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与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简介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是指设计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农业、生物实验室、供应链管理和建筑管理等。

系统架构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基本架构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传感器传感器是温湿度监测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多种接口(如模拟接口或数字接口)与系统主控板连接。

主控板主控板是温湿度监测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调度传感器的工作,接收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主控板通常包括一个微处理器和一些I/O端口,用于与传感器和其他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数据存储温湿度监测系统需要一个数据存储设备来存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这可以是一个本地数据库,也可以是一个云端存储解决方案。

数据存储设备需要提供高可靠性和灵活性,以满足系统运行和数据分析的需求。

用户界面温湿度监测系统需要一个用户界面,以便用户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温湿度数据。

用户界面可以是一个网页应用程序或一个移动应用程序,通过与主控板或数据存储设备进行通信,显示和更新温湿度数据。

系统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温湿度监测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测量范围、精度和响应时间等特性。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确保系统性能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应用需求和资源限制,确定数据采集的频率。

如果需要更高的实时性,可以选择更高的采样频率。

然而,较高的采样频率可能会增加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数据存储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

可以选择本地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也可以选择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性能,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温湿度数据。

用户界面应具备良好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不同平台和设备。

系统工作流程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启动系统:用户启动系统,主控板开始工作。

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温室大棚是一种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的设施,通过人工调控环境条件,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对温室大棚温湿度的监测和调控,设计了一个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能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人机界面组成。

传感器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检测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有DHT11和DHT22等,其精度和稳定性较高。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传送给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模块传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该模块通过微处理器将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同时,该模块还可实现对传感器的参数设置和控制。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该模块可选择无线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也可以选择有线通信方式,如以太网、RS485等。

通过与上位机或者手机APP的交互,实现对温室大棚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控制模块是根据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和设定的阈值进行控制操作。

当温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控制模块会触发报警装置,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调节。

同时,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自动调节温室内的温湿度,以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

人机界面是操作人员与监测系统进行交互的平台。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温室内的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参数的设定和控制命令的下发。

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理解和操作。

对于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的性能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精度和稳定性: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传感器,减小误差和波动。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温湿度的准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温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设备运行以及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准确且可靠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旨在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系统功能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将温湿度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4、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5、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

(二)系统总体架构本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报警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结果发送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将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

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三、硬件设计(一)传感器选择选用 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二)单片机控制模块选择 STC89C52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它具有丰富的 I/O 口资源、较高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三)显示模块采用液晶显示屏 1602,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相关信息。

(四)存储模块选用 EEPROM 芯片 AT24C02 作为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温湿度数据,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五)报警模块使用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

四、软件设计(一)主程序流程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单片机内部资源的初始化、传感器的初始化、显示模块的初始化等。

然后,系统进入循环,不断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机房温湿度监控检测方案【最新版】

机房温湿度监控检测方案【最新版】

机房温湿度监控检测方案摘要:本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心机房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测机房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机房停电、电源故障、环境温度过高、非法闯入、火灾和漏水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一、监测方案简介1、系统的目的本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心机房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测机房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机房停电、电源故障、环境温度过高、非法闯入、火灾和漏水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交换、传播的时代,信息网络已和我们的日常办公与生活学习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机房作为一个信息处理与交换的重要场所,其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保证机房内各设备的正常运行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机房综合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1)机房温湿度、洁净度和噪声监测计算机机房、中控机房环境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以下是机房环境的参照标准:温度:机房温度一般在20±2℃(冬季),22±2℃(夏季)。

相对湿度:适宜的湿度可以防止静电危害并降低浮尘,一般情况下空气湿度应保持在40%RH~60%RH之间。

洁净度:符合标准ASHRAE52-76,空气中0.5n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噪声:关闭主设备的条件下,工作人员正常办公位置处测量不高于68dB(A) (GB)。

机房温湿度监控(2)除了(1)所述外,在机房环境监测中还常包括以下几方面:漏水监测:主要监测地板下面、空调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当有漏水发生时,及时报警。

防火报警:当监测到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烟感器自动报警,会启动闪光报警及软件报警等。

防盗监测:配置红外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用于监测非法侵入报警。

电力监测:包括强电/弱电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监测。

电源监测:用于监测强电/弱电的供应情况,当发生电源故障时,发出报警。

UPS监测:对UPS的电量、工作状态、故障等方面进行监测。

视频监测:对于重要的设备和位置提供24小时视频录相。

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不仅是因为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健康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而且也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不只在室外,也存在于室内。

为了解决室内环境的问题,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得以应运而生。

该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部分。

传感器采集室内温湿度等参数,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分析数据,自动启动或停止执行器,以达到调节室内环境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包括系统结构、传感器的选择、控制器的程序设计和执行器的选择等方面。

1. 系统结构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1 传感器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和半导体式传感器。

其中,半导体式传感器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它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价格便宜。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等,以对室内环境进行更全面的监测。

1.2 控制器控制器是智能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控制执行器的启停。

可以使用单片机、微处理器、PLC等现有的控制器来完成这个任务。

1.3 执行器算,可以选择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空调或新风系统。

2. 传感器的选择如上所述,半导体式传感器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

其原理是,当传感器表面的薄膜吸收水分,会改变薄膜材料的电阻,从而反映出相对湿度的变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传感器要具有一定的线性和温度补偿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控制器的程序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

一般而言,控制程序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3.1 安全性室内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控制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体的安全。

例如,在设定温湿度范围时,应该避免出现极端的设定值,以保证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粮仓粮库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粮仓粮库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粮仓粮库环境温湿度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部分:概述(1)粮食仓储概述 (03)(2)粮仓粮库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应用背景 (04)(3)粮仓粮库环境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04)第二部分:系统组成结构◇上位管理主机 (05)◇数据通讯部分 (05)◇现场控制监测点 (05)第三部分:控制模式◇控制方式 (06)第四部分:功能特点(1)粮库环境温湿度监测 (07)(2)O2、CO2浓度监测• (07)(3)数据存储功能 (07)(4)设备联动控制功能 (08)(5)防火自动报警功能 (09)(6)现场报警功能 (09)(7)远程传输和网络管理功能 (09)第五部分:监测软件数据平台(1)友好的用户登陆管理界面 (10)(2)实时\历史、曲线\报表数据分析 (10)(3)多种形式的报警功能 (11)(4)远程控制 (11)(5)监控终端 (11)第一部分:概述(1)粮食仓储概述我国现有14亿人口,粮食储藏好坏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市场供给、国家稳定的大事。

随着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逐年减少、人类对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愈来愈高。

粮食的利用与保护得到社会的更加重视,人类必须杜绝粮食浪费与霉烂现象发生,珍惜粮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和消费国。

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在这些损失中因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又占到5%。

粮食在储藏期间,如果水分超标,粮堆内部的水分就表现出向表面及粮粒间隙中的空气缓慢游离的趋势,因粮食水分从不流动的空气中逸出比较困难,它在粮粒间聚集,当湿度达到饱和点时即开始凝结,随之产生发酵和局部温度升高现象,这又促使粮粒释放出水分和加速相应的发酵过程。

当环境温度升高,粮食中带有的粉尘、杂质、特别是有机物杂质加速了上述过程,严重威胁到安全储粮,导致粮食腐烂。

因此粮仓粮库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内外整洁有序。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一、引言温湿度是常见的环境参数,对于很多应用而言,如农业、生物、仓储等,温湿度的监测非常重要。

因此,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该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其硬件和软件实现。

二、系统设计方案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非常关键,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DHT11、DHT22、SHT11等。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精度和成本要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

(2)单片机选择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需要选择性能稳定、易于编程的单片机。

常用的单片机有51系列、AVR系列等,也可以选择ARM系列的单片机。

(3)电路设计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和数据通信电路。

供电电路通常采用稳压电源,并根据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进行相应的电压转换。

数据通信电路使用串行通信方式。

2.软件设计(1)数据采集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从温湿度传感器读取温湿度数据。

根据传感器的通信协议,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滤波、校准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结果显示设计一个LCD显示屏接口,将处理后的温湿度数据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发送到LCD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三、系统实现及测试1.硬件实现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硬件电路的实现。

连接传感器和单片机,搭建稳定的供电电路,并确保电路连接无误。

2.软件实现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编写单片机的代码。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等功能的实现。

3.系统测试将温湿度检测系统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测试结果是否与真实值相符。

同时,进行长时间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系统优化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优化供电电路,减小电路噪声和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2.优化代码,减小程序的存储空间和运行时间,降低功耗。

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

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

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正文部分则详细阐述了传感器选择与布局设计、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系统性能测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在总结了设计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系统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和关键技术,以及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传感器、布局设计、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数据处理、设计总结、未来展望、局限性讨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的研究背景对于室内环境的监测与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温湿度的监测,实时控制以及数据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测量或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监测,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数据采集不精确等问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变得更加便捷与智能。

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数据,并通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

这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设计一套稳定、精准和智能的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对于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探讨传感器选择与布局设计、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系统性能测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为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能够准确监测和控制室内温湿度的系统,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通过对室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空调和加湿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研究还旨在探索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智能化控制系统,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显示屏、中心控制器、交换机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连接,中心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所述交换机分别与中心控制器、数据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电脑信号连接。

本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应用环境的温湿度,并根据实时的温湿度信息与设定的温湿度信息对比,如果超标,能够实时报警提示,确保生产安全,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要求1.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1)、中心控制器(2)、交换机(3)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6),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连接,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1)连接,所述交换机(3)分别与中心控制器(2)、数据服务器(4)以及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6)包括温湿度检测盒体、温湿度控制器(61)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62),所述温湿度检测盒体内安装温湿度控制器(61),温湿度控制器(61)与温湿度检测探头(62)信号连接,温湿度检测探头(62)伸出温湿度检测盒体。

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63)、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64)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控制器(2)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之间连接的线缆穿插在KBG管内,KBG管通过管扣固定在墙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1)采用485控制器。

6.一种温湿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各个应用环境中分别安装温湿度检测单元(6),将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在监控室内安装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S2、将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信号端与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S3、将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与交换机(3)接通,交换机(3)与对应的数据服务器(4)接通,交换机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S4、通过客户端电脑(5)设定各个应用环境中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服务器(4)内;S5、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检测对应应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发送至中心控制器(2),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交换机(3)存储在数据服务器(4)内,以便后期查询,同时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显示屏(1)显示出来,并显示对应的应用环境信息以及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

温湿度控制器(61)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62),温湿度控制器(61)与温湿度检测探头(62)信号连接,温湿度控制器(61)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63)、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64)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65);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与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进行对比,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61)控制红灯(64)长亮,蜂鸣器(65)长鸣;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未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61)控制绿灯长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探头(62)采用SU-TH485M220020温湿度检测器,湿度测量范围为0~100%RH,湿度测量精度为±3%RH,温度测量范围为-40~125℃,温度测量精度为±0.3℃,通信方式采用RS485总线、标准modbus-rtu协议。

技术说明书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温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车间内往往需要对车间内部环境进行温度和湿度监测,车间内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某些产品的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车间内部环境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大多直接采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最终由显示器在监控室内显示出来,方便查看;但这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只能监测温湿度,而不能够主动判断车间内部环境的温湿度是否超标,若温湿度超标,也不能及时给出提示。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显示屏、中心控制器、交换机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连接,中心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所述交换机分别与中心控制器、数据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电脑信号连接。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包括温湿度检测盒体、温湿度控制器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所述温湿度检测盒体内安装温湿度控制器,温湿度控制器与温湿度检测探头信号连接,温湿度检测探头伸出温湿度检测盒体。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湿度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控制器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之间连接的线缆穿插在KBG管内,KBG管通过管扣固定在墙上。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湿度控制器采用485控制器。

一种温湿度监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各个应用环境中分别安装温湿度检测单元,将温湿度检测单元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在监控室内安装显示屏和中心控制器,将显示屏和中心控制器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S2、将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的信号端与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接通,将显示屏和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接通;S3、将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与交换机接通,交换机与对应的数据服务器接通,交换机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端电脑信号连接;S4、通过客户端电脑设定各个应用环境中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服务器内;S5、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检测对应应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发送至中心控制器,中心控制器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交换机存储在数据服务器内,以便后期查询,同时中心控制器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并显示对应的应用环境信息以及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包括温湿度控制器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温湿度控制器与温湿度检测探头信号连接,温湿度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中心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与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进行对比,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控制红灯长亮,蜂鸣器长鸣;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未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控制绿灯长亮。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湿度检测探头采用SU-TH485M220020温湿度检测器,湿度测量范围为0~100%RH,湿度测量精度为±3%RH,温度测量范围为-40~125℃,温度测量精度为±0.3℃,通信方式采用RS485总线、标准modbus-rtu协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包括温湿度控制器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温湿度控制器与温湿度检测探头信号连接,温湿度控制器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中心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与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进行对比,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控制红灯长亮,蜂鸣器长鸣;若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未超标,则温湿度控制器控制绿灯长亮。

本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应用环境的温湿度,并根据实时的温湿度信息与设定的温湿度信息对比,如果超标,能够实时报警提示,确保生产安全,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中温湿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供电插座,1-显示屏,2-中心控制器,3-交换机,4-数据服务器,5-客户端电脑,6-温湿度检测单元,61-温湿度控制器,62-温湿度检测探头,63-绿灯,64-红灯,6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显示屏1、中心控制器2、交换机3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6,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连接,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1连接,所述交换机3分别与中心控制器2、数据服务器4以及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

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6包括温湿度检测盒体、温湿度控制器61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62,所述温湿度检测盒体内安装温湿度控制器61,温湿度控制器61与温湿度检测探头62信号连接,温湿度检测探头62伸出温湿度检测盒体。

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1上还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63、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64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65。

所述中心控制器2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之间连接的线缆穿插在KBG管内,KBG管通过管扣固定在墙上;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1采用485控制器。

一种温湿度监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各个应用环境中分别安装温湿度检测单元6,将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在监控室内安装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在墙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供电插座100,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6、安装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供电端分别与对应的供电插座100电连接。

S2、将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信号端与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S3、将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与交换机3接通,交换机3与对应的数据服务器4接通,交换机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S4、通过客户端电脑5设定各个应用环境中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服务器4内;S5、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检测对应应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发送至中心控制器2,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交换机3存储在数据服务器4内,以便后期查询,同时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显示屏1显示出来,并显示对应的应用环境信息以及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