵∠BAC=90°,AC=AB ,AD ⊥BC ,∴∠ABC=∠C=45°,AD=BD=CD ,∠ADN=∠ADB=90°,∴∠BAD=45°=∠CAD ,∵BE 平分∠ABC ,∴∠ABE=∠CBE= 12∠ABC=22.5°, ∴∠BFD=∠AEB=90°-22.5°=67.5°,∴AFE=∠BFD=∠AEB=67.5°,∴AF=AE ,AM ⊥BE ,∴∠AMF=∠AME=90°,∴∠DAN=90°-67.5°=22.5°=∠MBN,在△FBD和△NAD中,∠FBD=∠DAN ,BD=AD ,∠BDF=∠ADN ,∴△FBD≌△NAD,所以②正确;因为BF>BD=AD,所以BF AF,所以点F不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③不正确∵∠ADB=∠AMB=90°,∴A、B、D、M四点共圆,∴∠ABM=∠ADM=22.5°,∴∠DMN=∠DAN+∠ADM=22.5°+22.5°=45°,∴DM平分∠BMN ,所以④正确;在△AFB和△CNA中,∠BAF=∠C=45°,AB=AC, ∠ABF=∠CAN=22.5°,∴△AFB≌△CAN(ASA),∴AF=CN,∵AF=AE,∴AE=CN,∵AE=AF,FM=EM,∴AM⊥EF,∴∠BMA=∠BMN=90°,∵BM=BM,∠MBA=∠MBN,∴△MBA≌△MBN,∴AM=MN,∴BE垂直平分线段AN,∴AB=BN,EA=EN,∵BE=BE,∴△ABE≌△NBE,∴∠ENB=∠EAB=90°,∴EN⊥NC.∴△EN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CN=EN,所以⑤正确;∵AF=FN,所以∠FAN =∠FNA,因为∠BAD =∠FND=45°,所以∠FAN+ ∠BAD =∠FNA+∠FND,所以∠BAN =∠BNA,所以AB=BN,所以22BD BC A BC B ==, 由⑤可知,△EN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CN=EN , ∴2AE EN EC EC ==, 所以AE BN EC BC=,所以⑥正确,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质的应用,能正确证明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此题的关键.32.如图所示,把多块大小不同的30角三角板,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块三角板AOB 的一条直角边与x 轴重合且点A 的坐标为()2,0,30ABO ∠=︒,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1BB 与第一块三角板的斜边AB 垂直且交x 轴于点1B ,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12B B 与第二块三角板的斜边1BB 垂直且交y 轴于点2B ,第四块三角板斜边23B B 与第三块三角板的斜边12B B 垂直且交x 轴于点3B ,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点2018B 的坐标为( )A .()20182(3),0-⨯B .()20180,2(3)-⨯C .()20192(3),0⨯D .()20190,2(3)-⨯ 【答案】D【解析】【分析】 计算出OB 、OB 1、 OB 2的长度,根据题意和图象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求得点B 2018的坐标.【详解】解:由题意可得,2242-3OB 1323322(3)⨯,OB 231= 323)⨯,…∵2018÷4=504…2,∴点B 2018在y 轴的负半轴上,∴点B 2018的坐标为()20190,2(3)-⨯.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规律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题目中坐标的变化规律,求出相应的点的坐标.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2,3),若顶点C 落在坐标轴上,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 )个.A .9B .7C .8D .6【答案】C【解析】【分析】要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①若CA =CB ,②若BC =BA ,③若AC =AB )讨论,通过画图就可解决问题.【详解】①若CA =CB ,则点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 (1,0),B (2,3),∴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有2个交点C 1,C 2.②若BC =BA ,则以点B 为圆心,BA 为半径画圆,与坐标轴有3个交点(A 点除外)C 3,C 4,C 5;③若AC =AB ,则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与坐标轴有4个交点C 6,C 7,C 8,C 9.而C 8(0,-3)与A 、B 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时满足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C 的个数有8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等知识,还考查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4.如图, 在△DAE中, ∠DAE=40°, B、C两点在直线DE上,且∠BAE=∠BEA,∠CAD=∠CDA,则∠BAC的大小是()A.100°B.90°C.80°D.120°【答案】A【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了中垂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及角相等,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BG是AE的中垂线,CF是AD的中垂线,∴AB=BE,ACECD∴∠AED=∠BAE=∠BAD+∠DAE,∠CDA=∠CAD=∠DAE+∠CAE,∵∠DAE+∠ADE+∠AED=180°∴∠BAD+∠DAE+∠DAE+∠CAE+∠DAE=3∠DAE+∠BAD+∠EAC=120°+∠BAD+∠EAC=180°∴∠BAD+∠EAC=60°∴.∠BAC=∠BAD+∠EAC+∠DAE=60°+40°=10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垂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找着各角的关系利用内角和列式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x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由点A 、B 的坐标可得到AB=22,然后分类讨论:若AC=AB ;若BC=AB ;若CA=CB ,确定C 点的个数.【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2)、B(4,0).∴AB=22,如图,①若AC=AB ,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与x 轴有2个交点(含B 点),即(0,0)、(4,0),∴满足△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C 点有1个;②若BC=AB ,以B 为圆心,BA 为半径画弧与x 轴有2个交点,即满足△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C 点有2个;③若CA=CB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有1个交点,即满足△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C 点有1个;综上所述:点C 在x 轴上,△ABC 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C 共有4个.故选D .【点睛】本题主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注意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36.如图,ABC △中,60BAC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E ,D 是AE 延长线上一点,且120BDC ∠=︒.下列结论:。
八年级上册试卷含答案数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已知x+2=5,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2. 下列各数中,正数是()A. -3B. 0C. 3D. -13. 下列各数中,0.1的相反数是()A. 0.1B. -0.1C. 1D. -14. 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是()A. -2B. -3C. 2D. 35.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0.25D. √36. 已知a=2,b=-3,则a+b的值为()A. -1B. 1C. 5D. -57. 已知x²=4,则x的值为()A. -2B. 2C. ±2D. 08. 下列各数中,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是()A. y=2x+3B. y=3x-2C. y=3x²D. y=2x9. 下列各数中,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双曲线的是()A. y=3/xB. y=2/xC. y=4/xD. y=5/x10. 已知a=3,b=-2,则|a-b|的值为()A. 5B. 1C. 0D. -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a=2,b=-3,则a-b的值为________。
12. 若|a|=5,则a的值为________。
13. 若x²=16,则x的值为________。
14. 若y=3x+2,当x=1时,y的值为________。
15. 若y=2/x,当x=3时,y的值为________。
16. 若y=kx,当x=2时,y的值为4,则k的值为________。
17. 若y=3/x,当x=-2时,y的值为________。
18. 若a=2,b=3,则|a-b|的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9. 解下列方程:(1)x-3=5(2)2x+1=9(3)3x-4=220. 已知a=2,b=-3,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²-b²(2)a²+2ab+b²(3)(a+b)²21. 已知y=3x-2,当x=4时,求y的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37C. 39D. 492. 有理数的乘方中,-3的平方是()。
A. 9B. -9C. 6D. 33. 下列哪个数是立方数?()A. 27B. 28C. 29D. 304. 下列哪个数是合数?()A. 11B. 13C. 17D. 185.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16B. √25C. √36D. √98二、判断题1. 2是偶数。
()2.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3. 0的任何次幂都是0。
()4. 1的任何次幂都是1。
()5. 两个质数相乘,其积也是质数。
()三、填空题1. 8的平方根是______。
2. 3的立方是______。
3. 1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4. 两个质数相乘,其积至少有______个因数。
5.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列举出前五个质数。
2. 请说明什么是有理数。
3. 请说明什么是无理数。
4. 请说明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5. 请说明什么是立方数。
五、应用题1.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是36,请问这个数是多少?2. 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是27,请问这个数是多少?3.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8,请问这个数的平方是多少?4. 已知两个质数相乘,其积是35,请问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5. 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请问这个数的平方是多少?六、分析题1. 请分析并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2. 请分析并说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81的值。
2. 请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2的立方是多少。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长和宽的比为2:3,求长和宽的具体尺寸。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后,速度提高了20%,求随后2小时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后来又加入了5名女生,求现在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加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正数是()A. -3.5B. -2.1C. 1.5D. -1.82. 如果一个数a等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是()A. 0B. 1C. -1D. 任何实数3. 下列各式中,绝对值最大的是()A. |2|B. |-3|C. |-2.5|D. |-4|4. 下列各式中,同类项是()A. 2x^2B. 3x^2yC. 4xy^2D. 5x^25. 下列各式中,分式有意义的是()A. 2/(x-3)B. 3/(x^2+1)C. 4/(x^2-1)D. 5/(x-2)6.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正方形的是()A. AB=BC,AD=CDB. AB=AC,BC=CDC. AB=AD,BC=CDD. AB=AC,AD=BC7.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矩形的是()A. AB=AC,BC=CDB. AB=AD,BC=CDC. AB=AC,AD=BCD. AB=AC,BC=CD8.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B=AC,BC=CDB. AB=AD,BC=CDC. AB=AC,AD=BCD. AB=AC,BC=CD9.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梯形的是()A. AB=AC,BC=CDB. AB=AD,BC=CDC. AB=AC,AD=BCD. AB=AC,BC=CD10.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菱形的是()A. AB=AC,BC=CDB. AB=AD,BC=CDC. AB=AC,AD=BCD. AB=AC,BC=C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3的倒数是______。
12. |5|的值是______。
13. 下列各式中,同类项是______。
14. 下列各式中,分式有意义的是______。
15.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正方形的是______。
16.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矩形的是______。
17. 下列各式中,下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点M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N 的坐标是()A .(2,1)B .(﹣2,1)C .(﹣2,﹣1)D .(2,﹣1)2.使分式321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x >12B .x <12C .x≠3D .x≠12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 .3cmB .5cmC .7cmD .11cm4.如图,已知ABC DCB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CB ∆≅∆的是()A .AB DC =B .BE CE =C .AC DB=D .A D∠=∠5.如果2(2)9x m x +-+是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A .8B .-4C .±8D .8或-46.若分式211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A .0B .1C .﹣1D .±1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x 2+x 2=2x 4B .a 2•a 3=a 5C .(﹣2x 2)4=16x 6D .(x+3y )(x ﹣3y )=x 2﹣3y 28.如图,已知D 为△ABC 边AB 的中点,E 在AC 上,将△ABC 沿着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的F 处.若∠B=65°,则∠BDF 等于()A .65°B .50°C .60°D .57.5°9.若(x+a )(x 2﹣x ﹣b )的乘积中不含x 的二次项和一次项,则常数a 、b 的值为()A.a=1,b=﹣1B.a=﹣1,b=1C.a=1,b=1D.a=﹣1,b=﹣1 1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有下列说法: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二、填空题11.当x≠__时,分式11xx-+有意义.12.分解因式:3x2﹣12xy+12y2=_____.13.数据0.000000000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14.关于x的分式方程3111mx x+=--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3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度.16.已知m+2n+2=0,则2m•4n的值为_____.17.如图,△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则下列结论:①△BEC≌△CDB;②△ABC是等腰三角形;③AE=AD;④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18.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有________个。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 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A =50°,则∠BOC =_____.【答案】11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 +∠ACB =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OBC +∠O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 的度数.【详解】解;∵∠A =50°,∴∠ABC +∠ACB =180°﹣50°=130°,∵∠B 和∠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BC =12∠ABC ,∠OCB =12∠ACB , ∴∠OBC +∠OCB =12×(∠ABC +∠ACB )=12×130°=65°, ∴∠BOC =180°﹣(∠OBC +∠OCB )=115°,故答案为:115°.【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关键是求出∠OBC +∠OCB 的度数.4.如图,七边形ABCDEFG 中,AB ,ED 的延长线交于点O ,若l ∠,2∠,3∠,4∠的外角和等于210,则BO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由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求得∠1、∠2、∠3、∠4的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可求得五边形OAGFE 的内角和,则可求得∠BOD .【详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0,12342104180∠∠∠∠∴++++=⨯,1234510∠∠∠∠∴+++=,五边形OAGFE 内角和()52180540=-⨯=,1234BOD 540∠∠∠∠∠∴++++=,BOD 54051030∠∴=-=.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得∠1、∠2、∠3、∠4的和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220∠=,则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AE 平分BAC ∠,若130∠=∴BAC ∠=2160∠=;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C ∠=90°-270∠= 又∵BAC ∠+∠B+∠C=180°∴∠B=180°-60°-70°=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小明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1)左转了____次;(2)一共走了_____米.【答案】11 120【解析】∵360÷30=12,∴他需要走12−1=11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答案为11,12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图1是二环三角形,S =∠A 1+∠A 2+…+∠A 6=360,图2是二环四边形,S =∠A 1+∠A 2+…+∠A 8=720,图3是二环五边形,S =∠A 1+∠A 2+…+∠A 10=1080…聪明的同学,请你直接写出二环十边形,S =_____________度( )A .1440B .1800C .2880D .3600【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只看图觉得很复杂,但从数据入手,就简单了,从图2开始,每个图都比前一个图多360度.抓住这点就很容易解决问题了.【详解】解:依题意可知,二环三角形,S=360度;二环四边形,S=720=360×2=360×(4﹣2)度;二环五边形,S=1080=360×3=360×(5﹣2)度;…∴二环十边形,S=360×(10﹣2)=2880度.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本题可直接根据S的度数来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表示出二环十边形的度数.8.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AD+∠FDA=135°-90°=45°,∴∠F=180°-(∠FAD+∠FDA )=180-45°=135°.故选B .【点睛】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斜边BC 与直线n 交于点D .若125∠=︒,则2∠的度数为( )A .60︒B .65︒C .70︒D .7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求出∠AED=∠1+∠B=25°+45°=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2=∠AED=70°.【详解】设直线n 与AB 的交点为E 。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3B. 4C. 5D. 62. 如果 a = 3,b = 5,那么 a + b 等于多少?A. 6B. 8C. 9D. 10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2B. 13C. 15D. 18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和4,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A. 1B. 2C. 5D. 65.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3B. 0C. 3D. 6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是偶数。
()2. 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是正数。
()3. 1是质数。
()4.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5. 0的相反数是0。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2的相反数是______。
2. 如果一个数是9,那么它的平方根是______。
3.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4.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度。
5.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是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什么是偶数。
2. 请解释什么是质数。
3. 请解释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4. 请解释什么是相反数。
5. 请解释什么是平方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数加上它的相反数等于多少?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16,那么这个数是多少?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其中一个底角是40度,那么另一个底角是多少度?4. 请计算下列数的和:2 + 3 + 4 + 5 + 6。
5. 请计算下列数的差:9 4。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并解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请分析并解释勾股定理。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标出每个内角的度数。
2. 请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标出直角的位置。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八年级上册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b=5,a-b=1,那么a的值是多少?
解:将两个方程相加,得到(a+b)+(a-b)=5+1,化简得到2a=6,所以a=3。
2.下面的数列中,公差为2,首项为3,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an = 3n + 2
B. an = 2n + 3
C. an = 2n - 3
D. an = 3n - 2
正确答案:B
3.已知数列1,4,7,10,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an = 3n
B. an = 3n + 1
C. an = 3n - 1
D. an = 3n - 2
正确答案:A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m,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解: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倍的边长,所以边长等于12m/4=3m。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等于3m×3m=9平方米。
5.如果一个图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边长是6米,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
解:根据题目可知,这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因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6×6=36平方米。
二、填空题:
1.一个数的四倍加6等于26,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为x,则4x+6=26,解方程得x=5。
2.小明参加了一个比赛,他用了80分之30秒跑完了100米,他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米/秒?
解:平均速度等于总距离除以总时间,所以平均速度等于100米/(80/30)秒=37.5米/秒。
3.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走80公里,那么一个小时走多少米?
解:1公里等于1000米,所以一小时走80公里等于80×1000=80000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面积是72平方厘米,那么宽是多少厘米?
解: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12×宽=72,解方程得宽=6厘米。
5.已知一个图形的周长是40厘米,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
解:根据题目可知,这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因为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倍的边长,即4×8=32厘米。
三、解答题: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 a1 + (n-1)d,其中a1是首项,n是项数,d是公差。
2.请计算25% ÷ 5。
解:25%可以化为小数形式25/100=0.25,所以0.25 ÷ 5 = 0.05。
3.一张纸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是12厘米,那么宽是多少厘米?
解:设宽为x,根据题目可知12/x=3/2,解方程得x=8厘米。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米、3米、2米,求它的体积。
解: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所以体积等于5米×3米×2米=30立方米。
5.请计算√16 × √25。
解:√16等于4,√25等于5,所以√16 × √25 = 4 × 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