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74~75内容,理解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2.结合教材P73~75内容,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3.结合教材P73~75内容,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重难点击] 1.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2.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一、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1.电泳

(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带电粒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 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迁移动力与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③分离依据: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常用的电泳方法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琼脂糖,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②变性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剂,蛋白质都变为椭圆

形,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因此变性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的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2.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一般含有5种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

3.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立体结构研究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能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还可以揭示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1.从电荷方面思考,适合电泳法分离的各种分子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各种分子应带有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电荷。

2.变性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否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为什么?

答案否。因为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远大于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决定。

归纳总结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的两点区别

(1)分离原理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依据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

②变性胶电泳则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非电荷性质和分子形状。

(2)用途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用于分离大分子核酸。

②变性胶电泳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核酸。

1.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带的电荷多少

B.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多少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结构不完全相同

B.同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C.蛋白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D.蛋白质组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新的前沿

答案 B

解析同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结构不完全相同,乳酸脱氢酶的5种同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同的。

特别提醒同工酶存在于生物的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甚至同一组织或细胞中。产生同工酶的主要原因是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发生变异,而其变异程度尚不足以成为一个新酶。

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分离

下面我们以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分离为例,体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

(1)取5 g新鲜的动物心脏,漂洗干净后剪碎到预冷的玻璃匀浆器中,加入25 mL磷酸提取缓冲液,然后冰浴研磨成匀浆(如图1)。

(2)将匀浆收集到冰浴的离心管中,在4 ℃条件下12 000 rpm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然后在4 ℃条件下保存备用(如图2)。

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1)制备琼脂糖凝胶:用TBE电泳缓冲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的琼脂糖凝胶,加热溶解后混匀,缓慢倒入胶床中,插入适当的梳子,室温冷却至凝胶凝固。拔出梳子,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然后向电泳槽中加入适量TBE电泳缓冲液(如图3)。

(2)加样:取适量同工酶提取液与等量载样缓冲液(质量分数40%的蔗糖溶液、0.25%溴酚蓝)混匀,然后取20 μL加入样品孔内。

(3)电泳:100 V条件下进行电泳约30 min。

(4)染色:当溴酚蓝指示剂电泳到凝胶底部时切断电源,取出胶板浸入染色液中,37 ℃染色15~30 min,水洗后观察电泳结果。

3.结果分析

由图中电泳结果可以看出:

(1)每个器官形成了5个条带说明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

(2)LDH2在心脏中含量最高,在骨骼肌中含量最低,说明不同的器官同一种同工酶的含量不同。

(3)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的是LDH5,含量最低的是LDH1,说明同一器官不同的同工酶含量不同。

1.提取和分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酶的活性?

答案酶作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催化活性),在其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必须保持其生物活性,这样分离出的酶才有可能用来研究其生化性质及相关功能。

2.制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提取液的过程中,哪些是为了保持酶活性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①提供必要的缓冲系统,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防止破坏其活性;②保持低温环境,如将玻璃匀浆器和离心管预冷,低温离心;③避免引入其他杂质或变性剂,导致酶变性,如对材料进行漂洗。

3.溴酚蓝为什么能作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指示剂?

答案溴酚蓝能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发生特定的反应,形成特殊的蓝紫色产物。

归纳总结(1)实验步骤概括:取材→剪碎→漂洗→匀浆→离心→制凝胶→加样→电泳→染色→冲洗→观察。

(2)实验操作要点

①所有提取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用到的器具最好都提前在冰箱中预冷处理,这样能更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②蛋白质样品在上样之前,要与等量载体缓冲液混匀。载样缓冲液中的蔗糖可增加蛋白质样品的比重,防止加样时发生“漂样”现象;溴酚蓝作为一种电泳前沿指示剂,判断电泳的进行程度。

③将蛋白质样品加在电泳槽的负极段的加样孔,因为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在外

加电场作用下会向正极移动。

3.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离过程中,使用缓冲液的作用是( )

A.维持溶液浓度不变

B.维持溶液酸碱度不变

C.催化蛋白质分离过程顺利完成

D.无实际意义

答案 B

解析分离蛋白质时加入缓冲液,其原因是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能抵制外界酸和碱对反应溶液pH的影响,保持pH基本不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酶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必须保持其生物活性

B.将心脏研磨成匀浆时要在冰浴下进行,是为了保证酶的活性

C.载样缓冲液中的溴酚蓝是一种酸碱缓冲物质,维持pH稳定

D.电泳结果出现了5个条带,说明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

答案 C

解析酶提取之后要进行一系列活性条件下的研究,因此在酶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必须保持其生物活性,将心脏研磨成匀浆时要在冰浴下进行,就是为了保证酶的活性。载样缓冲液中的溴酚蓝是一种指示剂,指示酶的迁移位置;电泳结果出现了5个条带说明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

特别提醒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优点

(1)琼脂糖含液体量大,近似自由电泳。

(2)琼脂糖作为支持体有均匀、区带整齐、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3)电泳速度快。

(4)区带易染色,样品易回收,有利于制备。

(5)操作简单、快速、灵敏。

1.下列有关同工酶的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

A.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电泳行为不同

B.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C.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同,电泳行为相同

D.催化相似的化学反应

答案 A

解析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2.乳酸脱氢酶有几种同工酶( )

A.2

B.3

C.4

D.5

答案 D

解析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共有5种。

3.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为电泳使样品中各分子分离的原因( )

A.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形状

D.分子的变性温度

答案 D

解析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样品分子的带电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都会影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分子的变性温度无关,故选D项。

4.科学家发现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__不同而实现的分离。

答案电荷(带电情况) 迁移速度

解析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荷__________的电极移动( )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

答案 B

解析在一定的pH下,生物大分子中有某些可解离的基团,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2.电泳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是利用了( )

A.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

B.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同

C.分子形状的不同

D.以上都正确

答案 D

解析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下列关于同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工酶是由多个亚基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B.同工酶对同一种底物有不同的专一性

C.同工酶是催化同一种反应,但结构不完全相同的同一种酶的多种形式

D.各种同工酶在电场电泳时,迁移速率相同

答案 C

解析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4.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前,用什么溶液溶解琼脂糖(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缓冲液

D.蔗糖溶液

答案 C

解析用电泳缓冲液溶解琼脂糖,如TBE,这样就能保证凝胶中的离子浓度与电泳液中的离子浓度相同,在电场中活动一致。

5.各种动物血清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组成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比较各种动物乳酸脱氢酶同

工酶差异的大小来判断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列各种实验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

A.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氨基酸序列

B.测控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

C.用电泳法比较各种动物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带

D.检测不同动物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pH

答案 D

解析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具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则其对应基因的碱基序列的相似程度就越高,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故其对应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可以采用测定基因或蛋白质序列的方法进行判断。若蛋白质的相似程度高,则进行电泳时,电泳带的相似程度也就越高。不同动物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组成虽然不相同,但不能说明其pH就一定不相同。

6.下图表示对某蛋白质溶液进行变性胶电泳的结果(类似于纸层析法分离色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上某些基团解离后可使蛋白质带电,电场中带电的蛋白质分子(或多肽)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B.蛋白质在变性胶中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多少

C.蛋白质在变性胶中的迁移速率基本取决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D.电泳结果表明溶液中蛋白质可能有两种,但也可能只有一种

答案 B

解析蛋白质的氨基与羧基可发生解离,使其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中发生迁移。变性胶电泳所加的SDS可完全掩盖蛋白质本身所带电荷,故其迁移速率与本身所带电荷无关,而由其分子大小决定。变性胶电泳会使蛋白质水解成肽链,故结果所示可能只有一种蛋白质(有两种肽链),也可能是两种蛋白质。

7.下图是心脏、骨骼肌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种器官中都含有5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B.LDH2在心脏中含量最高,在骨骼肌中含量最低

C.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的是LDH5,含量最低的LDH1

D.不同的器官同一种同工酶的含量不同,同一器官不同的同工酶含量差别不大

答案 D

解析电泳图谱中每个器官形成了5个条带,说明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根据条带的宽度可以判断,LDH2在心脏中含量最高,在骨骼肌中含量最低,说明不同的器官同一种同工酶的含量不同。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的是LDH5,含量最低的是LDH1,说明同一器官不同的同工酶含量不同。

[能力提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答案 D

解析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叫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9.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利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不能利用半透膜分离蛋白质;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以使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获得不同的迁移速度,因此可以利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不同,通过凝胶柱的时间不同,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具有不同的离心力,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10.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溶解度

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

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 D

解析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和吸附的性质及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都可以用来分离不同蛋白质。

11.下列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12.电泳技术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电泳技术可以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和做亲子鉴定。下列图甲~丁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请问答:

(1)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时,需将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加在图甲中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率除与本身所带净电荷的多少有关外,你认为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列出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琼酯糖凝胶电泳时,当图乙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停止电泳。

(3)图丙是把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4)图丁是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4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并扩增后,生成含有若干DNA片段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负极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向正极移动电泳的电压、被测分子的大小、被测分子的形状、凝胶的种类密度等(2)溴酚蓝指示剂电泳到凝胶底部(3)6 (4)F2C和F2两者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解析(1)将蛋白质样品加在电泳槽的负极段的加样孔,因为在碱性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向正极移动,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率除受自身电荷的性质、电荷多少的影响外,还受电泳的电压、被测分子的大小、被测分子的形状、凝胶的种类密度等因素影响。(2)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提取液加样前,需与载体缓冲液混合,载体缓冲液中含有溴酚蓝指示剂,作为电泳进行程度的指示剂,当溴酚蓝指示剂电泳到凝胶底部意味着电泳结束。(3)图中电泳结果出现6条带,意味着含有6种氨基酸。(4)分析DNA指纹图谱可知,C和F2两者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13.试回答下列“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

(1)为了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首先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蛋白,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去除血清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采用图1装置。透析液是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若向烧杯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透析袋内溶液是否出现紫色?并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图3分别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和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色素得以分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带c呈__________色。答案(1)防止红细胞吸水涨破(2)(磷酸)缓冲液出现紫色。双缩脲试剂可以透过半透膜,与袋内血红蛋白反应,生成紫色物质(3)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导致电泳时迁移速度不同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层析时扩散速度不同黄绿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下:

实验准备(配制缓冲液、血细胞悬液)→样品处理(洗涤、破碎、离心等)→

蛋白质粗分离(透析)→纯化、纯度鉴定(凝胶色谱法、电泳等)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__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2)除去小分子杂质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4)2 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解析(1)洗涤红细胞所用的溶液是生理盐水,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小分子杂质;可通过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等方法缩短透析时间,能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3)由于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泳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4)根据图示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携带者含有两种血红蛋白,原因是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试题复习课程

高中生物选修三测试题二 2012.2.29 班级姓名 一共六大题,50个空每空2分,共100分,时间50分钟,要求答案要认真推敲,力求准确 1.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亨利·丹尼尔教授利用基 因工程,研制出转基因莴苣,可用其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制造胰岛 素胶囊来治疗糖尿病。如图所示是获得转基因莴苣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筛选,质粒A上应具有________。 (3)接受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C1可能有三种情况:如果受体 细胞是土壤农杆菌,则导入它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以便于得到大量的含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然后用土壤农杆菌 侵染受体细胞C2,受体细胞C2可以是________或其他细胞,然 后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经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形成转基因莴苣。 (4)这种药物是从转基因莴苣中提取制得的,也必须制成粉末状,装入胶囊后才能使用,因为服 用剂量必须仔细加以控制。如果服用的量太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________症状。 2.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种子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育而成的。 (2)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以看作是种子的哪部分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二倍体植物基因型有DdTt,利用这种生物技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培育成“花粉胚”,也可制成人工种子,这种种子萌发形成的个体为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外植体为植物的茎尖,通过①的处理可使细胞彼此分离,可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 ) A.15%的盐酸B.淀粉酶 C.果胶酶D.胰蛋白酶 (5)②表示脱分化过程,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再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各专题考点

高中生物各专题考点||,记不住的赶紧翻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考点速查】 1.掌握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分子通式、结构特点 2.判断蛋白质分子中氨基、羧基数目||,理解蛋白质分子中肽链数与肽键数、脱水缩合失去的水分子数的关系 3.理解并准确记忆蛋白质、核酸的种类和功能以及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4.理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染色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实验现象 5.掌握核酸与核苷酸的关系||,核苷酸的种类与组成 6.准确记忆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分子式||,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主要功能||,哪些糖具有还原性 7.准确记忆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主要功能 8.掌握生物膜的化学成分及主要功能||,理解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9.识别不同细胞、各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掌握几种重要细胞器的功能

10.理解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的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因、使用染色剂的原理、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11.理解细胞核的功能及探究实验的结论 【命题动向】 本专题中涉及试题较多以文字形式呈现||,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可能会以非选择题的个别空进行考查||。蛋白质的功能常与免疫知识结合考查;核酸结构常与DNA 复制与基因表达结合考查;叶绿体、线粒体结构常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结合考查;液泡常与渗透作用结合考查||。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考点速查】 1.理解渗透作用概念、发生条件||,弄清渗透平衡后漏斗内外浓度关系 2.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因、实验步骤、现象、对照分析 3.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4.弄清酶的催化特性||,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选择、现象||,分析与酶有关的曲线 5.准确记忆ATP的简写式||,理解它与RNA的关系、细胞中产生ATP和消耗ATP 的过程及场所 6.准确记忆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7.理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

高中生物蛋白质部分计算题

(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 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 =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 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 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3.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C=G+T=A+G=C+T=1/2(A+G+C+T);(A+G)%=(C+T)%=(A+C)%=(G+T)%=50%;(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 =1―(C2+G2)%。 ②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 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 1.(2020北京卷)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2. (2020北京卷)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B细胞之前需给动物注射特定的抗原 B.分离出的B细胞应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需要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D.得到的所有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均相同 3. (2020江苏卷,多选)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 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2020天津卷)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

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 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 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6.(2020山东卷)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7.(2020山东卷)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 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 8.(2020山东卷)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资料——蛋白质专题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讲 蛋 白 质 一、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 组成细胞的元素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 、H 、O 、N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Zn 、Mo 、Cu 、B 、Fe 、Mn (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重点实验)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原理: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斐林试剂 实验过程:制苹果液 加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实验结论:生物组织中含有还原糖 (2)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鸡蛋清或黄豆组织样液或牛奶 双缩脲试剂 实验过程:制鸡蛋清 加双缩脲试剂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结论:生物组织中含有蛋白质

(3)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及其种类 (1)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2)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 并且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 基(侧链基团)决定。 2、蛋白质的结构 (1)组成元素:C H O N (2)形成过程: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多肽 多肽链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3、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 抗体) 4、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

高一生物蛋白质计算总结

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 DNA碱基:A、T、C、G,五碳糖:脱氧核糖 RNA碱基:A、U、C、G,五碳糖:核糖 所以碱基有5种:A、T、C、G、U 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 核苷酸有8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核糖核苷酸(C)、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 在R基上无N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 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例1.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NO4)、甘氨酸(C2H5O2)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3H3NS B. C3H5NS C. C3H7O2NS D. C3H3O2NS 解析: 谷胱甘肽是由3个氨基酸通过脱去2分子水缩合而成的三肽。因此,这3个氨基酸分子式之和应等于谷胱甘肽分子式再加上2个水分子,即C10H17O6N3S+2H2O=C10H21O8N3S 。故C10H21O8N3S - C5H9NO4 -C2H5NO2 =C3H7O2NS(半胱氨酸)。 参考答案:C 点拨:掌握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二、有关蛋白质中肽键数及脱下水分子数的计算例2. 人体内的抗体IgG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有肽键数( ) A.m 个B. (m+1)个 C.(m-2)个 D.(m-4)个 参考答案:D 点拨:m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n条多肽链时,要脱下(m-n)个水分子,同时形成(m-n)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身边的生物科学0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1.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粮食问题 (1)现状:饥饿、营养不良和人口急剧上升 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五大危机。 (2)原因: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等 (3)实质:并不是粮食总量不足,而是粮食生产的地区不平衡产生原因:粮食生产地区不平等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还比较落后,国家还比较贫困;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快。 (4)解决:生物科技发展和控制人口,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通过发展农业技术来增产粮食;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5)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①世界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②世界粮食生产按大洲分布不平衡,总产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均产量最多的是北美洲,最少的是非洲。 ③世界粮食生产国家之间不平衡,总产最多的是: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人均产 量最多的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最少的是中非和西非国家。 (6)粮食生产的生物科学研究内容 ①粮食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②所需生物科学理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育种等。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③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改变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增强农作物的固氮能力;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以提高产量。

下表为世界各洲粮食产量和人均产量 根据上述表格相关数据,分析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世界粮食问题一方面是指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足,但又无力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粮食“过剩”,并大量积压在仓库里。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今天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缺粮和饥饿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粮食问题的实质,并不是粮食本身不足,而主要在于地区生产不平衡,国家间分配不均。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2)粮食地区生产和消费的严重不平衡;(3)发展中国家贫困,粮食生产技术较落后;(4)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粮食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问题。 1.下列关于粮食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国家不存在粮食问题 B.凡是人口多的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就少 C.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粮食匮乏的地区 D.粮食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粮食总产量不足造成的 答案:C 2.世界上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有() A.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C.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改种粮食 D.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答案:D 3.我国耕地总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答案:B 4.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其主要原因是( ) A.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 B.人口增长超过粮食增长 C.耕地面积逐年缩小 D.过度垦植和水土流失 答案:B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时间20XX年12月7日 地点生物实验室 人员生物组全体教师 主备人陈富国 内容: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教学目的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C:理解)。 2.激素分泌的调节(C:理解)。 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C:理解)。4.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激素分泌的调节。 (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教学难点 (1)激素分泌的调节。 (2)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概念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注解】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一、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它受下丘脑支配,所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二、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内分泌的主控关系(实线)]及反馈调节(虚线) (二)下丘脑的作用 既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转化为激素调节的桥梁 (三)反馈调节的意义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三、相关激素的关系 (一)协同作用 1.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2.实例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只有两种激素协同作用时,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3.反例(协同失调)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二)拮抗作用 1.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共同维持2.实例:血糖(胰岛A细胞)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浓度含量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糖元合成使血糖浓度降低稳定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知识点

高中生物 记忆材料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经典知识点 班级: 姓名: 诸城繁华中学

★考点1、(Ⅰ)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考点2、(Ⅱ)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具体做法是: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做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如许多抗虫、抗病毒的基因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获得。用“鸟枪法”获取目的基因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因)和化学合成法(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信使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出它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目的基因。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就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获得)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高中生物蛋白质相关计算专题

“蛋白质计算”专题讲练 在高中生物学中,涉及蛋白质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考点与热点。因此,在复习时牢牢掌握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恰当的运用相关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典型例题归析如下,以便复习参考。 一、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高考复习资料

2020届高三生物选修3复习资料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手术刀”(具特异性)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某些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细胞内也存在) (2)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 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中心轴线两侧切)或平末端(中心轴线处切)。 (4)注意:①限制酶识别序列的核苷酸数目不一定为6个;获得目的基因一般要切2个切口,产生4个黏性末端。 ②一般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利于重组质粒的构建(但可能导致目的 基因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 ③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可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 ④限制酶切割时不能破坏目的基因、全部的标记基因、复制原点;限制酶切割运载体时,切点应在启动子和 终止子之间;若质粒上标出T-DNA片段,切点应位于T-DNA上。 ⑤原核生物体内的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原核生物的DNA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 被修饰。(限制酶不能切割RNA和单链DNA)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不具特异性) (1)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不需要模板。 (2) (3)比较有关DNA的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①DNA水解酶:能够将DNA水解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解旋酶:能够将DNA或DNA的某一段解成两条长链,作用的部位是氢键。注意:使DNA解成两条长链的方法 除用解旋酶以外,在适当的高温、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也可使DNA解旋。 ③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长链。(针对单个的脱氧核苷酸) ④DNA连接酶: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的缺口。(针对游离的DNA片段)3.载体——“分子运输车” (1)作用: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2)种类: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衍生物等。 (3)常用载体——质粒(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且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质粒的化学本质:双链环状DNA分子 (3)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便于外源基因插入;②能够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进行自我复制;③带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筛选;④本身是安全的,不能对受体细胞产生危害;⑤大小适中,便于操作。实际上,天然载体一般不会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所以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对载体进行人工改造。现在所用的质粒几乎都是人工改造的。 二、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 (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一)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获取方法:①从基因文库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法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1)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断,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分类: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含有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可由mRNA反转录而来。 (3)基因组文库较大,基因中有启动子、终止子,真核生物还有内含子,部分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cDNA文库较小,基因中没有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基因都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 (2)概念: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4)原理:DNA双链复制 (5)条件:模板DNA、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或dNTP或dATP、dCTP、dGTP、dTTP)、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引物(单链DNA或RNA片段,能与模板链互补配对,每次扩增需要2种) (6)引物的作用:使Taq酶从引物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7)过程:①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旋成单链(不需要解旋酶); ②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 ③延伸:加热至70~75℃,Taq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DNA合成方向:从子链的5′端到3′端) (8)特点:目的基因以指数的形式扩增,即2n扩增。 (9)仪器:PCR扩增仪 3.人工合成法 (1)逆转录法:目的基因的mRNA →单链DNA(cDNA) →双链DNA(目的基因) (2)化学合成法: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可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不需要模板)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体外进行)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 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使转录在所需 的地方停止下来(终止转录)。 基因工程的别名DNA重组技术、基因拼接技术、转基因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基因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实质 (变异类型) 基因重组结果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与杂交育种相比),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与诱变育种相比) 理论基础①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结构基本相同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常用类型E·coli 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T4噬菌体 功能只连接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互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但对平末端的连接效率低

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备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第一册) 绪论 (一)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二)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五)教学设计 首先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质(金属 表面的锈)和生物(石头表面的地衣),活跃的生命现象(开花的 牡丹和飞舞的蜜蜂)和相对沉寂的生命现象(冬季的落叶林)进行 对比,使讨论有了基础。从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归纳为六条,目的在于突出生物与非生 物的本质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表面现象区分生物 和非生物,而要从本质上区分有生命的个体和非生命物体,还必须 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物自身功能到应激性,从个体生长发育到种族延续乃至生物进化,这样逐级深入,层层理解。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的 基本组成物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细胞结构,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 基础和结构基础;并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b)。a.枯草杆菌b.噬菌体c.团藻d.草履虫(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 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从 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本质上看,包括物质代谢 和能量代谢。 注意: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的基础。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方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方案 高三生物备课组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为了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大提升,特制定集体备课方案。 一、主要任务 1.对备课内容逐课时进行讨论和研究,要做到“七备”: 备课程标准和考纲:从三年一体化整体规划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备考题:分析本课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频率和命题特点,设定教学重点、难点。 备教材:明确课标和考纲对教材知识点的层次要求,从知识点的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科学设置问题。 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跟踪学生全程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预测将面临的困难。 备教法:根据每章节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 备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重点围绕让学生学什么和如何让学生学会进行。 备作业:每节课都要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课时作业,每周一次定时练、一次周测。 2.对上周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布置下周任务。 3.修改完善个人教案。 二、时间安排及地点 时间:每周一下午1、2节备本周二、三的共两节课; 每周二下午1、2节备本周四、五及下周一的共三节课。 地点:生物教研组 三、备课程序 基本程序:单元规划、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上周教学情况反思、主备人说课、集体议课)、修改教案 1.单元规划 根据一轮复习计划,每章节讲授前一周,即上周集体备课时对本周的内容进

行规划,指定要研究的课程标准、考纲、考题的内容及范围,并指定每节课的主备人。 2.个人备课 每位教师在上周单元规划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备课,按要求写出各自的教案,为集体备课时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备人要充分准备好说课内容。 3.集体研讨 (1)上周教学情况反思 对上周教学中做的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2)主备人说课 ①说课标和考纲要求,明确本课内容在高考中的要求和考查频率、方式 ②说教学的总体构想、明确教学内容在高中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说学情,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 ④说教学的目标,明确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⑤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 ⑥说教法、学法,明确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 ⑦说教学的程序,明确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⑧说例题的选择意图和切入点,习题的选择理由和讲解方法等 (3)集体议课 主备人说完课后,备课组长组织议课,集思广益。教师对照自己的教案积极发言,多提问题,认真讨论,大胆发言,积极主动参与整个研讨活动。 4.完善修改个人教案 集体讨论交流后,每位教师根据备课要求修订好自己的教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总之,集体备课要遵循“个人——集体——个人”的原则,必须在个人先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真正做到一课一研,一课一议,一课一思。另外,在保证基本知识点过关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班级可从授课内容、作业难易程度、题量上进行调整,但要对所有班级做到统一进度,同类班级除了统一进度外还要做到统一目标、作业和测试。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计算题归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计算题归析(灵璧中学) 1.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一条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的分子量为多少? 解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关系式是: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本题中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数为:100+1=101,肽键数为100,脱水数也为100,则依上述关系式,蛋白质分子量=101×128?100×18=11128。 变式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含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 A.12800 B.11018 C.11036 D.8800 解析:对照关系式,要求蛋白质分子量,还应知道脱水数。由于题中蛋白质包含2条多肽链,所以,脱水数=100?2=98,所以,蛋白质的分子量=128×100?18×98=11036,答案为C。 变式2: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其中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 ) A.1024 B.898 C.880 D.862 解析:所谓环肽即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8 ×128?8 ×18=880,答案为C。 2.有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知识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数量关系。基本关系式有: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1)个;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 无论蛋白质中有多少条肽链,始终有: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例2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解析:氨基酸分子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脱去了水,据此可知,肽键数=脱水数=900÷18=50,依上述关系式,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0+2=52,答案为C。 变式1:若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水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析:据脱水量,可求出脱水数=1908÷18=106,形成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质量之和=11935+1908=13843,则氨基酸总数=13843÷127=109,所以肽链数=氨基酸数?脱水数=109?106=3,答案为C。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74~75内容,理解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2.结合教材P73~75内容,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3.结合教材P73~75内容,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重难点击] 1.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2.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一、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1.电泳 (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带电粒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 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迁移动力与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③分离依据: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常用的电泳方法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琼脂糖,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②变性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剂,蛋白质都变为椭圆

形,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因此变性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的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2.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一般含有5种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 3.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立体结构研究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能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还可以揭示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1.从电荷方面思考,适合电泳法分离的各种分子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各种分子应带有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电荷。 2.变性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否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为什么? 答案否。因为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远大于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决定。 归纳总结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的两点区别 (1)分离原理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依据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 ②变性胶电泳则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非电荷性质和分子形状。 (2)用途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用于分离大分子核酸。 ②变性胶电泳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核酸。 1.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带的电荷多少 B.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多少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