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人教版一、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解析与赏析。
1. 上阕描写雪景。
- 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几句那可真是大气磅礴啊。
一下子就把咱北方冬天那种冰天雪地的壮阔景象给勾勒出来了。
你看啊,“千里”“万里”这词儿用得多带劲,那冰啊雪啊的范围可广了去了。
- 接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站在高处往远处看,长城周围全是白茫茫的一片,黄河本来奔腾不息呢,这下可好,一下子就没了那种滔滔的气势,都被冻住了。
这一静一动的对比,特别有画面感。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可太妙了。
山啊像银色的蛇在舞动,高原就像白色的大象在奔跑,还想着和老天爷比比高低呢。
这是把静物给写活了,想象特别丰富。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在想象天晴的时候,阳光一照,白雪和红日相互映衬,那景色得多美啊,就像一个穿着红衣服裹着白纱的美女一样,特别迷人。
2. 下阕议论抒情。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么美的江山啊,让好多英雄豪杰都为之倾倒。
然后就开始点评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了。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里说秦始皇、汉武帝呢,虽然很有本事,但是在文学才华方面有点欠缺;唐太宗、宋太祖呢,也稍微差了点文学上的风采;成吉思汗就知道弯弓打猎,意思就是说他们虽然都是英雄,但是都有不足的地方。
- 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前的英雄都过去了,真正称得上风流人物的,还得看现在的人呢。
这表现出了诗人的那种豪情壮志和对当代人的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初中语文九上人教版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1)

九年级上册诗词鉴赏一、《望江南梳洗罢》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
“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或“梦江南”。
2、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4、“梳洗罢”三个字写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又满怀希望。
“独倚”二字既点出了思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又写出了她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与后句中的“千帆”暗成对比。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6、“梳洗罢”到“斜晖脉脉”写出了女子等待远行爱人的时间之长;“肠断白蘋洲”一句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7、这首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州;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9、请赏析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即景抒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实际上暗示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
“肠断百蘋洲”直抒心境,写出了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的痛苦和哀伤,点明全词主旨。
10、就语言风格而言,这首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二、《渔家傲秋思》1、作者通过对塞下秋景的描绘,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凉氛围,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以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作为人们对自然、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思考与表达,古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着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首诗进行逐一解读。
一、《登鹳雀楼》1.诗意悠远,流露着凄迷离愁。
此诗即表明了登高远望之心情,又交融着关闭怀抱故土的意兴。
2.通过对愁绪的援引,使情感显得非常真挚且深切。
3.“远近高低”,透露出登楼、眺望、对远方行踪之思绪的旷达之情。
二、《静夜思》1.此诗通过夜晚寂静的雅致场景,以及以家旧思,触发了古人乡愁的记叙情感。
2.让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了共鸣,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忧思恋人的情怀。
3.继而表现出对家园难舍的情怀。
三、《早发白帝城》1.诗人在攀白帝之行的诗歌写作中,展现了着作人的行程及在行程中所产生的兴奋和意愿。
2.表露了诗人对登高远望,眺望远方,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期待。
3.通过对行程的描写,迸发出对人生的豁达和大气。
在古诗词的阅读与领悟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领悟到古人的思想,领略到古人的意境,古诗词以其深邃的内涵和情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启迪与愉悦。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词的解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了古诗词之美。
通过对其应用,也使我们更富于人文修养,更具审美鉴赏能力。
深厚的人文渗透使古诗词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智慧,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三首经典古诗词,都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与审美情趣。
通过深入解读和领悟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在审美上得到启发与愉悦。
首先来看《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登高远望的场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部编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

九年级上册六单元后课外古诗词阅读咸阳城东楼①(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③。
1《咸阳城东楼晚眺》一诗中“,”两句既是在写眼前景致,又是社会危机来临前的生动比喻,历来为人们所爱。
2、这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邃,通过对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之情。
3、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4、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5、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5分)答案解析: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思念故国的爱国。
3、思念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4、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每点2分)5.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2分)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1分)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1分)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1分)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夜。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案解析1、(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一、望江南·温庭筠[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来说,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持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体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5、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①本词上片以叙述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使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解析。
1. 首联。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你看啊,戍楼上的更鼓响起来了,这鼓一敲啊,就像一道禁令,路上的行人都不能走了。
为啥呢?因为这是在打仗的时候,到处都要戒备森严。
这时候呢,秋天的边境上,一只大雁孤孤单单地叫着。
这大雁多可怜啊,就像那些离乡背井的人一样,而且它的叫声在这安静又紧张的氛围里,显得特别凄凉,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毛。
2. 颔联。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这天啊,从今夜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了。
白露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有点凉了,露水也开始变得白白的。
可是诗人说“月是故乡明”,这就很有意思啦。
你想啊,月亮其实到处都是一样的亮,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就是最亮的。
这就好比我们出去旅游,吃了很多山珍海味,可还是觉得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一样。
诗人这是想家想疯了,心里觉得故乡啥都好,连月亮都比别的地方亮呢。
3. 颈联。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诗人说自己的弟弟们啊,都分散在各地。
因为战争嘛,大家都流离失所的。
这时候家都没了,想问问弟弟们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该去哪里问。
这多悲哀啊,亲人都联系不上,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得没影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聚在一起。
4. 尾联。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诗人想给弟弟们写信,可是呢,信常常寄不到。
为啥寄不到呢?因为战争还没停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发个快递,结果快递公司说因为打仗了,路都不通,没法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就更绝望了,想联系亲人都不行,只能在这月夜思念着他们,真是可怜巴巴的。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一、解析。
1. 首联。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诗人说贾谊啊,被贬官到这儿来住了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常见题型。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分析考试说明
在诵读古诗词基础上,对古诗词有赏析能力,主要考查分析古诗词的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哲理、思想内容等,品味古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近三年试卷出现的试题
古诗赏析题:
2014年(4分):《春望》(1)“深”字的妙处。
(2)对尾联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015年(4分,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行路难》(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妙处。
(2)作者的感情。
2016年(4分)《望岳》(1)展开想象,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现的景象。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明确:“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分)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意近即可)(2分
(1)诗人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意近即可得2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写细望泰山。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一、题型归纳
1.寻找意象题。
2.描绘画面题。
3.赏析字句题。
4.体会情感题。
5.表达技巧题。
二、解题方法与规范
1.寻找意象题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分)
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春雨(小雨)、春草(小草)
2.描绘画面题
答题要点: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与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优美表达
典型考题
(描绘画面类)
请描绘出诗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展现的景象?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3.赏析字句题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作者感情
3.赏析字句题
(1) 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
(2)结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
(3)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
(4)表达作者的情感。
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描写(描绘内容)+情感(哲理)典型考题(赏析字句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考题:请你对本诗的后两句作出赏析
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
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体会情感题
(1)为了准确体会情感,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思想情感。
田园: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了边塞的苦寒,寂寞的生活和思念家乡和亲人,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杜牧、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了对—的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
叙事:通过所见所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之情)。
(白居易、杜甫)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2)抓关键词
(1)题目《春夜喜雨》——杜甫
(2)序、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3)诗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典型考题
(体会情感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考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强烈的愤慨和批判。
5 .表达技巧题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种方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典型考题
(表达技巧类)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考题:“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很好,有人却认为是互相矛盾.你的看法呢?
不矛盾,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这两句用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表现古寺中肃穆空灵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三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强诗词积累,句意就能理解,文意就水到渠成,一切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去阅读,“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不倦前行就可以达到目的。
“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