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的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案设计范文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江的源远流长、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的各方面知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2)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故事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魅力。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长江的资料。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长江的源远流长、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长江的认识和感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提出保护长江的意见和建议,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学生发表对长江的感悟,树立热爱祖国、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3. 调查身边人们对长江的了解和保护意识,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长江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长江知识的掌握程度。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三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江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今往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颂过长江。
2、熟读《长江万里图》、《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并体会情感。
熟读《长江之歌》,学有余力的同学会唱这首歌。
3、略知长江概况。
活动重点背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熟读《长江之歌》活动难点:了解长江概况活动准备:搜集长江的知识。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长江三峡风光》片段师:这是一段长江三峡风光视频,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字来表达。
生说。
师:用两个字呢?生说。
师:用三个字呢?生说。
师:是啊,三峡风光秀丽,引人入胜,但它只是万里长江小小的一局部。
长江不但风光雄美、气势磅礴,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了解长江。
〔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长江概况师:老是想先听听同学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长江概况〕学生自由阅读师小结:长江真的是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
〔板书: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长江不但如此壮美,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赞颂过长江。
你都了解哪些赞美长江的诗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赞美长江的诗句,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长江的诗词,一同感受长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
1、屏幕出示《长江万里图》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生自由朗读。
指名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
〕师:长江和黄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流向东海的万里之遥中容融着深深的中华儿女情,展现着深厚的人文之美。
〔板书:人文之美。
〕三、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出示长江之歌歌词。
师:老师还给大家打来一首歌颂长江的现代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师:是啊,长江之美激荡着人们对他的崇敬与热爱,她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
长江之歌教案(多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长江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长度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在中国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长江在中国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通过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长江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基本情况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在中国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第二章:长江的起源和发展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2 教学内容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的事实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是中国最长河流的认识。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征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形态、流域地貌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2 教学内容长江的河流形态和流域地貌。
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河流形态和流域地貌。
通过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地理特征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流域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第四章:长江的经济价值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经济价值,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长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价值。
长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经济价值。
歌曲长江之歌教案

歌曲长江之歌教案【推荐】歌曲长江之歌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歌曲长江之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曲长江之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抄写第一节诗句。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品: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1984年,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摄制组向全国征集主题音乐歌词,当时的东北青年胡宏伟创作的歌词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后被选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长江之歌》。
想先听一听这首歌吗?歌曲渲染。
听完后你有哪些感受?二、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自读——指名读———听录音读三、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1.读一读,你都读懂了什么?(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哺育各族儿女,挽起高山大海)2.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它在讲什么?3.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结合地图长江大发源地帮助学生理解从雪山走来,补充注入东海帮助学生理解向东海奔去,补充长江所流经的8个省自治区来体会哺育各族儿女等。
4.通过这些了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江的伟大)5.有感情地读一读前4句。
6.作者在描写长江时,是用则那样的手法来写的?(拟人)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7.作者有怎样的感受?(齐读后两句)8.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都以各种方式来赞美长江。
你们学过哪些赞美长江的诗,读一读。
(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2.第一大河,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就是黄河。
你了解它吗?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继续查阅一些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也可以像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长江、黄河。
长江之歌 教案(6篇)

长江之歌教案(6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重点读以下句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2024年长江之歌课文教案长江之歌备课教案

2024年长江之歌课文教案长江之歌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长江之歌》的内容,感受长江的壮丽与伟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朗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诗歌的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壮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长江之歌》。
2.初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理解诗歌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分析诗歌修辞手法(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5.诗歌鉴赏(1)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长江的诗歌或散文。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长江的诗歌或散文。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到了长江的壮丽与伟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朗读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壮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长江之歌》。
2.初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理解诗歌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二课时1.分析诗歌修辞手法(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和伟大。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讲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长江的特点和价值。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
介绍长江:讲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介绍《长江之歌》: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
第二章:歌词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江之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2 教学内容分析《长江之歌》的歌词结构,讲解每句歌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景色和特点。
2.4 教学步骤分析歌词结构:讲解《长江之歌》的歌词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每句歌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词的意义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情感体验: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景色和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歌唱技巧指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
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2 教学内容讲解《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学习唱歌技巧。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和模仿。
3.4 教学步骤讲解唱歌技巧:讲解《长江之歌》的唱歌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进行示范。
学生跟唱: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和模仿,引导学生掌握唱歌技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在唱歌时表达出来。
第四章:合唱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合唱《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长江之歌教案1、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名词。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语言和作诗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格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消失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
《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长诗。
二、范读课文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三、初读课文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
(赞美、依恋)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2)这首诗先叙事,其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谈文句呢?请你翻看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金峪镇中学仵俊奇
《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弱起唱以及弱起小节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
(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
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
(强调弱起)
5、处理歌曲。
(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6、分组演唱。
(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
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
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篇二: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由朗读到诵读,同时逐渐强化情感体验。
我让学生课前搜集长江的相关文字资料,先从数字上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学习诗歌时让学生再结合视频资料去感悟内容,用具体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认识长江,体会长江那无穷的力量和如母亲般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
这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有生命的、和人们思想感情相交融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充满无穷活力的河流,诗歌内容充满深情,在反复的吟咏中,能感受到它的思想性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学生熟悉的长江开始学习,为后面四篇写景的文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用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祖国的大好风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
单学习诗歌内容,学生可以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但很难从内心深处体会长江的雄伟,所以我结合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江的特点,也更有利于理解课文,也就能学生
体会到诗人语言的优美和准确。
☆教学手段
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再来
感受诗歌内容,这让学生很快的理解了诗句含义,并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和诗人用词的准确,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长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话说长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叫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学生们展示课下查阅的有关长江的资料及图片。
教师将同学们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3.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
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
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
(板书:长江之歌)。
5.《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大家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
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对长江的介绍以及歌曲的播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走进长江。
1.引导学生交流: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带着这种感受指导朗读课题《长江之歌》。
2.学生初读诗歌。
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
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作者赞美了长江的什么?出示阅读要求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磅礴。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
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
亲的情怀。
(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5.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涤、埃、礴”三个字: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笔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紧凑。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的,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好习惯。
三、作业。
练写学习的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一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二、感悟课文,赞美长江。
1.教师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课件
2.课文两次出现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取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通过对“长江是无
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深入地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长江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也感受到了课文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之情。
3.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此时在我们眼前出现的长江是怎样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将这种感情带到课文中。
(2)同桌讨论:从哪里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再抓住关键词,例如“哺育”“挽起”等词的意义,从而体会到长江的伟大,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在学习第一小节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课文的方法,为学生自学第二小节打下基础。
理解提示:
(3)总结方法: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挖掘文章内涵,感悟课文情感,再将情感送入文本做到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