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昌县荔枝小学何雪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的例1和“说一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认识圆锥的高,并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生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课件,学生准备圆锥形物体、直尺、长方形和三角形硬纸板、三角板、扇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动手操作,并想一想,说一说。

(1)以一张长方形纸板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想一想,转出的是一个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师flash课件演示)(2)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想一想,转出的是一个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师flash课件演示)

2、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这种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图片,小结并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判断哪些图形是圆锥。(师课件出示图形)

二、课堂探索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说一说,圆锥各部分都有什么特征?(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一边汇报,师一边课件展示并简要板书。(1、圆锥是由一个圆面和周围的一个曲面组成的。2、圆锥的这个圆面叫做底面。

它是一个圆。3、周围的这一个曲面叫做侧面。4、锥尖的那一点叫做圆锥顶点。)

2、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说一说: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什么形状?

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做一做:拿出准备好的扇形图片,然后围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课件:圆锥侧面展开图

3、圆锥的高

(1)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呢?它有几条高?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3)判断图中标出的高哪些是正确的。(课件出示图片)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先讨论,再动手操作演示。教师指导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启发:对生活中一些圆锥物体高的测量,如圆锥形的草垛、谷堆等。

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填一填。

2、小法官辨是非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

圆锥与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圆锥与圆柱有哪些不同点?

五、做一做或画一画圆锥。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底面一个圆形

圆锥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且只有一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页---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 系院:美术系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09级5班 时间:2010.11—2010.12

《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01101612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 1.2 东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1.3 西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字的演变 (三)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方法(共13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文字设计的目的和价值 2.2 文字创意设计的原则 2.3 中西文字的表征 2.4 文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ppt演示:出示一张有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的幻灯片。 教师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这个是什么形状的的? 生:是球体、正方体、······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几何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堂上准备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Ppt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你能发现圆锥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 A、圆锥的特征。 ①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版面设计教案

版面设计课程内容 报纸版面的功能 一、什么是版面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 二、报纸版面的功能 1、导读功能 2、导向功能 3、标志功能 第二节报纸版面常识 一、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 二、版序--版面的先后次序。 三、版心--除去四周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四、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 五、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六、报线--版心的边线。 七、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 八、中缝--一张报纸相邻两块版之间的空隙。 九、头条--以横排报纸左上方、竖排报纸右上方的重要位置刊登的最重要的稿件。 十、通版--指打通报纸上同一面上相邻的两个版而形成的版。 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编排手段

编排手段是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版面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字符。字符是报纸传递信息的主要符号。在版面编排中,字符的变化主要看字体与字号。 2、图像。指报纸上通过摄影或绘画所显示的形象,包括照片、绘画、图表、有美术装饰的题头、栏头、版头,以及报花等。 3、线条。分水线与花线两类,水线又有正线(细线)、反线(粗线)、正反线(一粗一细两行平行线)、双正线、双反线、曲线和点线。花线是有花纹图案的线条。线条具有强势作用、区分作用、结合作用、表情作用、美化作用。 4、色彩。在现代彩色报纸上,色彩最具有强势作用,并能够确定报纸的基调,塑造版面风格。 第三节版面设计的基本形式 一、从内容组织角度划分的基本形式 1、综合式--稿件多,报道面广,并不有意突出内容的主次之分。 2、重点式--有意突出某一部分的内容,形成版面重点。 3、集中式--用整个版面或者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二、从形式设计角度划分的基本形式 1、规则对称式--以版面的垂直中分线为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对称。 2、非规则对称式--不对等的对称形式。主要有上下对称与对角对称两种。 3、齐列式--用某种统一的方式整齐地排列稿件,版面整齐划一。 版面构成法则 ﹝一﹞大小的对比 大小关系为造形要素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几乎可以决定意象与调和的关系。大小差别少,给人的感觉较沈着温和,大小的差别大,给人的感觉较鲜明,而且具有强力感。 ﹝二﹞明暗的对比 阴与阳、正与反、昼与夜等等,如此类的对比语句,可使人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明暗关系。初诞生的婴儿,最初在视觉上只能分出明暗,而牛、狗等动物虽能简单识别黑白,可是,对彩度或色相却无法轻易识别,由此可知,明暗﹝黑和白﹞乃是色感中最基本的要素。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 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圆锥模型平板直尺 学生准备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 预设 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 (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015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 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9 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 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 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学提示 1.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由几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征?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在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四)学生自学 二、展示交流 (一)学生对子交流,小组讨论。 (二)学生展示 (三)老师按自学提示组织反馈全班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 学重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自学指导一: 1、让生回忆圆柱体实物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是怎样的? 2、小实验:让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 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体? 自学指导二: 1、生举例感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 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 2、生自学课本第23,24页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的内容。 ①什么叫圆锥的高。 ②引导学生归纳圆锥高的概念。(重点词:顶点、圆心) ③圆锥的高我们看得见吗?怎样才能看见圆锥的高呢? ④圆锥的高有几条呢?让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1)学生看书自学,说出测量高的步骤。 (2)电脑显示测量高的方法。

(3)学生练习测量圆锥的高。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4)问:测量圆锥的高时应注意什么? 尺子放平、零刻度的处理 3、生自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2)学生动手把圆锥的侧面展开。 (3)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扇形) 4、学画圆锥的立体图形。 (1)指导学生画图。 (2)指出图中的底面、高、顶点。 当堂练习: 1、课本练习九2 2、判断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因为圆柱有无数条高,所以圆锥也有无数条高。()(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3、说一说下面形体的特征

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3)你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利用硬纸做一个圆锥 板书设计: 顶点(1个) 圆锥的认识面:底面、侧面(曲面) 高(1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三维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辅助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作业 做练习五第4题: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文字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何谓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版式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诸如广告、包装、报纸、杂志、书籍、宣传手册、CI、网页设计等(见图)。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让设计者能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主题思想表达的版式创意设计,使版式设计更有情趣、更富内涵、更显新颖。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教学设计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 教材分析◆ .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及其特征。首先,教材借助圆锥几何模型,引导学1例生观察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给出这些概念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着重介绍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并指出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地,在这个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并展开交流讨论,以获得测量高的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加深对圆锥高的认识。最后,与圆柱的认识编排相似,为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安排了一个快速转动自制的“三角形”,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锥高的测量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 (1 )。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 2、问题情境三(板)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二、探索研究:(一)圆锥形状的认识。、引导观察特征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问题情境四(1 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面:侧面(曲面)个顶点:1 2 个底面(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 4、认识这些图形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 (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 (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 2、分别出示钢管、压路机和玻璃台面(电脑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练习十五第2题。 4、转一转。电脑演示,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并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圆锥有什么关系。 四、作业

版式设计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课程编号:0042051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授课班级:02级艺术设计(1)班授课学期:04-05第1学期授课学时:48学时 总学分: 2.5学分授课教师:邱红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课程编号:00420510 1. 学分: 2.5 2.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3.总学时数:48 4.实验课时:4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1、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2、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3、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公开课教案_14

圆锥的认识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1—32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发挥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步形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图形和旋转实验,直观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锥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圆锥的模型,尺子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忆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柱特征的?它的特征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收集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谁来展示一下? 找1—2名学生展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大家欣赏。我收集的与你们收集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课件出示圆锥立体图)

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圆锥。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圆锥的特征 ①迁移类比,引发思考 师:我们在认识圆柱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认识它的? 独立思考后,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从底面、侧面、高和侧面展开图。 师:现在认识圆锥,它与圆柱有没有相像的地方?你想从哪方面来认识它? 预设:底面、侧面、侧面展开、高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②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师:现在借助手中的圆锥实物来认识它? 同桌两人合作。 ③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预设1:圆锥的面 生汇报交流。 引导小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有一个顶点。 预设2:圆锥高的认识 师:高在哪里?谁愿意指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价。 师: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 学生评价判断。 师: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引导小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小结: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课件演示画高,标上字母h。 预设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备课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唐王镇崔家小学张海国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32的内容,P32“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圆锥的认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学情分析:圆锥体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常常与其它一些形体组合在一起,不太容易被人们注意,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品质相对较差。因此本节课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圆锥来源于实际生活,圆锥就在我们身边,缩短学生与圆锥的距离。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投影展示圆锥形物体。 2、师根据生回答出示实物示意图,并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3、你想知道圆锥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想知道圆锥的哪些知识)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圆锥(板书:圆锥的认识)本册所讲的都是直圆锥。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学生回答) (2)投影展示圆锥形物体。 (3)通过削铅笔,演示圆柱体渐变为圆锥的过程,体验圆柱与圆锥的不同点。 (4)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的特征:(有一个顶点,一个曲面,一个底面,底面是圆形)。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对圆柱的认识进行重点引导 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并对圆柱的侧面教学作了重点说明。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三、注意对比: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有层次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课前钻研教材,准备学具、教具花的时间多些,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脸蛋,我心里和孩子一样乐滋滋的。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

在以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概念建立地非常快,而又容易忘记。我想,概念的建立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地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自由地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这样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究精神。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形的实物,同桌合作,观察讨论,再反馈。学习侧面积时,让学生卷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发现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又如,在推导侧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打开,又卷一次。思考: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现在卷成圆柱的什么?生:原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师:真好,那如果要计算你卷成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算呢?生:长乘以宽。师:也就是圆柱的什么乘什么呢?生: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师:好的。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思考,认识了圆柱,还知道了它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实物,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记忆就少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多了。如此,学生就有机会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到数学的奇妙,使每位学生在数学都得到不同的发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版面设计》课程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2、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随县环潭镇第二小学路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理解并掌握圆锥的特征,了解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在增进数学理解的同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弄清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尤其是“三阶六步”高效课堂的实施,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遵循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了学生能力培养。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为合作探究形成氛围。 (2)迁移原知,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重视指导,为新知建构提供条件。 2.在学生的学法上,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剪一剪、辩一辩、量一量等方法,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且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几何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 四、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圆锥体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最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板书:(认识圆锥)。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特征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锥的基本特征。 问题一: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