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2000年04月OI日实施,同时代替1995年8月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定义(增加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调整了限值);——农田灌溉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渔业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土壤环境质量(调整了评价体系和含量限值);——附录(增加了土壤肥力分级);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德中、杨林书、张从、孟凡乔、刘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technical terms for green food production area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三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隆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池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

适用于栽培作物土禁,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O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O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16O7-89渔业水质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7173-87土壤全氮测定法GB7845-87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GB7853-87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GB7856-87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GB7863—87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评价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指标评估:通过对产地环境中的水质、土壤质量、大气
质量等环境指标进行评估,以了解环境的状况。

可以使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并参考相关环境标准进行评价。

2. 生物多样性评估:通过对产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了解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的状况。

可以使用生物调查和物种分布研究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进行评价。

3. 农药残留评估:通过对产地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
留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使用农药残留检测和分析的方法来获取数据,并参考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评价。

4. 可持续性评价:通过评估产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包
括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了解产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

可以使用生命周期评价和资源流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参考相关可持续性指标进行评价。

以上方法可以综合使用,综合评估产地环境质量的现状,从而对A级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



(3)三级系统评估 对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肥力进行定性描述。 (4)发展绿色食品与资源的协调性评估 绿色食品的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隔离 带进行检查、确认,保证该地区边界明确。 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导 向性意见。



四、畜禽生产环境的选择




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种畜、种禽的出生地应是绿色食品 的产地,应具有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畜禽圈舍环境条件有如下选择: (1)圈舍外环境条件 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向阳、背风,牧场场地高出历 史最高洪水水位,地下水水位2m以下; 同时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 标准》(GB5749--85); 圈舍周边无污染源,距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

(2)植物保护 调查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否使 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的品种、数量, 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变 化历史调查,是否出现过重大病虫害,如 何控制等。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有关 农药的使用准则进行评估。


(3)农用塑料残膜 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历史,实测土壤残膜 状况及残膜量。 (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调查全价饲料的组成,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 含量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农业废弃物 调查产地秸秆的量,处置情况;人、畜 禽粪便的量及处置情况;加工业下脚料的 量及其处置情况。对城市郊区的产地,需 要了解城市废弃物的受纳和影响情况。 (6)农业生物物种 重点调查有否转基因物种。根据绿色食 品要求,绿色食品或产品原料不能选择转 基因食品。
3.污染源影响预测
3.2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了解) 3.3 绿色食品生产的污染控制(掌握) 3.4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了解)

绿色食品a级标准

绿色食品a级标准

绿色食品A级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是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特定时间段内对绿色食品产业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八个方面:1.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且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

2.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包括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

此外,生产技术标准还规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产品质量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产品符合国家或地方的质量安全标准,同时要求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

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还有特定的质量标准要求。

4.包装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包装标准要求产品的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包装上标明产品的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此外,包装标准还规定了包装的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储存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储存标准要求产品的储存条件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储存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易腐食品,要求在低温下储存,以延长保质期。

6.运输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运输标准要求产品的运输工具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易碎品,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防震措施,以避免产品损坏。

7.销售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销售标准要求产品的销售渠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销售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生鲜食品,要求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鲜措施,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第二章_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

➢对大气的要求
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 水泥厂等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 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的燃烧锅炉需要 有除尘、除硫装置,汽车尾气会产生二氧 化硫等污染物,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大气 质量要求稳定。
➢对水的要求
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 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 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 ,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 污染源。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致使水 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 法。 首先通过收集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监测 对象能提供一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经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确认,可以 免去现场环境监测。
3.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包括:①生产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②所在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 工续的生产能力
7
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 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 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 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 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 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 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 想区域。
第二章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选择及评价
本章要点
•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 测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 报告的编写
2
第一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 质量检测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 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禽畜 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等。 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1. 总则1.1目的为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绿色食品产地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优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本规范。

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基本要求绿色食品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干线,生态环境良好。

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1-2000)及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产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调查人员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由省绿办组织实施,调查人员要求是绿色食品执行检查员或高级检查员,调查人员一般为 2名或2名以上。

1.4调查原则( 1)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有效。

( 2)突出环境状况,兼顾社会影响。

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1.5适用范围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 6组织管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统一监督管理。

2.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2.1调查方法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2.2技术路线( 1)通过实地考察,核实申请认证材料中申请人及其产品产地的基本情况。

( 2)通过召开座谈会(要求有企业管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地负责人参加)、收集资料和发放问卷等调查方法,了解产品产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土壤类型及其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情况、农药和肥料施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砷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产地客土情况、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灌溉条件等。

( 3)申请人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如当地植保站、土肥站或供销社等部门出具的农药、肥料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reen food-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environmental of area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适用于栽培作物土壤,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 7173-1987)LY/T 1225-1999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 1233-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43-1999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NYT1054_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规范

NYT1054_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产地环境调查3.1 调查目的和原则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

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3.3.1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

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3.3.6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

3.3.7 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

3.3.8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生态养殖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9)
《饮用水标准》GB5749 – 85
《土壤环境质标准》(GB15618 - 1995)
《土壤肥力标准》
为了促进生产者 增施有机肥,提高 土壤肥力,生产AA 级绿色食品时,转 化后的耕地土壤肥 力要达到土壤肥力 分级l-2级指标 (见附录A)。生 产A级绿色食品时, 土壤肥力作为参考 指标。
畜禽饲养
水产养殖
食品添加剂使用 准则
初级农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 产品标准 加工产品标准 生物学要求 标志设计使用规范 水产养殖用药使 用准则
食品加工
感官要求
理化要求
标签标准GB7718-94 绿色食品 包装、标签、 储运标准
包装标准
储运标准
《绿色食品标志 使用申请书》、 《企业生产情况 调查表》
中国绿色食品的认证程序图
地下水 B: 产地的常年降雨量是否满足灌溉需要,或开采地下水是否造成环 境的负面影响(如地面下沉、水污染等) C: 人畜饮用水、灌溉水的水质感观如何 D: 产地是否有污水灌溉历史
2. 内源污染调查
(1)肥料 调查肥料的种类和配方施肥情况,化肥的品种,有机肥的品种,施 肥水平,是否使用污泥肥、垃圾肥、矿渣肥、稀土肥等情况。通过调查, 对照绿色食品产地所规定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评估。 (2)植物保护 调查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否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的 品种、数量,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变化历史调查,是 否出现过重大病虫害,如何控制等。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有关农药 的使用准则进行评估。 (3)农用塑料残膜 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历史,实测土壤残膜状况及残膜量。 (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调查全价饲料的组成,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含量等。 (5)农业废弃物 秸秆的量及处置情况;人、畜禽粪便的量及处置情况;加工业下脚 料的量及其处置情况。 (6)农业生物物种 重点调查是否有转基因物种。
第三,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区附近无污染 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区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 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第四,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 的区域,注意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水冲击,盐度大幅度 下降,导致鱼虾死亡,以及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 第五,交通方便。
(1) 污染源调查
A: 产地周边环境:工业、交通、居民村落等的布局 B: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类型、种类,排放方式和排放量 C: 污染物进入产地的路径
(2) 空气质量调查
A: 污染源与常年主导风向、风速的关系 B: 空气污染物对植物污染的症状调查 (SO2, 氮氧化合物,氟化氢)
(3) 水质调查
A: 污染源的污水是否进人绿色食品产区的地面水,或是否影响产区的
表 3-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参数 环境要素 空气 水质 评价参数 SO2,NOx,TSP,氟化物等 无机污染物(pH 值,DO, F, CN, Hg, Pb, As, Cr 等);有机污染物(BOD5, 有机氯等);细菌学指 标(大肠杆菌、细菌等) 无机污染物(Hg, Cd, Pb, As, Cr 等);有机污染 物(六六六,DTT),土壤肥力指标(pH 值、有 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孔隙度、质地、土壤 自然生产力、碱解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第二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绿色食品的环境监测和现状评价的过程包括:
资料调查、现场调查与评估、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与运送保存、分析测 试、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包括产地环境质量信息的捕获——传送——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解析——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它可为绿色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提 供代表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信息。
②污染物浓度:氨气:鸡舍不超过15mg/m3;一般圈舍氨气不超过
20mg/m3,硫化氢不超过5mg/m3;二氧化碳不超过0.10%,或按绿 色食品的具体规定进行。
③AA级绿色食品对种畜、种禽的环境条件规定:
来源;品种多样化;生活空间
④圈舍的建筑材料:
天然的、无毒无害的材料;可重复或循环使用的、节能的
怎样通过目测确认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劣?
1. 植物长势良好,枝繁叶茂,产量高,瓜果口感甜,有回味, 放在室内有明显的清香,如黄瓜,既清香,又不容易打蔫(需 与施化肥的产品对比)。生态要素齐全,光、热、水、气与土
壤的非缺性因子配合良好,产量不依赖化学肥料。
2. 无恶性病虫害事件发生,用综合防治或生物防治可以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不依赖化学农药。
3.
远离污染源,无明显的污染物输入渠道和输入事例。
4. 天然产地的选择
野生农产品生产、采集基地也是绿色食品的产地,其环境条件应 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条件进行选择。
5. 生态调查评估内容
(1)边缘效应评估
对一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定性描述。
(2)二级系统评估
对二级系统的物资循环、能量流动情况,即系统内的农、林、牧、渔和加工 各业的比例情况,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生态分析。
土壤
4.评价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
准》(NY/T391-2000 )
• 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
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土 壤环境质量标,土壤肥力标准等。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 -199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88
⑤绿色食品的畜禽饲料生产产地的规定:
饲料养分;饲料种植(人工牧场的轮作、轮放;天然的要防止放牧过 度);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添加剂
五、水产品养殖区的选择(5点原则)
第一,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新鲜水量;水温适合不同鱼
种的养殖;池塘进、排水方便。
第二,尽可能选取比较完整的水体,以利于生产控制和污染 防治。
(2) 圈舍内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空气清洁程度等。对已有圈舍的选择, 可实测温度、湿度、风速,和用快速测定法测定氨气、硫化氢气体;对新 建产地,需要对设计提出达到环境条件的设计要求。
圈舍环境条件的设计要求: ①空气条件:温度:10~30℃;湿度:50%~75%;空气流速:冬
季0.1~0.2m/s,夏季0.2~0.5m/s。
3. 土壤生态环境的定性调查 (三级生态环境)
地表,庞 大的生物 群落层
寄费 植 生者 物 、和 、 捕分 土 食解 壤 等者 动 相的 物 生角 、 相色 微 克, 生 的形 物 生成 , 态一 充 网个 当 络共 着 。栖 生 、产 共者 生、 、消
地表环境部分,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是土壤颗粒,其间充满着空气 和水分,即土壤的固、液、气体 组成部分,土壤溶液中包含着各 种营养成分。
2. 二级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
调查内容:
①产地的地块调查:绿色食品产地地块应属于一片完整的 地块,即在一大块土地上,不能零星地选择其中的几个小 地块作为绿色食品的产地,因为,只有成片生产,才能全 部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进行操作,保证产地受外界的 影响最小。 ②辅助能量投人调查: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除太阳能外,还需由人工补加能量,以促进植物对太阳能 的捕获和转化。 ③农产品调查:品种、产量、外观品质调查与记录。同 时,需要调查是否有转基因物种。
3. 现状评价体系与评价参数
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参数----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对环境有主 要影响的污染因子。
• 一般选择相对浓度较高、毒性强、难于在 环境中溶解,对动、植物生产影响较大,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以及反映环境要素基本性质的其他因子。
现场考察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掌握要点: 绿色食品产地调查内容与选择原则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及其评价
几个概念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 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畜禽养殖 场地和渔业养殖场地等 。 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空气质量 农田灌溉水质 绿色食品产地 环境 质量标准 畜禽养殖用水 水质 渔业水质 肥料使用准则 环境土壤质量 绿色食品环境 质量评价纲要 农药使用准则
标准体系框架图
农作物种植 绿色食品的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 (地区适用)
兽药使用准则
绿 色 食 品 标 准 体 系 结 构 图 绿色食品生产 技术标准 生产绿色食品的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全国适用) 饲料添加剂使用 准则
绿色食品产地的评价还需分别对AA级或A级作出评价。
(一)、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
1.监测分类
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原则
3.监测参数的选择 4.监测布点 5.布点 6.采样
7.样品的前处理
8.绿色食品样品的测试方法 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
(二)、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现状质量评价程序 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 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对这一区域 的环境质量作出定量描述,并提出该区域环境污染 综合防治措施。
绿色食品产地的评价还需分别对AA级或A级作出评价。
2.评价原则
1)在区域性环境初步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同时 不应忽视农业生产过程的自身污染。 2)各项环境质量标准(空气,水质,土壤)是评价产 地环境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 3)在全面反映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突出对 产品生产危害较大的环境因素(严控指标)和高浓 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 污染源影响预测
产地周边的工业布局将有何变化,产业方向、生产 水平、工艺技术有何变化,对产地的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 的持续发展有否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
一般绿色食品产地具有三个等级结构的生态系统: 一是产地隔离带与产地组成的一级生态系统、
二是产地内构成的二级生态系统
三是产地内土壤构成的三级生态系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