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
2014年上半年旅游运行情况分析

2014年旅游运行情况分析一、2014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状况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实现了预期的增长。
尽管入境市场继续下降,但国民旅游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201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入境旅游人数6200万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23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出境旅游花费超过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贸易逆差470亿美元。
预计上半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1亿人次,同比增长9.6%。
旅游总收入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从全年形势来看,依然可以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
二、2014年上半年北京旅游经济运行分析2014年上半年,我市旅游业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实现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数1.1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9%;实现旅游总收入1907.2亿元,同比增长8.2%。
1.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1.1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774.1亿元,增长9.5%。
其中,外地来京游客6891.1万人次,同比增长4.9%;旅游总消费1607.6亿元,增长8.7%。
北京居民在京游4543.9万人次,同比增长8.1%;旅游总消费166.5亿元,增长17.1%。
2.入境旅游市场降幅收窄。
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201.9万人次,同比下降5.8%,降幅较1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
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28.9万人次,下降0.2%;接待外国游客173.0万人次,下降6.7%。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5亿美元,同比下降5.8%。
图1 北京市2014年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情况3.节庆活动对旅游住宿消费的拉动明显。
比如“迷笛音乐节”三天共接待乐迷4.77万人次,同期周边的住宿酒店、民俗村等全部爆满。
2014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旅游业统计公报【篇一:《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
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
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
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
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南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overnment/tjx x/201506/t20150625_466550.html2014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5-06-25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字体颜色:【红黄蓝绿】字体大小:【小中大】保护视力色:青蓝黄灰恢复默认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族人民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基调,统筹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实现新进展,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4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30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7049美元。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1.6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39.75∶48.97。
与2013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回落 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07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四升四降”。
二、农业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55%。
其中,农业产值337.90亿元,增长6.45%;林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0.52%;畜牧业产值184.26亿元,增长0.71%;渔业产值25.42亿元,增长6.07%;农业服务业产值33.12亿元,增长11.5%。
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5.46%,比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林业4.70%,下降0.34个百分点;畜牧业30.24%,下降1.8个百分点;渔业4.17%,上升0.26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5.43%,上升0.40个百分点。
2014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03-27 01:49 来源:合肥日报我有话说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69.6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城镇化率69.1%,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人口712.81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45.37万人,增加11.5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13.09‰,比上年增长1.21个千分点;死亡率6.10‰,下降1.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9‰,增长2.64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515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6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872.0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028.33亿元,增长8.5%。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5.7:3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43.9%提高到44.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7394元,比上年增加5839元,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达到10971美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13.9万人,比上年增加9.5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92.7万人,减少9.7万人;第二产业181.4万人,增加6.1万人;第三产业239.8万人,增加13.1万人。
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50.7万人,增加22.7万人。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18.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2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比上年下降0.2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 2 -- 3 -- 4 -- 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7.6万亩,粮食产量12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8.7万亩,蔬菜产量262.56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10.77万亩,产量49.36亿枝。
表1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粮食万吨123.6 0.5#稻谷万吨20.11 -11.7 油料万吨 1.50 0.7 烤烟万吨7.46 -11.6 蔬菜万吨262.56 4.6 鲜切花亿枝49.36 3.3 水果万吨18.5 9.5猪出栏436.98万头,比上年增长1.3%。
牛出栏30.86万头,增长4.1%。
羊出栏91.25万只,增长2.4%。
全年肉类总产- 6 -量57.96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14万吨,下降8.3%;牛奶产量10.50万吨,下降1.9%。
表2 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肉类总产量万吨57.96 1.0#猪肉万吨39.54 0.4 牛奶产量万吨10.50 -1.9 猪出栏数万头436.98 1.3 家禽出栏数万只6816.56 -0.9 牛出栏数万头30.86 4.1 羊出栏数万只91.25 2.4 猪年末存栏数万头266.77 1.7 羊年末存栏数万只145.10 5.5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万头77.69 -0.9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自来水受益率9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07%。
建成美丽乡村80个,解决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全年农村用电量106076.5万千瓦时,增长7.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06亿瓦特,增长3.2%。
大中型拖拉机16362辆,增长13.4%。
- 7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5%。
2014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二〇一五年三月2014年,乌鲁木齐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和着眼点,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贴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首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8.1:60.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105元,增长7.0%,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11575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比上年下降0.1%外,其他七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涨幅均有所回落。
其中,食品类上涨5.6%、烟酒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1.1%。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见表1)。
表1 2014年全市生产、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
其中,农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3.84亿元,增长2.9%;畜牧业产值24.98亿元,增长10.0%;渔业产值0.94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4亿元,增长17.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3.67万亩,下降5.7%。
2014年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

2014年度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迈点网张淑萍)2014年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
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2014年度旅游业发展概况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0%。
就旅游行业来说,2014年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
而从三大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国内游依然保持超高热度,出境游也在平稳增长,入境游在上半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出现回暖。
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旅游业市场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的旅游发展前景尤为广阔。
良好的国际大背景环境下,加上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免签地区的增多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等,构成了我国旅游业2014年总体发展不错的推动因素。
不容忽视的是,2014年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也隐藏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要问题在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即旅游资源还不够坚实。
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未完全开发,且东西部之间资源开发程度差距大。
中西部的旅游资源开发力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相较于东部而言仍需进一步改进。
另外一些类似于旅游环境、传统旅游业滞后等问题也在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增长力。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二、国内游市场概况与分析1、国内游市场概况: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
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
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
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2、国内游市场分析:国内游满意度下降,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旅游市场成竞争核心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
2014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1 —成都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15年4月28日2014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推动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全年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的全新起点。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0056.6亿元(见图1),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61.1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4.7亿元,增长8.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0019元,增长8.0%。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7:45.3:51.0。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774.9亿元,增长16.4%。
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340.0亿元,增长15.3%。
图1 2010-2014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7.2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9.1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216.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3%(见图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烟酒类下降1.4%,衣着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 1.5%。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0.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0.9%。
—2 —图2 2010-2014年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