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使人逐渐适应社会性,从而使他们成为通情达理,忠厚而有德行的人。

”他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包括:
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鼓励孩子发现事物的真实性,帮助他们
利用所有可以使用的信息思考和行动。

二、让孩子有冒险的欲望:鼓励孩子做改变,克服挫折,获得成功。

支持他们主动参与,敢于探索,做出来创新的尝试,不断探索发现未
知的世界。

三、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想出来的新点子,不轻视他们,可以适当给予表扬。

四、教会孩子识别并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思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对排
除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孩子思考社会问题:让孩子思考社会问题,不害怕提出疑问
和异议,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学会采
取行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鼓励孩子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参加创新活动,让孩子学会探索新
领域,向更宽阔的创新范畴靠拢,学习怎样将创新与老本行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新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提出的这六大解放,可以为孩子更有效地释放创造力,提高孩
子的创新思维,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取这样的方式培养
孩子,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性,也可以
激发孩子发现世界的好奇心并向挑战更大,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探索。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理论的现实思考及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理论的现实思考及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理论的现实思考及应用要进行创造教育,首先要明白,创造教育的主体实施者是学生,创造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心智,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因此,创造教育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符合社会的需要。

那么如何进行创造教育呢?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这篇文章中指出如何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六个方面:1.唤醒学生大脑,锻炼其思考能力;2.解放学生的双手,锻炼其动手能力;3.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其观察力;4.放学生的嘴,让他有说的自由;5.给学生以认识自己世界的空间;6.给予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

这即是所谓的“六大解放”①。

“六大解放”的提出,恰当地调动了学生多种器官的作用,为教师进行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以“六大解放”为理论指导,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才能。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方法之下,合理安排语文教学活动。

笔者结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方法,结合语文课堂实际和学生生理特点,提出如下教学策略:一、唤醒学生大脑,锻炼其思考能力解放学生的头脑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前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封闭守旧的中国社会,“儿童的创造力被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②。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有一些守旧的、曲解的思想在社会上传播,阻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自身出发,拒绝向学生传递封建迷信思想,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摆脱生活中的那些守旧的僵化的思想桎梏,避免陷入误区。

语文课程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想象,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譬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仅仅靠书面文字这样描述紫藤萝瀑布,“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

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也是一位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先驱者。

他提出了一套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大解放内容。

1. 解放思维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他主张解放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创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解放情感陶行知认为,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主张解放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积极和自由。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解放身体陶行知认为,身体是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他主张解放身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表演。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课和艺术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表演。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解放语言陶行知认为,语言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解放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理念,旨在推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解放思想:陶行知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思考、质疑,并且勇于创新。

他主张通过开放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解放劳动:陶行知主张尊重劳动,认为劳动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他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3. 解放个性:陶行知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应该鼓励个体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人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4. 解放情感: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表达情感、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5. 解放体力:陶行知强调身体健康对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他主张
学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重培养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他认为,身体的健康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6. 解放社会:陶行知主张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他认
为社会应该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他强调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念对于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和小学体育教学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和小学体育教学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和小学体育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锵放孩子的空问,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1.解放头脑、丰富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积极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

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跳绳接力比赛时,采用多种跳法的比赛形式。

让学生自由结伴,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快能达到终点的跳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一节简单、乏味的跳绳练习,变的丰富多彩,学生练得热火朝天,是老师的开放性教育让孩子们的想象真正“飞”了起来。

2.解放双手,创造思维。

“解放孩子的双手”就是要让孩子有动手“做”的机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馈。

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

如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在学习安全常识时,要让学生认识红绿灯,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彩笔描绘一幅“交通图”;在学习个人卫生时,不妨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细菌”的一些资料:在学习测量学生身高时,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进行相互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

真正做到了“动手有动脑。

”,他们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

3.解放眼睛,发展思维。

陶行知说:“人身生理之结构,关系心理作用至切。

”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其所占的地位更特殊,作用更显著。

“两只眼睛,便是一对天文镜”。

孩子的眼睛解放了,就能看到他们所爱之物。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一、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理论的概述(一)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头脑,指的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

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要带领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来认识世界、探索事物”的本质不谋而合。

(二)解放幼兒的双手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幼儿提供一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中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让幼儿通过动手验证生活中的假设,从而让幼儿对所接触的世界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三)解放幼儿的眼睛眼睛是幼儿发现美的渠道。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课程,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解放幼儿的眼睛,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发现、寻找、创造美,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解放幼儿的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幼儿敢说、善说,敢于与人交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幼儿自由提问、自由表达,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解放幼儿的空间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解放空间”,不仅仅是指解放物理上的空间,还是指解放心灵上的空间。

在解放幼儿的物理空间上,不能让幼儿的学习仅仅限制于幼儿园,还要引导幼儿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学习。

在心灵上,教师要给予幼儿心灵的空间,给予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空间和观察空间等,尊重幼儿的想法。

(六)解放幼儿的时间大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一日活动计划来安排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但是,幼儿园的课程具有生成性,我们需要解放幼儿的时间,合理地、灵活地安排幼儿的时间,满足幼儿的弹性需求。

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理论对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意义(一)有利于在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学习能力也是无限的。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及其拓展意义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及其拓展意义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及其拓展意义涂怀京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陶行知提出的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学习的基本自由”,意味着配了一把“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金钥匙。

1.解放头脑,发展思维、记忆等能力。

陶行知把解放头脑形象地比喻为“天”,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增强其思维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放双手,发展操作、实践等能力。

各种感官中,唯独手这个“触觉的器官是处在主动的地位”。

“被动的力,比不上自动的力;头脑的力,比不上手脑并用的力”。

因此陶行知主张将双手和头脑的血脉联通起来,“使人人都有脑筋变化过的手”。

3.解放眼睛,发展观察、注意等能力。

陶行知说,两只眼睛,便是天文镜。

然而,由于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遮掩和制约,事实和真理往往不是直观、显明的,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却笃定不移,难度也不会因此而削减。

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能看”,“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揭真相,明至理。

4.解放嘴,发展提问、表达等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谈”,就必须“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

陶行知告诫人们,“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

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并注意指导他们提问的技巧。

“说话的能力是生成的”,需要解放嘴和其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感官,各个器官都有练习了,学生也就能写、能认、能读了,表达就会愈趋流利、顺畅了。

5.解放空间,发展想象、创造等能力。

把学生“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这是陶行知关于解放空间的阐述。

他坚信,空间放大了,才能各学所需,各尽所能,“使他们的歌声,在宇宙中飘荡”。

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想象又同时发展了想象。

6.解放时间,发展个性、策略等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影
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提倡用自由
与开放来培养儿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提出了“六大解放”,这
六大解放包括了儿童思想、儿童身体、儿童情感、儿童想象力、儿童
行动与儿童劳动。

下面就来分别探究这六个方面的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1. 儿童思想的解放
陶行知提倡儿童思想自由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儿童有独立思考和
探究的能力。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培养
儿童的自主性、自由精神和学习兴趣都有重要作用。

2. 儿童身体的解放
陶行知认为身体的自由是儿童创造力的前提,因此提倡让儿童有
大量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时间。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有活力、更健康,同时也可以加强儿童的自信心。

3. 儿童情感的解放
陶行知提倡尊重并关怀儿童的情感,让儿童真正感受到爱和被爱,体验到情感的丰富和多样性。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加自信和坚强,
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4. 儿童想象力的解放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解放幻想和创造力可
以让儿童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充满想象力。

这种解放可
以培养儿童的创意和创造性思维。

5. 儿童行动的解放
陶行知认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

因此,他
提倡让儿童有充分的自由行动和行为表现的机会。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
童拥有更多实践经验,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6. 儿童劳动的解放
陶行知强调,劳动是提高儿童思维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他提
倡让儿童参与有所成果的劳动,如养花、植树、种菜等。

这种解放可
以让儿童习惯于认真的工作态度,了解获得成就的乐趣。

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教育理念之一。

现实中,大多数学校依然沉浸在知识传授和成绩竞争的泥潭中,造成许多问题。

而陶行知教育则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实施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儿童在学习中更自由、更愉快,还能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敏感度,为未来的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