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图文
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

上海市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关键词:中环线浦东段、功能、规模1 前言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是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系统网络建设的重要项目,是连接浦东、浦西的快速交通,可以为浦东国际机场提供快速通行的客运连接通道,也是浦东新区路网中重要的交通走廊,可以分担A20、A1交通流量,还是联系三林、张江、川沙等功能区的交通纽带,是新的城市发展带。
工程项目于2006年9月立项,预计2009年底通车。
图1 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地理位置图2 工程建设方案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起点与上中路越江隧道终点相接。
工程终点至申江路,包括申江路立交。
在申江路立交范围内,中环线浦东段由南段的东西走向折向东段的东西走向,北端接中环线东段,东端接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
在城市总体规划快速路网中,中环线是城市快速路网“三环十射”中的一环,位于城市外环线和内环线之间,是一条集散市区交通的全封闭环行快速路,具有分流内环线、引流部分外环线交通流量,减轻中心城区路网的交通压力,均衡路网流量的重要功能。
用以解决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快速交通,起到中心城交通的保护壳作用。
中环线主线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客运交通为主,兼有轻型货运交通;地面道路客、货运交通均可通行。
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规模。
标准横断面不知为“整幅式高架断面+地面道路”。
工程范围内全线共设置全互通立交4个,均为枢纽型全互通立交(济阳路、杨高路、罗山路和申江路立交)。
此外,全线还设置菱形立交4组,分别为上南路、锦绣路、沪南公路和金科路。
道路等级:主线为全封闭城市快速路;辅道、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Ⅰ级。
计算行车速度:中环线主线为80km/h;辅道、地面道路为50km/h;平行式主线匝道为V=40km/h;立交匝道为V=35~50km/h。
道路净空:中环线主线≥4.5m;立交匝道≥4.5m;地面道路≥5.7m;非机动车、人行道≥2.5m。
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匝道位置 驶出—驶入 最小间距 (m) V=80km/h 204 610 610 1016 驶入—驶入 驶出—驶出 驶入—驶出
3、地面衔接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快 速 车流分流 路 系 车流合流 统 主 线 快速道路系统
出口匝道
车流疏散 车流集结
进口匝道
地 面 周 围 局 域 网
车流交换
地 面 外 围 路 网
8 8 8 8 8+2 8 8+2 8+2 8 8 8 8 8
4 0 4~6 6 4~6 6 8 8 4 6
保留远期增加车道的余地。
8车道 4
6
8车道+辅助车道 8 16
5、道路形式
浦西段全长约 38.2km: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其中高架段
27.3km (约70%) 地面道路段
5.3km (约15%)
1、项目背景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工程建设对于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路网系 统,适应内外环区域交通需求,合理路网功能和布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优化和引导城市形态及发展,提升内外环区域城 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对于分流内外环线流量,均衡路网流量,减轻中心城 区道路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交通作用; 对于扩大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城市的积聚辐射能力, 推动苏、浙、沪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工程方案 1、 出入口布置
2、 工程方案
1、布置原则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1.中环与浦西6条快速路连接,设置互通式立交。目前除中环与延安西路高架连接受条 件制约外,余均能实现路网快速与快速的交通连接。 2.中环与浦西11条主干路连接,设置控制性出入口,出口匝道大于进口匝道,以利于 疏解快速路交通。 3.匝道布置与配套路网相结合,利用路网分节疏解交通,缓解对主干路交叉口的交通 压力,最大限度满足中环在道路网中担负的交通作用,适应主流向交通,发挥每对匝 道的功能。 4.匝道布置形式上应优先考虑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减少因匝道出入车辆引起的快 速路主线交织、合流、分流的影响,保证主线交通的畅通。 5.根据中环快速、大容量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中环线上行驶的车辆以中长距离为主, 出入口间距应合理,确保高比例快速路的基本路段,并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 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交通阻塞。在缺少OD调查资料的前期下,匝 道的间距一般控制在2km左右,保证主线基本段的交通运行要求。 6.匝道设计应与交通管理相结合,体现“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思路,避免中环线 建成后给交通管理带来不利因素,吸取道路重复改建的教训。
关于梳理浦东金色中环带2024年新建 说明

关于梳理浦东金色中环带2024年新建说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浦东作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城市更新与改造。
作为浦东的主干道之一,金色中环带一直承担着交通和商业的重要职能。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浦东区计划在2024年对金色中环带进行新建和改造。
浦东区计划对金色中环带进行拓宽和改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金色中环带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加,道路拥堵已成为常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浦东区将对金色中环带进行拓宽,增加道路的容纳能力,从而缓解交通压力,提升交通流畅度。
浦东区将在金色中环带沿线建设更多的绿化带和公共设施。
作为城市的主干道,金色中环带的沿线景观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浦东区计划在新建过程中加大绿化力度,打造一条绿色生态带,让市民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能够找到一片清净的休闲空间。
浦东区也将在金色中环带沿线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丰富市民的休闲活动。
浦东区还计划在金色中环带沿线建设更多的商业和服务设施。
金色中环带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商业热点。
浦东区计划在新建过程中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引入更多优质商业品牌和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浦东区还将着力引进高新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活跃的商业环境。
浦东区对金色中环带的新建计划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提升城市的交通便捷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商业的繁荣程度。
相信在2024年新建完成后,金色中环带将成为浦东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前来参观。
希望浦东的发展能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浦东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上海浦东的核心区域,金色中环带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项目,将为浦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城市面貌。
根据最新规划,金色中环带将在2024年建成,将成为浦东的新地标,彰显浦东作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风貌。
上海市虹口区中环线桥荫绿地改造工程设计实例

上海市虹口区中环线桥荫绿地改造工程设计实例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以中环线桥荫绿地改建工程设计过程中,有关桥荫绿地改建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具体分析高架下的植物多年生长后所会发生的问题及相对应所作出的改善绿地面貌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架桥;桥荫绿化;绿地改建;改造设计上海市中环线虹口段位于汶水东路,东起逸仙路,西至粤秀路,全长2.8km(见图1)。
桥荫下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绿化用地,绿地面积达34700m2,建成至今已有10余年,本次整改在遵循原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充分考虑现场条件,通过植物的配置,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改善现有高架桥景观,进一步改进与美化生态环境。
本次改造工程前期,在设计阶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大柏树”绿地区域和桥荫下直线段规则式隔离带的特性,对种植土的改良和置换做出要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以及之后对施工过程、养护管理所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意见。
力求改造后的绿地能进一步满足城市发展对绿地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绿地的美化、净化环境作用。
1现场踏勘发现的问题1.1环境因素本次改造绿地位于上海市中环线虹口段,高架桥荫下有一部分植物由于不能直接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植物叶片上有伤斑,还出现了脱落、失绿的现象。
又因长期处于压抑的高架下,因此,植物有枯死、萎焉的现象。
另外,由于直接接受汽车尾气的侵害、粉尘污染严重,植物受侵害特别严重(见图2)。
1.2植物原因“大柏树”区域绿地内树木随着生长,树体、树冠逐年扩大,部分地块树木表现出密集、拥挤,已影响到其本身及下层生长发育。
部分路口和道路变道处苗木生长过高,影响行人过路视线和驾驶员行车安全(见图3)。
1.3土壤原因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桥荫下直线段规则式隔离带内部分土壤因缺乏有机质,在依赖于人工灌水水柱的长期破坏下、土料分散,土壤板结严重。
另外,因绿地建造伊始土方量就相对多,又因多年植物补种带入泥球,导致绿地直线段土方高度普遍高于绿地挡墙,直接暴露,不仅影响绿地观赏度,而且在养护浇水后,泥水直接流向马路,有碍环境整洁(见图4)。
地道方案

中环线2.2标五角场立交工程四平路地道施工组织设计中环线五角场立交工程是上海市重点中环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平路地道是五角场立交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之一,位于四平路上蓝天剧场和空军政治学院正门处,桩号约为0+325,它是连接空军政治学院和蓝天剧场的行人过街通道,人行通道平面布臵呈“工”字形,地道基坑最大挖深为8.46m,它的建成将主要为空军政治学院的官兵和社会人员穿过四平路提供安全的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概况1、工程形式及工程数量(1)工程形式:根据中环线五角场立交工程四平路地道设计施工图,四平路地道采用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道分为横穿四平路的箱式暗埋段和平行四平路的地道出入口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暗埋段结构断面尺寸为:4m×2.97m(内径尺寸),地道暗埋段长度为40.5m,中间设臵2道沉降缝,地道侧墙及底板厚度为0.55m,顶板厚度为0.5m;根据设计图纸,在地道西南侧暗埋段和敞开段交界处设臵一座地道排水泵站,泵站结构与地道结构相连,泵站平面尺寸为1.8m ×2.5m(净尺寸),泵站结构侧墙厚度为0.4m,泵站底板较地道底板深1.36m,是本地道的最深处,也是本地道内积水的排放通道;另外,地道出入口位于四平路两侧的规划人行道部位,其平面尺寸为2.5m(净尺寸)×30.3m,设人行楼梯与地道暗埋段相连。
根据四平路地道设计施工图纸,地道结构混凝土采用C30,抗渗等级采用P8。
根据四平路地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施工图纸,本工程中地道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结合高压旋喷桩的结构形式,其中,Smw工法采用φ850三轴深层搅拌桩,内插H型钢,H型钢尺寸为700×300×:,另外,高压旋喷桩主要用于地下管线横穿地道的Smw工法无法封闭的部位的结构隔水。
(2)工程数量:2、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拟建四平路地道靠近五角场蓝天剧场处,周围地势较平坦,一般标高在3.66m~3.93m左右,拟建场区属于滨海平原地貌类型。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课件

小计
209.96
10
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
高架道路功能分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架建成初期所具有的交通功能已逐渐改变。具体 表现在:
• 针对每条高架道路而言,其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过境(穿越中心 区)、 (由中心区)出发、到达(中心区)以及(中心区)内部交 通
• 短距离交通比重较多(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的车辆占高架总运行车 辆数的42.7%)
与主干道相连
• 逸仙高架:与内环一侧相连
04.11.2020
15
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
高架道路功能分析
➢ 由于中心城主干道的不足,高架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车速将近地面主 干道的3倍,吸引了大量的交通在高架道路集中,高架道路承担了部分 主干道功能;短距离交通比重较多(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的车辆占高 架总运行车辆数的42.7%)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道路系统 改善方案
04.11.2020
1
主要内容
工作流程 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 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 中环线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 对策及效果分析 分期实施计划
04.11.2020
2
工作流程Biblioteka 理论依据现状 模型工具症结分析 重大工程项目
前瞻性分析
指导思想
改善措施
工程性措施 管理性措施
浦西
3.6
是
8
武宁路(中环到内环)
浦西
3.3
9 延安西路高架
浦西
5.28
是
10 沪闵高架路
浦西
8.37
是
11 济阳路
浦东
3.09
12 罗南大道
浦东
7.1
13 龙东大道
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虹口区中环线(凉城路~逸仙路)桥荫绿地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虹口区中环线(凉城路~逸仙路)桥荫绿地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7.18
•【字号】虹发改投〔2016〕99号
•【施行日期】2016.07.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虹口区中环线(凉城
路~逸仙路)桥荫绿地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你单位报来的《关于报送中环线(凉城路~逸仙路)桥荫绿地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请示》(虹绿容〔2016〕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区道路景观品质,原则同意你单位上报的中环线(凉城路~逸仙路)桥荫绿地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项目法人为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
二、项目位于中环线下(凉城路~逸仙路),道路长约2000米,绿地总面积约27653平方米,其中桥荫隔离带绿化约16593平方米,汶水东路曲阳路交叉口若干绿地约1106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苗木调整,种植花灌木和地被,降低土层高度、渣土外运、种植土回填、土壤改良等。
三、项目总投资估算522.04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450.1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7.07万元,预备费24.86万元;所需资金由区级建设财力列支。
望你单位接文后,根据评估意见进一步深化、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控制投资,规范项目管理,按照《虹口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开展项目建设。
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7月18日。
中环线浦东段掘路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济阳路为沟通浦江江两岸的一条交通要道,向南通过济阳路接外环线,向北通过济阳路接卢浦江大桥跨越黄浦江至浦西。
本标段济阳路为老路拓宽扩建工程,其施工范围为:K0+760~K3+300,全长2540M,即南从凌兆路开始北至杨思港桥结束。
需在现有济阳路上实施排水管道工程、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施工,施工期间需对济阳路按阶段分期进行掘路施工。
1、排水管道工程本标段济阳路均采用雨水管道分流体系,并利用部分原造窨井。
雨水管道的口径、长度及埋深情况见下表所示:雨水管道工程情况一览表2、道路工程济阳路大部分路面需拓宽改建至58.5米,其标准横断面为:3m(人行道)+11.0m(辅道) )+13.0m (机动车道) )+3.0m (中央分隔带) )+13.0m (机动车道) )+12.5m (辅道)+3.0M(人行道)=58.5M。
道路结构层分新增辅道、改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三个结构层,自上而下进行组合:(1)新增辅道结构层:15cm砾石砂+38cm水泥稳定层+粗料式沥青砼(AC-25)+细料式沥青砼(AC-13);(2)改建机动车道结构层:6mm厚稀浆封层+8cm厚super-25改性沥青+6cm厚super-19改性沥青+4cm厚SMA-13改性沥青。
(3)人行道结构层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3cm干拌水泥找平层+6cm同质砖3、桥梁工程济阳路西侧上浦路段跨线桥进行拆除改建,改建范围,K1+408.536~K2+173.576(即原上浦路跨线桥至花木世界出入口段)。
济阳路东侧为新增跨线桥范围K1+385.576~K3+033.934(即三林北港桥往北70M处~杨思路往北140M处)其中NS、WS匝道桥与济阳路西侧辅道连接,EN、SE匝道桥与济阳路东侧辅道连接。
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承台、立柱、盖梁,上部结构为预制板梁及现浇箱梁。
济阳路桥梁横断面布置,单幅桥宽13.0m:0.5m(防撞护栏)+12.0(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二、编制依据1、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3标2、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及周边建筑物相关资料;3、有关国家、部颁、地方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等技术文件;4、济阳路交通组织设计;5、地下管线保护措施;6、浦东新区交通管理方法;第二部分、具体的施工技术措施一、排水管道开挖施工技术措施根据设计图纸,济阳路的雨水管道直径为Φ600mm~1200mm,管道最小埋深1.76m,最大埋深达到4.2m,管道类型为承插式钢筋砼管(PH-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