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精)
13.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第四节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光 的 干 涉
一、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
2、现 象
(1)中央出现明条纹 (2)干涉条纹在中央明纹两侧 对称分布; (3) 相邻两级明纹(暗纹)中心 间距相等;
二、干涉条纹分析
1、明暗条纹的位置
出现明纹
出现暗纹
L L x r k d d
L 1 L x r k d 2 d
“计算表明”?
2、相邻两条明纹(或暗纹)的中心间距
L x d
3、条纹间距的应用——光波长的测定 4、拓展
·对光同样适用的规律:
v f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可以得出: 可见光中红光频率最小,紫光频率最大。
算一算:
有位同学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算红光的波 长,使用了间隔0.12mm的缝,在离缝1.3m 的屏上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量得相邻亮条纹 的间距为7.3mm,求此红光的波长.
本节课要点
知识要点 条纹位置
条纹间距
方法和能力要点
学会用类比方法思考问题
会将条纹间距公式用于分析物理现象
课后
思考
试一试:推导条纹间距公式。
想一想:为什么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不能?
实验_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 件;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测量头、光具座 (带米尺)、电源(8-12V)、光 源(灯座、小灯泡)
三、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的双缝实验中,屏离开挡板越远, 条纹间的距离越大,另一方面,实验所用光波 的波长越大,条纹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是为什 么?
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最小。
1 、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 2、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波长越短,频率越大。 3、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什么样?
1、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2、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3、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4、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缘,紫光在内 缘。
r2-r1=dsinθ
r1
P1
X=Ltanθ≈Lsinθ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 整数倍,即dx/L=±kλ (k=0,1,2…)时才会出现亮条 纹,亮条纹位置为: X=±kLλ/d
S1 d S2
x
θ
r2 l
P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直径约10cm、长约1m的遮光筒水 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 玻璃屏;
(5)分别改变滤光片和双缝,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
(6)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 用测量头测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由 x d 计算单色光的波长。 L 为了减小误差,可测出n条亮(暗)间的距离a,则:
a x n1
(7)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8)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 条纹间距的变化,并求出相应色光的波长。
六、误差分析
精品课件:4.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答案】A 【详解】A.滤光片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单色光,单缝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线 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其排列顺序合理,故A正确; B.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波长λ变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x l
d
条纹间距Δx增大,故B错误;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Δx与此距离无关,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C 错误; D.测量过程中,把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导致Δx变小,则波长测量值偏小,故D 错误。故选A。
2.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正确的是(B )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 间距 x a D.某同学n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改用蓝 光作为入射光
D
错误;故
选 C。
4.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求出相邻两条亮纹 间距 x a
选项 D 正确。故选 CD。
退出
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6.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d是已知的)。
7.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记为第1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测量头刻度x1,再记下第 n 条亮
纹中心位置x2;则第1条亮纹与第
4.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课件(11张PPT)

蓝光 双缝间距0.36 mm
新知讲解
三、物理量的测量
的测量 :双缝到屏的距离 可以用刻度尺测出。 的测量
新知讲解
三、物理量的测量
的测量 :测量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则:∆ =
−
新知讲解
三、物理量的测量
的测量 :双缝到屏的距离 可以用刻度尺测出。 的测量 :测量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
图乙所示。一、实验装置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
滤光片
光源
透镜
双缝
遮光筒
毛玻璃
目镜
单缝
新知讲解
二、实验步骤
红光 双缝间距0.18 mm
红光 双缝间距0.36 mm
安装遮光筒与光源,使之在一条直线直线上
在光源前加个凸透镜,以便得到平行光
加上单缝与双缝,使缝平行
调整单缝筒与遮光筒同轴,使屏上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则:∆ =
用公式求出光的波长: =
−
课堂练习
1.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mm,用的是绿色滤光片,
从目镜中可以看到绿色干涉条纹。
(1)如果把毛玻璃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如何变化?
(2)把绿色滤色片换成红色,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了。这说明哪种色光的波长
实验:用双缝干涉
测量光的波长
温故知新
1.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的条件:两光频率相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基础回放
实验十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 将该条纹记为第 1 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 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将该条纹记为第 n 条亮条纹,测出 n 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a,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 Δx =n-a 1. 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 l(d 是已知的). ④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缝间距,l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
(3)测量时需测量多组数据,求 λ 的平均值.
基础回放
实验十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2.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光束能 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 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 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 (4)不要直接测 Δx,要测多个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到 Δx,这样可以 减小误差. (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
课堂探究
实验十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考点二 对仪器读数和数据处理的考查
【例 2】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 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 3 甲),并选用缝间距 d=0.2 mm 的 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 l=700 mm. 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知识元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观察干涉图样,测定光的波长.二、实验原理双缝干涉中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x与波长λ、双缝间距离d及双缝到屏的距离L满足△x=λ.因此,只要测出△x、d和L,即可求出波长λ.三、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①将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5~10cm.⑤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⑥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2,a1与a2之差即n条亮纹的间距.(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5)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测量其他单色光的波长.五、注意事项1.安装器材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4.光波波长很短,△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x利用测量头测量.可测多条亮纹间距再求△x,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可减小误差.例题精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例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3.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第4条 时读数
②游标尺的读数 :
测量结果求波长: 测出n个亮条纹间的距离a。就可以求出 相邻两个亮条纹的距离
x a
n 1
再由 x l
d
得 ad
(n 1)l
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什么样?
①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缘,紫光 在内缘。
如图所示的双缝实验中,屏离开挡板越远, 条纹间的距离越大,另一方面,实验所用光波 的波长越大,条纹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是为什 么?
r2-r1=dsinθ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
M
整数倍,即 dx k
l
(k=0,1,2…)时才会出现亮条
纹,亮条纹位置为: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
l
d
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 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 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两条纹与暗条纹(即黑 条纹)相间,B对; 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错; 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 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对。
纹示数为x2。由以上数据可求得该光的波长表
d ( x2 x1 )
达式λ= L( n 1 ) (用给出的
35 30
字母符号表示)。
0 25 mm 20
练习2、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 12 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B D ) (A)用白光作为光源, 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 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 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4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测量头
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用
测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光
刻度尺
屏)、测量头、学生电源、导线、
.
[物理量的测量]
1.安装、调节双缝干涉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各部件水平、
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在8 cm左右.
干涉
2.观察白光的双缝
对齐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
纹间距Δx=
−1
[解析] (1)放上单缝和双缝后,由于发生干涉现象,没法调节光源的高度,故A项错误.
(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1.970 mm.
[解析] (2)按读数规则,读出示数为1.5 mm+47.0×0.01 mm=1.970 mm.
[实验思路]
1. 实验目的
(1)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
干涉图样
.
(2)测定单色光的 波长 .
2.实验原理
(1)当两列单色光在空间相遇并发生干涉时,在接收屏上将出现 明暗相间 的
Δx
条纹.两相邻亮(暗)条纹间的距离满足Δx= λ,故有λ=
.测出d、l、Δx
即可算出光的波长.
刻度尺
(2)实验中,双缝间的距离d是已知的,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新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水平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图样
的条件
1.能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
涉图样
l
3.掌握用公式Δx= λ测定波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双缝干涉实验原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
2.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难点
“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弄清测量原理.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图样测定波长.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如图20—29所示,灯丝发出的光,经过滤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 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 相当于一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达到双缝S 1和S 2之后,再次发生衍射,S 1、S 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通过S 1、S 2后的单色光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当路程差P 1S 2-P 1S 1=k λ(k =0、1、2…)时,在P 1点叠加时得到明条纹,当路程差P 2S 2-P 2S 1=
(2k +1)·2 (k =0、1、2…)时,在P 2点叠加时得到暗条纹.相邻两条明条纹间距Δx ,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S 1、S 2间距d 及双缝与屏的距离L 有关,其关系式为:Δx =d L λ,只要测出L ,d ,Δx ,根据这一关系就可求出光波波长λ.
图20—29
若不加滤光片,通过双缝的光源将是白光,因干涉条纹间距(条纹宽度)与波长成正比,因此在亮纹处,各种颜色的光宽度不同,叠加时不能完全重合,从而呈现彩色条纹.
二、测量方法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1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课本图实—3),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课本图实—4),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条纹间的距离,即Δx =|a 1-a 2|.
Δx 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 条明条纹间距离a ,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即条纹宽度Δx =1
n a .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测量,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1)按课本图实—2,将光源、单缝、遮光管、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
(5)放上单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6)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 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 2,a 1与a 2之差即为n 条亮纹的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
(4)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d (这一步也可省去,d 在双缝玻璃上已标出)
(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四、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学生若有探索的兴趣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要指导学生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指导安装时,要求学生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引导学生分析理由.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实验中会出现像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的清晰与否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很有关系.因此(3)(4)两步要求应在学生实验中引导他们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6)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类似“故障”,教师要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