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西汉王朝简介及汉朝西汉王朝历史概述

合集下载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此时期共历经两次,分别是西汉和东汉。

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的汉高祖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公元8年汉元帝死亡。

东汉则是继西汉之后,从公元25年刘秀建立汉光武帝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220年刘协被曹操逼迫退位。

整个汉朝共计持续了近四个世纪,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的建立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终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刘邦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终于统一了战乱四起的中原地区。

汉高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如设立丞相以加强集权,推行科举制度,制定治国方略等。

在西汉初期,通过丞相和御史台的制衡,大臣们的建言得以得到尊重,国家稳定并推动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在西汉中期,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国力强盛,国土辽阔。

汉武帝时期更是进行了多次的西征,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的边疆。

同时,汉武帝实行开发政策,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到了西汉后期,由于宦官干政和皇权侵蚀等问题的出现,使得西汉朝廷逐渐腐败。

内乱和民变此起彼伏,百姓生活困苦。

公元8年,汉元帝去世,西汉正式宣告灭亡。

东汉自公元25年汉光武帝建立,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刘协被曹操逼迫退位。

在东汉初期,汉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如废除宦官干政,限制封建势力等。

同时,汉光武帝十分注重农桑经济的发展,实行减税政策,并进行了土地改革,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东汉中期,由于汉献帝时期宦官权势加重,导致朝政混乱,权臣幕府崛起,实际独揽政权。

同时,外患不断,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等事件相继爆发,加剧了朝廷的动荡。

东汉后期,曹操崛起,逐渐控制了朝廷,政权逐渐落入曹操及其子曹丕手中。

220年,刘辩被迫退位,东汉正式宣告灭亡。

随之而来的是三国时代的到来。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对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千字概述两百多年西汉历史,看从刘邦到王莽有怎样的跌宕起伏

两千字概述两百多年西汉历史,看从刘邦到王莽有怎样的跌宕起伏

两千字概述两百多年西汉历史,看从刘邦到王莽有怎样的跌宕起伏我们都自称自己是汉人,你可知道这个“汉”是从哪来的?如果追踪溯源的话,这个字和历史上第一个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有关。

而刘邦这个汉王,是他的对手项羽封的。

项羽将刘邦封在了汉中,而汉中在汉水边上。

【历史深处】概述史这一期概述西汉历史,让我们看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会如此追念这个朝代。

(一)整体脉络西汉建国是在楚汉争霸基本落定的公元前202年,那一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在同一年,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

只是沛县亭长的刘邦,在秦末的乱世里,却建立了一个比秦始皇更长寿的王朝。

不仅仅是这个王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十几个成为汉的王朝,都受他的影响。

而更为重要的是,之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被称为汉人一直到现在。

图1、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历史切分起来,并不困难。

从前202年建国一直到汉武帝即位,可以算作初汉,时间是前202年至前141年;汉武帝在位时间很长,有五十五年之久,从前141年一直到前87年,几乎占了西汉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还要多,可以算作西汉盛年;从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即位,一直到汉章帝去世,可以成为西汉中年,有所谓的“昭宣中兴”,时间是前87年至前49年;和王昭君有关的那位汉元帝即位,可以算作是西汉末年的开始,他的皇后就是王莽的姑母,此后西汉和王家就有了扯不清的关系,一直到公元8年被王莽建立的新朝取代。

(二)西汉初年(前202年——前141年)西汉初年的几位实际的统治者都非常有名,他们分别是刘邦、吕雉、汉文帝、汉景帝。

以休养生息为主基调的西汉初年,让老百姓在轻徭薄赋的制度底下,有了难得的平静安康的生活。

但对于西汉的主政者来说,这些年并不平静,内忧外患重重。

内部的忧患主要来自于残留的分封制,而外部的威胁来自于北方崛起的匈奴。

图2、西汉初期地图在前202年,迫于当时的形势,刘邦建立的西汉在延续秦大一统的郡县制的同时,还分封了10个异姓王,和若干个同姓王。

汉朝历史的简介

汉朝历史的简介

汉朝历史的简介汉朝历史的简介:一、背景与起源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汉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刘邦(汉高祖)推翻了秦朝统治,建立了汉王朝,开创了漫长而辉煌的汉朝历史。

二、前汉(西汉)(1)刘邦与西汉的建立刘邦在经历了数次战争与政治斗争后,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自立为汉王,建立了西汉。

他的杰出治理与开明政策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高祖与汉武帝汉高祖与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两位皇帝。

汉高祖巩固了政权基础,打击豪强,实行了均田制和长平之战等重要农业和军事改革。

汉武帝继承了高祖的政策,大规模推行开疆拓土,使西汉达到极盛期。

(3)东汉的兴起西汉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等问题,导致政权的衰弱和内乱。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并统一中国,恢复了中央集权。

三、东汉(后汉)(1)光武中兴刘秀定都洛阳,被尊为光武帝,开创了东汉时期。

光武中兴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安抚措施,恢复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稳定。

(2)黄巾之乱与董卓之乱东汉中后期出现了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等大规模叛乱和内乱。

诸葛亮提出了“蜀中无大将,全靠布衣插标卖首”的战略,成功平定了黄巾之乱。

而曹操在董卓之乱后成为政治的核心人物。

四、曹魏、蜀汉与东吴(1)曹魏东汉末年,曹操建立了曹魏,并固定了中原地区。

曹魏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篡夺了汉室,建立了魏国。

魏国后来发展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势力。

(2)蜀汉刘备建立了蜀汉,以成都为都城。

蜀汉在刘备、刘禅和诸葛亮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有力地维护了汉朝的正统性。

(3)东吴孙权建立了东吴,以建业(今南京)为都城。

东吴时期,以周瑜和陆逊为代表的杰出将领,经过多次征战,保卫了江东地区的安定,成为三国时期重要的势力之一。

五、西晋的建立与后期分裂东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但很快被赤眉军推翻。

此后中国陷入了群雄割据的时期,最终在西晋的建立下形成统一。

西汉发展历程

西汉发展历程

西汉发展历程
西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经过长期战争后成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废除苛捐杂税、实行轻徭薄赋、恢复封建制度等。

2. 文景之治: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和汉昭帝
相继主政,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汉的“文景之治”。

在这段时间里,汉朝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开创了裁官诏、官僚选拔制度改革等重大政治措施。

3. 王莽篡汉:公元前9年,王莽篡夺了西汉的政权,并建立了新朝。

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大多数措施都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和民众的支持。

公元23年,王莽被推翻,西汉恢复。

4.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在汉朝恢复后建立了东汉,这
一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

刘秀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渐稳定了东汉的统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恢复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5. 东汉衰落:东汉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导致了国家内部的动荡和分裂。

之后的几十年间,动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

公元220年,东汉正式灭亡,结束了西汉的历史。

总的来说,西汉经历了从刘邦建立汉朝到刘秀建立东汉的漫长
历程,期间经历了兴盛和衰落。

西汉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历史简介

西汉历史简介

西汉历史简介
西汉,夏朝以及两汉之间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强大的封建王朝。

西汉时
期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元年,共历时417年,是中国古代实行汉化政策最成功时期之一。

西汉有一个心腹大将被封为元帝,并宣布建立了西汉朝,把首都设在西安,标志着汉
朝真正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大的皇朝之一。

由五帝到西汉的建立,不仅诞生了三国的动乱和群雄纷争,而且对中国社会、文化、
政治、经济比前一时期有了更深刻的影响。

中国历史研究者把西汉从古代政治和统治体系、军事体系、经济体系、文人精神等诸多方面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受到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西汉时期在实现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实行着中央的外交政策,维护和平,拓展国力范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汉朝展开了日夜不停的与外国交往,来回到外地传播汉化的文字
文化,着实成就了今天中国古代文化大家诚然赞赏的成就。

西汉时期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古典文献,包括诗经、《论语》等古典文学著作,也诞
生了历史上几位历史名人,如项羽、刘邦、班超、澹台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此外,西汉也出现了不少建筑和艺术,最著名的是秦汉的编年史《史记》,作者司马
迁的《史记》被誉为“古代史学之经典”,对后世对古代史的研究有着深入的影响。

总之,西汉时期的发展,不仅在政治上让汉朝的统治隆盛,也在文学和艺术上实现了
中国文明的繁荣。

西汉帝国也成为中国古代史中著名的鼎盛朝代,被视为中国封建文明史
上最繁荣昌盛时期。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历史讲解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06年,终于公元前9年,共计197年。

西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之一。

西汉的建立是由汉高祖刘邦发动的农民起义所引发的。

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在其他农民起义领袖的帮助下,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的统治。

他自己成为汉朝的皇帝,号称汉高祖。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包括赏罚分明的政策、实施仁政、消除私党势力等。

汉高祖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成为汉文帝。

汉文帝继续巩固他父亲的统治,推行儒家经典的教育政策,并且改革了官制、税制等制度。

汉文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恒继位,成为汉景帝。

汉景帝在位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

汉景帝去世后,刘启继位,成为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军事力量,并且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发展。

汉武帝还派遣了张骞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交流。

汉武帝去世后,汉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称为汉宣帝和汉元帝时期。

然而汉元帝去世后,汉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一系列的皇帝更替和权力斗争导致了汉朝逐渐衰落。

最后,在汉平帝时期,西汉朝宣告灭亡,被东汉朝所取代。

西
汉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开辟了丝绸之路等。

西汉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中央集权政治的终结,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与战乱的时期。

高三西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西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西汉历史知识点总结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在其长达400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考试中的西汉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建立源于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终结了秦朝统治,自立为汉王。

刘邦实行刘姓世袭制,开创了西汉王朝。

刘邦的统治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了中央集权的政策,建立了县官制度,推行了土地均分制度,从而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西汉的政治制度西汉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其中最重要的职位是皇帝。

除了皇帝外,还有太后、皇后、太子等官员。

西汉朝廷设有丞相、大司马、太尉等重要官职。

此外,朝廷还设有宰相、御史等衙门,以监督政务。

三、西汉的经济发展西汉时期,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汉朝政府实行了农业兴国政策,提倡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

西汉统治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西汉朝廷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行和谐税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西汉的文化繁荣西汉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了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在艺术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精美华丽的陶瓷制品,以及演绎绣等工艺品。

在教育方面,西汉朝廷提倡儒学,将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五、西汉的外交政策西汉朝廷在外交政策上以和平为主导。

通过与匈奴、南越等民族的争战与外交手段,巩固了边疆,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同时,西汉还开展了与西域的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六、西汉的衰败和灭亡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出现了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西汉的衰败和灭亡。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宦官干政、权臣专权以及地方豪强的割据。

这些因素削弱了中央政权的统治能力,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最终,西汉王朝在公元前9年被王莽推翻,结束了长达400年的统治。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1)光武帝 刘秀(前6--57年)
25---57年在位,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马革裹尸。
(2)明帝 刘庄(28--75年)
(9)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
前49---前33年在位,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昭君出塞。
(10)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
前33---前7年在位,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成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6)安帝 刘祜(94--125)
106---125在位,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
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少帝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西汉王朝简介及汉朝西汉王朝历史概述
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

他们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6年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实现:“先入关者为汉王”的约定而成汉王,但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攻而退军霸上。

此后项羽渐握大权,他杀掉了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

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

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

该年中国有两个年号,一是“汉王元年”,一是“西楚霸王元年”。

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

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

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

五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与民休息(前202年-前141年)即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修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

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

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

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

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

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

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

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

时为前195年。

吕后专权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

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

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
为汉文帝。

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

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

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大汉盛世(前141年-前49年)对外战争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

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

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

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衰败之象(公元前49年-公元9年)衰于元成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

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

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
日渐巩固。

败于哀平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

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

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

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

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

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西汉政区一级政区:郡(国)汉初年有60多个郡,2年共103郡、国。

长官最初称郡守,景帝时改称太守。

二级政区:县(侯国、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

公元2年,共有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

行部(又称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