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古诗词
九年级(古诗词曲)

03 九年级古诗词(九上4首,九下9首,共13首)一、九年级上册(4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李白《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面对美食,难以下咽,心情苦闷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行路难》中,作者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李白《行路难》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异曲同工,都以景寄寓前途坎坷难料。
8.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9.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0.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展现“日暮途穷”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劝慰激励自己。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13.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14.《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9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个时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 《赤壁赋》(节选)- 苏轼
对海而唱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3. 《望岳》-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5.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其内容,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4、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果实似橘而小,味涩苦。
5、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6、杜陵:地名,在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7、凫(fú):野鸭。
8、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晚。
2、月夜(刘方平)
一.原文
2、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1、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晚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九)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九) 宋史【原】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
初三上册古诗文言文

初三上册古诗文言文以下是初三上册的部分古诗和文言文:古诗:1.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言文:1.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语文九上必背15篇古诗文+译文

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
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 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 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 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1.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如梦令》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宋代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九年级必背古诗词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15、《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7、《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九年级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上学期18篇
1、《石壕吏》杜甫 2、《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3、《鲁山山行》梅尧臣 4、《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7、《相见欢》李煜 8、《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9、《梦江南》温庭筠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1、《渔家傲》范仲淹 1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3、《观刈麦》白居易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 15、《武陵春》李清照 16、《月夜》刘方平 17、《商山早行》温庭筠 18、《卜算子·咏梅》陆 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古诗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
?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秒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8、(1)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C 3分 ?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A.?B. ?C. ?D×。
4分一项1分. 答案:6、c 7、a8、【答案】(1) 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2)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1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可怜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0.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1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3.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21用自己的话说说“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你认为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雄壮还是悲壮,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2分)答案:21.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杀敌报国的宝剑。
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凉、梦回沙场的无奈。
22.悲壮。
“可怜白发生”就是由梦境转回现实,一方面表明前面描述的热烈的战斗场面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恐已没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不遂、报国无路的抑郁、愤慨。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
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孤城早闭)。
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的下片抒思乡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表明将士们以国事为重的高尚情操。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远处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
此处环境描写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而且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但是功业难成,久戍不归,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互文手法,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中考链接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分)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羌管悠悠有霜满地答案: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C 3.时间上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5、“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2分)6、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8、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
(1分)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0、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12、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13、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 1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5、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