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课部分: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流程,掌握实验仪器的特点、性能和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加深对化工原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
6.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事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开拓型人才;
5
重点: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和图解计算法;催化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等温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难点:气液相反应过程、气液相反应动力学、气液相反应的基本方程
讲授
11
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3
重点:气液相反应过程理论、气液相反应动力学、气液相反应的基本方程的应用
难点:气液相反应过程、气液相反应动力学、气液相反应的基本方程
7.培养学生积极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重点培养相互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具有运用数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核心能力2.具有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能力;
5
重点:掌握流体流动中管道内流动系统的衡算方程、流体的内摩擦力、边界层理论
难点:牛顿粘性定律和边界层理论
讲授
第一次作业:共六题
3
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
辐射传热
换热器
5
重点:传导的基本原理,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热过程的计算,传热速率方程式、热流量、平均传热温度差、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
讲授
12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尧)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尧)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一)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与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2 实践环节安排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3 互动与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表观点,通过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途径。

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素质目标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8次案例分析、8次小组讨论。

4.2 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五、课程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5.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六)六、教学内容与教材6.1 教材本课程选用《环境工程原理》教材,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

6.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以及其他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掌握物料与能量衡算、传热、传质、沉降、离心、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掌握化学与生物反应动力学、各类化学及生化反应器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③掌握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2。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等。

4.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重点、难点: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质量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计量单位2.物理量的单位换算3.量纲和无量纲准数4.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习题要点: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各种浓度的相互换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质量衡算的基本概念2.总质量衡算习题要点: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1.能量衡算方程2.热量衡算方程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习题要点:各类能量衡算本章重点、难点:计量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保护的方法以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获得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熟悉环境工程的各个领域,包括水处理、大气控制、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理解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学会使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手段。

3. 教学内容本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环境工程学导论- 环境工程学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2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与水质监测- 大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监测- 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与噪声控制3.3 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 大气控制技术与空气污染治理-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系统修复3.4 环境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3.5 实践环节- 环境监测实验- 水处理实践- 大气污染控制实践- 固体废弃物处理实践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课程项目等综合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期中考试: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核;- 实践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6. 参考教材-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化学与环境分析实验》-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实施》-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以上内容为本门课程的初始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以及其他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掌握物料与能量衡算、传热、传质、沉降、离心、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掌握化学与生物反应动力学、各类化学及生化反应器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③掌握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2。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等。

4.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重点、难点: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质量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计量单位2.物理量的单位换算3.量纲和无量纲准数4.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习题要点: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各种浓度的相互换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质量衡算的基本概念2.总质量衡算习题要点: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1.能量衡算方程2.热量衡算方程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习题要点:各类能量衡算本章重点、难点:计量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通常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背景和目的:介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背景、重要性和目标。

2. 课程范围:概述课程涵盖的内容和重点领域。

二、课程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概念
- 环境工程概述
- 环境系统与环境参数
- 环境工程原理与方法论
2. 水污染控制原理
- 水污染及分类
- 水质参数与标准
-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
3.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
- 大气污染物特性与影响
- 大气净化技术与控制方法
4. 土壤污染控制原理
- 土壤污染来源及类型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策略
5. 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 固体废物生成与分类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授课内容的介绍和讲解,理论基础的讲解与阐述。

2. 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实验与实践:开展实验或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估
1. 考核方式:期中考、期末考、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评价标准:各种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权重。

五、参考教材
列举适合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参考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团队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及其专业背景简介。

这个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原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未来在环境保护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监测与治理等内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 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法与技术;3. 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措施;4. 学习环境工程案例,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5. 锻炼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环境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和方法3. 环境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4.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环境事件案例分析- 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探讨5. 环境工程实践操作- 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 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课外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外作业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推荐1. 《环境工程概论》,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 《环境监测与评估》,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3.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七、结课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相关课程学习内容,并通过期末考核。

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无法顺利结课,需进行补考或重修。

八、其他事项1. 请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2. 请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3. 请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编号:XXXXXX课程时长:48学时开课部门:环境工程系授课人:XXX老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环境工程中常见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的应用;2. 学会使用常见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3. 学会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培养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 实验一:流体流动与输送实验(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掌握流体流动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流体输送设备(如泵、风机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流量计、压力计、泵、风机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流体流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流体流动与输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二:吸收实验(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吸收设备(如吸收器)的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吸收器、吸收液、搅拌器、温度计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吸收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吸收液,操作吸收设备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实验三:吸附与过滤实验(4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吸附和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吸附和过滤设备(如活性炭过滤器、滤布等)的使用方法。

* 实验设备:吸附柱、过滤器、压力计、温度计等。

*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吸附与过滤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吸附材料和过滤介质,操作吸附和过滤设备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吸附和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综合实验:污水处理工程实践(8学时)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将前面所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引言
环境工程学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
认识和解决能力。

本大纲将介绍环境工程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原理的基本理解,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
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包括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包括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
等方面的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设计、数据
分析和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
1.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a. 环境工程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环境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
c.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环境污染与控制
a. 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b. 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c. 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3. 环境保护与管理
a.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目标
b.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c. 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4. 环境监测与评价
a.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b. 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设备
c. 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5. 环境工程学的实践与应用
a. 环境工程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b. 环境工程学的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
c. 环境工程学的科研方法和科学论文写作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学原理。

2. 组织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

4. 布置课后作业和论文写作,促进学生对环境工程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考核方式
1.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对环境工程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环境工程学原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和论文: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六、教学参考资料
1. 《环境工程学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
2. 《环境工程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3. 《环境工程学案例分析》,作者:XXX,出版社:XXX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导论与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二周:环境污染与控制
3. 第三周:环境保护与管理
4. 第四周:环境监测与评价
5. 第五周:环境工程学的实践与应用
6. 第六周:复习与期中考试
7. 第七周:期末考试准备
八、结语
通过本大纲的教学,学生将对环境工程学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环境工程学原理的学习中培养出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