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23春中传媒《古代汉语》平时作业一

23春中传媒《古代汉语》平时作业-00001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倾頽也。
( )选项A:判断句选项B:被动句选项C:宾语前置句参考答案:A2.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A3.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B4.行善而备败,其收益(阜)财用衣食者也。
(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A5.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 )选项A:判断句选项B:被动句选项C:宾语前置句参考答案:A6.责必收,以何市而返? ( )选项A:判断句选项B:被动句选项C:宾语前置句参考答案:C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C8.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B9.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B10.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选项A:使动用法选项B:意动用法选项C:活用参考答案:A1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2021年国开电大《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形考作业 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形考作业 3答案本文为2021年国开电大《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其中包括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3的两道题目。
以下为题目及参考答案:五、“舒肝片”题目:成都菊乐制药公司出品的药品包装盒上,药品名为“舒肝片”,请指出该药品名称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
同时说明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和本例中属于哪种类型。
最后列举至少三个现代汉语中与“舒肝片”语法现象相同的其他词语用例,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舒”为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其含义为“使……舒服”。
2.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形容词和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和一般动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其他的为动、对动用法等等。
在本例中,“舒”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与“舒肝片”语法现象相同的其他词语用例包括“活跃市场经济”、“清脑丸”、“迷你裙”和“这件事真笑人”等。
其中,“活跃”、“清”和“迷”为形容词,在上述语境中指“使……活跃”、“使……清爽”和“使……着迷”,“笑”为动词,在“笑人”中指“使……笑”。
六、“星罗棋布”成语解析题目:请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含义和来源,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参考答案:1.“星罗棋布”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表示布满星星点点的棋子,形容地面上的事物分布广泛、密集。
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楚国名将春申君用棋子来演示战争策略,从而得出“星罗棋布”的说法。
2.举例说明,“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繁华景象令人震撼。
”表示城市中高楼大厦分布广泛,繁华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04637)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中起点本科)、中文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代码:04637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 先秦B东汉C魏晋D. 三国2汉字学创建千()时期。
A. 上古B东汉C. 十六国D. 晚唐3. ()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 《汉书》B. 《诗经》C. 《周礼》D. 《三国志》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A太学B. 大学C. 中学D. 小学5.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出自扬雄()A. 《博学篇》B. 《说文解字》C. 《易经》D. 《扬子云集》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A. 《系辞传》B. 《说文解字》C. 《山海经》D. 《尚书序》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 《大禹谟》B. 《尧典》C. 《左传》D. 《公羊传》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尸子》D. 《韩非子》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 胡毋敬D赵高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 《仓颉篇》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大荒北经》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 颜师古B李臼C. 胡亥D赵构12. 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 《郡斋读书志》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魏书地理志》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 清代B. 三国C. 隋代D唐代”。
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沾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A葛洪B. 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15. 陆法言关千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标准答案(一)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通论练习一、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六书?各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六书,古人认为是六种造字法,是汉代人对汉字字形规则的一种看法。
具体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的线条随着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宛转,即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特点是初看像似可以认识形体,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字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合两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现新字的意义。
形声字的特点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字。
转注字不是造字法,明了它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假借字的特点是本来没有写某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寄托该词。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宇的方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的方法。
3.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
由于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表示几个词,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原字形就是古字,新字形就是今字。
4.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语言中的某个未造字的词;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第二,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长期甚至永久占用,以至人们不得不再造新字以与之区别;而通假字则是暂时借用,随着用字的不断规范,字词关系逐渐固定,除了文人为仿古而使用之外,一般就不再使用了。
5.汉字通假的条件是什么?汉字的通假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通假字与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而这种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上古音为标准。
第二,必须有文献的佐证。
6.古今词义范围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7.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兼类有何区别?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属词类活用。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古代汉语下19春平时作业1

《古代汉语(下)》19春平时作业11.[单选题]“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句中“抑”的意思是A.还是B.倒是C.虽然D.也是正确答案:——B——2.[单选题]“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宁可救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句中的“耶”A.表测度语气B.表反问语气C.表选择语气D.表感叹语气正确答案:——B——3.[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焉”的意思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的是A.子女玉帛,则君有之B.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C.姜氏欲之,焉辟害(《左传.隐公元年》)D.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年》)E.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左传.隐公元年》)正确答案:——D——4.[单选题]“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屈原《离骚》),句中合成词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正确答案:————5.[单选题]以篆书部首为依据“陌”字归A.耳部B.邑部C.阜部D.百部正确答案:————6.[单选题]“抢榆枋,时则不至”中“抢”的读音和意义是A.qiǎng碰B.qiǎng抢劫C.qiāng碰D.qiāng抢劫正确答案:————7.[单选题]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是A.谷榖B.蚤早C.说悦D.乃迺正确答案:————8.[单选题]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句中,“池塘”为A.复合词B.偏正词组C.同义词连用D.单纯词正确答案:————9.[多选题]下列谥号属于表扬的是A.景B.元C.炀D.哀E.成正确答案:————10.[多选题]“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是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字有A.少B.尝C.轻D.闻正确答案:————11.[多选题]用于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的训诂术语是A.为熊猫奥鹏B.谓之C.之貌D.辞E.曰正确答案:————12.[多选题]下列星宿是齐国分野的是A.女B.虚C.危D.室E.壁正确答案:————13.[多选题]下列星宿是赵国分野的是A.觜B.参C.井D.鬼E.柳正确答案:————14.[多选题]下列句中,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或“是”的句子是A.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通论练习一、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六书?各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六书,古人认为是六种造字法,是汉代人对汉字字形规则的一种看法。
具体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的线条随着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宛转,即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特点是初看像似可以认识形体,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字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合两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现新字的意义。
形声字的特点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字。
转注字不是造字法,明了它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假借字的特点是本来没有写某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寄托该词。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宇的方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的方法。
3.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
由于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表示几个词,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原字形就是古字,新字形就是今字。
4.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语言中的某个未造字的词;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第二,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长期甚至永久占用,以至人们不得不再造新字以与之区别;而通假字则是暂时借用,随着用字的不断规范,字词关系逐渐固定,除了文人为仿古而使用之外,一般就不再使用了。
5.汉字通假的条件是什么?汉字的通假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通假字与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而这种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上古音为标准。
第二,必须有文献的佐证。
6.古今词义范围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7.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兼类有何区别?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属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作其它类词,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它便恢复常态,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原有词类;词的兼类则不同,它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常驻性的属性。
8.怎样判别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说明。
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从意义和结构两方面着手:从意义方面判断,某个名词在意义上已不再一般表示原有的词义,而是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变化,那么它便可能活用为动词。
如“共目之”的“目”,表示“用目视”,用眼睛看。
“欲兵之”的“兵”,表示“以兵杀”,用兵器砍杀。
“皆白衣冠”的“白衣冠”,用作动词,指:“穿白衣戴白帽”。
从结构方面判断,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如“陈胜王”的“王”字处在谓语的位置,表示“陈胜做王”。
又如“不足生于不农”的“农”字,前有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它已活用为动词,表示“从事农耕”。
9.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普通名词用作状语,主要有四个类型:(一)表示行为的处所。
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太守以下郊迎。
”“郊”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二)表示行为的凭依,也可以说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如《列子·汤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作状语,表示运土的工具。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法”作状语,表示“斩”的依据,即依据秦法。
(三)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如《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人,吾得早事之。
”“兄”作状语,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项伯。
(四)表示行为的状态。
如《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儿”用作状语,表示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10.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它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它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11.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
12.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三种情况:①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否定句中代词宾词前置;③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13.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为几类?常用的有哪些?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
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吾、我、予、余。
第二人称有:汝、女、尔、若、乃、而。
第三人称代词在先秦还没有形成,“之”、“其”有时起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
疑问代词分为三类。
指人的有:谁、孰。
指事物的有:何、胡、曷、奚。
指处所的有:安、恶、焉。
指示代词分为三类。
表近指‘的:是、此、斯、兹。
表远指的:彼、夫。
表旁指的:他、它(佗)。
14.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所”和“者”都是辅助性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须与其他词或词组构成新的“者”字或“所”宇词组,才能称代人或事物,“所”宇和“者”字词组都具有名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所”位于“所”字词组的前边,“者”位于“者”字词组的后边。
“所”宇词组指代行为的对象,“者”字词组指代行为的主动者。
15.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和“莫”都是无定代词,可以称代人、物、事,在句中作主语。
“或”是肯定性的,表示“有的人或事物”,“莫”是否定性的,表示“没有什么人或事物”,现代汉语没有同它们相对应的词。
16.代词“焉”和“诸”的主要用法是什么?“焉”的用法有两种:(1)指示代词,作补语,相当于“于是”。
(2)疑问代词,作状语,可译为“哪里”、“怎么”。
“诸”的用法有两种:(1)“之于”的合音词,用于动词后,“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2)“之乎”的合音词,用于句尾,“之”是代词,“乎”是语气助词。
17.副词的基本作用是什么?副词的基本作用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在动词和形容词前充当状语。
18.古代汉语的副词分为哪几类?常用的有哪些?古代汉语副词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表敬六类。
(1)程度副词是表示行为和性状程度的词。
表示程度高的有:最、太、至、益、愈等。
表示程度低的有:少、颇、稍等。
(2)范围副词是表示行为变化的范围的词。
表总括的有:皆、尽、悉、咸、毕、俱、具、举、凡等。
表限止的有:但、仅、独、唯、徒、特、直、第等。
(3)时间副词是表示行为状态与时间的关系的词。
表过去的有:既、已、尝、曾等。
表现在的有:方、正、适等。
表将来的有:将、且、行等。
表不定时的有:又、复、亟、俄、浸、稍等。
(4)情态副词是表示状态方式和语势的词。
表状态方式的有:曾、亦、乃、尚、固、相、徐等。
表语势的有:岂、宁、诚、必等。
(5)否定副词是否定行为变化、性状的词。
表一般性否定的有:不、弗、未、非、否等。
表禁止性否定的有:毋、勿、无等。
(6)表敬副词是表示对人尊敬或自我谦卑的词。
表尊人的有:幸、敬、敢、请等。
表自谦的有:窃、忝、猥、愚等。
19.介词在使用时有哪些特点?介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它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纲前面,同它们相结合,组成介宾词组,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后,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方式、对象等等。
20.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介宾词组的位置。
现代汉语的介宾词组多作状语;有时可作补语,还可作定语。
古代汉语的介宾词组多作补语,有时作状语,不能充当定语。
第二,介词的位置。
现代汉语是固定的,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古代汉语不固定,可前可后。
第三,关于宾语的省略。
现代汉语介词后面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
古代汉语介词后面的宾语却常常可以省略。
21.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连词分为几类?常用的有哪些?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连词分为三类。
主要连接词和词组的有:与、及等。
主要连接句子的有:故、虽、然、则等。
既能连接句子也能连接词的有:而、且等。
22.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主要有哪些词?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
句首语气助词有:唯、盖、夫、其等。
句中语气助词有:唯、盖、其、也、者等。
句尾语气助词有:也、矣、已、乎、哉等。
23.根据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可以把语气助词分成几类?主要有哪些词?根据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可以把语气助词分为直陈、疑问、祈使、感叹四类。
表直陈的有:也、矣、已、耳等。
表疑问的有:乎、与、邪等。
表祈使的有:唯、其等。
表感叹的有:哉、夫等。
24.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有几种?四种。
①……者……也;②……,……也;③……者,……;④……,……。
25.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几种?四种。
①用“于……”作补语的;②用“为……所”作状语的;③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④谓语动词前用“被”字的。
26.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古体诗?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初唐开始形成的新体诗,它有一套格律规定。
唐及唐以后各代,按照这套格律创作的诗就称近体诗;不依照这些格律要求,而按古诗写作习惯创作的诗则称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主要有四点:(1)句数、字数要求不同古体诗句数没有规定,字数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的不同;近体诗句数有严格规定:律诗一律八句,绝句一律四句,排律则在律诗基础上按双数句延长;每句字数则分五言和七言两种。
(2)押韵要求不同古体诗用韵要求较宽,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用邻韵字通押,同一韵字还可重复使用。
近体诗则规定偶数句用韵,单数句只有首句可人韵也可不入韵,其余单数句则一律不用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也不能用相邻韵部的字通押(入韵首句除外);一般只押平声韵。
(3)讲平仄律与不讲平仄律的不同古体诗只要求诗句字音声调自然谐调,没有严格规定的平仄要求。
近体诗则有一套严格规定的平仄律,有相反相同、对粘、拗救等多种讲究。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
(4)对仗方面要求不同古体诗不明确要求对仗,即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
近体诗中的律诗必须有对仗,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排律除首联尾联外,其余各联都要对仗;绝句则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
27.什么是“粘”、“对”?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同(主要看第二个字),称为“粘”,违反了就称“失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