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异常体温的护理ppt

合集下载

体温异常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异常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的种类
口温 腋温 肛温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 年龄、病情、意识
2.患者准备 舒适体位
3.护士准备 洗手、口罩
4.用物准备: 体温计(水银柱在35 ℃以下)放入盘内(垫纱布)或体 温篮内,含消毒液纱布,记录本,笔和手表,润滑油 (测肛温)
口温
⑴部位: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 ⑵方法:闭口勿咬,用鼻呼吸 ⑶时间:3分钟
要点说明
舌下热窝 口腔中温度最高部位,在舌系带两侧,
左右各一,由舌动脉供血
腋温
常用于昏迷、口鼻手术、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门手术 者、腹泻婴幼儿。 ⑴部位: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正中 ⑵方法:擦干汗液,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 ⑶时间:10分钟
肛温
1.润滑肛表水银端,便于插入,避免擦伤。 2.擦净患者肛门处 3.插入肛门3~4cm
(一)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4.前额体温计 • (1)额温是通过红外线照射到额头表面反射回来的情 况与光谱温度对应表对照,从而得出准确的温度值 • (2)适用于儿童
5.远红外线测温仪 • (1)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体温 • (2)常用于人群聚集处,又需快速检测体温
6.报警体温计 • (1)一种能够连续监测患者温度的器械 • (2)一般用于危重者
畏寒
体温过高的评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迷
体温过高的评估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散热大于产 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PPT专题汇报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PPT专题汇报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我们高兴地回到家,仔细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我小们小高的兴牙地齿回,到小家小,的仔舌细头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小小 的牙齿 ,小小 的舌头
我们高兴地回到家,仔细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我小们小高的兴牙地齿回,到小家小,的仔舌细头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小小 的牙齿 ,小小 的舌头
我们高兴地回到家,仔细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我小们小高的兴牙地齿回,到小家小,的仔舌细头端详起仓鼠 来。我 一共买 了三只 仓鼠, 一只白 ,一只 灰,一 只黄。 它们有 乌黑发 亮、水 灵灵、 圆溜溜 的小眼 睛,又 尖又小 的耳朵 ,小小 的鼻子 ,小小 的牙齿 ,小小 的舌头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体温
低体温(hypolherm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0c.在5分钟之内。
受寒冷的影响

(医学课件)异常体温的护理

(医学课件)异常体温的护理

04
体温调节的机制
下丘脑是控制体温的主要中枢,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对温度变化敏感,能及时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中枢的组成与功能
体温调节中枢
温度感受器的类型
温度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别感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温度变化。
孕妇的体温护理注意事项
测量体温时避免情绪波动
孕妇在测量体温时应该避免情绪波动,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影响测得的体温。
注意观察孕妇寒战反应
孕妇在孕期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寒战反应,此时应该注意观察,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冷却
在物理冷却无效时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
药物降温
高热时容易出汗导致脱水,应鼓励患者多喝水或补充静脉液体。
补充水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下来,以便追踪病情。
监测体温
低热患者的护理建议
低热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应寻找病因并对症治疗。
寻找病因
增加水分摄入
休息
监测体温
使用温湿毛巾在患者额头、双侧腹股沟、腋窝等处进行湿敷,以达到降温效果。
02
冰袋降温
将冰袋置于患者额头、双侧颈部、腋窝等处进行降温。
口服药物
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高热症状。
直肠给药
对于口服药物困难或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可采用直肠给药方式,如使用小儿退热栓等。
化学降温药物应用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降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及降温效果,如降温过快可能导致虚脱。

异常体温的护理

异常体温的护理
,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性体温异常的识别与处理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 变化情况,如出现异常应 及时就医。
识别异常症状
如出现畏寒、乏力、头痛 、肌肉酸痛等症状,可能 是体温异常的表现,应及 时采取措施。
采取相应措施
如出现低热可采取贴退热 贴、温水擦浴等方法降温 ;如出现高热可采取药物 降温、冰敷等方法降温。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退热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 或过量使用。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超量或用药 时机不当。
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退热药物后,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 、腹泻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提高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
02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
提高免疫力。
充足休息
03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有助于恢复身体
机能和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
异常体温的护理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异常体温的概述 • 异常体温的护理原则 • 高热护理 • 低热护理 • 中性体温护理 • 异常体温的预防与保健
01
异常体温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异常体温是指人体温度偏离正常 范围的情况。正常体温大致在 36.5-37.5°C之间。
分类
异常体温可分为低体温和高体温 两种情况。低体温通常指体温低 于35°C,高体温则指体温高于 37.5°C。

异常体温的护理ppt课件

异常体温的护理ppt课件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1.消毒


?容器


?消毒

技 术

?时间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2.检查

、 目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体 方法:水银柱甩至35℃以

下,在已40℃以下
测 量
的水中测试
技 时间:3min后取出检视
术 标准:误差在0.2℃以上
不能使用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2.计划
注意事项(二)
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予复测 5.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及时处理: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或牛奶 *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 6.传染病患者体温计专用,以防交叉感染
课后小结(一)
•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常以腋下、口腔、直肠等处的温度 代表体温。正常值为:

特点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方式 { 骤退
渐退
4.常见热型
异 常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

40.0℃左右,达数日或
的 评
数周, 24小时波动范 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3、常见热型
异 (2)弛张热
常 体 温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温差

温 护士准备

量 病人准备

术 环境准备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估
监测数据统计
防控措施评估
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了解疫情发展趋势 和防控效果。
对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社会效益评估
健康效益评估
评估防控措施对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等方 面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防控措施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为 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04
异常体温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01
02
03
高热定义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上限,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面 色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 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食 物,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监测体温变化。
案例二:低温患者的护理
低温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常见于休克、严重营养不 良等情况。
低热等。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异常体 温观察和护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效果,以便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展望
技术发展
介绍当前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 智能体温计、远程监测技术等,以及这些技术对异常体温 观察和护理的影响和推动。
未来挑战
分析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对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的需 求和挑战。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水 分,预防脱水。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 录体温及其他相关症状。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理效果评估
体温变化
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以及恢复时间。

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⒋体温过高的护理 ⑴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详见 第九章冷、热疗法)。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 退热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 速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行降温措施30 分钟后测量体温并记录。 ⑵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 体的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 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同时提供病人合 适的环境,如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 通等。
⑵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 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⑶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与正常 体温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 ⑷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 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 热等。
⑺加强病情观察:观察体温,一般每日测体温4次, 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 改为每日1~2次,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伴随 症状、治疗效果等。 ⑻健康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监测体温及物理 降温的方法;介绍休息、饮食及饮水的重要性。 ㈡体温过低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而致体温 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⒈原因 ⑴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散 热过多、过快;在寒冷环境中大量饮酒,使血管过 度扩张,热量散失。
⒊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 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 为热型。某些发热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热型, 加强观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但由于目前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解热药、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的应用,使热型变得不典型或成不规则 热型。 ⑴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 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 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医学课件)异常体温的护理

(医学课件)异常体温的护理

异常体温的护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异常体温的定义和分类•高热患者的护理•低热患者的护理•体温不升患者的护理•高热、低热、体温不升患者的护理比较01异常体温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23体温升高2℃及以上,常见于感染、炎症、外伤等;高热体温升高1℃以内,常见于生理性体温升高、内分泌失调等;低热体温低于正常值,常见于代谢障碍、休克等。

体温不升高热分类高热可分为急性高热和慢性高热,急性高热常为感染所致,慢性高热多见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分类:高热、低热、体温不升低热分类低热分为生理性低热和病理性低热,生理性低热多见于儿童和女性,病理性低热可见于内分泌失调、过敏反应等;体温不升分类体温不升分为轻度体温不升和中度体温不升,轻度体温不升多见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中度体温不升可见于严重感染、休克等。

影响因素感染和炎症是高热和低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细菌性感染可引起高热,而病毒性感染可引起低热;感染与炎症内分泌失调休克其他因素内分泌失调可引起低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基础代谢率升高,出现低热;休克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体温不升;除上述因素外,还可受环境温度、运动、饮食等因素影响。

02高热患者的护理使用冰袋、冷湿毛巾、冰囊等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乙醇擦浴。

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药物降温高热时容易出汗,需注意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及时补充。

补液物理降温的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及时更换衣物高热患者出汗较多,要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避免受凉。

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高热患者口腔和皮肤容易感染,需注意清洁卫生。

药物降温需遵医嘱,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时间用药。

遵医嘱用药降温药物有时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不良反应不同药物之间有时会有相互作用,因此不要私自联用药物。

避免私自联用药物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注意并发症高热患者有时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技 术
呼吸 勿用牙咬
勿说话
测温
3min
测口温
若不慎咬碎 立即清除碎屑 延缓汞的吸收 促进汞的排出
3.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发体热 温,调异由节于 中各 枢种 的原调因定(使点下上一丘移)脑, 体温过高 产热增常加而散1.热减定少义,导致体 温常℃升 值以高的上体温的评估及护理超0。.过5℃使的加温超昼正或常发下调而升过夜过,散常体的高一范热丘定散高正波热 而 热 等 温 水昼围,脑点热超常动夜: 是 障 , 控 平,由 体 上 减 过 值 在波调 由 碍 体 制 上超动于 温 移 少 正 的1定 于 、 温 在 ,过℃在各 调 , , 常0正点 体 产 调 与 是.以1种 节 范产 导5并 温 热 节 调 被℃ 上原 中 围热 致未 调 器 机 定 动或 。因 枢 ,增 体发 节 官 构 点 性一生障功不相体移碍能能适温要应动、异将升作作素要要用用一素素部结:二三位果病::因
评 估
2.临床表下现

皮肤:白、紫、凉
护 理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二)体温过低
、 异
1.密切观察 测T:qh
常 体
2.保暖措施 加盖衣被等
温 3.配合抢救 给予热饮
的 评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估 及
暖箱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可弃式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㈠ 体温过高
异 常 2.临床分度 体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的 评
中度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及 护
超高热 41.0℃以上
理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 温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1.消毒


?容器


?消毒

技 术

?时间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2.检查

、 目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体 方法:水银柱甩至35℃以

下,在已40℃以下
测 量
的水中测试
技 时间:3min后取出检视
术 标准:误差在0.2℃以上
不能使用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2.计划
在1.0 ℃以上。最低
评 仍高于正常水平
估。
及 常见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3、常见热型
异 常(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
温 的
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 后下降至正常或正
评 常以下,经过一个
估 间歇,体温又升高
及 护
,并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 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3、常见热型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感温胶片 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
据其颜色的改变可知晓体温的变化,但不能显示具体的 体温数值,只能用于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适用于小儿 。
(2)额温仪 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温度
,常用于人员聚集较多而又需快速测体温时,如车站、 机场、码头等。在防控“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点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方式 { 骤退
渐退
4.常见热型
异 常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

40.0℃左右,达数日或
的 评
数周, 24小时波动范 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3、常见热型
异 (2)弛张热
常 体 温 的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温差
体温过高的 评估及护理
旧课复习
1.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 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
度高且稳定。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平均温度
36.5℃ 37.0℃ 37.5℃

多餐
护 (5)休息:高热,绝对卧床休息 (6)预防并发症: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
(7)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精神
安慰
物理降温

(二)体温过低
、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异

产体热温减调少节或中散枢热尚增未加发育成熟
体 温
导疾 低致病 温体或 环温创 境低伤于正常范围

低体温温麻不醉升和:药体物温中在毒35℃以

温 护士准备

量 病人准备

术 环境准备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用物准备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2.计划
体 温
3.实施




核对解释 ↓
放置测量 ↓
检测记录 ↓
整理消毒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部位:
三 水银端斜 、 放于舌下
体 热窝处
温 嘱病人
测 闭口用鼻
(3)报警体温计 是一种能够连续监测病人体温的器械,体
温计的探头与报警器相连,当病人的体温超过一定的限 度时,它就会自动报警。一般用于危重病人。
(4)红外线耳温枪 采用最新红外线技术原理,将耳温枪伸
入耳道,轻按按钮,1s 即能测出正确的体温。优点是可 连续测量,没有使用次数的限制。适用于体弱多病的卧 床老人,哭闹或睡眠中的孩子。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出汗
血压下降
2、 发热的过程
异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体 温
方式

骤升 渐升
的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及 (3)退热期
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评 估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一) 体温过高
异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 = =散热,体

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
的 评
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一)体温过高

常 (4)不规则热

温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 的 冒 ,癌性发热等。

异 常 4. 护理措施
体 (1)降低体温:物理或药物降温
(2)病情观察:测T:q4h,正常3
温 天后→2次/d 的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
,不低于2500-3000ml
评 (4)补充营养:高热量、高蛋白 估 、高维生素、易消化、少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