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控水技术
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探析

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油井作业中压裂、酸化和防砂堵水技术的应用及其综合应用。
首先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油井作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接着分别详细分析了压裂、酸化和防砂堵水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探讨了它们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特别就压裂酸化和防砂堵水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这种组合技术在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井寿命方面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这些技术在油井作业中的实际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在油井作业中的应用及价值,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油井作业、压裂、酸化、防砂堵水、技术、价值、发展趋势、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井作业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是油井作业中常用的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油井作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井产能,酸化技术可以改善油气藏的渗透性,防砂堵水技术可以防止井底垃圾堵塞井眼,其综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对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提高油井产量、延长油田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油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对于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指导未来的油田作业实践和技术创新。
1.2 研究意义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油井作业中的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则是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油田寿命的重要手段。
研究这些技术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油井的潜力,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为国内能源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增加产量,帮助开发难采油气资源。
酸化技术可以改善井底岩石的渗透性,促进油气流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防砂堵水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油井中的砂堵和水淹问题,保证油气的正常生产。
压裂工艺技术

三.压裂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质量
60 50
© © ¤À ¶ ¨ Ç ¶ ªÎ £ MPa£
40 30 20 10 0
小型压裂技术路线: 1、变排量施工,确定延伸压力
1 67» Î ¾ È ¾1ª¸ FG2 Ú ¿ ® ¶ ¦ æ  ¼ ä ¯ Ä Ì ú Û C ( 1) 2、经验公式计算滤失系数 0.5 3.28(t2 t1 ) A FG1 3、压后井温测井,确定压裂裂缝缝高
三.压裂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质量
通过试挤可以了解地层的吸液指数、施工泵压的大小及
地层的疏通情况,而不能进行排量的优化及滤失系数等关键
参数的计算。由于试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到的结果仅具
有参考性,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我们进行探井压
裂设计时采用的压前评估手段基本上都是试挤分析。
三.压裂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质量
三.压裂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质量
坨149井该井试油井段为3146.1m-3151.9m,地层压力 60
40 时使用两辆700型水泥车进行试挤。 试挤排量0.18 m3 ,当试挤压
压力(MPa)
50 47.2MPa,压力系数1.57,为高压低渗透油层。该井压力较高,试挤 30 20
力达到50.8MPa,压力迅速下降,现场讨论认为可能是压力过高 导致油管破裂。当油管起出后,发现有一根油管破裂。在更新 10
大芦湖油田:
空气渗透率5.7×10-3μm2
0.6 0.8 ® ¬23¼ ° Ð È ´ £ %£ é Æ Ê Õ Å ¨ ©
动用储量1350×104t 采出程度11%
采油速度1.22%
0.4 0.2
史深100: 60
50 40 30
1995 2.0 1997 1998 1999 2000 空气渗透率9.6×10 μm21996 地质储量937¬104t
压裂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研究

《压裂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研究》项目一、资料调研分析整理总结根据项目研究进度,我们进行了国内外压裂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方面调研工作,通过分析整理资料,得到一下认识:(一)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压裂防砂工艺方面目前国内外防砂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机械和化学两种,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以牺牲部分油井产能为代价。
压裂防砂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它是一种新颖的无筛管防砂技术,压裂防砂是一项复合压裂防砂工艺,首先它主要是利用端部脱砂工艺形成短而宽裂缝,将地层流体流动从径向流变为线性流,减少流体对砂粒的冲刷,其次是通过复合纤维网络、树脂陶粒(覆膜砂、预固化树脂砂)或者树脂喷淋陶粒技术等,在地层形成多种抑制砂粒移动的系统,能够有效防止支撑剂回流和地层吐砂,并且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国外,哈里伯顿主要采用端部脱砂压裂工艺复合树脂喷淋陶粒技术防砂,目的在地层人为造成砂堵,起到人工裂缝“饱填砂”,树脂喷淋陶粒技术是在地面混砂车加装喷淋设备,在陶粒上喷涂一层树脂,进入地层后在固化剂作用在固结在一起,形成很高强度的砂堤,能够抗较强地层压差,达到提液增加产油量。
BJ服务公司主要是采用端部脱砂+覆膜砂技术,主要依靠支撑剂之间点点应力,将陶粒表面膜连接起来,起到防砂作用。
斯伦贝谢公司是采用网状纤维加入支撑剂中,压裂后人为在支撑裂缝中形成桥架纤维网络,将支撑剂形成一个整体,起到防止支撑剂回流作用。
国内也相继开展了一些压裂研究工作,主要是吸收国外技术进行设计施工。
国内先后在胜利油田、青海油田、冀东油田等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是采用树脂砂或者尾追纤维网络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们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砂比压裂工艺(端部脱砂工艺)+尾追树脂陶粒+复合纤维网络技术,通过多种技术复合,实现纤维网络在裂缝中多层网络结构,树脂陶粒封口技术,以及端部脱砂技术实现将地层径向流动改变成线性流动,最终实现防砂固砂目的。
这项工艺我们在2006年已经在冀东油田应用了3口井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前期应用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我们将纤维注入方式进行了改变,加工了纤维加入设备和配套工艺技术。
水力压裂综采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目的3251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由于顶板比较坚硬,采空区顶板无法自由垮落,在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区形成周期性悬顶,悬顶突然垮落,容易将采空区中的瓦斯挤出造成隅角瓦斯超限,经矿研究决定采用水力致裂控制技术解决上隅角采空区悬顶问题,为保证施工时人员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要求1.分别在3251风巷超前支护段内靠近煤柱侧(锚棚支架腿子与梁子交点处附近,以便于操作为宜)和靠工作面煤壁侧(距梁头1000mm处,若巷道高度不满足气动锚杆(锚索)钻机施工,该距离可适当缩小)用气动锚杆(锚索)钻机竖直向上施工一排直径Φ=32mm,间距S=8000mm的钻孔,两排钻孔交错布置,其中靠煤柱侧孔深L1=13000mm,靠工作面煤壁侧钻孔深度L2=8000mm,钻孔长度、间距等参数根据现场钻孔施工情况和实施水力致裂后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在实施顶板水力致裂控制期间,需对风巷超前支护段(致裂段)加强支护,在原支柱间增加一根单体支柱,若影响钻孔施工,可改用短支柱与原超前支柱错排布置。
3.当遇地质构造、裂隙、断层时,该段不采用水力致裂,待工作面推移离地质构造带5m后再根据现场顶板情况实施水力致裂,同时,水力致裂钻孔不得施工在锚杆、锚索孔区域,防止误穿锚杆锚索眼孔影响压裂效果。
4.实施水力致裂期间,地测科对上部5633采空区进行逐段预测,并实施有效探放水,通风瓦斯科、通维队加强水力致裂期间瓦斯等有害气体监测。
5.水力致裂前,需在压裂泵站和钻孔之间各安设一台清晰可靠的声光信号以便操作联系。
6.若需进行起吊,则必须在起吊处施工专用起吊装置,严禁使用顶板支护的锚杆进行起吊,起吊装置采用两根φ=15.24mm,L=3000mm的锚索配δ=10mm的铁垫板。
7.注水高压泵组、水箱等设备安装在3251风巷“三站”处,沿途采用高压泵管输送高压水。
安装时,高压管必须每隔10m采用双股8#铁丝在高帮支架或风水管上固定一处,,接头附近必须两节管道都要捆绑。
突出工作面水力压裂方案及措施

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西区W2706S工作面水力压裂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2013年7月矿审签栏编制人编制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部门意见签名时间部门意见签名时间抽采部抽采副总通风部通风副总生产部机电副总机运部地测副总安监部采掘副总地测部安全副总自动化总工程师办公室矿审签意见:目录1 引言 (3)2 突出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增透原理 (3)3 西区W2706S工作面水力压裂技术路线 (3)4 西区W2706S工作面水力压裂方案 (4)4.1 试验地点概况 (4)4.2 试验设备及材料 (4)4.3 试验工艺流程 (5)4.3.1 前期准备工作 (5)4.3.2 压裂钻孔施工 (6)4.3.3 压裂孔封孔工艺及要求 (6)4.3.4 实施高压水力压裂 (7)4.3.5 压裂效果考察 (8)4.3.6 抽采效果考察 (8)5 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 (9)5.1 设备运输措施 (9)5.2 施钻及压裂安全措施 (11)6 组织保障措施 (15)6.1 组织机构 (15)6.2 人员职责 (15)6.3 水力压裂相关部门职责 (16)7 附图 (16)1 引言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主采7、8号煤层均属严重突出煤层,为确保矿井安全,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进行瓦斯预抽,实现抽采达标。
矿井现有的瓦斯预抽以底板茅口岩巷施工穿层钻孔、回采巷道施工本层孔抽采为主,而随着采区逐渐向下延深,煤层透气性系数逐渐降低,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均明显提高,导致钻孔密度大、钻孔工程量大、瓦斯预抽时间长,严重制约矿井生产部署。
为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煤层瓦斯预抽效果,根据煤电公司2013年水治瓦斯规划,打通一矿结合前期试验经验,拟对西区W2706S工作面进行水力压裂(施工地点W2706S专抽巷),进一步考察煤层实施压裂后瓦斯运移的基本规律,并逐步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以彻底解决煤层透气性差、瓦斯预抽困难的难题,真正实现全矿井抽采达标。
浅谈油田压裂供水系统的应用

浅谈油田压裂供水系统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油田压裂是一种常见的油田开发技术,通过对含油层进行高压注水,使岩石发生裂缝,从而增加地层的渗透性和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油田压裂过程中,供水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所需的注水和处理设备,确保了压裂作业的顺利进行。
供水系统通常由水处理单元、水储存设备、水泵和管道等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压裂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其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清洁的注水、控制注水流量和压力、保证注水稳定性等。
通过供水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调控和优化压裂过程,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油田开发中,供水系统已经成为油田压裂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供水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还将不断扩展和优化,为油田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势。
2. 正文2.1 油田压裂技术概述油田压裂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岩石发生破裂,以增加油气流动性和采收率。
油田压裂技术一般分为水力压裂、酸压裂和地面压裂等形式。
水力压裂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将水、沙和化学品混合后注入井孔,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地层裂隙扩大从而增加产量。
油田压裂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提高油气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油田寿命、提高采收率等。
在应用过程中,供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供水系统主要负责输送水、沙和化学品到压裂现场,并确保流体的充分混合和准确注入井孔。
优质的供水系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压裂效果。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供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油田压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当前的油田开发中,供水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供水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油田压裂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油田压裂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供水系统的支持,优质的供水系统是油田增产的关键。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供水系统的应用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水力压裂技术

第四章 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 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 产生裂缝。
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 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 增产增注的目的。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原理主要是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和改变了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的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流向裂缝近似性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 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
因而油气井产量或注水井注入量就会大幅 度提高。
第一节 造缝机理在水力压裂中,了解裂缝形成条件、裂缝的形态和方位等,对有效地发挥压裂在增产、 增注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在区块整体压裂改造和单井压裂设计中,了解裂缝的方位对确 定合理的井网方向和裂缝几何参数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有利的裂缝方位和几何参数不仅可以 提高开采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造缝条件及裂缝的形态、方位等与井底附近地层的地应力及其分布、岩石的力学性质、压 裂液的渗滤性质及注入方式有密切关系。
图4一l 是压裂施工过程中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
P F 是地层破裂压力,P E 是裂缝延伸压力,P S 是地层压力。
图4一l 压裂过程井底压力变化曲线a — 致密岩石;b —微缝高渗岩石 在致密地层内,当井底压力达到破裂压力P F 后,地层发生破裂(图4—1中的a 点),然后在较低的延伸压力P E 下,裂缝向前延伸。
对高渗或微裂缝发育地层,压裂过程中无明 显的破裂显示,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相近(图4—1中的b 点)。
一、油井应力状况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岩石处于压应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某单元体上的应力为垂向 主应力σZ 和水平主应力σH (σH 又可分为两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σx ,σY )。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介绍吐哈汇报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3、压裂堵水剂用量概算:
式中:
β —— 用量系数, t(或m3 )∕MPa·m △PI —— 堵剂加前后压裂施工压力变化值 h —— 裂缝高度
则W=β·h·△PI (YD-1用量系数实验室为0.0033 t∕MPa·m)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8.50
0.00
0.00
合计
325.58
40
留18-14井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破裂压力:49.06MPa;停泵压力:17.50MPa;平衡压力:5-8 MPa。
控水压裂施工曲线
留18-14井
(7)压裂后生产情况
留18-14井压前日产油1.5t,日产水2.3m3,含水59.3%,使用控水剂压裂后日产油6.5t,日产水4.5m3,含水42%。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也显著增加。
4、降水与增油预测
a、无量纲增油量:
b、实际增油量预测:
c、降低含水率预测:
d、降低产水量预测:△Qw= qL·△fw·t
R= fw∕(1-fw)
式中:
△Np—— 有效期内净增油量; qo —— 压前区块的平均日产油量; qL —— 压前区块的平均日产液量; t —— 有效期,d; △fw—— 堵水降低的区块含水率,%; fw —— 压前区块综合含水率; R —— 区块水油比。
留18-14井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B.留70-160井控水压裂施工总结 射开井段数据
压裂控水增油技术
留70-160井
(2)生产情况
(4)压裂施工总结和曲线
阶段
时间(分)
压力 (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大。
显然Vw∕VO=KwµO∕KO(µw+Rwi),速度比降低。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笼统注水井:
油层每米的视吸水指数
q K P h
i wh
q —— 日注水量, Pwh ——井口压力,
m3/d MPa
分层注水井:
h —— 吸水层厚度, m
hi ——各吸水层厚度,m △Pi ——水嘴损失,MPa Qi ——各吸水层吸水量,m3/d
o K fo
0
K fo
Pfo f s fo o Co
p fo t
f o
s fo t
o P0 Pfo
q fo V fb
w
w
Pfw f s fw w C w
p fw t
f w
s fw t
w Pw Pfw
结在深部,而不是被动地在井筒防砂。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其原理是:在松散的地层深处人工建立一道厚厚的防水 墙,在这个防水墙的表面和内部散布者众多有机溶剂,这种 溶剂见油慢慢融化,见水死死堵住,这样油和水在底层中慢 慢置换,所产液体的比例自然会发生变化,油产量慢慢增加, 含水慢慢下降。当然这有一定的有效期,因为水比油毕竟跑 得快,当水沿着油流通道流动时,迟早会超过油,而使得含 水重新上升。这个周期一般会保持半年或一年不等。然后可
wf e
Pwf ——注水井井底压力,MPa Pe ——油藏压力,MPa
q ——日注水量,m3/d
h ——厚度,m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注水井的压力指数PI值
注水井的压力指数PI值
P
I
Pt dt
t O
t
P(t) ——注水井关井t 时间后的井口压力,MPa t ——关井时间,min
h —— 裂缝高度
则W=β·h·△PI (YD-1用量系数实验室为0.0033t∕MPa·m)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压裂堵水剂用量
例:某井压裂层厚10m,裂缝高度15m,压裂堵剂加入前 后压力值为:Pi1=30MPa,Pi2=35MPa,用量系数:β=0.0033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中高含水层的渗透率
中高含水层的渗透率
Q in r r K P h 2K
inj w g w inj rw
w
△Pinj —— 注水压差,10-1/ MPa rw —— 注水井的折算半径,cm rg —— 注水井的控制半径,cm Krw—— 水相相对渗透率(取末端值) h —— 高含水层的吸水厚度,cm Kw—— 高含水层的渗透率,μm2 µ s w —— 注入水的粘度, mPa· Qinj—— 注水速率, cm3/s
堵剂,我们已研制成功,叫做压裂堵水剂(YD-1),并在
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YD-1压裂堵水剂性能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外观 密度,25℃,g/cm3 暂堵率,% 恢复率,% 溶解性
指标 乳白或者淡黄色固体颗粒 0.8-1.1 ≥90% ≥90% 在油中溶解,在水中不溶解。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层含水上升或暴增是自然规 律,我们采油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将油从地层中开采出
来,所以总希望出的水少、出的油多,但我们原来的思路
只注重了在井筒内找水、堵水、卡水,是一种被动的控水
方法,这种方法在低含水阶段比较有效,到中高含水阶段,
有效期限会越来越短,作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L x0 ( s wf ,0)
f w ( s wf )
A
t 0
q(t )dt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含水饱和度分布简化公式
x x0 f (s0 ) x f x0 f (s0t )
地层中的压力分布
Q r 1 2 2 P(r , t ) Pw (t ) ln 2 r rw 2Kh rw 2 Re
q fw V fb
结合储层和裂缝中的油相和水相状态方程(流体压缩系 数)、饱和度方程和毛管压力方程等约束的条件,采用有限 差分法离散非线性方程组进行耦合模型求解。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流速比 当用水力的方法在油层中人工制造一条裂缝,使得原 来的油层中油水的流动方向改变,由于裂缝中填充了高导 流能力的支撑剂,所以形成的砂堤渗透率一般是油层的几 十倍到几百倍不等,使得油水有了一个高速流动通道。在 有压裂裂缝之前,油水两相在孔隙中流动,其渗流速度比 应该是与其油水相渗透率及油水粘度比有关,可表示为:
V K V V K
w w O O O W
i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流速比 但当压裂后,油水的渗流速度都加快,原因是裂缝砂 堤的高渗透率所致。这时在孔隙中两相流速,与在裂缝中 两相流速,形成明显对比:
V K V V K
wL wL O OL OL W
iL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Q re 3 Pw (t ) P ln 2Kh rw 4
不同时刻的供给压力
Q Pe (t ) P 8Kh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压裂裂缝中油水两相的渗流控制方程 基于孔隙介质渗流的三个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包括基 岩和人工裂缝内的流体质量守恒、固相质量守恒)、Darcy 定律和状态方程。应用物质导数并结合应力-应变模型得到 储层中油水两面相渗流的控制方程,忽略裂缝的孔隙度变化, 得到裂缝中油水两相的渗流控制方程: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层含水上升或暴增是自然规 律,我们采油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将油从地层中开采出
来,所以总希望出的水少、出的油多,但我们原来的思路
只注重了在井筒内找水、堵水、卡水,是一种被动的控水 方法,这种方法在低含水阶段比较有效,到中高含水阶段, 有效期限会越来越短,作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压裂堵水 是一种进攻性的理论,犹如得了病的人,外用药效果不佳,
流动的两相渗流区。这种驱油方式称为非活塞式驱油。
一般油层见水后即开始活塞式驱油。(无论是低含水 或中高含水,如果油层全部水淹,则不在此范围之 内)。分析非活塞式水驱油问题关键在于认识两相渗 流区中的渗流状态及阻力变化。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水驱油过程中形成两相渗流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 于在微观非均质岩层中渗流的油水存在着较大的粘度差。 影响两相区中渗流阻力的因素:
i
Q K P P h
i wh i
i
其中水嘴损失:
1 Q P 2 A
i i
Qi ——第i层吸水量, m3/d Ai ——水嘴截面积, cm3
i
Φ ——流量系数,取0.82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油层每米的吸水指数K
油层每米的吸水指数K
q K P P h
油水流速比 假若这时加入压裂堵水剂,在裂缝壁面的孔隙中形成 一个堵层,并可能直接进入孔隙封堵,由于压裂堵水剂堵
水不堵油、见水慢慢固结、见油慢慢溶化,因此,在裂缝
壁面的孔隙截面上,降低了水的流动速度,也即相当于增 加了水的流动阻力,用Rwi表示。 孔隙中水的流速:Vw =Kw∕µw+Rwi;而油流速则影响
a.粘度阻力变化,它使得阻力增加。
b.油水两相渗透率变化,它使阻力减小。
(ko+kw<k),两相区中渗入水量的增加和被驱油量的减
少就决定了两相区中饱和度变化的基本状况。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饱和度Sw分布规律
对注水井来说:dt时间内,侵入六面体的水量=六面 体内水量增值。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Q re 1 Pe (t ) Pw (t ) ln 2Kh rw 2
Q re 1 r 2 P(r , t ) Pe (t ) 1 2 ln 2Kh r 2 re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不同时间t时井底压力
以重复施工,进入下一个置换循环过程。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截至目前已经在留70-160、强26-3、留416-15X、 留18-14、晋95-33、西47-7井等20余口井进行了应用, 压裂后增油控水效果明显,从现场应用和压裂后效果 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目标。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当注入水渗入油区后,将出现一个油水同时混合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一般油层含水增长。从60~70% 到100%不等。这是由于人工注入水、边底水锥进的结果。 之所以水线锥进,是由于开采后期地层压力下降。而水的 流动黏度比油要小得多,所以水“超前”流动,严重影响 油产量。如果油层是高渗透层,则再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 砂。不但影响泵效,而且可能使地层垮塌,套管变形,油 井报废。这是困扰采油工程师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油田后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连通井总产液量QL
连通井总产液量QL
Q Q
n L j 1
Lj
qLj ——第j口井日产液量,m3/d n ——为连通井数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中高含水基本参数的确定 平均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1 Q F 2 Q
n W j 1
wj
L
QWj ——第j口井日产水量,m3/d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饱和度Sw分布规律
六面体内水量增值:
在单位时间内水体积变化值:
压 裂 控 水 技 术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饱和度Sw分布规律 最终得: