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合集下载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本文由zpsxy2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汉朝、(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与“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 9 年-公元 23 年)。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 263 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

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

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

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五德始终说水德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采用刘向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土德王莽建立新朝采用汉朝属于火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德。

西汉十二帝分别有哪些皇帝

西汉十二帝分别有哪些皇帝

西汉⼗⼆帝分别有哪些皇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统王朝,共历⼗⼆帝,享国⼆百⼀⼗年,即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称为前汉。

下⾯是西汉⼗⼆帝相关内容,来看⼀下!西汉⼗⼆帝都有谁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陵寝年号关系始祖⼤帝刘煓--万年-太祖(⾼祖)⾼皇帝刘邦前202——前1957年长陵孝惠皇帝刘盈前195——前1888年安陵刘邦次⼦,嫡长⼦前少帝刘恭前188——前1845年--刘盈长⼦后少帝刘弘前184——前1805年--刘盈四⼦,刘恭异母弟太宗孝⽂皇帝刘恒前180——前15724年霸陵刘邦第四⼦,刘盈之弟孝景皇帝刘启前157——前14116年阳陵刘恒第五⼦,嫡长⼦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41——前8754年茂陵建元元光元朔2 元狩元⿍元封刘启⼗⼦孝昭皇帝刘弗陵前87——前7413年平陵始元元凤元平刘彻六⼦废帝刘贺前7427天海昏侯墓沿⽤元平刘彻之孙(第五⼦的⼉⼦)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前74——前4926年杜陵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露黄龙刘彻曾孙孝元皇帝刘奭前49——前3316年渭陵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刘询长⼦孝成皇帝刘骜前33——前726年延陵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刘奭长⼦定陶恭王/恭皇(⼦刘欣追谥)刘康----孝哀皇帝刘欣前7——前16年义陵建平太初元将元寿刘奭之孙,刘骜之侄孝平皇帝刘衎前1——66年康陵元始刘奭之孙王莽6——25319年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地皇上戊西汉是谁建⽴的前202年,西汉由刘邦建⽴,⼜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我国古代秦朝之后的⼤⼀统封建王朝。

西汉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开辟了连接欧亚⼤陆的丝绸之路;⾸次确⽴了儒家的核⼼地位等。

对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了决定性的影响。

汉朝历代帝王

汉朝历代帝王
(10)成帝刘骜(前52--前7年)前33---前7年在位,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汉成帝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成帝纵情声色、淫欲无度,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导致铜车起义等农民起义爆发,汉朝从此衰落,病入膏肓。
(11)哀帝刘欣(前26--前1)前7---前1年在位,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断袖之癖.
(12)平帝刘衎(前9--公元5年)公元0---公元5年在位,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刘衎父亲是汉元帝之子、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卫姬。前任君主汉哀帝的堂弟。
前1年,汉哀帝去世后,王莽再出任大司马,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帝位继承人选,刘衎获拥立为帝,承汉成帝嗣。当时太皇太后临朝,外戚王氏一族当权,王莽当政,百官大都听命于王莽。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史称孝平王后。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汉元帝刘奭生于昭帝元平六年(前75),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十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
5)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前157---前141年在位,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在位16年。时年48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汉代皇帝年表

汉代皇帝年表

汉代皇帝年表西汉(前206——8)一、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帝名:刘邦(小名刘季)辈份:第一代在位:前206——前195(11年)生卒:前256——前195(61岁)皇考:刘执嘉子生母:王含始年号:高帝(前206——前195)陵墓: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二、谥号:孝惠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盈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95——前188(7年)生卒:前210——前188(22岁)皇考:高帝嫡长子生母:吕雉年号:惠帝(前194——前188)陵墓: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谥号:前少帝庙号:无帝名:刘恭在位:前188——前184(4年)年号:前少帝(前188——前184)四、谥号:后少帝庙号:无帝名:刘义(刘弘)在位:前184——前180(4年)年号:后少帝(前184——前180)五、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帝名:刘恒辈份:第二代在位:前180——前157(23年)生卒:前202——前157(45岁)皇考:高帝第五子生母:薄氏年号:前元(前179——前164)后元(前163——前157)陵墓:霸陵(今陕西省长安县)六、谥号:孝景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启辈份:第三代在位:前157——前141(16年)生卒:前188——前141(47岁)皇考:文帝第四子生母:窦氏年号:前元(前156——前150)中元(前149——前144)后元(前143——前141)陵墓: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七、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帝名:刘彻辈份:第四代在位:前141——前87(54年)生卒:前156——前87(69岁)皇考:景帝第九子生母:王氏年号:建元(前140——前135)元光(前134——前129)元朔(前128——前123)元狩(前122——前117)元鼎(前116——前111)元封(前110——前105)太初(前104——前101)天汉(前100——前97)太始(前96——前93)征和(前92——前89)后元(前88——前87)陵墓: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八、谥号:孝昭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弗陵辈份:第五代在位:前87——前74(13年)生卒:前94——前74(20岁)皇考:武帝少子生母:赵氏年号:始元(前86——前80)元凤(前80——前75)元平(前74)陵墓: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九、谥号:昌邑王帝名:刘贺辈份:第六代在位:前74(27天)皇考:武帝孙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帝名:刘询辈份:第七代在位:前74——前49(25年)生卒:前91——前49(42岁)皇考:武帝子刘据子刘进子生母:王翁须年号:本始(前73——前70)地节(前69——前66)元康(前65——前61)神爵(前61——前58)五凤(前57——前54)甘露(前53——前50)黄龙(前49)陵墓: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十一、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帝名:刘奭辈份:第八代在位:前49——前33(16年)生卒:前75——前33(42岁)皇考:宣帝长子生母:许平君年号:初元(前48——前44)永光(前43——前39)建昭(前38——前34)竟宁(前33)陵墓: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谥号:孝成皇帝庙号:无帝名:刘骜辈份:第九代在位:前33——前7(26年)生卒:前51——前7(44岁)皇考:元帝长子生母:王政君(王莽姑母)年号:建始(前32——前28)河平(前28——前25)阳朔(前24——前21)鸿嘉(前20——前17)永始(前16——前13)元延(前12——前9)绥和(前8——前7)陵墓: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三、谥号:孝哀皇帝庙号:无帝名:刘欣辈份:第十代在位:前7——前1(6年)生卒:前26——前1(25岁)皇考:元帝子定陶恭王刘康子生母:丁氏年号:建平(前6——前3)太初元将(前5)元寿(前2——前1)陵墓: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十四、谥号:孝平皇帝庙号:元宗帝名:刘衎辈份:第十代在位:前1——5(5年)生卒:前9——5(13岁)皇考:元帝子中山王刘兴子生母:卫氏年号:元始(1——5)陵墓: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十五、谥号:孺子庙号:无帝名:刘婴辈份:第十一代在位:6——8(2年)生卒:5——25(20岁)皇考:宣帝曾孙广戚侯刘显子年号:居摄(6——8)初始(8)新(8——23)帝名:王莽在位:8——23(15年)生卒:前45——23(67岁)皇考:王曼子年号:始建国(9——13)天凤(14——19)地皇(20——23)更始(23——25)帝名:刘玄在位:23——25(2年)皇考:刘子张子生母:何氏年号:更始(23——25)东汉(25——220)十六、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帝名:刘秀辈份:第十代在位:25——57(32年)生卒:前6——57(62岁)皇考:刘钦子生母:樊娴都年号:建武(25——56)中元(56——57)陵墓: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十七、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帝名:刘庄辈份:第十一代在位:57——75(18年)生卒:28——75(47岁)皇考:光武帝第四子生母:阴丽华年号:永平(58——75)陵墓: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八、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帝名:刘炟辈份:第十二代在位:75——88(13年)生卒:58——88(30岁)皇考:明帝第五子生母:贾氏年号:建初(76——84)元和(84——87)章和(87——88)陵墓: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十九、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帝名:刘肇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105(17年)生卒:79——105(26岁)皇考:章帝第四子生母:梁氏年号:永元(89——105)元兴(105)陵墓: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谥号:殇皇帝庙号:无帝名:刘隆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5——106(1年)生卒:105——106(1岁)皇考:和帝子年号:延平(106)陵墓:康陵(在慎陵中)二十一、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帝名:刘祜辈份:第十四代在位:106——125(19年)生卒:94——125(31岁)皇考:章帝子清河王刘庆子生母:左小娥年号:永初(107——113)元初(114——120)永宁(120——121)建光(121——122)延光(122——125)陵墓: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二十二、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帝名:刘保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25——144(19年)生卒:115——144(29岁)皇考:安帝子生母:李氏年号:永建(126——132)阳嘉(132——135)永和(136——141)汉安(142——144)建康(144)陵墓: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三、谥号:孝冲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炳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4——145(1年)生卒:143——145(2岁)皇考:顺帝子生母:虞氏年号:永嘉(145)陵墓: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二十四、谥号:孝质皇帝庙号:无帝名:刘缵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45——146(1年)生卒:138——146(8岁)皇考:章帝曾孙渤海王刘鸿子生母:陈氏年号:本初(146)陵墓: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五、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帝名:刘志辈份:第十五代在位:146——167(21年)生卒:132——167(35岁)皇考:章帝孙蠡吾刘翼子生母:匽明年号:建和(147——149)和平(150)元嘉(151——153)永兴(153——154)永寿(155——158)延熹(158——167)永康(167)陵墓: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二十六、庙号:无帝名:刘宏辈份:第十六代在位:168——189(21年)生卒:156——189(33岁)皇考:章帝曾孙解渎亭侯刘苌子生母:董氏年号:建宁(168——172)熹平(172——178)光和(178——184)中平(184——189)陵墓: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二十七、谥号:少帝庙号:无帝名:刘辩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1年)生卒:176——190(14岁)皇考:灵帝子生母:何氏年号:光熹(189)昭宁(189)二十八、谥号:孝献皇帝庙号:无帝名:刘协辈份:第十七代在位:189——220(31年)生卒:181——234(53岁)生母:王氏年号:永汉(189)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建安(196——220)延康(220)陵墓: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

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

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

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

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

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

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

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

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

景帝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

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

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

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

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

(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

武帝孙,昭帝侄。

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

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

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

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

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朝皇帝世系表
姓名父亲庙号谥号登基时间陵墓在位年数岁数
刘邦刘太公汉太祖汉高帝前206长陵1161刘盈刘邦/汉孝惠帝前195安陵722刘恭刘盈/汉少帝前188/4不详
刘弘刘盈/汉少帝前184/4不详
刘恒刘邦汉太宗汉孝文帝前180霸陵2345刘启刘恒/汉孝景帝前157阳陵1647刘彻刘启/汉孝武帝前141茂陵5469刘弗陵刘彻汉世宗汉孝昭帝前87平陵1320刘贺刘髆/汉废帝前74/1不详
刘询刘进汉中宗汉孝宣帝前74杜陵2542刘奭刘询汉高宗汉孝元帝前49渭陵1642刘骜刘奭/汉孝成帝前33延陵2644刘欣刘康/汉哀帝前7义陵625刘衎刘兴汉元宗汉孝平帝前1康陵513刘婴刘显/汉孺子6/220刘秀刘钦汉世祖汉光武帝25原陵3262刘庄刘秀汉显宗汉孝明帝58显节陵1847刘炟刘庄汉肃宗汉孝庄帝75敬陵1330刘肇刘炟汉穆宗汉孝和帝89慎陵1726刘隆刘肇/汉殇帝105康陵11刘祜刘庆汉恭宗汉孝安帝106恭陵1931刘保刘祜汉敬宗汉孝顺帝125宪陵1929刘炳刘保/汉孝冲帝144怀陵12刘缵刘鸿/汉孝质帝145静陵18刘志刘翼汉威宗汉孝桓帝146宣陵2135刘宏刘苌/汉孝灵帝168文陵2133刘辩刘宏/汉少帝189/114刘协刘宏/汉孝献帝189禅陵3153
制表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孙晨。

汉代帝王世袭表

汉代帝王世袭表
刘启(景帝)
威宗
孝景皇帝
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刘彻(武帝)
世宗
孝武皇帝
公元前156--前87年
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 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刘恒(文帝)
太宗
孝文皇帝
公元前202--前157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邓太后(邓绥)
公元81--121年
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刘隆(殇帝)
孝殇皇帝
公元105--106年
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刘祜(安帝)
孝安皇帝
公元94--125年
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西汉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姓名
庙号
谥号
任期
备注
刘邦(高祖)

东汉皇帝一览表及介绍

东汉皇帝一览表及介绍

东汉皇帝一览表及介绍东汉皇帝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东汉皇帝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帝王世系庙号谥号名讳在位年份年号年号始终在位时长〔按年号算〕世祖光武皇帝刘秀25年—57年建武25年—56年33年建武中元56年—57年显宗孝明皇帝刘庄57年—75年永平58年—75年18年肃宗孝章皇帝刘炟75年—88年建初76年—84年13年元和84年—87年章和87年—88年穆宗(后除)孝和皇帝刘肇88年—105年永元89年—105年17年元兴105年孝殇皇帝刘隆105年—106年延平106年1年孝德皇帝刘庆---0年汉安帝追尊为“孝德皇〞恭宗(后除)孝安皇帝刘祜106年—125年永初107年—113年19元初114年—119年永宁120年—121年建光121年—122年延光122年—125年北乡侯刘懿125年--0年一般不认为是东汉皇帝之一敬宗(后除)孝顺皇帝刘保125年—144年永建126年—132年19年阳嘉132年—135年永和136年—141年汉安142年—144年建康144年孝冲皇帝刘炳144年—145年永嘉145年1年孝质皇帝刘缵145年—146年本初146年1年孝穆皇帝刘开---0年追尊为孝穆皇孝崇皇帝刘翼---0年追尊为孝崇皇威宗(后除)孝桓皇帝刘志146年—167年建和147年—149年21年和平150年元嘉151年—152年永兴153年—154年永寿155年—158年延熹158年—167年永康167年孝元皇帝刘淑---0年汉灵帝追尊孝仁皇帝刘苌---0年汉灵帝追尊孝灵皇帝刘宏168年—189年建宁168年—172年21年熹平172年—178年光和178年—184年中平184年—189年弘农怀王刘辩189年光熹189年1年昭宁189年孝献皇帝刘协189年—220年永汉189年—189年31年中平189年—189年初平190年—193年兴平194年—195年建安196年—220年延康220年皇帝介绍1、刘秀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长陵、汉孝惠皇帝刘盈安陵、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霸陵、汉孝景皇帝刘启阳陵、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茂陵、汉孝昭皇帝刘弗陵平陵、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杜陵、汉高宗(后除庙号)孝元皇帝刘奭(shì)渭陵、汉统宗(后除庙号)孝成皇帝刘骜延陵、汉孝哀皇帝刘欣义陵、汉元宗(后除庙号)孝平皇帝刘衎(kàn )康陵
西汉(前206年—8年)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汉太祖
(汉高祖)[1] 高皇帝刘邦-前206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2] 刘盈-前195年—前188年
-前少帝[3] 刘恭-前188年—前184年
-后少帝[4] 刘弘-前184年—前180年
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元、后元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前157年—前141年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前141年—前87年
-孝昭皇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前87年—前74年
--刘贺[5] -前74年
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刘病己)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前74年—前49年
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前49年—前33年
汉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绥和前33年—前7年
-孝哀皇帝刘欣建平、元寿前7年—前1年
汉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元始前1年—5年
-孺子皇帝[6] 刘婴居摄、初始 5年—8年
注:
1. 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汉高祖,后世多因循之。

实际庙号为汉太祖。

2. 汉朝(包括东汉、西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 汉文帝之前是汉高后掌权,期间有两位傀儡少帝刘恭和刘弘。

实质上汉文帝只是正式继任的汉朝皇帝。

4. 同上。

5. 汉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刘贺。

昌邑王即位仅27日就被霍光废黜。

6. 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

王莽摄政,称摄皇帝。

附:新莽王朝(8年—23年)谥号庙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年期--王莽 8年—23年初始
始建国
天凤
地皇 8年
9年—13年
14年—19年
20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年期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25年--57年建武
建武中元 25年—56年
56年—57年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57年--75年永平 58年—75年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75年--88年建初
元和
章和 76年—84年
84年—87年
87年—88年
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88年--105年永元
元兴 89年—105年
105年—105年
-孝殇皇帝刘隆 105年--106年延平 106年—106年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106年--125年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107年—113年
114年—119年
120年—121年
121年—122年
122年—125年
-前少帝[1] 刘懿 125年--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125年--144年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126年—132年
136年—141年
142年—144年
144年—144年
-孝冲皇帝刘炳 144年--145年永嘉 145年—145年-孝质皇帝刘缵 145年--146年本初 146年—146年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146年--167年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147年—149年
150年—150年
151年—152年
153年—154年
155年—158年
158年—167年
167年—167年
-孝灵皇帝刘宏 167年--188年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168年—172年
172年—178年
178年—184年
184年—188年
-后少帝[2] 刘辩 189年光熹
昭宁
永汉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189年—189年
-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3] 刘协 189年--220年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189年—189年
190年—193年
194年—195年
196年—220年
注:
1. 在汉敬宗(汉顺帝)之前本来是阎太后(汉安帝太后)拥立的少帝刘懿,刘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敬宗趁机即位。

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懿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2. 献帝以前是少帝刘辩,当了四个月皇帝,而且还有许多时间都在避难之中。

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辩归于汉朝皇帝一类。

3. 此谥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所上。

太祖之称在《礼记-祭祀》中有,一般是用来指开创之主(不一定是皇帝),文王是周太祖,刘邦是汉太祖(尊号是高皇帝,后人误作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来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都不用所,也有例外,如唐太祖李虎并无创业之功,但他的孙子李渊认为是从他那里袭封的唐国公,尊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

帝王死后,其神主牌位被供奉在太庙中立室祭祀,为避祖先名讳,便称某宗或某祖来代替皇帝本名,是为庙号,如太祖、高宗等。

通常开国创业之君称祖,如高祖、太祖、世祖。

其继位者而又有大功德者亦可称祖如明成祖、清圣祖(康熙)等。

其他继位者便称宗如太宗、高宗、文宗之类。

太宗一般指继太祖之后的有德之君,在祭祀时郊祀以祖配天,宗祀以宗(一说以父)祭于明堂配上帝。

太宗基本上都不是先君的嫡长子,如汉太宗文皇帝是高帝的第四子,唐太宗是高祖次子,辽太宗是太祖次子,宋、金太宗是太祖之弟,明太宗是太祖第四子,清太宗是太祖第八子,都是用或明或暗的方法,或经历变故,或受拥戴,总之是夺嫡取位。

明太宗也即永乐皇帝为什么后来又被尊为成祖了呢?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祭祀制度(原自《礼记》和《孝经》)在后人那里理解有分歧造成的,明堂究竟应该配以有德之宗还是父亲呢?在太宗之子仁宗时还好说,两者合一,到了太宗的晜孙(自太宗以下第七代)世宗嘉庆皇帝,本是在堂兄武宗正德皇帝少崩无子情况下以外藩入继大统,但他不愿按照过继的规矩称孝宗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与孝宗为亲兄弟)为叔父,而是不顾群臣反对(明史上叫“大礼议”),尊生父为皇考,加庙号与谥号,称睿宗献皇帝,并采纳以严父佩明堂(此说占优势),另以睿宗配享明堂,但又不得不照顾群臣的不满和太宗的功德,改尊太宗为成祖,这样成祖就不可以与
太祖并于郊祀配天,不必与睿宗争明堂了。

至于中宗、高宗一般是中兴之君的庙号,如汉中宗宣帝刘询,晋中宗元帝司马睿,宋高宗赵构,不过唐高宗只是继太宗之后的守成令主、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是坐守父祖基业,远没有到中衰之时,而唐中宗简直是个昏君,但因为在大臣帮助下逼母亲武则天让位,复唐国号,所以也获得中宗之号。

世祖一般是将祖先基业发扬光大或别开天地的君主,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皇帝。

世宗则一般是指太祖(高祖)太宗之后一位有作为的守成君主但不是中兴之君,如汉世宗武帝刘彻,后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明世宗嘉靖皇帝(他只是在位长,无多大作为),清世宗雍正皇帝。

不过世宗同世祖一样有皇族内帝系转移的含义,这些世祖世宗多不是平稳入继皇位的,不少是夺来的。

高祖跟太祖一样是创业之君的庙号,其他庙号则多借用谥法,如圣祖、烈祖功德继祖,他谥加祖必是追尊,仁宗、宣宗、圣宗、景宗、成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孝宗、宪宗是中兴名君的褒称,肃宗、哲宗、睿宗、庄宗、明宗、代宗、兴宗等也还差强人意,惠宗、顺宗略显仁柔,英宗、德宗、神宗则嫌功业不足,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玄宗、真宗、道宗、徽宗、理宗多讽修玄好虚,昭宗、穆宗、宁宗无可奈何,光宗、僖宗反配昏君,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