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长江之歌 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课程教学设计:2.1长江之歌

教师介绍:《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
(2)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小组回答: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
(1)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小组回答: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2)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小组回答: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
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小组回答:非常优美。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小组回答: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小组回答: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作品分析
1、《长江之歌》的旋律。
1、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
小组回答: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2、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生:共同唱《长江之歌》歌谱
3、为旋律创作歌词:
(1)以“祖国母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小组讨论)。
初中歌曲长江之歌教案

初中歌曲长江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含义。
2. 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2.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2.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长江之歌》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听歌曲《长江之歌》,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二、教学歌词(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2.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表达和情感。
3. 学生跟唱歌曲,加强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音乐(20分钟)1. 教师教授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音阶、节奏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四、实践演唱(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3. 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江之歌》,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含义,并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同时,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江之歌- 教案设计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
内容
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朗读影视音乐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1、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同学们默读曲作者及词作者介绍
3、8小节节奏训练4、教来自歌谱,抽查同学们掌握情况5歌曲分段落,学习并掌握什么是再现三段体。
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如果我们把第一段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段落?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称为B段。
用充满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乐谱和歌词,做出指导和规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旋律创作歌词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个作业,让我们以“祖国母亲”或者老师为题,为A段旋律填词。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
教师:你们想听听老师创作的吗?让我们一起歌唱吧!。
老师创作:
“你是历史古国,经过风雨的洗礼,你是东方巨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10师:长江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A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B段声音要甜美一些,A’段更加激情的演唱
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学习新的节奏型。
学习新的知识点:三段体结构。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篇一: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长江之歌》教学设计金峪镇中学仵俊奇《长江之歌》教案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弱起唱以及弱起小节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
(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问题:(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1、复听歌曲。
(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
(强调弱起)5、处理歌曲。
(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6、分组演唱。
(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四、实践创造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
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篇二:初中音乐长江之歌教案长江之歌一、导入:同学们好,请坐下!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师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 )。
好了,同学们听完了一段由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那么,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
)!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长江之歌》... ...二、教学过程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音乐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时)学科:音乐授课教师:xxxxxx中学《长江之歌》教案人民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容是人民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的唱歌课《长江之歌》本单元是围绕影视音乐来展开教学的,体现了“音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
本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不可代替的功能,音乐在影视中的形式和作用。
《长江之歌》是本单元的必唱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这首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加尾声的三段体结构。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也积累了有关演唱、演奏、表演等的相关能力和经验。
但对于《长江之歌》这样一首专业性较强的歌曲,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唱好歌曲中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的音准;高音的解决等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科学、正确的指导和点播,以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能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加深对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认识。
乐于参与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对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2、学唱《长江之歌》,巩固练习歌唱的呼吸方法,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
能在认识旋律的四种进行形态的基础上,通过音响加以感知。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以较好的歌唱方法和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长江之歌》。
乐于参与演唱和欣赏影视音乐,能对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2、难点: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唱好歌曲中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的音准;高音的解决。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大屏幕等六、教学方法:欣赏、交流、听唱七、教学模式:1、模式名称:整体感知;学唱体验;创新表现2、模式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学唱体验→自学质疑→创新表现→总结收获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长江之歌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影视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用较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长江之歌》。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长江之歌》优秀完整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长江之歌》优秀完整教案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长江之歌》优秀完整教案音乐教案《长江之歌》歌曲《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歌曲为大调式,4|4拍,A B A三段体结构。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歌词,演唱歌曲,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的有关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达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与长江的有关知识;分析歌曲结构,体会歌曲重复与对比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音乐作品发展中的两大基本法则(重复与对比),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对歌曲弱拍起唱、歌曲情绪、情感的把握;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理解歌曲创作特点,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播放《长江之歌》了解影视音乐。
长江与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摇篮。
中华文明因黄河、长江而诞生,又汲取了这两条母亲河的乳汁,在母亲河的共同哺育下发展壮大、繁荣昌盛。
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
今天我们就随着音乐来领略一下母亲河——长江的风采。
(二) 新课教学:1、视频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段,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
里面的主题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长江之歌》,这首歌曲获得全国电视专栏特别奖。
3、欣赏歌曲,了解歌词学生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再次欣赏歌曲,回答问题:(PPT展示有关长江的图片) “你从雪山走来”是那一座山,(长江的源头) “你向东海奔去”入海口在什么地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97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长江之歌》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长江之歌》教案《长江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欣赏《祖国颂》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能够主动参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三段体的理解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创作练习(1)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教师弹奏《长江之歌》的旋律)学生: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唱《长江之歌》歌谱)(2)为旋律创作歌词教师:下面我们以“祖国母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
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
分成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我们听一听各组同学的歌词,一起来唱一唱学生的创作。
学生创作:“你是历史古国,经过风雨的洗礼,你是东方巨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你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百花茁壮成长,装点伟大的祖国。
”2.学习歌曲《长江之歌》(1)练习演唱歌曲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大家一起唱一唱。
(教师出示歌篇,师生一起练习演唱)(2)介绍歌曲教师: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这段音乐史电视片《话说长江》。
的主题音乐。
(教师板书:《长江之歌》王世光曲、胡宏伟词)教师:《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
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教师: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长江之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长江之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长江之歌》。
本单元以我国著名歌曲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歌曲,了解音乐与影视作品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长江之歌》是一首描绘长江雄伟壮丽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富有诗意。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聆听、演唱、分析、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我还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1. 音乐审美:通过聆听和演唱《长江之歌》,学生将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音乐表现:学生将通过演唱和演奏的方式,展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音乐创造:学生将尝试改编歌曲,培养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4. 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学习《长江之歌》,学生将了解长江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文化理解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晓》等歌曲,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此外,学生对我国著名歌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喜欢通过演唱和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的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合作学习,更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和演唱《长江之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欣赏《祖国颂》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能够主动参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三段体的理解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创作练习
(1)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教师弹奏《长江之歌》的旋律)学生: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唱《长江之歌》歌谱)
(2)为旋律创作歌词
教师:下面我们以“祖国母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
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
分成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我们听一听各组同学的歌词,一起来唱一唱学生的创作。
学生创作:
“你是历史古国,经过风雨的洗礼,你是东方巨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
“你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百花茁壮成长,装点伟大的祖国。
”
2.学习歌曲《长江之歌》
(1)练习演唱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大家一起唱一唱。
(教师出示歌篇,师生一起练习演唱)
(2)介绍歌曲
教师: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这段音乐史电视片《话说长江》。
的主题音乐。
(教师板书:《长江之歌》王世光曲、胡宏伟词)
教师:《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
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
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
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有三段。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
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线的三部曲式。
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
请同学们把再现段在唱一下。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片段)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B段,请同学思考: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演唱、比较)
学生: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
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非常优美。
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
(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
(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4)歌曲结尾
教师:除了你们刚才唱的一种结尾,还可以有一种结尾,你们喜欢哪一种?(教师演唱两种歌曲结尾)
学生:我们喜欢第一种,结束在“mi”音上,可以使人感觉回味无穷。
学生:我觉得第二种,音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长江汹涌澎湃、奔腾如海的那种宏伟气势,而且预示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崛起成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的巨人。
教师:可以说两种尾声都不错,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
请大家思考: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