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史
中俄关系通史

中俄关系通史1. 起源和历史背景中俄关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两国第一次正式达成的条约。
尼布楚条约开启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交往和合作,同时也奠定了两国之间的领土和边界关系。
2.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关系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辛丑条约》,这是中俄之间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土和主权损失。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俄关系再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
例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国东北的俄罗斯干涉以及俄国革命后对中俄边界的争议等等。
3. 冷战时期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中俄关系中最为紧张和复杂的时期之一。
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存在严重的分歧,中国和苏联之间几乎断交,而且在一些地区上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
4. 后冷战时期的改善和合作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俄关系逐渐改善和恢复。
1991年,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俄邻国友好合作条约》。
这一时期是中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的重要阶段。
5. 当代中俄关系和合作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例如,中俄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能源合作、军事演习以及人文交流等都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也积极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中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边境争端到现如今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持续加深,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希望未来中俄之间的关系能够稳定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同时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俄关系.pptx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迁

2.中俄关系近代史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枪打响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中俄关系也经历了众多波澜。
在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初期,俄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伪善帮凶的角色,然而却从中国攫取到了最多的利益。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始,俄国通过各种手段,割据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
中俄关系的发展变迁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1.中俄关系古代史
中俄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有确切史料依据的中俄外交关系于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沙俄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728年和1792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和《恰克图市约》。这三个条约的签订是早期中俄关系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这三项条约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对抗甚至武装冲突后,经过对等谈判签订的。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俄两国是历史上长期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本文将回顾中俄关系的历史,并对双方现状进行探讨。
1. 第一阶段:古代交往时期中俄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17世纪,中国明朝的皇帝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得到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的支持。
此后,两国开始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另外,中俄边境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和资源交易上有很多合作。
2. 第二阶段:苏联时期苏联时期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上世纪20世纪初,中共建党团结苏联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苏联对中共革命事业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支持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之间爆发了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中苏两国的分歧和对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3. 当代: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俄两国关系逐渐恢复。
正式建立了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方面,中俄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能源、高科技和军工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
另外,中俄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共同致力于区域稳定与发展。
在政治方面,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作。
双方不断就重大国际问题保持沟通,相互支持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双方也经常进行高级别的交往,以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合作。
在文化方面,中俄两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友谊。
两国交流了大量的学生和游客,使两国的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中俄两国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增进了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
4. 小结中俄关系几经波折,但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历久弥新。
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两国及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与成果。
中俄关系

印度并列的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但是俄罗斯
出于对中国未来军事威胁的担忧,在对华武器销售中 有很大的保留。
中俄关系展望
中俄之间将继续靠近 ,但只会合作,不会结盟。中俄结盟只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即美日
对中国本土的安全形成极大威胁,并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中国为抵抗美日,俄罗斯为趁机扩大
被北约压缩了的东欧地盘,两国可能走到一起。而能引起中国和美日直接对抗的,无非是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和朝鲜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即使引起战争,也一定是局部的、有限的、小规模的。虽说朝 鲜是中国的战略屏障,唇亡齿寒,但是现代已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会为了朝 鲜而拿自身安全作赌注。钓鱼岛和台湾问题,虽说直接关系到中日美的切身利益,但是即使爆发战争, 也主要在海上和空中作战。
中俄关系现状
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 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俄 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 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 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 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
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
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 源贸易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
大国关系之中俄关系
01
发展历程
目录
02
现状
03
展望
01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 (1991.12-1994.8)
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苏两国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并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冲突。
19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两国在国际事务上产生分歧。
1970年代,中苏边界冲突爆发,导致两国关系从合作转向对抗。
随着苏联解体,中俄关系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
1990年代,
中俄两国改善了彼此的关系,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双方开始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
2000年以后,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
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
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此外,中俄还加强了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合作。
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高层交往密切。
双方在经济、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同时,中俄还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共同维护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总体来说,中俄关系经历了起伏和波折,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逐渐走上了稳定和良好发展的轨道。
中俄关系的发展对于两国和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关系史之我见

中俄关系史之我见中俄两国,那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伙伴啊!想当年,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咱们中国和俄罗斯就已经有了一些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那时候的交流,就像是刚刚萌芽的种子,虽然细微,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到了近代,风云变幻,中俄之间的关系也是起起伏伏。
就好比大海中的波浪,有时汹涌澎湃,有时又风平浪静。
咱们经历过相互支持,共同对抗外部压力的时刻;也有过因为一些误解和差异,产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
你看,就像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样,哪能一直顺风顺水,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呢?中俄关系也是如此啊!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双方都在努力寻找着彼此的共同点,努力去理解对方,努力去寻求合作的机会。
再说说现代,中俄之间的合作那可真是越来越紧密啦!在经济领域,双方的贸易额节节攀升,各种项目合作如火如荼。
这就好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拉着双方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在政治方面,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不就像是两个坚定的卫士,守护着和平与正义吗?文化交流上,中俄两国的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相互借鉴,相互欣赏。
俄罗斯的芭蕾舞让我们陶醉,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俄罗斯朋友着迷。
这多像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大家都尽情享受着彼此的精彩。
军事领域的合作,那更是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就像是两个并肩作战的战友,相互信任,相互依靠。
中俄关系的发展,不就像建造一座大厦吗?一砖一瓦都需要精心堆砌,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这过程中,有汗水,有欢笑,有困难,也有成就。
咱们老百姓啊,也从这良好的关系中得到了实惠。
旅游更加方便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贸易的繁荣,让咱们能享受到更多来自对方的优质产品。
总之,中俄关系的历史就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画卷,有浓墨重彩的部分,也有清新淡雅的篇章。
未来,咱们有理由相信,中俄关系会越来越好,就像那灿烂的阳光,温暖而持久!。
中俄关系发展史

中俄关系发展史中俄关系在欧亚大陆上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双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从17世纪以来,双方的国家关系开始形成,十九世纪以来双方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现在,中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发展迅速的宏观关系,深入不断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紧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17世纪,中俄关系开始形成。
1689年,沙皇谢尔盖二世下令从俄罗斯扩张到中国。
1689年,沙皇与中国皇帝康熙下了《熊厂条约》,标志着满洲人向中国皇帝宣誓效忠,中俄关系正式固定。
此后,沙皇在对中国进行的交易中得到了丰厚的收益,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改善。
19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1858年,双方签署了《北京条约》,中俄关系正式进入正轨。
1860年,双方签署了《连云港条约》,在中俄边境区域划定边界线。
1900年,双方签署了《贝加尔湖条约》,将贝加尔湖以及沿湖一带,归属于中国。
同时两国关系不断改善,推动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俄关系发展更上一层楼。
20世纪,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全新的水平上迈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1950年,俄罗斯对中国大力援助,数以百万计的技术人员、军事专家来到中国,并为中国提供大量经济技术援助,从而产生了新的关系。
21世纪,中俄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2001年,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关系已经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开始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推进中俄关系更好地发展。
2016年,中俄两国签署了30多项双边合作协议,签署了重要的能源和军事协议,双方发表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共同宣言,发展中俄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
从史前到现在,中俄两国的关系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呈现出更加紧密、更加战略的特点。
中俄两国在联合反恐、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未来,中俄两国的关系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成为双方的共同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7我與蘇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尚附有 貸款協定,另「通商條約與航空協定在 1939年訂,蘇利用此二約將違禁品第三國 際共黨人員大量進入中國」。 1939.8.23德蘇協定成立,日德自然不勝, 促成 1941.4.13日蘇訂中立條約,使蘇實現遠 東領土安全保證。日蘇雙方互相尊重承認 滿洲國與外蒙不可侵犯性,至1941.6.22 德蘇戰爭爆發。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4.5.31始訂上述協定,俄聲明帝俄時 有損中主權利益一切條約無效,承認外蒙 古為中領土一部分,中東路問題等十五條。 1924.9.20 奉俄協定:規定中東路60年 後中無條件收回,中東路事全由奉俄決定, 有違中俄協定,北京段祺瑞幾經交涉,以 視之為中俄協定附件認之,實損中方權益。
日蘇協定有違中俄協定
1929中蘇因中東路事件斷交(先接另頁)。 1932(九一八事變後)中俄締互不侵犯條 約,雙方復交,俄即向日表示「和一國改 善關係並不足以使對另國關係的惡化」討 好日本,鼓勵日侵中,坐收漁利。日侵中, 俄不拒日使用中東鐵路運兵,甚至我告到 國聯,俄竟不敢參加國聯調查團。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0.9.27 加拉罕Karokham第二次宣 言,於10.2正式照會北京政府仍表示廢約, 但對中東路及庚子賠款不願無條件放棄, 因此時俄內部暫平,遠東白俄消滅中。 1920.8.23 Yourin來華重申廢不平條約, 中未理,乃轉事共黨活動。 1921.7 中共在優林指導下成立,共產 第三國際派Maring來華主其事,協助中共
日蘇協定有違Βιβλιοθήκη 俄協定1924.5.31中俄數度談判,依加拉罕宣言 精神,訂立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15條, 聲明廢止帝俄與中國所訂一切條約本等互 惠原則另訂新約。但1925.1.20日蘇協定 在中國北京簽約,其中第二款承認1905年 日俄朴資茅資條約仍有效,俄將旅大租借 權讓給日本,南滿鐵路轉讓日本與中俄協 定精神相違,中提抗議,俄反稱朴約不損 中國權益,不違中俄協定。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41.12.7珍珠港事件,日就不能再威脅 蘇 此時中國已失去利用價值,蘇本來面目又 露。 1943中美英蘇四外長會宣言在莫斯科,中 方最後才被邀請參加。 1943美英二國建議在德黑蘭中美英蘇四巨 頭會,蘇反對,而改成開兩次的三巨頭會, 先開羅蔣開羅會議,再開羅史德黑蘭會議 (此時蘇在我新疆製造阿山事件31年,和 北塔山事件36年)
孫中山改對俄態度原因
孫中山在所著「中國存亡問題」書中指出 為防莫俄勾結犧牲中國,反對中國參加一 次大戰,但民十一後,改變對俄政策,原 因有: 一、俄兩次對華宣言,1919,1920深得中 國人心,希望藉此機廢除不平等條約。 二、俄當時無法為患中國,俄為戰敗國, 僅能自保,民16年清共與俄斷交,俄莫可 奈何。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俄在遠東本有三萬力,又調近十萬入伍加 強遠東軍力,1929.8大舉犯邊我軍奮力迎 戰,死傷眾,9.20滿洲里失陷。俄對國際 宣傳為「自衛」攻擊中國政府利用的白俄 軍,世人為迷惑,幸法、美報人揭露俄陰 謀實情,時邊城守將韓光弟等奮戰而中共 則提「擁蘇聯」「武裝保衛蘇聯」「反帝 反美」,美聯合英法對中俄提非戰公約, 俄則聯日反對之,雙方斷交。
孫中山改對俄態度原因
三、外交手段之運用:美威爾遜改造上總 統,各國不願放棄在華利益,日仍圖中, 且勢力勝過俄,俄乃改低姿態對我。且孫 越宣言1923.11「共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 不能引用於中國」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27年後蘇對中國所提有關管理中東路協 定辦法一再拖延。 1929.5俄共利用中東路電訊設施發行俄共 哈爾演機關報新生活報,利用使館蒐情, 違反國際公法我警方斷然行動搜出共黨文 件及人員(俄籍人如蘇遠東貿易局總經理, цмубарь(音)等人)文件多係第三國際 致中蘇共指示文,對1928.12東北易幟事 指示以暗殺破壞對付,中斷然處置遣回俄 籍局長職工數十人。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2.12.12因日發動918事變,中俄均感 有復交必要,1933.3.1中新任駐蘇大使顏 惠慶赴俄履任時言「中俄兩國在經濟上自 然日益發展,但除此之外,別無何種政治 合作之可言」了解俄情甚深。但蘇派中國 大使богмуров則大為強調中蘇友好新頁 「中俄友誼」,當於1933.5.2到中呈遞到 任國書同日,蘇外長李維諾夫在莫斯科晤 日大使太田,正式提議讓售中東路與日本 扶持下的滿洲國,以解決中東路紛爭。
中俄關係史
授課主題:革命後的華俄關係 授課教授:郭武平教授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19.7.25代理外長加拉罕對華第一次宣 言 一、工農政村願將帝俄時與日本、協約國 等自中所取權益歸還中國。 二、將中東路所有礦產森林等無償還中。 三、放棄1900自中所獲庚子賠款。 四、取消在華一切特權,放棄在中國境內 一切工廠,目的在示好中國並用以消滅白 俄在遠東勢力,我政府未予理會。
抗戰前後中蘇關係
1935.3日蘇訂出售中東鐵路予日,一億四 千萬日元,退職金3000萬,我抗議,認違 反1924中俄協定,俄一再姑息日本,實乃 無力也。 1936.11.25日德反共協定在柏林簽字,俄 東西受敵,迫與我友好,並指使中共藉抗 日民主聯合統一戰線策略掀起全面抗日高 潮,拖住日本並挽救中共,抵陝北後命運。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6.5. 雙方就中東路開會,俄要求 沿線警察市政顧問參事一半要聘俄人,且 通行盧布,警衛由中俄兩國軍隊共同擔任, 陰謀畢露,中方自不同意並要俄政府將加 拉罕召回始止。 1925.1.20 日蘇協定在北京簽字,其中承 認1905朴約仍有效,有礙中主權,違背中 蘇協定,中提抗議,蘇竟稱無損中權益及 中俄協定。 徐志摩言:蘇俄對中國內政原則是利亂不 利治,使中國長亂。
俄大革命後對華政策
1922.8.12 蘇俄派Joffe來北京宣揚共 產主義並建中俄關係中主張應在加拉罕二 次宣言精神下雙方開會但越飛認俄代表無 此義務,會議乃延擱。 1923 加拉罕來華,中派王正廷與交涉, 雙方幾經交涉,擬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 定十五條,因故鬧僵,俄轉與日交涉,謠 言四起,北京政府乃再與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