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诗

合集下载

描写冬季的古诗100首

描写冬季的古诗100首

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观放白鹰其一》【唐】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6、《守岁》【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7、《风雪中作》【唐】白居易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8、《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9、《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宋代-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12、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十五首描写冬天的古诗

十五首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十五首描写冬天的古诗冬天,亦称冬季。

因为其特有的季节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有过不少对冬季描写的诗。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描写冬季的诗,希望大家喜欢。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唐】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冬夜答客》【唐】鲍溶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

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

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

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早冬》【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描写关于冬天的诗词十首

描写关于冬天的诗词十首

描写关于冬天的诗词十首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冬天的诗词十首,欢迎大家阅读!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2、《子夜吴歌·冬歌》唐代:李白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译文: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3、《对雪》唐代: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

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的眼前一片通红。

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4、《观猎》唐代: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狂风声里,角弓鸣响,将军狩猎渭城郊外。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过新丰市,不久又回细柳营。

回头远眺射雕荒野,千里暮云平展到天边。

5、《夜雪》唐代: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6、《岁暮》南北朝: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译文: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15首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15首

【导语】⼀听到冬天这个词语,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寒冷,但在诗⼈笔下,冬天似乎总有别的.蕴意。

下⾯为⼤家带来描写冬天的诗词,⼀起来⾝临其境地感受诗词中的冬天吧。

1.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如霜。

2.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江雪》【唐】柳宗元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梅花》【宋】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4.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逢雪宿芙蓉⼭主⼈》【唐】刘长卿 ⽇暮苍⼭远,天寒⽩屋贫。

柴门闻⽝吠,风雪夜归⼈。

5.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征⼈怨》【唐】柳中庸 三春⽩雪归青冢,万⾥黄河绕⿊⼭。

6.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梅花》【宋】王安⽯ 墙⾓数枝梅, 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来。

7.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北风⾏》【唐】李⽩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雪花⼤如席,⽚⽚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鞞靫。

中有⼀⼜⽩⽻箭,蜘蛛结⽣尘埃。

箭空在,⼈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尚可塞,北风⾬雪恨难裁。

8.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别董⼤》【唐】⾼适 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

9.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塞下曲》【唐】卢纶 ⽉⿊雁飞⾼,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雪满⼸⼑。

10.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冬⼣》【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井⽆⽣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瘦柏消残翠。

11.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冬夜答客》【唐】鲍溶 冬⽇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

岂唯亲宾散,鸟⿏移巢窠。

独见青松⼼,凌霜庇柔萝。

壮⽇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重⼭河。

临风弹楚剑,为⼦奏燕歌。

描写冬天的古诗(精选180句)

描写冬天的古诗(精选180句)

描写冬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精选180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冬天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冬天的古诗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3、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4、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5、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明·徐渭《梨花》;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9、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10、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11、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

——李白《清平乐》15、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

——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16、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1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1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19、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20、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元·白朴《天净沙·冬》21、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55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55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55句)描写冬天的诗句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3、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林景熙《冬青花》4、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李白《冬日归旧山》5、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朱翌《点绛唇梅》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7、却月凌风度雪清。

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8、弄梅骑竹嬉游日。

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9、一曲阳关浑未彻。

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10、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岑参《送崔子还京》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2、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李商隐《对雪二首》13、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1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16、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17、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18、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19、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20、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21、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22、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23、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24、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关汉卿《大德歌冬》25、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2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描写冬天的古诗15首

描写冬天的古诗15首

以下是15首描写冬天的古诗:1.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塞下曲》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早冬》 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8.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 宋·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9.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10. 《立冬后作》 宋·杜降水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瀚海波澜动地来,峰如削成绣回台。

12. 《立冬日作》 宋·陆游室小财容身,无劳施朱粉。

昼短夜更长,加衣于深墂。

13. 《立冬后风雨》 宋·刘敞冷雨欲作还留住,落叶初飞已散空。

危叶无风只自落,茂林无雨独青葱。

14. 《初冬月》 宋·汪莘冬头大底雨,到老也淅沥。

晚云收向天边雨,又见归鸦度疏木。

15. 《早冬游王屋寄温卢二侍郎》 唐·白居易十月王屋山,寒泉下屋溪。

高阳传漏子,低谷过朝鸡。

云抱三霄近,松呼万壑齐。

石梯与天接,真气来烟霓。

描写冬天的15首古诗

描写冬天的15首古诗

以下是15首描绘冬天的古诗:1.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寒冷,特别是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李白的《清平乐》: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尤其是诗中的“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3.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诗人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人的贫寒,特别是诗中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 孟郊的《冻吟成此章》: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诗人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冻吟成此章”。

6. 陆游的《布衾如铁冷》: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诗人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布衾如铁冷”。

7. 雍陶的《今年无异去年寒,何事朝来独忍难》: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诗人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今年无异去年寒,何事朝来独忍难”。

8. 杨万里的《添尽红炉著尽衣一杯方觉暖如痴人言霜後寒无奈,春在瓮中渠不知》: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诗人的感受,特别是诗中的“添尽红炉著尽衣一杯方觉暖如痴人言霜後寒无奈,春在瓮中渠不知”。

9.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的高洁品性,特别是诗中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10. 卢梅坡的《雪梅》: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的高洁品性,特别是诗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 王适的《江上梅》: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的高洁品性,特别是诗中的“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

12. 舒亶的《梅》: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的高洁品性,特别是诗中的“梅花破蕊寒香动,雪积寒香久不消”。

13. 虞美人: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景色,特别是诗中的“玉骨冰肌谁得似,犹自带、清香入罗帏”。

14. 李白的《清平乐》: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景色,特别是诗中的“寂寞关山道,羌笛何须怨杨柳”。

15. 白居易的《早冬》: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美丽景色,特别是诗中的“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冬天的诗·1 ☆01 江雪 唐 柳宗元 (公元773年—公元819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字词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独:独自。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 的帽子。) 白话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 的名诗。 赏析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 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 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 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 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 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 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 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 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 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 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 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描写冬天的诗·3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 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 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 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赏析
☆ 别董大 ·其一 唐 高适 (700年—765) 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白话译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 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 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 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 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 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 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 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 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 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 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 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 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 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 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 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 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 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 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 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 “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 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 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 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 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 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 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 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 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 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 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 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 对雪 唐 高骈
描写冬天的诗·2
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 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 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 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 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 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 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柳宗元的山水,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 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 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 (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