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勘探 3 重力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3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一重力勘探的理论基础重力勘探(gravity exploration\prospecting)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地球的重力场是一种天然力场。

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矿)石之间具有密度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地球的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 从而引起地球重力异常。

当我们在某一地区进行观测并发现重力异常时,对异常进行分析计算,就能推断引起该重力异常的地下物质分布情况,从而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应用领域:可以研究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也可以研究局部地质异常体。

在石油勘探中主要用于探查与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关的各种地质构造,如沉积盆地的基底起伏,盖层内部的构造形态,盐丘、侵入体等局部地质现象,也可以直接研究油气藏。

重力勘探的发展:重力勘探的前身是研究地球形状的重力测量学。

人们对于重力现象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两次飞跃。

1、古希腊的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el,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曾提出:运动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重量成比例。

直到16世纪才被伽利略(G.Galileo,1564~1642年)所否定。

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物体坠落的路径与它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无关。

这是人类第一次对重力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

1687年牛顿(1643-1723)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正确阐明了这一现象,从此用g来研究地球重力就正式开始了。

2、里歇(J.Richer,1630~1690年)在利用摆钟从巴黎到南美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重力加速度在各地并非恒值,这一消息被牛顿(I.Newton,1642~1727年)和惠更斯(C.Huygens,1629~1695年)得知后,两人不谋而合地指出:这种现象与他们认为地球是旋转的扁球体的推论相符。

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地球重力场变化的基本规律,使人类对重力现象的实质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为至今用重力测量来研究地球形状奠定了基础。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观测地球表面的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

引力位重力位关系: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及离心力位之和,重力位处处连续而有限。

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地壳厚度的变化;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剩余密度:地质体密度与围岩密度的差称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即∆σ=σ−σ0,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σ∙V第三章重力测量仪器绝对重力测定测量地球上某点的绝对重力值,绝对重力测量测的是重力的全值。

原理:动力法,观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量重力的全值。

相对重力测定测定地球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各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重力差)。

原理:静力法,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零点位置:选取平衡体的某一平衡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

影响重力仪精度因素: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零点漂移:弹力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蠕变和弹性滞后(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而导致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怎样克服零漂: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点漂移小并努力做到使它成为时间的线性函数。

零点读数法含义及意义(优点):p37第四章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空间位置):地面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地质任务):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各自解决的地质问题见p53-p54.比例尺的确定:重力概查:1:100万,1:50万,用于区域构造和壳慢深部构造重力普查:1:20万,1:10万,用于能源普查和成矿远景区重力详查:1:5万,1:2.5万,盆地内或成矿区,基底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小断裂等重力细测:1:1万以上,浅部小构造,小局部地质体测网的大小布设规律:1、在小比例尺测量中,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沿一些交通路线布置,并使测点均匀分布全区,在图上每平方厘米能有0.5到3个测点。

【重力勘探】第一章 重力勘探基础理论

【重力勘探】第一章 重力勘探基础理论

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是引力场的基本方程,描述了引力位或引 力场与源质量或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1.1.3 重力场和重力位
1.1.3.1 重力场 地球重力场是地球周围空间任何一点存在的一种具有重力作用或
重力效应的特殊形态的物质。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所受到的重力,也 即重力加速度。
重力场是分布于地球表面及其邻域空间的一种力场,是引力场和惯 性离心力场的合力场。
,
Wzz

2W z 2
,
2W
2W
2W
Wxy Wyx xy , Wyz Wzy yz , Wxz Wzx xz
重力位二阶导数表示重力分量在坐标方向的空间变化率。
这六个二阶导数中,原来可以用重力扭秤测量的只有四个:Wzx, Wzy, Wxy, W= Wyy- Wxx。Wzx, Wzy 称为重力水平梯度值,Wxy, W= Wyy- Wxx 称为重力等位面曲率值。
重力的大小也可表示为
g gx2 gy2 gz2 1/ 2
1.1.1.3 重力加速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称为重力加速度 g。质量为 m 的物
体所受的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 G=mg g=G/m
若 m=1,则 G=g。 在重力勘探中的重力 g 就是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即重力加速度。
G 万有引力常数,6.672x10-11 m3/(kg.s2), 6.672x10-8 cm3/(g.s2)。国际 科学理事会(ICSU)2006 年建议 6.67428x10-11m3/(kg.s2)。
1.1.1.2 重力 地球静止物体受两种力作用:地球及
其他天体(太阳、月亮等)的引力和随地 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G

重力勘探测量方法PPT课件

重力勘探测量方法PPT课件

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山区、高原、沼泽等复杂地形地貌地区进行重力勘探测量时,需要克
服地形障碍,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仪器设备的限制
目前重力勘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进一
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测量成本。
重力勘探测量的应用挑战
1 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精度。
数据插值
对缺失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填补数据空缺,提高数据完整
性。
异常分离与提取
异常识别
根据重力测量原理和地质特征 ,识别出异常数据。
异常分离
将异常数据从原始数据中分离 出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异常提取
对分离出的异常数据进行提取 ,得到更精确的异常信息。
异常分类
根据异常的特征和性质,对异 常进行分类和标注。
地质解释与推断
地质资料整合
收集和研究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钻 孔资料等。
地质推断
根据解释的异常和地质资料,进行地质推断 和预测。
异常解释
根据地质资料和理论知识,对分离和提取的 异常进行解释。
可视化展示
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 理解和交流。
05 重力勘探测量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地区矿产资源勘探
定义
相对重力测量是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 备,在地球上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点, 测量两点间的重力加速度差值。
目的
方法
常用的相对重力测量方法包括拉科斯 特摆仪法和石英弹簧重力仪法等。
获取地球的重力场变化信息,为地质 勘探、地震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二)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二)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二)重力勘探名词解释1. 重力勘探 (Gravity Exploration)重力勘探是一种地质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来获取地下的物质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基于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原理,可以用于识别和研究地下的矿产、油气等资源,以及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

2. 重力异常 (Gravity Anomaly)重力异常是指在地球表面某处测得的重力场数值与一个参考点或参考模型相比的偏差。

重力异常可以由地下物质的密度变化造成,因此可以通过分析重力异常数据来推断地下岩石的构成和分布情况。

例子:在进行重力勘探调查时,测量到某个地点的重力异常为正值,则可能表示该地下存在密度较高的岩石体,例如可能是一个矿床的存在。

3. 重力梯度 (Gravity Gradient)重力梯度指的是在空间中地球重力场随距离的变化率。

通过测量重力梯度,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地下物质分布信息,尤其对于探测较小规模的地下结构非常有用。

例子:在进行地下油气储层勘探时,重力梯度可以帮助识别地下油气圈闭的边界,以及研究圈闭内部的构造。

4. 重力仪 (Gravity Meter)重力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的仪器。

重力仪通常包括一个悬挂的测量质量体和相应的测量系统,测量质量体受到引力的作用而发生微小的位移,通过测量位移量来计算重力值。

例子:最早的重力仪是使用弹簧测量重力的,而现代的重力仪则通常采用超导材料和激光干涉仪等高精度技术,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5. 重力异常图 (Gravity Anomaly Map)重力异常图是将测量到的重力异常数据绘制在地图上的形式,用于直观展示地下物质分布的差异。

重力异常图可以帮助勘探人员发现潜在的地下构造和资源,以及指导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例子:重力异常图能够显示不同区域的重力异常强度和方向,从而揭示地下构造的变化和潜在的地质特征,有助于确定勘探目标的位置和范围。

这些是重力勘探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包括重力勘探、重力异常、重力梯度、重力仪和重力异常图。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

三、重力勘探方法技术
h
h′ ρ0 =2.67 T
t′
t
ρ1 =3.27
艾里均衡模式示意图 The sketch4公里 h=3公里
海面 h ′=5公里
D ρ0 =2.67 ρ=2.57 ρ=2.59 ρ=2.76
补偿深度
普拉特均衡模式示意图 The sketch of Pratt model
剩余异常特征;综合地质背景资料。 ④密度界面的求取
密度界面计算采用Parker法、三维密度多界面反演 法等计算密度界面。 采用二度半人机联合解释方法正演计算剖面。用剖 面所计算的各密度界面深度值,综合有关资料,勾绘 各密度界面埋深图。
三、重力勘探方法技术
5、高精度重力测量所解决的石油地质问题
① 在盆地的分析和区带勘探阶段, 解决祥查区选择问题;
重力场的分离
局部重力异常识别使用的主要图件有 ⑴布格重力异常图 ⑵剩余重力异常图 ⑶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异常图 ⑷参考图件地质图。 局部重力异常的识别原则是: 在不同方法的数据处理图件上, 异常现象清晰,异常形态、位置、 范围基本近似并能形成独立封闭的异 常,而且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能找到 相应的异常现象。
定远县
3600
桑涧子
池河
57
双桥集
长丰县 七里塘
窑口集
朱家集
曹庵
90

47
建设乡
朱湾
红桥
68
岱山乡
仁和
90
九子集
耿巷集
高塘
老人仓
下马铺
堰口集
D 80 老庙集
江黄城

瓦埠镇 湖
向82东乡
新兴
永丰
杜85 集
吴家圩 防修乡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1. 什么是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场变化来研究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

重力场是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因此通过测量不同位置上的重力加速度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密度分布情况。

2. 为什么要进行重力勘探?进行重力勘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岩石、矿产资源和构造特征等信息,对于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重力勘探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

3. 重力勘探常用的仪器设备3.1 重力计重力计是用来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上的重力加速度的仪器。

常见的重力计有绝对式和相对式两种类型。

•绝对式重力计:通过比较被测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绝对差异来得到精确的重力值。

常见的绝对式重力计有拉卡斯特式重力计和绝对重力仪等。

•相对式重力计:通过比较不同位置上的重力加速度差异来测量相对重力变化。

常见的相对式重力计有斯普林格式重力计和落体仪等。

3.2 野外测量设备在进行野外勘探时,除了使用重力计外,还需要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全站仪:用于测量勘探点的空间坐标,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GPS定位系统:用于确定勘探点的地理坐标,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测量数据,如重力值、时间、位置等。

4.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在进行重力勘探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以获取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信息。

4.1 数据处理•数据去噪: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和仪器误差等原因,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音。

需要通过滤波等方法去除噪音,保留有效信号。

•数据纠正: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海洋潮汐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重力数据可能存在一些系统性误差。

需要进行纠正,以得到准确的重力场数据。

4.2 数据解释•建立模型:根据采集到的重力数据,可以建立地下密度模型。

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矿产资源等的分布情况。

•地质解释:根据地下密度模型和其他地质信息,可以进行地质解释。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一)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一)

重力勘探名词解释(一)重力勘探名词解释重力勘探是一种勘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方法,利用测量地球表面上竖向引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和形态。

以下是一些与重力勘探相关的名词及其解释:1. 重力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物体吸引物体向其心部运动的力。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通常使用重力单位测量引力,即重力加速度(g)。

•例子:重力作用使人们不会飘在空中而落到地上。

2. 引力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测量地球表面上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总引力,并通过分析引力差异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

•例子:引力使得月球绕地球运动。

3. 密度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中包含的质量,是衡量物体致密程度的量。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

•例子: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4. 引力异常引力异常是指地球表面上引力场的偏离正常值的地方。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通过测量引力异常的分布来揭示地下构造的信息。

•例子:在一个地区,引力异常值较高可能意味着地下存在高密度的岩石体。

5. 重力梯度重力梯度是指引力随距离变化的速率。

在重力勘探中,我们通过测量重力梯度来推断地下岩石体的形态。

•例子:重力梯度的变化可以显示出地下地层的边界。

6. 磁重深比磁重深比是根据磁场和重力场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比值,可以用来估算地下岩石体的性质。

•例子:磁重深比可以帮助判断地下岩石体的磁性和密度。

7. 重力仪重力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引力的仪器。

它通常包括一个悬挂的质量球和一个测量球的位置变化的传感器。

•例子:通过重力仪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地点上的引力数据。

8. 重力异常图重力异常图是根据测量得到的引力数据制作的地图,用于显示引力异常分布。

•例子:重力异常图可以显示出地下岩石体的位置和形态。

以上是一些重力勘探中常用的名词及其解释。

通过这些名词的理解与运用,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地下结构与地质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的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1、数学物理解释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

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

→→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

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

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关。

(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

)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质量不变,中心深度也不变.则球体的剩余密度和半径大小可有无穷多个值,但它们产生的异常都是相同的。

2、观测数据总是离散的、有限的:重力测量只能观测到地表的异常值,而不是全部空间的场值;根据片面的场的分布,往往也不能唯一地确定场源的分布情况。

3、实测异常总是包含一定误差。

小误差→模型参数大变化。

因此,有必要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资料、岩石的密度资料,以及掌握地质规律,从而减少多解性带来的困难。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解反演问题时就可以附加—些条件,以便对反问题的解有某些限制。

例如球体的例子,如果密度值确定了,则其半径大小就可以得到唯一解。

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择有代表性的异常,可进行钻探工作加以验证,以提高全区解释的质量。

四、解正演问题的基本公式地下各种密度异常体在其质量分布区之外引起的重力异常(包括导数异常),都是根据相应的积分公式计算的。

在计算中,一般取地面直角坐标系,把地面当成水平面,x 轴和y 轴位于该平面内,z 轴垂直向下,于是地球内部任一密度异常体(如图)在其外部空间一点A (x,y,z )的引力位为(1) 式中 dm —密度异常体内部的剩余质量元,dV dm σ∆=,其坐标为()ζηξ,,;dV —质量元的体积,ζηξd d d dV =;σ∆—剩余密度,把它视为常数;r —观测点()z y x A ,,到dm 的距离,式(1)在积分号下对被积函数沿z 方向求偏导数,即得到该密度异常体在P 点产生的重力异常为(2)g ∆跟不同坐标方向求偏导数,还可以得到重力位的高阶导数异常的基本公式。

将式(2)对η积分,积分区间由∞-到∞+,便可得到沿y 轴方向无限延伸的二度体异常的正演公式,即(3) 该积分在二度体的整个横截面S 上进行。

§ 简单规则形体的正、反问题粗略估计或准确计算地质体的产状要素时,一些规则形体总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不仅自然界许多地质体可近似作为规则形体看待,而且任何复杂形体部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大小的规则形体。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假设形体孤立存在、密度均匀、地形平坦、所取剖面皆为中心,对于三维体,是指通过其几何中心的剖面,对于二维体,是指垂直于面。

所谓中心剖面走向的横剖面。

一、球体(点质量)自然界中一些等轴状地质体,例如盐丘、矿巢等,都可以近似当作球体来研究。

若球的密度σ大于围岩密度0σ,则剩余质量M 将引起正异常密度均匀分布的球体可作为剩余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看待,球体在地面某点P 产生的附加引力为2222Dy x M G r M G E ++==∆ (1) 式中r 为P 点到球心的距离,E ∆的方向由P 指向球心。

如将P 点选在x 轴上,则y =0,代人(1)式.有22D x MG E +=∆ (2)设E ∆与z 轴的夹角为θ,则有分析:1)当x =0时,g ∆求得最大值 M (吨) D (米)2)当x →∝时,0→∆g球体重力异常剖面曲线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的曲线。

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该等值线图由一系列以球心在地面的投影为中心、疏密不等的同心圆组成。

在球心附近分布较稀,向外变密,然后又变稀。

3)半幅值点横坐标D x 766.02/1±= (4)4)当M 不变时,埋深D 增加,g ∆异常迅速衰减,曲线变缓。

5)导数二、水平圆柱体自然界中横截面接近圆形的扁豆状矿体、长轴状背斜、向斜等,都可以当作水平圆柱体看待。

沿走向无限延伸的水平圆柱体可视为剩余质显全部集中于其轴线的均匀物质线,无限长水平物质线可视为无穷多个质点(即球体,图中单个圆柱体元相当于一个球体)沿其走向排列而其重力异常应为所有质点的重力异常之和。

1)当x=0时λ(吨/米) h (米)2)当x →∝时,0→∆g重力异常剖面曲线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的曲线。

但在平面图上,g ∆异常等位线是一系列与圆柱体轴向平行而且疏密不一的直线。

3)半幅值点横坐标D x ±=2/1 (4)4)当λ不变时,埋深D 增加,g ∆异常曲线变缓。

三、垂直台阶断层或不同岩层的接触带都可以作为台阶处理。

台阶相当于定向无限延伸的一个无限物质层。

1)当x=0时2)当x →+∞时3)当x →-∞时4)当H-h 不变,埋深增大时,min g ∆、)0(g ∆、m ax g ∆不变,曲线变缓。

5)V 的导数曲线特征(V xz >0)§进行地质解释时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检查重力异常是否满足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按需要的详细程度测得所研究的地质因素产生的异常。

————前提条件2、研究分析测区内不同研究对象及与非研究对象的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具有反映其特征的差异。

————处理:得到较为单一地质因素引起的有效异常3、解释:从“读图”或异常识别开始,由全局深入到局部。

4、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①钻井资料(点),地震剖面(线)作控制解释,然后推广;②从露头区异常特征推断相邻覆盖区。

5、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的试验应用,确定参数。

6、收集相应的地质、钻探、物性、其他物化探资料,增加已知条件,克服多解性。

7、验证工作,总结经验。

§异常的识别一、异常特征的描述平面等值线图:异常特征主要是指区域性异常的走向及其变化,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异常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区域性重力梯级带的方向、延伸长度、平均水平梯度和最大水平梯度值等。

对局部异常来说主要指的是异常的弯曲和圈闭情况,对圈闭状异常应描述其基本形状,如等轴状、长轴状或狭长带状;是重力高还是重力低;重力高、低的分布特点;异常的走向(指长轴方向)及其变化;异常的幅值大小及其变化等。

在综合分析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基本特征后,有可能根据异常特征的不同将工区划分成若干小区,以供下一步作较深人的分析研究。

重力异常剖面图:应注意异常曲线上升或下降的规律,异常曲线幅值的大小,区域异常的大致形态与平均变化率,局部异常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幅度、所在位置等。

二、典型重力局部异常的解释由于不同的地质因素往往会在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或剖面图上引起相似的异常特征,因此根据某一局部异常来判定它是由什么地质因素引起的,常常是不容易的。

为此,有必要结合地质资料或其他物探解释成果进行综合解释。

1)等轴状重力高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接近圆形,异常值中心部分高,四周低,有极大值点。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值的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囊状、巢状、透镜体状的致密金属矿体,如铬铁矿、铁矿、铜矿等;中基性岩浆(密度较高)的侵入体,形成岩株状,穿插在较低密度的岩体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穹窿、短轴背斜等;松散沉积物下面的基岩(密度较高)局部隆起;低密度岩层形成的向斜或凹陷内充填了高密度的岩体,如砾石等。

2)等轴状重力低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近于圆形,异常值中心低,四周高,有极值点。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的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盐丘构造或盐盆地中盐层加厚的地段;酸性岩浆(密度较低)侵人体,侵入在密度较高的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短轴向斜;古老岩系地层中存在巨大的溶洞;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局部加厚地段。

3)条带状重力高(重力高带)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的值中心高,两侧低,存在极大值线。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的水平圆柱体、棱柱体和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高密度岩性带或金属矿带;中基性侵入岩形成的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低密度的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长轴背斜、长垣、地下的古潜山带、地垒等;地下的古河道为高密度的砾石所充填等。

4)条带状重力低(重力低带)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的值中心低,两侧高,存在极小值线。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的水平圆柱体,棱柱体和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低密度的岩性带,或非金属矿带;酸性侵入体形成的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高密度的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长轴向斜、地堑等;充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地下河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