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康复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康复

神经内科是专门负责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领域。随着现

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

逐渐增加。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康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和康复措施,以及如何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是通过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

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1. 临床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感觉异常、肌力和反射等进行临床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指导下一步的检查

和诊断。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

算机断层扫描(CT)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

的信息,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病变、肿瘤和癫痫等起到重要的

作用。

3. 神经生理学检查

神经生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脑神经电图(ENG)和肌电图(EMG)等。这些检查能够评估神经元和肌肉的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

传导和肌肉功能情况,对于诊断周围神经疾病和肌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措施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的康

复措施。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神经内科疾病症状的主要手段。根据疾病的类型和

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药

物等。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并定期复诊。

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和运动疗法等。通过物理手段刺激神

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功能,减轻疼痛和僵硬等症状。物理治

疗需要在专业的康复设施中进行,并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和操作。

3. 心理治疗

神经内科疾病常伴随着情绪和认知障碍,如抑郁、焦虑和记忆力减

退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提高自信心,增强对疾病的

应对能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三、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诊断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神经内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下面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1. 饮食营养均衡

合理的饮食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

2. 适量的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神经肌肉协调能力。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病情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或游泳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3. 定期复诊和康复评估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和接受康复评估。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并减轻症状。

总结: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是关系到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措施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和进行康复评估,并注意饮

食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康复效果。神经内科医生将继续致力于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 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 能影响较大,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症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神经内科康复治疗方法。 一、物理康复治疗 物理康复治疗是通过物理方法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 1. 肢体运动训练: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灵敏性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 能和协调能力。 2. 热疗和冷疗:通过热敷或冷敷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代 谢状况,缓解疼痛和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3. 电疗:包括电刺激、电磁治疗等,通过电流或电磁场的刺激,促 进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恢复和增强。 物理康复治疗的方式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 康复方案。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神经内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药物的作 用改善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常用的药物包括:

1. 抗凝血和抗栓药物: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管病等,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保护细胞和组织。 2. 抗痉挛药物:适用于肌肉痉挛引起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 硬化症等,能够缓解肌肉痉挛和僵硬。 3. 抗抑郁药物:适用于与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合理使用。 三、言语和语言康复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内科疾病如脑卒中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和语言障碍,影响沟通和交流。言语和语言康复治疗旨在提高患者的言语和语 言能力,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言语训练:通过朗读、模仿、口齿操等练习,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的发音和语调。 2. 阅读训练:组织患者进行文字阅读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患者的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语言疗法:通过日常对话、交流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技巧。 言语和语言康复治疗需要有专业的语言康复师进行指导和训练。 四、认知康复治疗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科是医学领域中专注于研究和治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 的分支学科。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它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组成部分。 神经科医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头痛、帕 金森病、癫痫等。本文将介绍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头痛 头痛是人们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压力增加的情 况下。神经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确定头痛 的原因。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群集性头痛。对于偏头痛,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脑电图、脑磁共振等检查确认 其他疾病或器质性损伤。治疗头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改变和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等综合措施。 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手指震颤和运动不协调。神经科医生会通过对病人病史、症状和

体征的详细询问和观察来进行帕金森病的诊断。此外,神经科医 生还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脑磁共振等进一步的辅助检 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帕金森病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目的是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三、癫痫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 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神经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全面的脑电图检查来确诊癫痫。治疗癫痫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目的是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未能通过药物 治疗控制癫痫发作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四、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由血管突发性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供应中断 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科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成像等综合手段来诊断脑卒中。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包 括血管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早期介入的治疗手段,

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

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 睢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三科 2019年

神经内科前十种疾病诊疗规范 目录 一、脑梗死 二、脑出血 三、短暂脑缺血发作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五、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六、面神经炎 七、偏头痛 八、癫痫 九、帕金森病 十、周期性麻痹

一、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由于供应脑某一部位的血管阻塞从而导致该区域因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如同心肌梗死是心脏遭受的一次突然打击需要快速诊断和处理一样,脑梗死是脑遭受的一次突然打击,同样也应该做出快速诊断和评估。疑诊脑卒中的患者到急诊后,需要尽快做出以下判断:神经功能的缺损是否由于卒中引起;卒中类型(梗死或出血);脑损害的定位;导致血管病的最可能原因;评估神经系统和内科合并症,以便能给予及时准确、适当、针对性的处理。 【临床表现】 1、发病形式:突然或迅速发病;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症状高峰;也可以逐渐进展或阶梯性进展。 2、局灶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忽视);肢体无力或动作不配合;脸部肌肉无力(口角下垂,流涎);肢体和-或脸部麻木;颅神经麻痹等。 3、全脑症状和体征:头痛;恶心和呕吐;精神状态的改变(晕厥、癫癎发作、昏迷);血压升高和生命体征异常。 【诊断】 脑梗死诊断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病因诊断和发病机制诊断。 1、定位诊断 (1)颈内动脉闭塞:累及同侧眼、额、顶和颞叶(除枕叶外)包括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在内大面积脑损害症状(视力障碍、完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常有严重的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是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无侧支代偿建立时的临床表现,见于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基础上血栓形成延伸至颅内的颈内动脉末端,也见于心源性大栓子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大斑块脱落堵塞在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和前动脉起始部位,造成严重临床症状。 (2)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 a、主干闭塞:导致颞顶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出现完全的三偏,主

神经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神经内科常见护理诊断护理诊断: 1、脑组织灌注异常 相关因素: 1、颅内出血 2、脑缺血/脑梗塞的神经系统障碍 3、颅内压升高 4、代谢异常 5、脑水肿 6、血管痉挛(局部缺血)

7、动脉瘤破裂 预期目标: 1、病人脑组织灌注良好,表现为评分>13,无新出血。 2、清醒无意识障碍。 2、气道管理困难 相关因素: 1、气管插管 2、气管切开 3、气管造口术后留置气管套管 4、喉头水肿

预期目标: 1、病人无痰鸣音,痰液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气正常。 2、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表现为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皮肤黏膜颜色正常。 3、清理呼吸道无效。 3、运动功能受损 相关因素: 1、过分限制活动,与身体状况或治疗有关。 2、全身虚弱无力。 3、心输出量减少。

4、恐惧/焦虑。 预期目标: 1、病人主诉有信心完成逐渐提高的活动量。 2、病人能按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并无不适主诉。 3、病人愿意从事日常的家庭活动和自理活动。 4、躯体移动障碍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完成室内锻炼,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保持良好的躯体移动功能。 2、患者能适应卧床状态,配合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加强。

5、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1、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经验。 2、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诊断性检查和治疗不了解。预期目标: 1、病人/家属能讲出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有关知识。 6、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1、脊髓损伤后继发瘫痪。 2、语言交流障碍。

3、吞咽困难。 4、生活方式改变。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讲出出现功能障碍时的感受。 2、病人能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应对机制。 3、病人开始适应机体的变化,表现为开始计划出院,对研究发生兴趣,会用不同沟通方式进行气管造流。 7、呼吸衰竭 相关因素: 1、代谢紊乱。 2、呼吸肌疲乏无力时未动用辅助肌群,血气正常。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科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出现的疾病进行诊断 与治疗的专科。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神经内 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将讨论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 和治疗策略。 一、诊断 1.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首要的诊断步骤,医生通过详细了解患者 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 可能患有的神经内科疾病的类型。 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感 觉异常、反射减退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诊断神经内科疾病不可或缺的环节。常用 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及血液检查等。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癫痫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疾病。其诊断主要 通过病史询问和脑电图检查,而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中风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治疗则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恢 复期治疗两个阶段,包括抗凝血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脑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运动 障碍的疾病。其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可以辅助脑部 影像学检查。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 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中,包括偏头痛、紧张 型头痛等。诊断头痛疾病主要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辅助脑电图或 头部CT等辅助检查。治疗则根据头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5.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 据病史、体格检查、脑电图和脑MRI等检查,治疗则包括控制症状、 减轻复发风险、改善生活质量等。 三、综合治疗策略 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一般是综合性的,常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治疗 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脑性麻痹、癫痫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 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的内容和步骤。 一、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指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进行综合 性评估,以确定康复干预的目标和方案。康复评估通常由专业的康复 团队进行,包括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1. 身体功能评估 身体功能评估主要包括患者肌力、肌张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 方面的评估。通过各种物理检查、神经系统评定量表等工具,医生可 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 认知能力评估 认知能力评估是对患者记忆、注意力、语言能力等进行评估。通过 认知评估工具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敏捷认知测验等,医生可以 了解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为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3. 心理状态评估

神经内科疾病常常伴随着情感障碍和心理问题。心理状态评估可以 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案。应用公认的心理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等进行评估。 二、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是指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制定的一套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物理康复计划 物理康复计划主要通过运动训练、理疗手段等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如肢体功能训练、平 衡锻炼、徒手康复等。物理治疗师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评估、操 作和监控。 2. 职业康复计划 职业康复计划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技能。职 业治疗师通过康复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比如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工具辅助、职业认知 训练等方式来恢复和提高患者的职业能力。 3. 言语康复计划 言语康复计划是指通过言语治疗帮助患者克服和改善语言和沟通障碍。言语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包括发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目录 一、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2、脑梗死 (4) 3、脑出血 (8) 4、蛛网膜下腔出血 (10) 5、病毒性脑炎 (12) 6、急性脊髓炎 (13) 7、吉兰-巴雷综合征 (15) 8、癫痫 (16) 9、癫痫持续状态 (18) 10、帕金森病 (21) 二、神经内科疾病操作规范 1、腰椎穿刺术 (23) 2、心肺复苏术 (25) 临床治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神经内科汇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病史采集 1.发病年龄、诱因,发作形式、持续时间、复发形式。 2.恢复完全否,是否留有后遗症。 3.既往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炎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大血管搏动情况,有无杂音; (2)心脏有无杂音,节律规则否,大小等; (3)发作时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头部CT、MRI检查; 2. 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 3. 颈动脉系统及心脏彩超,经颅TCD,必要时行DSA或MRA检查。 四、临床诊断 多数病人年龄50~70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突然发病,持续时间为5~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常反复发作,多为刻板性。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根据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不同而表现不同。 1.颈动脉系统TIA: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可伴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2.椎基底动脉TIA: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很少耳鸣,也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及交叉瘫。 3.实验室检查有时可发现高血压,高血糖,血液高凝等,有时也可发现心脏的节律异常及杂音等。 五、鉴别诊断 1.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2.梅尼埃病。3.阿-斯综合征。 六、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使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者血压<130/85mmHg。有效控制糖尿病HbAlC<6.5%、高脂血症(使胆固醇<5.2mmol/L,LDL<2.58 mmol/L)、血液系统疾病、心律失常等。对颈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狭窄(>70%)或血栓形成,影响脑内供血并有反复TIA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神经内科疾病康复指导与方法

神经内科疾病康复指导与方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 率与日俱增。神经内科疾病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康复过程中,正确的指导和恰当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读 者提供神经内科疾病康复的指导与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一、认识神经内科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 包括中风、帕金森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 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康复指导和方法也存在差异。患者在接受康 复治疗前,应先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这有助于更好 地进行康复训练。 二、神经内科疾病康复指导 1.康复目标的确定 康复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康复目标主要包括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患者的感觉功能、提升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制定康复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康复资源的可 行性以及康复的预期效果等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内科疾病,康复计划也需因病而异,且应个体 化制定。康复计划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 及康复资源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训练的内容、频率、强度以及次数等要素,并 结合患者的康复目标进行具体规划。康复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康复 进展不断调整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康复效果。 3.多学科的康复团队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康复团队的配合,包括神经 内科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护士、康复师等。康复团队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集结,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团队的配合和沟通十分重要,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康复 指导与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同时,康复团队也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 提供专业的康复知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走出康复的困境。 三、神经内科疾病康复方法 1.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是神经内科疾病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康复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这些 方法主要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操练,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 动度和运动协调性。 2.认知康复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病例模拟与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病例模拟与讨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的忽视,神经内科疾病的患 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本文将通过一个康复病例的模拟与讨论,探讨神经内科疾病 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效果。 病例模拟: 患者张女士,女,50岁,因脑卒中后遗症报到神经内科接受康复治疗。患者主诉左上肢无力、语言不流利,行走困难。经过详细的身体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侧脑卒中后遗症,主要累及运动功能和 语言功能。 康复方案: 1.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适合她的运动康复计划。首先,进行被 动运动疗法,通过物理治疗师的帮助,促进肌肉的恢复并预防肌肉萎缩。随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进行基础功能的训练,如抓握物体、握力训练等。最后,进行专项功能的训练,如上肢肌力训练、平衡训 练等。 2. 语言康复: 张女士的语言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训练。语言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通过言语训

练、语音训练、语调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语言流畅性和表达能力。同时,利用辅助通讯工具如图表、图像等,帮助患者更好地与他人进 行交流。 3. 步态康复: 张女士的行走困难需要通过步态康复来改善。康复团队在物理治 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伐控制训练、腿部 肌肉力量训练等,逐步恢复患者的步态功能。同时,合理使用辅助工 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康复效果及讨论: 经过几周的康复治疗,张女士的康复效果显著。左上肢的力量得到 明显改善,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语言表达流畅度明显提高,可以与家人进行正常对话。行走困难明显减轻,可以独立行走一 定距离。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中,采取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对患者进行 全面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技巧的结合,能够提高康复治疗 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病例模拟与讨论对于了解康复治疗的过程、方法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在康复治 疗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康复治疗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

中医神经病学

中医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是医学中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分支,而中医神经 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中医 神经病学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进行深入探究,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旨在为神经 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一种综合而个体化的方法。 一、中医神经病学的基本原理 中医神经病学的基本原理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人体视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身心相互关联。中医将神经系统疾病视为脏腑 失调、气血运行障碍、经络阻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在诊 断和治疗中,中医神经病学重视辨别病因、辨证施治和调整全身的平衡。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神志调和等方面恢复神经 系统功能。 二、中医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诊断方法 中医神经病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医生通 过望病人的面色、眼神、步态等方面了解病情;通过闻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嗅觉等方面判断病情;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身体感受 等方面掌握病情;通过脉象、舌诊等方法判断病情。综合这些信息, 医生能够确定病人的疾病类型、病因和证候,并作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2. 治疗方法

中医神经病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药物治疗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中药能够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 的气血运行,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推拿和艾灸也有类似的作用。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等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三、中医神经病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神经病学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中风、帕金 森病、神经痛、面瘫等。中医神经病学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了疾病的 多因素,更加个体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求。在实践中,中医 神经病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以提供更有效的 治疗方案。 结语 中医神经病学是中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结合中医经 典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中医神经病学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提高治疗效果,并与现代医学取得更好的融合,为病人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 系统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进行康复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康复是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通过综合性 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康复的目标包括改善患者的 肌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在进行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负责监督 和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在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和情绪支持。神经 内科疾病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焦 虑和失落。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除了康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协 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和穿衣等。对于行动不便的 患者,护理人员还需要帮助他们进行转移和床位护理,预防压疮和深 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也需要注重药物管理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确 保患者按时按量进行用药,并及时记录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定期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营养指导。神经内科疾病常常伴 随着进食困难和吞咽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等情况。护理人员可以与营养师合作,提供适合患者口味和消化能力的饮食, 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在家庭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和家人提供康复指导和警示。他们可以教授患者和家人正确的护理技巧,如援助行走、平衡训 练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护理人员还可以向家人传授康复常识和急 救知识,以便他们在必要时能提供紧急救助。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康复训练到日常生活护理,他 们都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通过科学的康复和细致的护理,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少疾病的进 一步发展。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团队协作与合作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团队协作与合作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康复 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康复治疗需要庞大而复杂的团队协作与 合作,以确保患者获得全面和个体化的康复护理。 一、康复团队概述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团队一般包括以下成员:神经内科医生、康复 医师、护士、康复技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这些专业人员各 司其职,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 二、神经内科医生的责任 神经内科医生是康复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们负责对患者进行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康复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调整治 疗方案。此外,神经内科医生还需要与康复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康复护理。 三、康复医师的角色 康复医师是负责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的专业人员。他们评估 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康复医师还需要与护士、康复技 师等密切合作,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工作,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康复治疗。

四、护士的职责 护士是康复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他们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日常的护理和药物管理。在康复治疗中,护士需要配合康复医师 的指导,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此外,护士还需要与康复技师、心理咨询师等密切合作,协助他们开展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五、康复技师的作用 康复技师是康复团队中专门从事康复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实 施康复计划中的各项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康复技师需要在康复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 服务,帮助他们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六、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心理咨询师在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 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师与康复团队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通过个体或 团体心理咨询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七、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社会工作者在康复团队中充当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他们负责评估患 者的社会康复需求,提供社会资源的协助和支持。社会工作者与康复 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共同规划和实施社会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新融 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神经内科疾病。这类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因此,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康复护理技术的定义和目标 康复护理技术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增进其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减轻病痛,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复健。 二、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技术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在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中,有几项重要技术非常关键。 1. 活动疗法:通过帮助病人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其行动能力。这包括进行各种肢体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 2. 言语康复:对中风病人中的失语症状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口腔肌肉的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训练等。 3. 心理护理:中风病人常伴有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三、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技术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常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直等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技术应当充分考虑到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 1. 药物管理:帕金森病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应当合理规划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手段,如按摩、牵引等,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肌肉僵硬和运动能力。 3. 辅助器具使用:帕金森病患者往往需要辅助器具来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如助行器、轮椅等。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这些器具,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四、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技术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运动障碍、疲劳和感觉异常等症状。康复护理技术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来说尤为关键。 1. 功能训练: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训练,包括肌肉力量的训练、平衡训练和手指灵活性的训练等。 2. 能量管理: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疲劳感,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和休息时间,提高其能量管理能力。 3. 心理支持: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当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个体的神经功能受损,影响到其日常生 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则是帮助这些患者重新恢复 或最大限度地提高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神经内科疾病的 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一、康复治疗的原则 康复治疗是基于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康复治疗需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医学、康复医学、 护理、心理学、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专业的协同努力。个体的康复 治疗应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临床医生主导,配合其他的治疗团队成员 发挥各自的作用。 康复治疗应进一步关注个体的康复需求和目标。根据个体的康复 需求,将治疗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周期,确保逐步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个体的康复目标应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为 导向。 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和方法, 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受损的神经功能。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肌力训练、 平衡训练、协调训练、认知训练等。 肌力训练是指通过各种力量训练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肌群的力 量和功能。通过定制的肌力训练计划,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增加日常生活能力。 平衡训练是针对患者的平衡障碍进行的训练。通过各种平衡训练 方法,例如站立训练、平衡板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减少跌倒风险。 协调训练是指通过各种协调练习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的协 调能力。例如,通过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足部灵活性训练等,可以 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认知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认知功能。例如,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减轻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三、功能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功能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根据患者的 康复需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计划。功能训练计划应具体明确,包括训练的内容、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功能训练可分为阶段性的训练和维持性的训练。在康复治疗初期,应以阶段性的功能训练为主,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功能。在功能恢复的 过程中,需要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

神经康复重点

神经康复重点 神康重点 名词解释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2.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3.颅脑损伤(TBI):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外伤(BI or BD)或头损伤(HI),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4.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5.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6.脑疝P56: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疝的发生。 7.联合反应: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8.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 9.脑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性改变。 10.脑膜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仅累及软脑膜,若脑实质和脑膜同时受累则称脑膜脑炎。 12.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常见发病部位为大脑半球。 13.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矢状窦旁。

1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致使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填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P2: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节。 2.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有P6: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放置和保持等感觉刺激。 3.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的演变过程P57:外伤后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或好转)期和继发性昏迷。 4.多发性硬化累及部位P139: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5.12对颅神经里哪一对是中枢神经脑白质的延续:视神经 6.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最常受累的脊髓节段P149:胸髓(T3-T5) 7.膈肌的功能由哪个脊髓节段支配P168:C3-C5 8.脑炎和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途径P205: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9.脑炎和脑膜炎大多由什么病毒感染引起P206:肠道病毒。 10.脑炎和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 1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P225: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12.导致HIE的主要原因P242:心搏骤停 13.HIE最常累及的部位(对缺氧耐受性最低的部位):额叶及颞叶海马 14.HIE临床言语功能障碍的类型P244:运动型构音障碍,失语相对少见。 15.梅尼埃病(MD)四联症P253: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耳胀满感。 16.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表现P268:自发性疼痛、痛觉过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

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神经内科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然而,在合适的康复方案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下,这些疾病并非无法克服。本文将阐述几个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病例,分享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方法和技巧,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风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 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突然中断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中风后的康复过程长期而且漫长,需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功能康复、语言康复和认知康复等方面的治疗。 在我所工作的康复中心,有一位中风患者,名叫张先生。他在中风后瘫痪了右侧身体,失去了许多基本活动能力。通过我们的系统康复治疗,他逐渐恢复了手部的握力和精细运动能力,并学会了使用辅助器具进行行走。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语言康复训练和认知康复技巧,帮助张先生提高了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 二、帕金森病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等。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

在我们的康复中心,有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姓李。李先生 在到达我们康复中心之前,行动十分困难,无法自主完成简单的日常 活动。我们通过合适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方案,帮助李先生减轻了 肌肉僵硬和震颤的症状,使其得以重新进行自主行走和生活自理。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和认 知能力的丧失。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 疗与认知康复。 康复中心中,有一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刘女士。她在初诊时出 现了记忆力衰退、行为异常和语言障碍等症状。我们为刘女士制定了 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计划,包括通过记忆训练和智力游戏来促进其大脑 功能恢复。此外,我们还通过药物治疗帮助她减轻了一些症状,提高 了生活质量。 四、多发性硬化症的康复病例讨论与分享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 的慢性炎症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常伴随着肢体无力、感觉障碍 和平衡困难等症状。 在我们的康复中心,一位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年轻人,名叫王先生,经历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药物的有效控制和康复训练的帮助,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他的步态和平衡能力逐渐改善。

(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的全部内容。

一、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1) 二、脑出血 (2)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TIA 五、脑梗死 六、痫持续状态抢救方案 七、昏迷急救抢救方案11 八、颅内压升高及脑疝抢救方案13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又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急救原则 1. 岀血性以降低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为主;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 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 缺血性以迅速改变脑部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脑水肿。溶栓治疗在适合病人中可应用。 3. 治疗原发病,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及其它合并症。 急救程序 1. 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病情. 2. 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鼻导管给氧,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病人应禁食,适量静脉补液。注意防止感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尽早应用抗菌素。

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梗死 【概述】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类。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或中风的病史。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1〜2天内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24小时至3天内逐渐加重。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死。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二)临床分型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 1)完全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有完全性瘫痪及昏迷,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神经缺失症状较轻,持续

24小时以上,但可于3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 2.依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分: 1)大面积脑梗死: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 2)分水岭脑梗死: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边缘带) 缺血。多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者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伴低血压时,可分为:①皮质前型;②皮质后型;③皮质下型。 3)出血性脑梗死:多为大面积脑梗死区内动脉坏死后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4)多发性脑梗死:两个或以上不同的供血系统区脑梗死,为多次复发所致。 (三)临床分期 ①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②恢复期发病半年以内;③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辅助检査】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o 【康复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以Brunnstrom恢复6阶段运动功能评定为主; (2)感觉功能评定:偏身深浅感觉及本体感觉、实体觉的评定; (3)肌力、肌张力的评定; (4)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Establish noble character.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2, 2022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 概述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

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 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 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 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制定脑卒中的康复指南,规范康复治疗,是提高脑卒中康复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传统康复医学模式的挑战;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指南 1.脑卒中康复体系 医院和康复中心康复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加强住院脑卒中病人医疗管理的模式、是提高疗效的系统, 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文献中所描述的卒中康复模式包括: a 急性期卒中病房: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为独立病房,收治急性期的病人,常是发病1周内的病人,强调监护,病人住院数天,一般不超过1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