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

合集下载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847年,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形象。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弃儿,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却受到了山庄新主人林顿的侮辱。

希斯克利夫在小说中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和行为都非常鲜明。

他很坚强,能够忍受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有着温柔和充满爱的心。

他的爱情经历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真挚的,然而,凯瑟琳却嫁给了林顿,这给希斯克利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最终,希斯克利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并开始了他的报复计划。

他的复仇行动是小说中最为震撼的部分之一,他把自己的愤怒和仇恨全部倾泻出来,让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虽然他的复仇行动看起来有些残忍和无情,但是这也是他表达自己内心愤怒的方式。

凯瑟琳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孩。

然而,她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她深深地爱着希斯克利夫,但是却无法和他在一起,最终还嫁给了林顿。

凯瑟琳的行为也许有些自私和冲动,但是她也是被社会和家庭所迫。

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她的爱情和婚姻都充满了矛盾和不幸。

凯瑟琳的死也给小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和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除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也非常重要。

例如,林顿和他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是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但是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林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他的孩子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这也是小说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例如伊莎贝拉·林顿、约瑟夫等,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都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在英国文学的长河中,《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以其复杂而悲惨的命运,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希斯克利夫,这个被命运捉弄的灵魂,他的一生都沉浸在痛苦与复仇的漩涡中,其悲剧命运的背后,有着诸多令人深思的因素。

希斯克利夫的悲剧首先源于他的出身。

他是一个被抛弃的流浪儿,被老恩肖先生收养,却在这个家庭中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

老恩肖先生的偏爱引发了辛德雷的嫉妒和仇恨,希斯克利夫在童年时期就备受欺凌和压迫。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塑造了他倔强、敏感和孤僻的性格。

他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教育,这使得他在社会中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爱情的破灭是希斯克利夫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

他与凯瑟琳之间炽热而复杂的爱情,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光。

然而,凯瑟琳最终在世俗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下,选择了嫁给林顿。

这对希斯克利夫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他的爱情梦想被残酷地击碎,他的心灵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凯瑟琳的背叛让他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对世界充满了绝望。

从此,他的心中只有复仇的火焰,他将所有的痛苦都转化为对他人的报复。

社会环境的冷漠和残酷也是希斯克利夫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那个等级森严、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出身卑微、没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

他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成功和幸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社会的不公和冷漠,让他感到无助和绝望,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仇恨和扭曲。

希斯克利夫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他过于倔强、偏执和极端,不懂得宽容和放下。

他将复仇视为生命的全部,陷入了仇恨的泥潭无法自拔。

这种极端的性格使得他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他的一生都在痛苦和挣扎中度过,从未真正得到过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分析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分析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部分地继承了描写恐怖瀑力和神怪的哥特小说的传统,无论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

特别是小说主人公希思克厉夫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更深深吸引着读者,也使其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呼啸山庄”就是希克厉先生的住宅名称。

“呼啸”在当地是有特殊意义的词,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

我们在文章中可以看到呼啸山庄常年受到北风的侵袭,日久天长,山庄旁的树木都因猛烈的北风而成了“委靡不振”、“倾斜”的样子。

树木在常年北风的猛吹下,向上的本性被扭曲了,倒向一边,树性被扭曲了。

同样,在长期受社会某种势力的压抑和摧残之下,人性也会扭曲。

小说中的绝大部分人物的人性或多或少地扭曲了,主人公希克厉人性的扭曲最为严重。

他的行为令人震惊,使人难以相信。

本人认为他具有以下性格:1.野性,希思克厉夫的天性本质这个叛逆的孤儿闯入呼啸山庄以后,所有的人都不能将他融入他们的生活,都不能理解他。

对凯瑟琳·恩肖以外的呼啸山庄的人来说,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外来者,只有凯瑟琳爱他,因为他们天性相同:疯狂而又任性。

对于希克厉来说,只要能与凯瑟琳在一起,他便把享德利的鞭打、又脏又累的农活、背诵《圣经》等全忘记了。

就像凯瑟琳告诉耐莉的那样:“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由什么构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

”希克厉刚到呼啸山庄时,他对他所受的虐待尽量容忍。

他知道如果他把所受的虐待和委屈告诉老欧肖先生,那欺负他的人就会受到惩罚。

尽管如此,他很少向老欧肖先生诉苦。

在不幸和受尽屈辱的生活仍使他具有一种朴素的人性美:诚实、坦率、坚韧。

他准备把自己的感情献给住在山庄里的人,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期望能被山庄的人接受,能得到一点点爱。

但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甚至仆人也拿针刺他。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其是由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原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是他被情所伤,性格变得疯狂而偏执。

希斯克利夫爱的热烈、恨的疯狂,两种极端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完美诠释。

作者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小说相融合,进而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小说中的形象。

本文从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入手,对希斯克利夫进行了全面分析。

标签:《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一、悲剧形象小说中讲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收养,他怀有感恩之心,在山庄内表现良好、听话乖巧,希望可以让山庄主人更加喜爱他。

山庄的主人肖先生有一儿一女,肖先生的儿子辛德雷因为自己的父亲对收养的孩子的喜爱产生了嫉妒,暗中对希斯克利夫进行欺凌,但是为了不被赶走,有一个生存之所,他忍下了辛德雷的欺辱,长期以往,他已经渐渐变的麻木,在面对辛德雷欺凌时也没有多余的情绪表达,只是安静的接受。

这种情况在山庄主人去世后更加的变本加厉,辛德雷让他与下人同住,不让他接受教育,将他作为奴隶,像下人一样为山庄服务。

即使希斯克利夫与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相恋也没有缓解当时的情况,辛德雷还将二人拆散,让二人没有相处的机会。

隔壁山庄里的一家人对希斯克利夫的态度也并不友好,看不起他,把他当成怪物,不让其他人与他交流相处。

这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童年生活,不可谓不悲惨,其一直受到欺凌与压迫,只有凯瑟琳是他生活中的唯一一抹光亮,但是这抹光亮最后还是熄灭了,凯瑟琳与隔壁山庄的儿子交往,使希斯克利夫更加的悲伤与痛苦,他与凯瑟琳吵架,最后负气出走,离开了山庄。

他在离开呼啸山庄之后,在商业上小有成就,挣了一大笔钱。

过了三年之后,他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山庄。

当年,凯瑟琳在他离开之后,非常伤心,但是最后还是与相邻山庄的林顿少爷结为夫妻,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也使得她心中的创伤慢慢被抹平。

但是希斯克利夫回来之后,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想要缓解哥哥、丈夫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关系,想让他留在山庄,让所有人放下以往的怨恨和平相处。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摘要】希思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他表面冷漠高傲,内心却隐藏着丰富的情感。

他既善良又残忍,既高傲又自卑,爱恨纠葛。

这种双重性格使得他的行为复杂多变,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和复杂的情感,引发了对他的深入探讨。

他的性格对故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得读者对他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猜想。

希思克厉夫的复杂性格和行为在整个故事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呈现出了一个多面的、矛盾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双重性格、冷漠、热情、善良、残忍、高傲、自卑、爱恨纠葛、复杂性格、复杂行为、推动、发展、好奇、复杂情感1. 引言1.1 希思克厉夫的表面形象在《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的表面形象是一个冷漠、高傲、自私的人。

他总是以冷漠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很少流露出任何温暖和同情。

在与凯瑟琳的争执中,他不仅不愿妥协,还表现出一种轻蔑和不屑的态度。

他的高傲和自卑并存,表现出对自己的自信和自我怀疑。

希思克厉夫总是对人们保持着一种距离感,让人感觉他是一个难以接近的人物。

这种表面的冷漠只是他内心深处另一面的表现,是他对外界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

通过展现这种表面形象,作者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富有双重性格的角色,让人产生了对他真实内心的好奇和疑惑。

希思克厉夫的表面形象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性格之间的对比,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复杂性。

1.2 希思克厉夫内心深处的双重性“希思克厉夫内心深处的双重性”是《呼啸山庄》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在外表看来,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冷酷无情、高傲自负的人,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物。

他的内心藏着许多隐秘的情感和欲望,这种双重性对整个故事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思克厉夫同时具有冷漠与热情的两面性。

在他的冷漠外表下,隐藏着对凯瑟琳的深深热情和爱意。

从复仇看希斯克利夫的痛苦

从复仇看希斯克利夫的痛苦

从复仇看希斯克利夫的痛苦在英国文学的长河中,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明珠。

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以其强烈的复仇欲望和复杂的情感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从他的复仇行动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希斯克利夫的痛苦,首先源自于社会地位的落差和遭受的歧视。

他作为一个被老恩肖先生收养的吉普赛弃儿,在呼啸山庄中从未真正被视为家庭的一员。

辛德雷·恩肖的嫉妒和仇视,让他从小就生活在屈辱和压迫之中。

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为了追求所谓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时,希斯克利夫的世界彻底崩塌。

他感到自己被最爱的人背叛,被整个社会所抛弃,这种痛苦如同尖锐的刺,深深地扎进了他的灵魂。

为了报复,希斯克利夫展开了一系列残酷的行动。

他通过阴谋和手段,夺取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财产,让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陷入贫困和堕落。

他还强迫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自己病弱且自私的儿子林顿。

表面上看,他似乎成功地实现了复仇,让曾经伤害过他的人都尝到了痛苦的滋味。

然而,在这复仇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却没有得到丝毫的解脱。

希斯克利夫的痛苦,还在于他在复仇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原本善良、深情的内心被仇恨所扭曲,变得冷酷无情、残忍暴虐。

他的灵魂被复仇的火焰所吞噬,失去了爱的能力和感受幸福的机会。

尽管他拥有了财富和权力,但他的内心却无比空虚和孤独。

他日夜被痛苦和悔恨所折磨,却无法停下复仇的脚步,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黑暗漩涡。

当复仇的目标一个个实现,希斯克利夫并没有感受到预期的满足和快乐。

相反,他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他意识到,复仇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也无法挽回他失去的爱情和尊严。

他的生命变得毫无意义,只剩下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希斯克利夫的痛苦,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拷问。

他的复仇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最终毁灭了自己。

呼啸山庄人物点评

呼啸山庄人物点评

呼啸山庄人物点评希斯克利夫。

从他的出身来看,他是个弃儿,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收养。

这种特殊的身世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饱受歧视。

在呼啸山庄,他虽然与凯瑟琳相爱,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受到了阶层差异的重重阻碍。

这使得希斯克利夫内心的自卑和愤怒不断滋长。

当凯瑟琳选择嫁给林顿后,他的世界彻底崩塌,仇恨开始主宰他的灵魂。

他的仇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展开了一系列残忍的报复行为。

他对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进行无情的折磨,利用他人的弱点,操纵他们的命运。

例如,他对辛德雷的报复,不仅夺走了他的财产,还让他在痛苦和堕落中死去。

他对待伊莎贝拉也是充满了恶意,将她作为报复林顿家族的工具。

在这疯狂的仇恨背后,其实是他对凯瑟琳那刻骨铭心的爱。

他的爱热烈到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一旦失去,就转化为无尽的仇恨。

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着与凯瑟琳的灵魂再次融合,这种对爱的执着和扭曲的表达方式使他成为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凯瑟琳。

凯瑟琳是一个充满活力、任性又矛盾的女性。

她生长在呼啸山庄,天性自由奔放,与希斯克利夫一起在荒野中成长的经历塑造了她不羁的性格。

她深爱着希斯克利夫,这种爱是基于他们相似的灵魂,他们都有着对自由和野性的向往。

她也受到了社会阶层观念的影响。

画眉田庄所代表的那种文明、优雅的生活对她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她在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林顿之间摇摆不定。

最终,她选择了林顿,这一选择并非完全出于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的妥协。

她的内心始终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

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无法割舍的,嫁给林顿后,她的灵魂依然与希斯克利夫紧密相连。

她的任性在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为自己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生活和爱情之间找到平衡,但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痛苦。

她的死亡也是她矛盾性格的一种体现,她的身体无法承受灵魂的分裂,在对希斯克利夫的思念和对自己选择的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埃德加·林顿。

埃德加·林顿是画眉田庄的少爷,他是一个典型的温文尔雅的绅士形象。

呼啸山庄 人物性格剖析

呼啸山庄 人物性格剖析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

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

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

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一、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

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

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

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

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

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

虽然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

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

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

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由于性格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在特殊环境下形成了特殊性格,决定了其命运。

一、希斯克利夫的自卑创伤及自卑情结形成因素
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有着执极端的言行与专横僻异的性格,其因爱而不得产生了近乎疯狂的复仇行为,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有着残忍天性的印象。

我们可以从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个体因素来分析作品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自卑及扭曲性格的形成。

心理学中所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总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久之,可能就会形成自己无能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

作品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弃儿,被呼啸山庄庄主恩萧在利物浦大街上捡回收养,其夫人与儿子辛德雷包括佣人都十分憎恶他。

恩萧死后,辛德雷成主人后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

凯瑟琳对他虽有爱意,却最终因贪慕虚荣而嫁给画眉山庄主人埃德加。

希斯克利夫从他人那里看到的是没有出身、没地位、没金钱的不体面和卑贱的自己,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足而产生自卑感。

他愤怒离开的原因是以凯瑟琳背叛为导火线,是对一个无能的自卑的自我的一种抗议。

自卑的形成与环境有关,但自卑的最终形成又受到个体因素的调节如个体的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尤其是童年生活经历等。

个人的能力是决定人形成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

希斯克利夫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被辛德雷当作仆人对待,被侮辱,虐待,后来心爱的人又嫁人成了画眉山庄女主人,这一切都使他在呼啸山庄中生活的自信心全无,导致自卑;希斯克利夫天性对事物比较敏感、感受性强,其本性与其说是坚强,不如说是软弱;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这是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在自卑形成中产生条件的作用。

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是一个金钱社会,虽然凯瑟琳把他当作或企图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但她置身于一种以功利算计、等级森严、门第观念为特征的世俗爱情中却没能免俗,当希斯克利
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希斯克利夫更觉自己身份卑贱,只有离开。

再者作为一弃儿,希斯克利夫没有显赫的家族,没有亲人,从进入这个家庭开始,就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先是欧肖夫人,责问老欧肖为什么把这个野小子带回家,恨不得把他踢出门外去。

接着,两个孩子看到父亲为了照料这个野小子,而把给他们的礼物弄坏、弄丢了时,也把怒气撒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对他咬牙齿,唾他,佣人也用针刺他,呵斥鞭打他,他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和爱的权力,这一切使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庄园度过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被侮辱感和自卑感,虽然这种自卑感他可能意识不到,但却无形地在起着作用,藏在其后来乖戾性格与暴虐行为背后的正是因他面对他无法应付的问题而出现的情结,而他周围的环境又加剧了他的受辱感和自卑感。

二、从自卑情结、心理作用等方面剖析希斯克利夫的变态的性格与行为
希斯克利夫在山庄中生活从小就觉得处在一个充满欺骗、侮辱及嫉妒的世界,自觉渺小无助,被遗弃,受威胁,有着自卑情结,处在一个生存焦虑的状态。

为了对抗这种自卑感和焦虑感,在忍受了百般侮辱,知道了凯瑟琳要出嫁的消息,愤然出走。

一个人由于自卑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

希思克利夫选择了复仇来补偿自己的心理:希思克利夫发财回乡的唯一目的就是实施报复。

辛德雷因丧妻而染上了酗酒和赌博的恶习,希思克利夫引诱他进一步堕落,轻而易举地占有了他的全部家产,并将其儿子教唆成一个文盲和无赖。

希思克利夫利用欺骗手段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为妻,婚后百般虐待她,伊莎贝拉死去后,儿子被希斯克利夫诱使与小凯瑟琳相爱。

林顿病重之时,他设计劫持了小凯瑟琳,强迫她与自己的儿子小林顿成亲,吞并了林顿的全部家产,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其复仇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

对他而言,只有占据了两大山庄,才有财富,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利,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

只有凌驾于他们之上,取得对他们的支配地位,获得权力和优越感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对抗自卑感。

他在对权力和支配地位的追求过程中发展出骄矜、贪婪、仇恨与专横的攻击型性格,这种性格
是病态的,从他吊死就要产仔的长毛垂耳狗可以窥见一斑,但他却没能从这样的生活中获得幸福与心灵的满足,当得知凯瑟琳即将死去,他象疯狗似的吐着白沫。

复仇的成功没给他带来欣喜,相反他的心灵因此更痛苦,因痛苦而扭曲,因扭曲而变得固执、残忍,过度的复仇使他倾向于毁灭自己。

他在追求权力和优越进行自我实现的同时,唤醒了藏匿于内心深处的邪恶,他被这一恶魔抓住以至于崩溃,达到复仇目的后的希斯克利夫心神错乱,在哀悼凯瑟琳、期待死亡中捱过了20年,最终在抑郁和精神错乱中死去。

他面临的最大的悲剧不是来自于他者,而是内心的桎梏、紊乱和疯狂。

每人虽都有自己的内在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但多数被内在的无意识驱使追求自己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其命运掌握在人格中那些盲目的驱力手中,最终成为自己命运的牺牲品。

希斯克利夫少年受到凌辱,过着悲惨的生活,形成其自卑感,为对抗这种自卑感,取得心理补偿,他离开山庄成为有钱的体面人,回到山庄实施其报复,除了对庄园财产的攫取成为两大庄园的主人之外,随着仇人的过世,又把复仇目标放在对仇人后代的蓄意折磨乃至人格类型重塑上,除了对凯瑟琳有着灼热如地狱般的爱外,对周围一切人都极端轻蔑、百般折磨,没有丝毫的怜悯与关心,通过凌驾于他们之上,支配他们,发展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盲目的内驱力手中,他复仇的目标实现了,却把自己变成了无情冷酷的、充满了仇恨与敌意的魔鬼,最终导致内心的疯狂,走向毁灭。

综上所述,希斯克利夫的整个生存客观环境和主观个体因素都导致了其自卑感的加深,其对两大庄园对财产的攫取、操控仇人后代、对周围人的百般折磨,是为了对抗自卑感寻求补偿的表现。

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对他人的支配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的乖戾性格和暴虐行为是在错误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病态结果,他被盲目内力驱使,没能有效地克服自卑感而成为自己命运的牺牲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