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合集下载

水稻机插秧肓秧技术措施

水稻机插秧肓秧技术措施

水稻机插秧肓秧技术措施育秧技术是机械插秧的重要配套技术,是机械插秧的技术保障与支撑。

育秧质量的好坏,是机械插秧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因此,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培育出符合机插秧的好秧苗。

1.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机插秧是采用带土切块移栽的方式,秧苗的载体为秧块,要求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为2厘米,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角,每平方厘米的小秧块上常规稻有成苗2—3株,杂交稻有成苗1—2株,秧苗的高度为12—15厘米,秧龄为15—20天,叶龄为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叶色挺绿,秧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

2.育秧技术措施要达到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要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①选好秧田,。

选择地势高爽,背风朝阳,土层疏松肥沃,易灌易排,田面平整,运秧方便的地方做秧田。

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80或1:100。

为管理方便,也可因地制宜,选择房屋门前屋后的水泥地,屋顶等地方为育秧地址。

②准备好床土。

床土要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等。

对床土要过筛,土粒直径小于5毫米,无杂物、无小砾石,病菌少的细土。

每亩大田床土用量约为100kg。

③秧板的要求。

播种前10天做好秧板,板面宽1.4—1.5米,板间沟宽20—30厘米,沟深20厘米。

并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

播种前1—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达到润、平、光、实、直。

润,板面湿润,四周围沟畅通;平,板面平整;光,板面光无杂物;实,板面沉实,不陷脚;直,板面整齐沟边垂直。

④适时播种。

首先选择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早稻可在3月下旬播种,每亩大田备58厘米×28厘米×2厘米的机插秧专用软盘25张左右,常规稻每亩大田备种3—4公斤,杂交稻备种2.5公斤。

播种时播量要适宜,落谷要均匀。

常规早稻每盘播芽谷150—180克,杂交早稻每盘播芽谷90克。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和育秧的一种高效种植技术。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技术在劳动力成本、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机插秧技术的种植原理机插秧技术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实现种植过程的自动化,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育秧和插秧。

1.育秧机插秧技术中的育秧阶段通常采用水田中的深松整地作为基础,之后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饮涝水和施肥处理,使土壤达到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同时,通过机械化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对水体的深浅和水质的改变进行调控,提供合适的水稻生长环境。

2.插秧在育秧过程中,机械设备会将育秧好的水稻幼苗进行整齐排列,并根据播种间距进行自动的插秧操作。

机械插秧设备通过激光或红外线传感器实时检测田间行距,并根据设定的间距自动进行插秧,从而达到均匀且规整的种植效果。

插秧操作完成后,机械设备会自动覆盖土壤,保证幼苗的生长环境。

二、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劳动效率机插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的育秧和插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设备可以每小时插秧数达到上千株,大大提高了种植的效率。

2.降低劳动力成本由于机插秧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种植过程中只需少量的劳动力参与。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用工风险,节约了劳动力资源。

3.提高插秧质量机插秧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作业,确保了插秧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机械设备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插秧操作,使得每株水稻苗都能按照固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插秧,提高了苗的生长质量。

4.促进作物生长机插秧技术通过精准的控水和施肥,可以更好地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

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灌溉量,并精确控制水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5.提高产量和品质机插秧技术的高效和精准操作,使得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机插水稻旱育秧技术及操作流程(栽培管理)

机插水稻旱育秧技术及操作流程(栽培管理)

机插水稻旱育秧技术及操作流程粮油,栽培管理一、育秧准备:(一)营养土准备:1、细土用量:按每亩大田备足过筛细土0.13m3作营养土和覆土使用。

2、床土采集:适合作床土的是菜田土、旱谷田土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取施过除草剂的田土作床土。

开春后雨季来临前,应将细土采集到位,并用88mm的钢丝筛过筛后堆放保管。

3、配制营养土:落谷前按每立方米细土拌旱秧绿5kg配制营养土,营养土拌肥要均匀,每分秧池田按1m3营养土准备。

注意:营养土对含水率无特殊要求,以操作方便为宜。

(二)有孔底膜准备:1、农膜用量:按每亩大田备足宽1.4m、长4.2m的农膜。

2、农膜厚度:选择的农膜厚度要适宜,过厚则成本较高,过簿则易破损,导致秧根下扎。

3、农膜打孔:将50亩大田所需的农膜一次性绕在长2m宽0.3~0.4m 厚0.02~0.05m长方体型的规格木板上,然后用孔径为¢3mm的皮带冲子打孔。

农膜上的孔距为34cm。

孔距不能小于3cm,否则孔太密,秧根易下扎,秧苗盘根不好;孔距不能大于5cm,否则孔太稀,不利膜上与膜下的水、气交换。

(三)秧田准备:1、秧池面积:按秧池与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池田。

2、秧畦规格:①秧畦宽1.4m。

②畦沟宽0.25m,畦沟深0.15m。

③秧田埂四周沟宽0.3m,沟深0.2m.3、秧田选择:选择排灌方便、靠近水源、运秧方便的田块作秧池田,每块秧池面积以0.5~1亩之间为宜。

4、秧池田耕整:①冬季耕翻冻融。

②落谷之前15天耕田耙地,开沟上水做板后放水晾干,秧板要达到“光、平、实、直”,落谷时秧板能站人,且无下陷的脚印。

(四)种子准备:测算用种量:根据机插水稻品种所要求的亩基本苗,综合稻种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机插成活率等因素的影响,并留有一定的预备苗,每亩大田应备足精选种子4kg。

浸种前应做好晒种、筛种、风选和比重选种,确保种子质量。

(五)育秧所需其它材料准备:1、肥料:细土培肥用旱秧绿,按每立方米5kg准备。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而育秧又是机插秧的关键环节。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特别对秧苗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要达到总体均衡,个体健壮,形成壮秧,并且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盘秧苗无粗细”,根系带土厚度2~2.5 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为此,水稻机械化插秧育苗技术必须掌握以下技术。

1播种前的准备1.1苗床地的选择首选菜园土,其次是耕作熟化的旱作土或耕翻晒伐的干田。

1.2盘土的准备播前20 d备130kg过筛细土,其中100kg及时拌8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0.5 kg复合肥,盖膜闷于苗床边待用;另30 kg用地膜覆盖堆于床土边作盖种用。

1.3秧板的准备播种前20 d按每公顷大田准备I.3mx3m的秧板(即苗床地)15块,同时每块施100 kg沼渣(或腐熟人畜粪)和1 kg复合肥后浇透水。

秧板宽1.3 m,秧沟宽30cm,沟深15 Elm,板面“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1.4秧盘(软盘或木格)及其他材料的准备1.4.1秧盘的准备。

每公顷大田需准备58 cm x28 cm的软盘或等量木格240—270个。

1.4.2农膜及其他材料的准备。

准备足够的宽农膜,采用拱棚增温育苗,在育秧季节若气温较低,应加盖农膜。

扎制适量的草帘、茅扇适时盖棚,防止低温、冰雹及高温伤害幼苗。

1.5种子的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按每公顷大田准备种子15kg。

2精细播种2.1确定播期根据茬口按照秧龄18~22 d推算,确保适龄(3—4叶1心,苗高15~20 cm)移栽,移栽前做好大田耕整。

2.2种子处理晒种1d后用55度左右温水对强氯精浸种24—36 h,经清水洗后在35~38℃环境下催芽,要求做到“快、齐、匀、壮”,“快”是指2 d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成苗率达90%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昧。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育苗和插秧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机插秧技术具有高效、节约人力、提高产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机插秧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机插秧技术是利用特殊的机械装置将水稻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并将其准确地插入湿润的田地中。

该技术主要包括苗床育苗、机械插秧和田间管理等环节。

1. 苗床育苗:机插秧的第一步是在苗床上进行育苗。

选择合适的苗床是决定育苗质量和插秧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苗床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通过控制灌溉和施肥来促进幼苗的生长。

2. 机械插秧:机械插秧是机插秧技术的核心环节。

在插秧过程中,机械装置会自动将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插入田地中。

机械插秧的优势在于插秧速度快、插秧质量好、插秧密度均匀等。

3. 田间管理:机插秧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机插秧的成活率和产量。

机插秧技术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节约:机插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插秧的速度,减少人力投入。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机插秧可以节约40%以上的劳动力。

2. 提高产量:机插秧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插秧,保证秧苗的均匀分布和适宜间距,避免了传统插秧中的拔苗、错苗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量。

3. 降低成本:机插秧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成本。

另外,通过机械插秧可以减少育苗用地和育苗时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机插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插秧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 自动化程度提高:目前,机插秧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苗床育苗到插秧整个过程的自动化。

未来,随着智能农机的发展,机插秧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要点

一、水稻机插秧软盘育秧技术机械插秧优点很多,主要有这三点:第一、能增产,一般可增产10%左右。

增产原因:小苗移栽(15—20天),栽得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发生量大,大穗多,因此能增产。

第二、是需苗田少,苗田与大田比为1:100,这样可节省农田来种油菜增收。

第三、节省劳力(不扯秧,不插秧)。

尽管机插秧有这么多优点,但它的发展却比较慢,究其原因就是育秧问题,育秧技术不到位限制了它的发展,软盘育秧实际上非常简单,并不难,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软盘育秧技术。

1.播种(1)床土准备:每亩大田需整细土100kg(干土),要选用无杂草、土壤肥沃的旱田土(菜园土、经冬炕的稻田土,有旋耕机的可用旋耕机整土),整好后,要过筛,将其中80kg做底土,拌入壮秧剂0.8kg, 另外20kg做盖土,注意盖土不得用壮秧剂。

底土培肥要早,有条件的可加入有机肥。

另外提倡使用壮秧剂,它有培肥,调酸,化控,消毒等功效,拌肥后一定要盖膜堆闷。

禁止用尿素,碳氨,未腐熟粪肥,草木灰。

若要用复合肥切记不可过量,床土与复合肥比例为200:1。

(2)苗床准备:苗田与大田比1:100,要选排灌方便的农田,要在播种前一周上水整田,开沟作板,要求厢面宽1.4—1.5m,注意厢面一定要整平,直。

厢面整平后,排水晾板。

(3)种子准备:每亩大田需杂交种1.5—2kg左右。

常规种3—3.5kg,比一般育秧用种量要大。

机插秧由于用种量大、苗田少,播种密度高,因而秧龄短、弹性小,必需根据茬口按秧龄15—20天推算播期(最迟不超过25天),在本地前茬作物大多是油菜、小麦,因此播期应安排在“五一”以后,“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播期确定后,要浸种崔芽,要求芽刚崔出或刚破胸即可。

(4)每亩大田需软盘20—22张(规格28cm*58cm),还要准备农膜,芝麻梗,稻草等。

(5)播种育秧:芽催好后便可播种;先铺盘,一排两张,采取对刮横铺;盘摆完后就撒底土,可用瓢取土直接到入盘内再用木条刮平,厚约2㎝;底土铺平后再喷水,水一定要喷足,使底土达饱和状态;水喷足后便可播种,分次细播,力求均匀,种子要分厢称量,(每盘芽谷80—100克)一次粗播,再补播,保证每平方厘米有2—3粒芽谷;撒完种后就撒盖土,厚约0.4㎝,以不见种子为宜。

水稻机插秧育秧操作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操作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操作技术水稻是景谷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主导产业之一。

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耕、栽、收三个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传统种植中,这三个环节也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环节。

目前,我县稻田耕作机械化程度较高,水稻收获机械化也初具规模,但是水稻栽秧机械化才刚起步,因此推广机插秧技术是实现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举措,更是当前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一、机插秧秧苗的基本要求(一)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

(二)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

(三)机插秧秧苗采用中小苗移栽,要求秧盘泥土肥力充足,秧苗群体质量均衡,根系发达,单株白根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cm,厚薄一致,秧块提起不散。

二、机插秧育苗准备(一)根据机插大田计划面积,及早落实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秧田与大田比为1:130,一般每亩大田需准备秧田5平方米,秧盘16—18张,秧盘规格为长58cm×2cm(盘底240个孔);种子:杂交稻种1—1.2㎏;农膜:搭建小拱棚的竹片;盖种用发酵过的细猪粪或沼气粪。

(二)根据当地插秧节令和放水条件,确定育秧时间。

以插秧时间倒推40—45天即为育秧时间,但要考虑到机插秧进度,可以先后育苗、先后栽插,保证在最佳秧龄适时栽插。

三、选种根据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选择自己想种的品种,如:丰优香占、宜香725等,要求种粒饱满,出芽率在95%以上。

四、浸种(一)浸种前要求晒种一天,保证出芽整齐。

(二)精选种子,采用风选或水选,目的是出去混杂在种子中的瘪谷和杂质。

(三)将晾晒精选过的种子用温水拌浸种灵或强氯精一天,第二天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五、催芽将浸种处理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晒在太阳光下,待稻种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催芽时间大约需要2天左右。

六、秧田的选择(一)秧田选择,应尽可能选在机插大田附近,减少插秧时搬运秧苗的时间和工作量,田块要求排灌容易,方便管理。

机插秧育秧技术

机插秧育秧技术

机插秧育秧技术第一篇:机插秧技术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机械化、智能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种植过程被机器和智能设备代替。

其中,机插秧技术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和生产效益,而且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种植更加便捷和高效。

机插秧技术是一种利用秧苗机器自动将秧苗插入种植沟内的种植技术。

相比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机器插秧的速度可以提高至每分钟300-500个,对劳动力和秧苗的需求量也大幅降低。

同时,机器插秧还可以在同一深度插入秧苗,保证了种植的均匀和一致性,增加了整个种植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机插秧技术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首先是对耕地的准备,将耕地耕翻并填平,然后利用机器开沟种植,将育秧好的稻秧装在桶里,通过传送带由机械装置将稻秧根部抱住,再带着秧苗斜上方的枝叶自动下沉到稻田内,利用机械装置在指定的沟内将秧苗插入,并自动细心压实及加沙覆盖,并定期给秧田水,以维持秧苗繁荣生长。

另外,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对机插秧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选择机插秧的地区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季节和天气,以及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

为了更好地利用机插秧技术,必须对植物的生长规律、种植密度和间距等知识也有一定了解。

总之,机插秧技术是一种不断提升的农业生产方式,其高效、均匀、省力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种植从业者的欢迎。

利用好这种技术,对提高种植效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第二篇:育秧技术育秧是指在种植作物前,在室内或露地内,经过有计划的管理,让种子生长成苗。

育秧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苗期顺利,为后期的种植做好准备。

本文将从育秧的知识、育秧的方法、育秧需要的食品、育秧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育秧的知识。

育秧前必须了解作物的品种、生长周期、生长习惯、叶片构造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湿度、温度、灌溉、补光等因素,促进秧苗的生长和发育。

第二是育秧的方法。

育秧方法有室内育苗和露地育苗两种,两者的育苗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摘要从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机插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机插秧;育苗;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
1床土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杂草、无污染的壤土。

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以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一般大田需备合格细土1875kg/hm2左右,用壮秧剂12~15kg/hm2。

土壤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好)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

过筛结束后继续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在床土准备中要做到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

两提倡,即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提倡使用壮秧剂,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1.0kg,并充分拌匀。

两注意,即注意防止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翻种前30d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1]。

两禁止,即禁止将尿素、碳铵等无机肥以及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使用有毒和有杂草的土作盖籽土。

2种子准备
在当地主栽品种中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

杂交稻一般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常规粳稻52.5~60.0kg/hm2。

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

机插育秧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

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

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2]。

根据播种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

按照17~20d秧龄倒推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机插面积大的,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进行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日晒1~2d带药浸种。

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即指发芽势达85%以上,一般浸4~5d,待种胚露白即可,浸种方式是早进水,晚放干,做到日晒夜露。

3秧田准备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高爽、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

避免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田。

机插育秧的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一般大田需秧池105~150m2/hm2(包括排水沟)。

精做秧床,床面宽1.3~1.4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

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20cm左右,开好平水缺。

播种前10d 在秧池田上水,采取水做秧床、平整床面的方法,秧床做好后排水晾床,使床面沉实。

播种前2d 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茬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育秧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2行软盘或有孔膜。

盘与盘之间应做到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软盘底部应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秧床与盘内营养土墒情一致。

2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播种时适宜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为85%~90%,可在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

播种时按盘称种。

一般常规粳稻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盘,杂交稻80~100g/盘。

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1组,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

封膜前在床面每隔50~60cm放1根细芦苇或铺1层薄麦秸草,以防农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

盖好农膜,四周封严封实,农膜上铺盖1层稻草,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预防晴天中午高温灼伤幼芽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