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CR及EULAR痛风分类标准 表格版,亲自手打

合集下载

痛风的诊治

痛风的诊治
酸盐治疗的早期数月。
• 住院是公认的痛风发作危险因素。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尿酸测定 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约为208~416μmol/L;女性约为149~358μmol/L,绝经后接近男性 (二)尿尿酸测定 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mmol(600mg),尿酸生成增多 (三)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2
8~<10 mg/dL (480–<600ummol/L)
3
≥10 mg/dL (≥600ummol/L)
4
对发作关节或者滑囊的滑液进行分析(应由受过培训者进行评估)
未做
0
尿酸盐阴性
-2
诊断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评分系统)续3
影像学特征
类别
存在(曾经)有症状关节滑囊尿酸盐沉积的影像学表现:关节超声有“双轨征”;双能CT有尿酸盐沉积
无痛风石
0
ULAR痛风分类标准(评分系统)续2
实验室检查
类别
评分
血尿酸水平(尿酸酶法):应在距离发作4周后、还未行降尿酸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有条件者可重复检测; 取检测的最高值进行评分
<4 mg/dL (<240umol/L)
-4
6~<8 mg/dL (360–<480umol/L)
➢ 剧烈疼痛、发红、皮温升高、肿胀和失能–发作的严重程度通常在12-24小时内达到高峰。 ➢ 夜晚更常发病–痛风发作在夜间和清晨(午夜至8:00之间)最为频繁,发作可能性是白天的2倍以上。 ➢ 下肢关节受累–至少80%的初始发作累及单个关节,最常为拇趾底部(第一跖趾关节,称为足痛风)或膝关节。 ➢ 炎症从主要受累关节向外蔓延的体征–这种特征可能会给人以指(趾)炎[香肠指(趾)]或蜂窝织炎的印象,或者可能

干货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干货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干货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翻译高颖校译赵东宝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表2 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子项目评分第一步:以下标准仅适用于满足准入标准者外周关节和滑囊至少一次表现为肿胀、疼痛或压痛的发作第二步:充分标准(若满足,可直接诊断痛风而无需应用下述标准)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即滑液中)或痛风石处找到MSU结晶存在第三步:标准(如不满足充分标准)临床表现(既往)症状发作期关节/滑囊受累的模式踝关节或足中段关节受累,而无MTP-1 受累的单关节炎或寡关节炎1 MTP-1受累的单关节炎或寡关节炎 2(既往)症状性发作的特点•受累关节表面发红(患者自述或医师发现)•受累关节触痛或压痛•难以行走或关节活动受限1个特征 1 2个特征 23个特征 3(既往)症状性发作的时长无论有无抗炎治疗,(既往)有以下≥2条•达到最痛的时间<24h•症状在≤14d内缓解•发作间隙完全缓解(回到基线水平)一次典型发作 1 反复典型发作 2痛风石的临床证据菲薄皮肤表面附有血管,破溃后可向外排出白粉笔样的尿酸盐结晶,主要位于:关节、耳朵、鹰嘴滑囊、指垫、肌腱(如跟腱)有 4实验室检查血尿酸理想状态是血尿酸水平应在降尿酸治疗之前检测,且应该在发作后>4周再检测;如<4 mg/dl=""(0.24="" mmol/l)="">-4有可能,尽量在以上条件下重测。

检测时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以尿酸的最高值评分6~<8 mg/dl="">~<0.48> 2 8~<10 mg/dl="">~<0.60> 3 ≥10 mg/dL (≥0.60 mmol/L) 4滑液分析(既往)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应由专业培训过的观察员进行评估)?MSU阴性-2影像学检查§有影像学证据表明尿酸盐沉积于(既往)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超声是双轨征?或双能CT示尿酸盐沉积**有(有任一种表现) 4 痛风相关性侵蚀的影像学证据:传统放射学显示手和/或足至少有一个关节侵蚀??有 4 *网络版本可参考或ACR/EULAR官网;MSU,单钠尿酸盐结晶;MTP-1,第一跖趾关节。

ACREULAR2015痛风诊断新标准

ACREULAR2015痛风诊断新标准

ACREULAR2015痛风诊断新标准
ACR/EULAR2015痛风诊断新标准,该新标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关节炎基金会,以及ACR和EULAR联合推出。

该分类标准突破了现有标准的局限性,纳入最新研究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累及踝关节或足中段(1分)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2分)
受累关节皮肤发红(1分)
受累关节触痛明显(1分)
受累关节活动障碍(1分)
一次典型发作史(反复关节痛≧2次,抗感染治疗无效,疼痛24小时内达峰,14天内症状缓解疼痛间歇期疼痛完缓解)(1分)
多次典型发作史(2分)
痛风石(4分)
血尿酸﹤4mg/dl(0.24mmol/L)(-4分)
血尿酸6-8mg/dl(0.36-0.48mmol/L)(2分)
血尿酸8-10mg/dl(0.48-0.6mmol/L)(3分)
血尿酸≧10mg/dl(0.6mmol/L)(4分)
关节液尿酸盐结晶阴性(-2分)
影像学检查关节B超见双轨征(4分)
双能量CT检测到尿酸盐结晶(4分)
影像学检查提示痛风相关关节损伤(4分)。

美国风湿学会痛风诊断

美国风湿学会痛风诊断

ACR与EULAR于2015年10月在AlznRheum Dis及Arthritis Rheum上同时发布了新的痛风分类诊断标准。

工作组以关节滑囊或痛风结节中找到单钠尿酸盐结晶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通过回顾痛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文献,并对部分有纸质病历的患者患痛风的可能性进行排序,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达成共识,确定痛风的主要特点,最终形成新的痛风分类标准。

表1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项目临床特点受累关节患者自述或医师观察发现受累关节表面皮肤发红受累关节明显触痛或压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或行走困难发作时间特点(符合以下3点中的2点,且无论是否进行抗炎治疗)痛风石的临床证据24h之内疼痛达峰值14d之内疼痛缓解2次发作期间疼痛完全缓解痛风石为皮下结节,常见于耳廓、关节、双肘鹰突滑囊、指腹,表面皮肤非薄且覆有较多血管,皮肤破溃后可向外排出粉笔屑样尿酸盐结晶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水平(尿酸酶法);应在发作4周后(即发有条件者可重复检测。

取检测的最高值进行评分ba分类累及踝关节或足中段的但关节或寡关节炎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关节炎或寡关节炎符合1个发作特点符合2个发作特点符合3个发作特点有1次典型发作反复典型发作有得分123124发作时关节特点<4 mg/dL (<0.24 mmol/L)8–<10 mg/dL (0.48–<0.60 mmol/L)≥10 mg/dL (≥0.60 mmol/L)尿酸盐阴性-4234-2作期间)且还未行降尿酸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检测,6–<8 mg/dL (0.36–<0.48 mmol/L)对发作关节或者滑囊的滑液进行分析(应由受过培训者进行评估)影像学表现dc发作关节或滑囊尿酸盐沉积的影像学表现超声表现有双边征双能CT有尿酸盐沉积痛风关节损害的影像学表现X线显示手和(或)足至少1处骨侵蚀gfe有任意一种表现4有4注:①该标准仅适用于至少发作过1次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及压痛,且在发作关节、滑囊或痛风结节中未找到尿酸盐结晶者。

结合案例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诊断新标准

结合案例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诊断新标准

结合案例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诊断新标准作者:章丽娜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8期典型案例患者,男,40岁,体型肥胖,既往有脂肪肝病史。

近2年来因“足背、膝关节、踝关节疼痛伴低热”反复就诊,均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经抗风湿和激素治疗后,疼痛现象稍有好转。

激素减停后,抗风湿药物疗效不明显,关节肿痛时有发作。

某夜,患者与友人到烧烤店进食大量海鲜及啤酒,凌晨2:00睡眠中出现左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遂来急诊。

查体:体温37.5℃,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触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发红,有脱屑和瘙痒现象,双侧耳郭触及绿豆大的结节数个。

WBC9.5×109/L,血尿酸602μmol/L。

足部X线检查见第一跖趾关节面不规则,虫蚀样弧形骨质透亮区。

关节超声检查可见透明软骨表面的不规则强回声,且与超声探头角度无关(双轨征)。

案例分析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基础上出现的痛风急性发作。

其典型表现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受累,红肿热痛,活动障碍,疼痛可自发完全缓解等,有明确的诱因如酗酒、高嘌呤饮食,查血尿酸水平可升高,部分患者可正常,慢性痛风患者查体可发现痛风石。

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淀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异物样反应,任何部位、组织均可有尿酸钠沉着。

典型的痛风石发生在耳轮、第一跖趾关节周围。

大多数典型病例可以通过特征性关节炎表现、明确的诱因、高尿酸血症、影像学检查确诊。

但也有部分患者,关节表现不典型,诱因不明确,急性期血尿酸水平正常,均为诊断带来困难。

痛风诊断2015年新标准尽管痛风具有明确的金标准——尿酸钠晶体阳性,但由于关节穿刺、标本制备及偏振光显微镜应用的难度较高,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基层医院和非风湿科)临床上还是依赖分类标准进行痛风的临床诊断。

2015年以前应用最广的是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迁,1977年标准已不能适应痛风领域发展的需求,且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而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力不足。

关节炎鉴别诊断(1)

关节炎鉴别诊断(1)

受限
胸廓活动度减低
枕墙距>0
Schober试验(+)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HLA-B27(+),RF(-),ESR、CRP ↑
骶髂关节X线 腰椎X线 CT或MRI
3. 致密性髂骨炎
髂骨与骶骨之间耳状关节部分的骨质密度增高,主要表现为腰骶 部或下腰部疼痛。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常在生育后发病。 辅助检查:ESR、CRP通常正常,HLA-B27多阴性。 X线平片:骶髂关节髂骨耳状面骨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
症状体征数
1
1
关节潮红 拒按
2
2
难以行走或活动
3
3
发病病程
单次典型发作 1
反复发作
2
痛风石
存在
4
血清尿酸 (最高值)
<4 mg/dL —4
6–8 mg/dL
2
8–10 mg/dL 3
≥10 mg/dL
4
受累关节滑液 穿刺检查
未做
0
未发现MSU —2
超声或双源CT
MSU证据
4
手或足X线示骨侵蚀
存在
4
5. 骨关节炎 OA
2、关节活动时骨响声
2、X片示关节边缘骨赘
3、晨僵<30分钟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4、年龄≥38岁
4、年龄≥40岁
5、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5、晨僵≤30分钟
6、关节活动时骨响声
注:具备1、2、3、4或1、 注:具备1、2或1、3、5、6
2、5或1、4、5可诊断
或1、4、5、6可诊断
6.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关节
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最常见的关节疾 病,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骨赘形成, 造成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多发生活动后,休息可缓解 晨僵和黏着感,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 辅助检查: ESR、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RF阴性。 X线:受累关节软骨下骨质硬化、囊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受累关节间隙狭窄。MR有助于早期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解读

《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解读

3、病理学标准
2、对于疑似痛风患者,医生可以根据该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如果患者的临床 表现符合标准,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患者的 临床表现不符合标准,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Hale Waihona Puke 3、病理学标准3、在治疗方面,医生可以根据该标准对痛风患者进行分期治疗。对于急性发 作期患者,医生可以采取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和炎 症。对于慢性期患者,医生可以采取降尿酸治疗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 作。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 以降低痛风复发的风险。
痛风概述
痛风概述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 国家卫健委2019年的数据,我国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 轻化。痛风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 风石形成。痛风患者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指南解读
要点分析
要点分析
1、分类:该指南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要点分析
2、诊断:指南强调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 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要点分析
3、治疗:该指南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炎、降尿酸和尿酸 盐溶解等治疗措施,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在影像学方面,有以下两个标准: (1)关节超声:超声检查发现关节内有结晶沉积或痛风石;
2、影像学标准
(2)关节X线检查:X线平片显示关节周围有骨质破坏或囊性变。
3、病理学标准
3、病理学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诊疗标准和标准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诊疗标准和标准治疗

3) 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和无症状间隙期、高尿酸血症及
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最常用,但 易误、漏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15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临床表现
标准
分类
受累关节
累及踝关节/足中段的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hank you
– 88%-95%高尿酸血症病人永远不会有痛风发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非药物措施
• 适量控制饮食 • 禁止饮酒(尤其是啤酒) • 减肥 • 长期口服小苏打片 • 热敷可在前驱期控制 • 注意保暖(低温增加析出) • 休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痛风需要3种治疗方案
• 终止急性发作 –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 秋水仙碱 – 糖皮质激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尿酸升高对痛风诊断价值有限
• 尿酸水平正常不能排除急性痛风
– 尽管急性发作期间病人尿酸池增加,仍有一半的急性 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是正常的。
– 痛风发作时,血清尿酸可以增高,也可以下降,甚至 低于尿酸饱和水平(6.8 mg/dL)。
• 相反,单独血尿酸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痛风 的唯一标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 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 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 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及踝 部与其他足部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注:①该标准适用于至少发作过1次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及压痛,且在发作关节、滑囊或痛
风结节中未找到尿酸盐结晶者。

对于已在发作关节、滑囊或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者不
适用此标准,但可直接诊断为痛风。

②该标准最大得分是23分,当得分≥8分时可诊断为痛风。

③该标准必须要进行血尿酸水平的检测。

a关节受累表现为外周关节或滑囊肿胀、疼痛
及压痛;b如果血尿酸水平<40mg/L(240μmol/L)则减4分;如果血尿酸水平在40-60mg/L (240-360μmol/L),则计0分;c如果偏振光显微镜下发作关节或滑囊的滑液未找到尿酸盐
结晶,则减2分;如果未进行滑液的检查,则计0分;d如果未进行影像学检查,则计0分;e透明软骨表面不规则的强回声不应随超声探头的角度变化而消失(若双边征随超声角度变
化而消失则为假阳性);f双能CT成像常用的管电压条件是80KV和140kv,对双能数据使
用痛风分析软件通过彩色编码技术进行处理,若关节或关节周围出现尿酸对应编码颜色则为
阳性结果,而甲床、皮肤、血管等部位出现痛风对应编码颜色以及因痛风石体积过小、活动、射线硬化伪影等导致相同颜色出现均视为假阳性结果;g骨侵蚀定义为除外远端指间关节侵
蚀及鸥翼征后,骨皮质破坏并伴有边缘硬化及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