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各国指南与共识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持续升高,而且超过了正常范围。
它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与痛风、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等多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多学科专家们广泛讨论,并达成共识。
一、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1. 血尿酸浓度的评估:成年男性血尿酸浓度超过420 μmol/L(7 mg/dL),成年女性为360 μmol/L(6mg/dL)可临床上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2. 尿酸排泄的评估:尿酸/肌酐比例显著增高,即>0.577mmol/mmol(男性)和>0.488 mmol/mmol(女性)。
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饮食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诱因之一。
摄入过多的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和酒精类)会导致尿酸合成增加,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另一方面,遗传因素也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诊疗原则1.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痛风的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常见于拇趾关节。
根据症状,结合血尿酸浓度和关节液尿酸结晶检测结果可进行诊断。
(2)痛风的治疗:急性发作期应进行止痛治疗,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
慢性期可选用尿酸降低药物,如脱嘌呤酶(XO)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等。
2. 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1)尿酸性肾病的诊断:通过尿液分析和肾脏生物组织标本的检测,可确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
(2)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控制尿酸血症,降低尿酸在肾脏的沉着和结晶,以减少尿酸肾病的发生。
此外,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尿酸结石的诊断与治疗(1)尿酸结石的诊断:通过尿液分析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结石并确定其成分。
(2)尿酸结石的治疗:通过保持高尿液pH值,以使尿酸溶解度增加,促进尿酸结石的溶解。
使用碱性药物控制尿液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
四、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为了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以下策略可以被采纳:1. 饮食调整: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海鲜和酒类。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 将“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出现痛风石” 作为确诊的充分条件。
• 若不符合此项充分条件,则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赋分,≥8分可临床诊断痛风。
高
01
02
尿 肾脏排泄不良型 肾脏负荷过多型
03 混合型
酸
UUE≤600且
UUE>600且
UUE>600且
血 症
FEUA<5.5%
8、难治性痛风旳定义和治疗原则。
见
9、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时降尿酸药物旳选择。
10、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有合并症时有关药物旳选择。
推荐意见
问题1: 痛风旳诊疗及高尿酸血症旳临床分型。 • 痛风旳诊疗推荐采用2023年ACR/EULAR旳分类原则(1B);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 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觉尿酸钠晶体沉积
糖皮质激素治疗(2B); •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分, 或≥2个大关节受累, 或多关节炎,
或一种药物疗效差旳患者, 提议两种抗炎镇痛药物联合治疗 • 如小剂量秋水仙碱与NSAID或小剂量秋水仙碱 • 与全身糖皮质激素联用(2C)。
小剂量秋水仙碱: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尽早使用。
痛
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
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药
总则3
应告知全部患者高尿酸血症 和痛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可造成多种靶器官旳损伤, 可能 影响预期寿命, 应定时监测靶器 官损害并及时处理有关合并症。
定
时
痛风
筛
查
与 监 测
慢性肾病
肾结石
高尿酸血症
靶
器
官 损
心脑血管 病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引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策略的不断更新,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专家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在2024年制定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国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诊断与评估: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为血尿酸超过男性420μmol/L或女性360μmol/L。
而痛风的诊断标准为:1. 存在急性关节炎发作;2. 肾盂肾炎样复发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3. 尿酸性结石;4. 经组织活检证实尿酸盐沉积石或痛风结节;5. 化验检测尿酸超过40 mg/dl。
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
治疗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原则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治痛风发作,预防尿酸结石和尿酸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酒、戒烟、减少咖啡因和糖摄入等。
饮食控制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等)和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体重管理主要是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肥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尿酸降低治疗和痛风发作治疗。
尿酸降低治疗目标是将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男性360-420μmol/L,女性300-360μmol/L)。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剂等。
痛风发作治疗主要是通过非甾体消炎药,如非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来缓解关节炎发作的症状。
并发症及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常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尿酸结石、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预防并发症主要依赖于有效的尿酸降低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语: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在卫生部门和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的,对于规范和提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⑵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可见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⑺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⑻可疑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三、痛风的治疗
1、治疗目标 2、饮食管理 3、急性痛风治疗 4、降尿酸药物的治疗
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心血管、内分泌:
男性>7mg/dl 女性>6mg/dl
ACR、EULAR、日本、台湾、风湿 不分性别、年龄>7mg/dl
(1mg/dL=60µmol/L)
--见《中华风湿病杂志》2015年第7期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3.急性痛风的治疗
NSAIDs 为各指南一线药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秋水仙碱 ACR、风湿:一线药物 强调小剂量
EULAR、台湾:二线用药 日本:注重在急性痛风发作先兆时应用 糖皮质激素 ACR、EULAR:一线药物
日本:二线药物 台湾:三线药物
参考指南
● 美国风湿病学会 2012 年痛风诊治指南(ACR) ●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2011 年痛风治疗指南(EULAR) ● 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 2011 年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 ● 欧洲专家组 2013 年多国痛风诊断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 ● 中华风湿病学分会 2010 年原发性痛风诊疗指南(风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2009 年)无症状高尿酸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指南和共识进展

美国2007-2008年全国健康营养调查结果
(注:全国人口高尿酸患病率21.4%,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伴发病也逐渐增加。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125, No 7, July 2012:679-687
推荐意见1: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
为
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新
2016 较1977年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
异度方面更高,建议使用2015年的痛风分类标准
更
(2B)
2011
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进行诊断。
更新解读:
2012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
痛风急性期在足量抗炎基础上可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2013 年《痛风诊断和治疗多国循证建议》
--- 在轻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中, 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无需调整剂量。
高尿酸血症420μmol/L开始降尿酸治疗
201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痛风诊断与治疗推荐
促尿酸排泄药物应谨慎用于肾结石患者。 2015美国和欧盟 痛风诊断分类标准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4 高尿酸
• Add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各国历次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指南的比较分析

多的文章证明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血压、冠心病死亡、急性心 肌梗死、脑卒中和所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16-1q,与肾 脏疾病关系密切[19-221,与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病具有因果关 系吲,与甘油三酯有相关性,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幽。这些 证据不断地动摇着原先的概念,至少现在认为无症状高尿酸 血症是否需要治疗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mg持续24 h,症状减轻后逐Et减量[4】。 秋水仙碱:传统给药方法是首次口服1 mg,然后每2
h
o.5
mg,直至出现下列3个停药指标之一:①疼痛、炎症明显
缓解;②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③24 h总量达6 m酽.1lJ。然 而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大约80%的患者 在尚未达到适当药效之前就已因不良反应而停药[41。自2010 年Terkehaub等[12】证实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发作的疗 效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似,且更为安全之后,目前一般都推荐 用小剂量,如建议首次秋水仙碱1 h后再用0.5
・346・
空堡凰望痘堂苤查2Q13堡5旦笙!!鲞筮§塑gh也』丛!Ⅱ燮丝:丛塑垫13:y!!.12,堕Q:5
・综述・
各国历次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指南的比较分析
吴东海
目前我们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 高,误诊、漏诊或不规范治疗时有发生。为了充实、更新有关 知识,找出目前悬而未决的问题,确定今后研究方向,特对历 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出现痛风,也有的患者在痛风发作期血清 尿酸可在正常水平即,6-71。还需要注意痛风石和肾结石可出现 在痛风之前,甚至出现在从未有过痛风的患者中[21。 2.2.2急性痛风的治疗 2.2.2.1一般原则: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 法 质激素都是合适的一线药物B-2^,7-91,选择何种药物依照患者病 情、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而定。通常一般先选用NSAIDs,如对NSAIDs有禁忌,则选 用秋水仙碱。这种偏好完全基于习惯和经验,因为这2种药物 并未做过对比试验。应根据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受累关节数 目选用治疗方案。对于轻中度发作,特别是累及1个或几个小 关节,或1~2个大关节的病例,推荐单药治疗。可口服 NSAIDs、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对重度、多关节受累或l~2 个大关节受累的病例推荐联合治疗。联用的2个药物可均为 全量,或根据情况,一个药物全量,另~个药物用预防量。推荐 的联合方案有NSAIDs和秋水仙碱,口服糖皮质激素和秋水 仙碱,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和NSAIDs、秋水仙碱、口服 糖皮质激素中的任一种药物相联合。考虑到不良反应,全身用 糖皮质激素不与NSA!Ds相联合。如单药治疗反应不佳可转 换为另一种单药治疗,或变为联合治疗。也可用阿那白滞素 (anakinra)100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8】。 急性痛风发作后,治疗越早,疗效约好。有指南建议“早期 (起病后12~24 h内)用药是获取良效的重要条件”M。更有指 南指出在痛风的萌芽期服1片(0.5 rag)秋水仙碱可制止痛风 进一步发展【31。 2.2.2.2治疗药物:NSAIDs:所有指南都推荐NSAIDs为首选 药物,开始用最大量。但在疗程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 建议“完全缓解后再维持24 h,然后逐渐减量”12]。也有的建 议“治疗持续1。2周”【1。】,但没有明确说明最大量持续1~2周, 还是整个疗程持续l~2周。有指南建议最大量NSAIDs一 般可用吲哚美辛,开始50 mg立即口服,接着每6 h服用25~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高尿酸血症是指体内尿酸的浓度升高,与尿酸沉积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疾病。
为了提高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诊疗水平,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经过讨论和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要点。
1.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基于血尿酸浓度的测定。
成年男性超过416.4μmol/L(7mg/dL),成年女性超过357μmol/L(6mg/d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2.相关疾病的诊断:高尿酸血症可导致痛风、尿酸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一系列疾病。
诊断痛风时,除了高尿酸血症,还需考虑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等临床表现。
3.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蛋白饮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早期识别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4.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需要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无相关疾病、患者年龄及相关危险因素等。
治疗原则包括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尿酸代谢紊乱、预防尿酸沉积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生。
5.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治疗:首选药物为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
抑制尿酸的产生可采用类黄酮酸氧化还原酶抑制剂,如丙磺舒。
促进尿酸排泄可采用尿酸转运体抑制剂,如苯溴马隆。
6.改善尿酸代谢紊乱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非药物治疗的首选,包括限制高嘌呤饮食、体重控制、戒酒、增加运动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7.防治相关疾病的治疗:针对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尿酸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相关疾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疾病的治疗策略。
痛风治疗包括急性发作的控制和预防长期发作,主要采取非甾体抗炎药、可可西尼、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
8.多学科协作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领域,需要内科、风湿免疫科、泌尿外科等专科的共同参与。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9.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管理: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03
包括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等。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概述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 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异常的症候群。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互 为因果。
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
痛风概述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症性 疾病。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密切相 关。
3
痛风临床表现
包括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概述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的肾 脏损害。
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关系
提高诊疗水平途径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宣传 力度,提高公众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
。
规范化培训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高尿酸血症及相 关疾病的规范化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
多学科协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制定高尿 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规范
,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预防
在医生建议下规范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减少急性痛风 发作风险。
早期识别与治疗
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接受规范治 疗。
慢性并发症监测及管理方法
定期监测肾功能
关注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及 时发现并处理。
心血管风险评估
高尿酸血症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需定期进行 心血管风险评估。
根据病情分期
针对不同分期的高尿酸血症,选择相应的药 物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 完成,可重测检测。以最高值为准
mmol/L)
3
≥10 mg/dL (≥0.60 mmol/L) 4
关节滑液分析
由有经验的医生对有症状关节或滑囊进行穿刺及 尿酸盐结晶阴性
−2
偏振光显微镜镜检
(曾)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处尿酸盐晶体影像学
证据:
影 像 学 关节超声显示“双轨征”,或双能CT显示尿酸盐 (任一方法检测)存在
4
特征 晶体沉积*
痛 示至风少相1关处骨关侵节蚀破(坏皮的质影破坏像,学边证缘据硬:化编手或辑/边足版缘常p突p规t出X)线显 存在
74
痛风的治疗目的:一致
• 各国共识比较一致 1、迅速有效地终止急性发作 2、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肾脏或 其他部位沉积所致的损伤 4、预防或改善伴发的相关疾病
编辑版ppt
8
急性痛风的治疗:药物选择有区别
治疗药物: 抗炎镇痛药物
秋水仙碱 一线药物:ACR、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二线药物:EULAR、中国台湾风湿病学会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为各指南的一线药物
糖皮质激素 一线药物:ACR、EULAR 二线药物: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日本痛
风-核酸代谢协会 三线药物:中国台湾风湿病学会
得分
第3步:分类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时使用)
<4 mg/dL (<0.24 mmol/L) −4
血清尿酸水平:采用尿酸酶法测定。
6–<8 mg/dL (0.36–<0.48
血清尿酸检测应在未接受降尿酸治疗时,且从上 mmol/L)
2
实验室 次发作开始有大于4周的时间(如在发作间期) 8–<10 mg/dL (0.48–<0.60
认为无性别之分
观点: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不分 性 别、年龄:SUA大于 7mg/dl
支持方:ACR、EULAR、日本 痛风-核酸代谢协会、中国台湾 风湿病学会、中华医学会风湿 病学分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认为有性别之分 观点:男性SUA大于7mg/dl, 女性SUA大于6mg/dl
支持方: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 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 科医师分会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各国指南 与共识:同与不同
编辑版ppt
1
学会及指南、共识
年 2012 2011 2011 2016 2011 2013
学会 美国风湿学会(ACR)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 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09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 医师分会
编辑版ppt
9
降尿酸药物治疗:使用指征一致
• 降尿酸药物使用指征各国共识比较一致 1、反复发作急性痛风(大于1次/年)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3、痛风石沉积 4、泌尿系结石 5、影像学出现痛风的典型表现
编辑版ppt
10
降尿酸药物治疗:使用时机大多一致
• 降尿酸治疗时机各国共识有不同推荐 1、大多数指南:均推荐在急性痛风发作平稳至少2周后,开始降尿酸 治疗 2、ACR:首次提出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前提下, 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 3、EULAR:不建议在急性痛风发作时开始或停止降尿酸治疗,一旦 使用即应终身使用
5
第3步:分类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时使用)
类
别
得分
踝关节/足部(非第一跖趾关节)
受累关节分布:曾有急性症状发作的关节/关节囊部位 关节受累
1
(单或寡关节炎)
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2
受累关节急性发作时症状:
符合1个特点
1
▸受累关节皮肤发红(患者主诉或医生查体)
符合2个特点
2
▸触痛或压痛
▸活动障碍
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发作:
第3步:分类标准(符合准入标准但不符合确定标准) 累计≥8分可诊断痛风
临床表现 实验室指标 影像学
*进入网络计算器可以访问http:// goutclassifi,
以及通过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编欧辑洲版p抗pt风湿病联盟(EULAR)网站访问。
编辑版ppt
4
2015 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2015 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第1步:适用标准(符合准入标准方可应用本标准)
类
别
存在至少一次外周关节或滑囊的肿 胀、疼痛或压痛
第2步:确定标准(金标准,无需进行分类诊断)
偏振光显微镜镜检证实在(曾)有 症状关节或滑囊或痛风石中存在尿 酸钠晶体
2007 中国台湾风湿病学会
指南/共识/推荐 痛风诊治指南 痛风治疗指南 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
专家共识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 疾病诊治建议的中国专家共识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诊疗指引
编辑版ppt
2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性别之分
编辑版ppt
3
痛风的诊断标准:2015年有更新
1997年ACR颁布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 关节液中有尿酸盐结晶或 • 痛风石或 • 如下12条中的6条
– >1次急性关节炎发作 – 1天内关节炎症达高峰 – 单关节炎发作 – 关节发红 – 第一跖趾关节肿胀或疼痛 – 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作
– 单侧跗骨关节炎发作 – 可疑痛风石 – 高尿酸血症 – X线上有不对称性关节内肿胀 – X线片有不伴骨糜烂的骨皮质下囊肿 – 炎症发作期滑液培养阴性
编辑版ppt
11
降尿酸药物治疗:各国推荐药物
各国推荐
一线药物
二线药物
ACR
别嘌醇,非布司他 丙磺舒
EULAR
别嘌醇,非布司他 丙磺舒、苯溴马隆
中华医学会
别嘌醇,苯溴马隆,
风湿病学分会 丙磺舒,苯磺唑酮
中国医师协会
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别嘌醇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别嘌醇
中国台湾
苯溴马隆
日本
苯溴马隆,别嘌醇,
符合3个特点
3
首次典型发作
1
符合下列≥2项(不论是否抗炎治疗)
▸疼痛达到峰值时间<24 h ▸症状缓解≤14天
反复典型发作
2
▸在发作间期症状完全缓解(达到基线水平)
痛风石临床证据:
皮下灰白色结节,表面皮肤薄,血供丰富;
存在痛风石
4
编辑版ppt
6
典型部位:关节,耳廓,鹰嘴滑囊,手指,肌腱(如跟腱)
类别
非布司他
备选药物 尿酸氧化酶 尿酸氧化酶
编辑版ppt
12
降尿酸治疗中的预防用药:原则基本一 致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持续时间至少 1月
• 中国台湾 小剂量秋水仙碱,持续时间3-6个月 • 日本 小剂量秋水仙碱 • ACR 一线药物—小剂量秋水仙碱或小剂量NS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