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常见疾病

合集下载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针灸在临床常见病综述

针灸在临床常见病综述
针灸在临床常见病综述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见于 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 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 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 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 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 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 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 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 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 界医林中得以确立。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世界医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承浆、足三里等。 两组交替取穴,可配合电针、眼针。
杨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9月2日。
主诉: 口眼向左歪斜5天。 病史: 患者5天前洗澡后受风出现右侧面部不适,随即出现口眼向左歪 斜,右眼闭合不严,在院外诊所就诊,诊断面神经炎。口服病毒灵、强 的松等药无明显好转,继续加重而来诊。查其人形体较胖,神倦色白, 右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眼向左歪斜,舌淡,苔薄白, 脉浮。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中医诊断: 面瘫 证 型: 风寒型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右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及左侧合谷,留针20分钟,日一次。 连针5次,病情明显减轻,右眼能闭严,续针5次,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正 常,笑时口角稍向左歪,又针5次,两侧基本对称。
针灸是怎么治病的?
头痛扎头?
手痛扎手?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主要依据有: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包括麻木及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但诊断明确者勿需做此试验。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鉴别诊断:1.尺神经炎鉴别要点:①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的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的变性的尺神经。

②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分布区较第8颈神经分布区为小,前臂尺侧多不波及。

③对手部内在肌的影响:尺神经严重受累时,常呈典型的“爪形手”(图5);腕部尺神经管的Tinel征多为阳性(图6)。

主要是因为骨间肌受累,使掌指关节过伸及指间关节屈曲所致,尤以环指及小指为明显。

④影像学改变:可参考X线平片(尺神经炎患者的颈部X线片多属阴性,但肘关节部X线片,尤其是伴有畸形者可能有阳性所见)、病史及既往史等。

2.正中神经受损鉴别要点:①感觉障碍:如图7所示,其感觉障碍分布区主要为背侧指端及拇、示、中指掌侧处,而前臂部则多不波及。

②肌力改变:手部肌力减弱,外观呈“猿手”畸形,主要是因大鱼际肌萎缩所致(图8)。

③自主神经症状:因正中神经中混有大量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手部的血管、毛囊等多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潮红、多汗等,且其疼痛常呈烧灼样痛。

④反射:多无影响;但当颈7脊神经受累时,肱三头肌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3.桡神经受损鉴别要点①垂腕征:为桡神经受损所特有的症状,主要因腕伸肌及指伸肌失去支配所致。

高位桡神经受累者,伸肘功能亦受影响。

②感觉障碍:如图9所示。

其与第6颈神经受累不同的是,感觉障碍区主要为除指端以外的手背侧(拇指、食指、中指)及前臂背侧,而拇指和食指掌侧不应有障碍。

③反射改变:多无明显影响。

而颈6脊神经受累者则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反射均减弱或消失(早期亢进)。

针灸治疗常见病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诊治

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诊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案
药物治疗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选取膝眼、梁丘、血海等穴位 进行针刺治疗,可配合艾灸、 温针灸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膝关节周围 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关节腔内注 射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减轻 体重,避免过度使用关节。
3
适应症广泛
温针灸适用于多种病症,如关节痹痛、 肌肤不仁、脾胃虚寒等,特别是在治疗 慢性病症和疑难杂症方面,显示出其独 特的优势。
温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
操作技术要求高
温针灸需要施术者具备较高的针灸操 作技术和经验,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 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灸量控制不当易产生烫伤
禁忌症限制
体消炎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方案
01
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间盘 突出症。
02
针灸治疗
选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 中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配 合拔罐、艾灸等方法。
03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腰部肌肉紧 张,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疼 痛。
04
药物治疗
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如舒筋活络药、非甾体消炎药 等,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 疗。
肩周炎诊治方案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可明确诊断肩周炎。
针灸治疗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进行针 刺治疗,可配合艾灸、拔罐等方法。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课件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百会、太阳、头维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 灸治疗头痛可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失眠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技术手段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治疗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创新。例如, 电针、温针等新型针灸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舒适 度。
• 多学科融合发展:未来,针灸治疗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融合发展。例 如,针灸与中药、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灸治疗也将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不断完 善和发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
针灸能够平衡脏腑功能, 调和阴阳,使身体恢复健 康。
气滞血瘀理论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治疗气滞血瘀引起 的疾病。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应用
实践经验
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常 见病的治疗。
总结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 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以养心安神、调和阴阳。针灸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 眠时间,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痛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胃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胃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 穴位,以调理气机、和胃止痛。针灸治疗胃痛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改善胃肠功 能,预防胃痛复发。

《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2600字》

《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2600字》

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目录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 (1)一、呼吸系统疾病 (1)二.循环系统疾病 (2)三、内分泌疾病 (2)四、骨关节疾病 (3)五、妇科疾病 (3)六、男科疾病 (4)参考文献: (4)针灸既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开始腾飞的治疗措施。

许多人认为针灸就是“扎针”,实际上针灸是两种常见中医治疗的总称,针法和灸法。

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

经过漫长的经验累积和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针灸治疗在某些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单独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些疾病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针灸擅长治疗的6大类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大家对中医常有的认知误区之一就是“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疾病,急症还得靠西医”,实际上,许多急症目前的治疗都有中医的参与,中医治疗某些急性疾病也有独特的优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就是最好的例子,使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大肠)、大椎(督脉)、足三里(胃)等穴位,都可以起到疏风散寒,鼓舞正气等治疗作用。

治疗时只要找到人体的敏感点或穴位,通过针灸等加以疏通,即可改善局部微环境,使感冒、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得以解除。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见效慢”,只要明确病因,找准穴位,可使咽痛、鼻塞不通等呼吸道症状,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减轻甚至消失。

如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针刺患者迎香穴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稳定期、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本身存在久病多虚、多瘀的病理基础,使用针灸可以调理气血,减少日后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住院率等等。

二.循环系统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循环系统疾病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已经超过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也是针灸治疗的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常见疾病:
1.颈椎病:颈肩背部疼痛(风池、夹脊、肩井、天宗、阿是穴),
落枕(颈痛穴)
眩晕(颈椎病常用穴+百会、四神聪、阿是穴)
头痛(颈椎病常用穴+百会、四神聪、阿是穴)
上肢麻木(颈椎病常用穴+曲池、外关、阿是穴)
2.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
秩边、委中、阿是穴)
腰肌劳损(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阿是穴)
腰扭伤(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脊间韧带损伤(夹脊+阿是穴)
3.下肢疾病:膝关节炎(内外膝眼+阳陵泉)
半月板损伤(内外膝眼+阳陵泉)
踝关节扭伤(局部取穴+阿是穴)
跟腱炎、跟骨骨刺(封闭曲安奈德注射液)
4上肢疾病: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曲池、手三里、尺泽+曲安奈德注射液)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列缺+曲安奈德注射液)
肩周炎(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
5头面部疾病:面瘫(合谷、颊车、地仓、迎香、下关<在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鱼腰、攒竹、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一寸>
6.坐骨神经痛:足太阳经型:环跳、秩边、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7.手术恢复期:各种妇产外科手术伤口恢复佳(神灯)
8.痛经:关元、地机、三阴交
临床用药:1.穴位注射用药
维生素B12 1ml+0.1ml利多卡因一个穴位
红花注射液1ml+0.1ml利多卡因一个穴位
当归注射液1ml+0.1ml利多卡因一个穴位
骨肽注射液1ml+0.1ml利多卡因一个穴位
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10mg 7天一次
2.口服用药:
止痛: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Bid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活血:活血止痛胶囊6粒Tid
腰腿痛丸8粒Tid
颈复康颗粒
3.静脉用药:
5%葡萄糖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gtt Qd
0.9%氯化钠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gtt Qd
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 ivgtt Qd 0.9%氯化钠100ml+骨肽注射液10ml ivgtt Qd 4.面瘫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